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文物販子在唐朝》第79章
第四卷 范陽經會 第二十五章 太極書院

 但是現在盧鴻還沒有時間去一心一意地寫書,就連硯台也沒時間玩。因為年后馬上就要操辦一件大事,就是盧家的書院要准備籌建了。

 在唐初時,成熟的書院體制還沒有出現過。盧鴻要建的書院,是這世上第一個分專業的綜合性學校。

 按照盧鴻的提議,書院共設經學、算學、文學、兵學四大類課程,其下又細分為數種細科。如經學不只是各類儒家經典,也包括了先秦諸子中的几位名家;文學除了文章詩詞外,還將史學一并納入;兵學一類,則是講述《孫子兵法》、《司馬法》等軍事著作的。唐初時擴張意識存在于各個階層的頭腦之中,就算是文人也多以投兵報國、建功立業為榮,因此這兵學估計也會受到廣泛的歡迎。而算學則是在盧鴻力倡下建立起來的,除了最基本的數學之外,還有簡單的物理及化學知識。只是這些知識統統被盧鴻冠之以“格物”的美稱,并將之與儒家“格物致知”的大道理聯系起來,成了探尋世界、明了本源的最基礎知識。

 目前學院最大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不足。以前盧家族學中就只是盧寬一人,還是以蒙學為主。一旦啟蒙之后,學生平日多是自修,每月內定期由族內學者及長老等為眾人講經。現下要改變這等松散的組織形式,師資力量是必須要充實的。為此盧家除了本族几位經學有成的長老出任講學外,還專門派人前往榮陽鄭家,按照當時盧鴻與鄭聿橫的約定,請鄭家派出几名經學學者,充作書院講學。當然順便也帶去了誠聘三老為書院客座教授的聘書,請三老方便時,前來范陽講學。同樣的一批人馬,也出發前往博陵,邀請崔三醉。

 當然三老及崔三醉等就是騙了來。也只能是當寶貝供著,給個客座的名字,偶爾出場做個講座什么的。總不能讓几個老爺子給你當老師天天去上課。但書院要的,也就是這個招牌,至于他們自己愿意怎么個講法,全看他們心情而定了。

 而書院中的學生,除了盧家子弟之外,每年還要固定招收一部分外來入學地學子。這個提議得到了盧祖安等的大力支持。唐時官府有意打破世家的壟斷地位。開科舉招收平民子弟,以充實官員數量。如果盧家的書院中,也招收外來學生。吸納平民中優秀子弟入學,則這部分招來的優秀人才通過科舉入仕后,必然視盧家為其根底,壯大盧家的影響和力量。

 中國古時,對師徒的關系是極為看重的。父子之間,因看法不同或其他原因反目地不在少數。但以學生的身份。若是不敬師長甚至背叛的,肯定會受到世人唾棄。因此,但凡是從盧家書院中走出來地學生,雖然不是盧族中人,但他身上事實上已經打上了盧家的烙印,終其一世都會緊緊地綁在盧家的船上。

 也因為這一點,盧鴻特地淡化了書院的盧家背景。除了廣邀其他世家的經學名宿為講學外,他還力拒以盧家的名字來命名書院。在他看來,這種看似為盧家掙來名望地做法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很容易給書院帶來過重的世家背景,引起官方的另眼看待。盧家要得到書院帶來的利益,需要的是從實質上取得控制權,而不是一個好聽的聲望。在名義上,應該努力地給書院帶上一層學朮的、公眾的、超然地色彩。

 最后書院以“太極書院”為名。盧祖安本人兼任書院山長。自此以后,每一任的盧家族長。都會自然兼任學院山長。并且緊緊地將學院控制在自己手中。

 去榮陽請講學的人馬很快回來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眾講學還要經過一段時間地准備才能趕來,但某位客座教授已經隨著邀請的人馬一同殺回來了。

 這位急性子地客座教授當然就是三老中地老三鄭誠。

 鄭誠在范陽迷戀上辯論之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離開范陽回榮陽后,少了崔三醉這個陪練,鄭誠感覺簡直就象少了一半的一般,做什么都提不起勁頭來。為了改變這樣地狀況,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就找身邊人的來隨便辯一辯,也算是解解辯癮,當是聊勝于無罷了。

 他覺得是隨便辯辯,身邊的人一下子全都叫苦不迭。那些晚輩哪敢和這位老祖宗辯論?何況鄭誠本來經義精熟,這回又同崔三醉經過了一段對練,在辯論氛圍里經過實戰、鍍了真金,那辯朮早就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現在學成回國這么一試,海歸的威力果然不是蓋的。說出這話來聽得眾人如墜五云霧里,分不清東西南北。你要他吃飯,他也要與你講一講肉割得正與不正的辯証關系;你要他喝水,他也要與你辯一辯水處下流几近道的原理。總之搞得人飯也不能正常吃了,水也沒法好好喝了,生活中到處充滿了原理和天機。在鄭誠留學取經得來的辯論理論的參與指導下,把本來平平穩穩的榮陽鄭家折騰得雞飛狗跳,另眾人齊齊佩服范陽盧家的經義水平,真想不出來那是何等的厲害。連鄭誠老爺子這么樣的經學泰斗,去留學了一圈,回來都不會好好說話、正經辦事了。

 但是這國際先進經驗雖然說來好聽,辯來厲害,但日子總不能這般來過。鄭家也是傳承多代的世家,治家理業,自有經驗,要真聽憑鄭誠老爺子說得天花亂墜這般辯論下去,還要以之指導實踐,那還不亂了。就是鄭知鄭行,也是不勝其煩。正好見了范陽盧家發來的請貼聘書等,這一下子眾人大喜,連忙將這先行北上的重任,交給了鄭誠。若是府上決議他事,總要開几次會,搞几次公決公議,推來拖去,糾纏好些時候才成。唯獨此次,長老議事會可謂雷厲風行,按照鄭知鄭行二老打破常規、特事特辦,簡化步驟、提高效率的指示,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一致同意由鄭誠馬上北上先行報道,并且立即執行,不得有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