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一品縣令》第117章
第五卷 勵商勵賈 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商總號

 商的東家們在那裡愁眉苦臉想不出辦法,而李元宏這著,和常運達兩個一直在街上轉悠。

 他們兩個對商戰不熟悉,想幫忙卻無從下手,只好踱到大街上,在徽商的店鋪門口東瞅瞅西看看,希望能找出一些線索來,也算作商業間諜的類型吧。

 大熱天滿街亂跑,二人熱的汗流浹背,但大少爺常運達卻對這樣秘密調查的方式很感興趣,甚至甘心情願的充當李元宏的下手。

 “半個時辰了,來這家鐵貨店買鐵器的有多少人?”李元宏對身後的常運達說道。

 常運達翻了翻冊子道:“一共是57人,其中農戶有32。

 李元宏回過身來,忽然笑著說道:“常少爺,咱們轉了這些天,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常運達被他笑得莫明其妙,又將冊子從前往後翻了一遍,茫然的搖了搖頭。

 “咱們走了三十幾家店了,鹽店、鐵貨店、染料店人數最多,其中鄉下農戶所占比例最高,而棉布、茶、絲綢人數最少,農戶們所占的比例也最少,此外……;.說。

 常運達點了點頭道:“是這樣的啊,這有什麼奇怪,武昌府的鹽商引岸制已經取消了,那些農戶們自然必須到城鎮買鹽了,而精細一點的鐵貨和染料在鄉下也不好買到,農戶們都是趕上百里的土路到大城鎮買地。”

 “這就對了!”李元宏哈哈一笑。拉著常運達就往回跑。

 ~~~

 因為晉商沒有自己的會館,所以武昌城的晉商都集中到大德玉的後堂。

 這是一座乾隆年間落成的大堂,平時是擺放綢緞的精貴貨物的,此時卻黑鴉鴉的坐了足有四五十人,顯得格外擁擠,人群中中有地是東家,而絕大部分則是各個商號地掌櫃,一個個愁眉不展地吸著旱煙。整個後堂之內烏煙瘴氣的甚是沉悶。

 常達山、曹戚和喬致庸坐在最前面。面向著大家。此時也是筋疲力盡了。

 這個會議已經開了三天了,還是沒能商量出對付徽商的辦法,相比較而言,徽商的反應就迅速的多了,只開了兩天的會就迅速做出反應了。

 倒不是晉商不夠團結,也不是晉商腦子笨,最根本的原因是——晉商與徽商地經營體制不同。

 晉商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基本奠定了東夥分家的模式,也就是說,東家是東家,掌櫃是掌櫃,東家出資,掌櫃經營,就相當於現代的薰事長與總經理的模式,這當然是比較先進的經營模式了。可以保證經營者一直是最優秀的商業人才。

 但話說回來。這一模式也有局限性,那就是對於重大的決策,掌櫃們就不敢輕易下決定了。畢竟商號不是自己地,萬一折騰出大問題,這些掌櫃可擔不起責任哪。

 而徽商就不一樣了,除了典當行這種技術性要求高地行當,絕大部分徽商都是身兼東家與掌櫃兩種身份,他們完全可以決定自己商號的一切舉措,只要認為對的,他們就敢當即拍板,所以徽商們做出反應是極為迅速地。

 眼看這一天的會議就在這沉悶中過去了,很多掌櫃的再也憋不住氣了,一個鹽號掌櫃的站起身來說道:“散了吧,看來咱們真得捲舖蓋走人了,這群徽商真是厲害,咱們鬥不過啊!”

 “早撤損失小,晚撤損失大,咱們早早關了號子吧,也能為東家們少丟點銀子!”

 連著十幾個掌櫃齊齊站起身來,一搖三晃的向門外走去,顯得疲憊無比,而其他掌櫃的也是絕望的互相對望著,紛紛搖頭歎氣。

 眼看著這種結局,常達山、喬致庸和曹戚三位東家也是無可奈何,然而,正在這士氣渙散的當口,忽然從門口沖進兩個人,前面的一個高聲喊道:“各位掌櫃的,先不要走,我有話要說!”

 眾人齊齊一愣,抬眼觀望,卻見是兩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說話的是個皮膚褐黑、長相俊朗的高個少年,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李元宏。

 這樣年紀的,撐死了就是個店鋪活計,這些大掌櫃們哪會把他放在眼裡,加上在這屋裡窩一天了,一個個脾氣正煩躁呢,哪個也沒好心情來聽這兩個小活計胡說,當即就有幾個掌櫃喝道:“你是哪家的活計,在這裡大呼小叫的,沒看見咱們掌櫃在這裡開會嗎?哪有你說話的份,出去!”

 前面常達山也是

 要說這個新來的活計膽子大,他是知道的,可沒想到這麼多掌櫃的面這麼放肆。

 哪知道旁邊的喬致庸卻是眼前一亮,哈哈大笑一聲站起身來,大聲說道:“誰說他沒有資格說話,這位就是我複盛公的三掌櫃——李悔。”

 喬致庸本來就是個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東家,對於人才的發掘,他有一種超于常人的敏銳力,經過前兩次的事情,喬致庸早就發覺這個李悔是個人才,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新鮮主意,既然他敢於當著這麼多掌櫃的面站出來,那必定又有什麼好辦法了,而他一個活計按理是沒有資格在這裡說話的,所以自己索性給他加個頭銜——複盛公的三掌櫃,一說到複盛公的掌櫃,恐怕比自己這個複盛公東家的身份還要過硬,這樣一說,就是讓這個小活計放心大膽的說話,不要有什麼顧忌。

 喬致庸這麼一句話,別說臺上台下的掌櫃東家了,就連李元宏傻眼了,心道我啥時候跟了你們喬家了?

 喬致庸話音剛落,旁邊曹戚也站起來說道:“他也是我曹家三多堂的二掌櫃,李悔,你放心說話。”說完沖著常達山笑了笑,意思是:莫怪咱們挖你牆角了。

 自己的活計,卻要別人來維護,窘得常達山頓時一個大紅臉,也站起身道:“李悔,有什麼話你就說,能渡過此難關的話,你就是咱們大德玉的二掌櫃。”

 有這三人撐著,下面眾人再沒人敢說什麼不是了,只是紛紛暗自納悶,他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年,怎麼會身兼三家掌櫃呢?

 李元宏精神頓時一陣,同時也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和責任,理了理思路說道:“我想問各位掌櫃一句,在武昌城,哪種行當最賺錢呢?”

 下面一個聲音叫道:“自然是鹽店、鐵貨店、染料店了,這還用說啊!”

 李元宏點了點頭道:“那就對了,我們這幾日一直在城裡轉悠,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購買食鹽、鐵貨和染料這三種貨物的,以農戶居多,而購買糧油、棉布、木材以城裡百姓居多,大夥知道為什麼嗎?”

 一個掌櫃站起道:“前三樣不用說了,鹽現在只運到城裡,精細鐵貨和染料只有城裡有,而糧油、棉布、木材這三樣,農戶們自己就多得賣不出去,怎會來城裡買呢?”

 李元宏點了點頭道:“那我再問第三問,咱們晉商比徽商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是什麼?”

 掌櫃們面面相覷,還真想不出有什麼優勢。

 只聽李元宏道:“咱們的優勢就是人多!”

 一句話說的掌櫃們都笑起來了:“人多算什麼優勢?難不成與徽商毆鬥去?”

 李元宏也笑了笑說道:“當然不是去打架了,咱們山西商人與徽商不同,我發現,無論哪家山西商號,從掌櫃的到活計,全都是本縣本村人,可以說都是自己人…….:是把攤子鋪下去,每個活計都變成一個小掌櫃,分散于武昌周邊的所有村鎮,你們想想,那是什麼局面?”

 那是什麼局面?

 腦子活的掌櫃一下就聽出門道了,連連叫道“說下去,說下去!”

 李元宏見大夥一下來精神了,心裡也頗為高興,高聲說道:“鄉下人進一次城不容易,一走就是一兩日,如果咱們能把貨物運下去賣,稍微提高一點價格他們也是能接受的,如此一來,他們徽商做城裡人的生意,咱們晉商就做鄉下人的生意,他們徽商做的是賠本生意,咱們晉商做的是賺錢生意,看誰能撐到最後,等他們撐不住的時候,就是咱們反擊的時候了!”

 下面掌櫃們頓時交頭接耳議論起來,片刻後一個掌櫃站起說道:“可是咱們這些商號經營的貨物不一樣啊!照你這麼說,經營鹽店、鐵貨店、染料店還可以撐下去,咱們糧油、棉布、木材店還是撐不住啊!”

 李元宏早就想好了,脫口答道:“這個簡單,咱們可以成立一家晉商總號,統一調配人員,銀兩,貨物,大家要賠一起陪,要賺一起賺,當然也一起撐下去了!”

 晉商總號!

 正在這時,常達山猛然一拍桌子站起身來說道:“對,成立晉商總號,我提議,總號大掌櫃就由李悔擔任,誰有異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