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第81章
第二卷大風殤(六)

 殤(六)

 沉靜了多日的太陽終於從雲層後面露出了腦袋。三山環繞,一水橫陳的古城

應天多少有了些秋涼,徐徐江風從北方吹來,將空氣中的血腥味道慢慢吹散。清

晨一早,城門大開,等著做生意的、出門看風景的、趕著送信的、奔喪的,推推

搡搡擠成一團,呼啦啦競相奪門而出,連開門的士兵都差點給擠進城牆裡去。氣

得衛兵把在磚縫上破口大?纂A“做死啊,趕著投胎呢,還是外邊有野雞等著”!

 趕路的人看了他一眼,謙卑的笑笑,儘量給兵大爺閃開個站立的地方。這年

頭,真要是都不講理了,誰橫得過手裡有傢伙的,二拇指一扣,撲地來上一下,

什麼才高八斗,什麼家資萬貫,還不都只有躺在地上倒氣兒的份!

 大明洪武十七年秋,大將軍常茂遇刺,帝撫屍痛哭,悲痛欲絕,罷朝數日。

百官相繼入宮勸慰,說帝以國事為重。帝勉強出,厚葬常茂,念其滌蕩胡塵之功,

追封其爵為北海王,子孫世襲其祿。諸臣奏藍玉及諸將之冤,帝重瞳親照,釋藍

玉,焚錦衣衛刑具,交錦衣衛大小官員于大理寺嚴審,同日詔告天下,凡有蒙冤

者皆可自述。數日之內,十餘件冤案皆得平反,百官交口稱讚。

 臣子佞,陛下聖,哪朝哪代不是這個局?偏偏有人不肯認這個理,那蒙了冤

的藍大將軍還算乖巧,官復原職後,上表謝恩,仍願回西疆為國戍邊,並主動請

朱元璋派秦王監軍,朱元璋就勢准了。可常茂的岳父馮勝卻不依不饒,非但在總

參扣住皇命不發,還串通了傅有德、張翼等老將要求清查常茂被刺一案真凶。更

不爭氣是大學士邵質和吳沉,一個嚇出了失心瘋,見了大人小孩皆喊刺客。另一

個居然走路跌斷了右腕,連勸朱元璋為國忍悲的奏摺都沒帶頭簽屬。

 “白養了你們這些謬種”,朱元璋在書房內呼啦一下的將群臣送來的摺子全

掃到了地上,還嫌不解恨,大腳踏在上面用力揉搓。徐達、李文忠、馮勝、傅有

德、吳沉、吳思焓……,一干文武大臣的名字被他牢牢地踩在腳底下。

 看著皇帝發怒,太監宮女們嚇的連大氣都不敢多出,貼著牆根垂著頭,唯恐

一眼看錯了地方被朱元璋命人拖出去亂棍打死。就連跟了朱元璋多年的王老太監

也嚇得躲到了門外,兩眼可憐巴巴的望著御花園,祈禱可以有奇跡從那邊出現。

 以往朱元璋發脾氣時,最好的辦法是偷偷給馬皇后報個信,皇后來了,皇上

的氣也就順了一半,什麼話夫妻兩個一嘮叨,過上個把時辰,一切煩惱都煙消雲

散。可如今馬皇后病得只剩下了半口氣,要不是那個鎮耀把人參等物混在稀飯裡

讓宮女喂著給馬皇后吊命,這半口氣眼看著也就沒了。

 “反了,反了,你們全反了!朕悔不該當初縱容你們,把你們慣出了氣焰!”,

憤怒的咆哮聲在宮牆內回蕩。沒有妻子在一旁勸解,朱元璋的火氣越來越大。知

道今後再不會有人于他發怒時給他端一碗蓮子湯勸他消消火,也知道再不會有一

雙溫暖的眼神看著他在這如畫江山前縱橫捭合,所以他才更加生氣,更加失望。

自從常茂遇刺後,妻子馬秀英就不再肯吃藥,並且脾氣大的嚇人,將前來看病的

太醫一個個全趕了出去,說聞到醫者身上那股藥草味道就噁心。就連平時向來對

脾氣的女醫吳娃都被趕回了北平。

 “皇上,老奴叫人在花園深處豎了幾塊靶子,皇上如果心情不順,不如去後

花園打上幾銃,您是馬上皇帝,有銃在手,想什麼事情也順當些”。在門外徘徊

了半個多時辰,聽書房裡邊的動靜小了,老王公公躡手躡腳的溜進來,一邊爬在

地上收拾奏摺,一邊忐忑不安的建議。

 開火銃打靶子是朱元璋最喜歡的消遣之一,他曾經用北平進獻的火銃射下過

掠水而過的飛鳥。那火銃動靜比過年放的爆竹還響,鬱悶時放上幾槍,的確有提

神醒腦的功效。朱元璋看了滿頭白髮的老王太監一眼,對這個建議頗為心動,點

點頭,吩咐道:“把朕的火銃拿來,咱們去御花園”!

 “尊旨”!伺候在門口的小太監慌慌張張的答應一聲,小跑著去準備。這功

夫逮到機會不開溜,那是嫌自己命長。

 “等等”,朱元璋一聲令下,將門外的腳步聲硬給扯了回來,“給朕再領一

把火銃,上好了子彈給大理寺送去,告訴吳思焓這個廢物,如果兩天之後還問不

出謀反案和刺客案的主謀來,他自己看著辦”。

 大理寺正卿吳思焓是個出了名的包公在世,在地方換著地方做知府,做了十

多年,查出陳年懸案無數。朝中大臣“有心”讓他為百姓出力,一直將他放在知

府級別上不升。直到今年反貪風起,反得朝中實在沒了人,才將他從地方調上來

充任大理寺卿。可這位斷起案來明察鏡高懸,能見毫末的聰明人,就是體會不了

朱元璋的意思,拿著藍玉提供的一大摞錦衣衛供狀,拿著下級錦衣衛軍官的一系

列證詞,就是問不出錦衣衛指揮使勾結外寇,事情敗露後殺人滅口的“真相”來。

 王老太監把地上七零八落的奏摺收拾完,輕輕放到朱元璋的書案上,緩緩退

了出去準備安排人去御花園的水果茶點。太監不可干政,所以書房內什麼話他都

不敢亂說,但就憑藉收拾奏摺時胡亂瞟那幾眼,他心裡暗暗替主人不平,“這年

頭,做皇帝難啊!”

 臣下的膽子越來越大了,並且要求也越來越不像話。傅有德和馮勝那摺子是

臣子說的話麼,簡直就是在質問皇上是不是殺人兇手。並且提的那些要求王老太

監聽都沒聽說過,什麼“三木之下,欲加何罪不得。臣等以為,若非證據確鑿、

證詞真實且人證誠實,任何人不得受到羈押、拘捕和審判……”;什麼“諸臣有

罪,定罪有司,責打辱?纂A有辱斯文,嚴刑則曲,寬型則枉”,這不就是說皇上

不能再打大臣屁股,也不能示意刑部和大理寺從寬從嚴處置了嗎?什麼“若司刑

有專司,執法有專才,錦衣衛故事萬難重演”,不如直接說‘除非刑部及大理寺

外,皇上沒有另設錦衣衛的權力得了’;什麼“國士及其以上爵位擁有者,非經

同級或以上爵位擁有者陪審監督,定罪則為枉法”。這不是公然和皇上做對嗎,

沒有打臣子屁股砍臣子腦袋的權力,這皇帝當的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隱隱的,王老太監又覺得馮勝等人說得有些道理,照這樣算來,以後在皇宮

中也不必提心吊膽,生怕一句話說錯了腦袋搬家。太監也算臣子啊,沒刑部定罪,

皇上不也不能隨意處置了嗎。而定罪又得有罪證,他奶奶的,三皇五帝以來,皇

上殺內臣什麼時候講過罪證了?

 瘋了,王老太監搖著頭想,活了這麼大歲數,他還沒聽說過哪朝哪代有過這

些先例,這馮勝等人不是白日做夢吧,難道也和大學士邵質一樣被刺客嚇出了失

心瘋了不成?這自古以來,當大臣的攤上個好主子那是他的福分,攤上個殘暴的

也只能自認倒楣。和皇上講條件,可不是嫌活得命長嗎?

 可眼下這君臣之間這麼僵著,也不叫個事。老太監一邊在頭前給朱元璋開路

一邊想,朝中大臣經歷這次反貪,本來剩下的就沒幾個。這文官生病,武將不朝,

若大個朝堂,給皇上捧場的就是那些排在後邊,平時連臉都露不出來的。還是等

武侯爺回來吧,說不定他能讓雙方都消消氣兒。這徐老國公和李老國公是甭指望

了,表面上不偏不倚,勸君臣和好如初,實際上這不是明擺著不給皇上幫忙嗎。

 剛才趁揀奏摺的機會,王老太監把劉淩和武安國要求回京探望馬皇后的奏摺

放到了第一個,希望朱元璋消過氣後先看到這份奏摺把武安國招回來。老太監對

這個傻侯爺非常有好感,朝中文武大臣,武安國是唯一一個把老王太監當個普通

老人尊重,而不是因為他是皇帝身邊的親隨而大拍馬屁,也不曾因為他生理缺陷

而用奇怪的眼神看他的人。就憑此一點,老王太監認定武安國是個不世奇才,可

以將目前亂成一團的局面理順。“這個傻侯爺雖然不懂得耍手腕,也沒心機,但

就是這樣才有人真心和他交往,肯買他的帳。這次給皇上事先上的這個摺子就顯

出了他的聰明之處,此時正需要個中間人來,讓大夥都後退半步。皇上放下刀子,

別把大夥逼急了,大夥也讓一讓,別把皇上逼急了。你們這些老傢伙不給皇上面

子,天底下趕著拍皇上馬屁,趕著爭功邀寵的多著呢。一旦你們給那些人騰了地

方,好人不做官,壞人爭著上了,咱家的日子更不好過。

 槍聲響,驚起一樹飛鳥。總參謀長馮勝府,宋國公馮勝吹了吹三眼火銃口的

青煙,將火銃交給了貼身隨從,“你們也練習一下,別等哪天我被人在大街上捅

了刀子,你們還沒反應”。

 貼身侍衛接過火銃,裝好火藥,對著面前的靶子認認真真的瞄準,射擊。此

時馮勝的侍衛已經全換成了自己親族,常茂的死把大家逼上了絕路,此時絕對不

能讓朱元璋以小恩小惠蒙混過關,拜朱元璋所賜,活了這麼多年,馮勝終於明白

了一個道理,就是別和皇帝講交情,兒子看不順眼了都可以捅上一刀,何況臣下。

 “必須把皇權置於律法之下,否則將來大家還是一樣沒活路”,穎國公傅有

德在馮勝身旁低聲向一個中年人解釋:“我們不是和皇上過不去,也沒有謀反的

心思,幾千年了,當皇上的想殺誰殺誰,從來沒問過理由。伸著脖子等他砍的就

是忠臣,用手擋一擋就是奸佞。你帶個口信給沐公爺,說傅某領他的情,但為了

大家將來別遭橫死,就得堅持到底”。

 中年漢子點點頭,向傅有德和馮勝深施一禮,低聲嘀咕:“就怕皇上著急了

調平南軍回京,上次胡維庸案皇上就是暗中調了震北軍入京。如今北方局勢未穩,

各軍不能輕易回師。南方可是久無大戰。我們平南軍原打算今年再度出擊,取了

嘛咕喇(麻六甲),在那裡建立一個西進的據點。這樣安南等小國就成了大明的

國中之國,再也沒力氣從背後給咱們添亂。大軍準備充分,糧秣輜重充足,這當

口要是皇上的聖旨到了,咱沐爺那份忠心,可是一定會奉旨班師的”。

 幾句話直接向傅有德表明了帝國六大主力之一,平南軍的態度:如若大明帝

國發生內戰,平南軍將唯朱元璋馬首是瞻。中年男人名字叫白世光,爵封甯南侯,

是沐英麾下四心腹之首,這兩天回京籌備南下軍資,“趕巧”遇到馮勝府的管家,

被管家半拉半拽請到了馮勝府中喝茶,賓主之間對時局交換些看法,談得倒也坦

誠。

 “傅某曉得,須知我等所爭之事,並非為一己之私,而是為文武百官心安,

江山永固。你家侯爺是皇上義子,自然不能支持我等做出如此不孝之事。不過傅

某覺得他的義兄屍骨未寒,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你家侯爺得仔細思量思量。

謀反的事情傅某不做,等著皇上騰出手來挨個收拾的事傅某也決不會答應,左右

是個死,不如死得明明白白,免得活著糊塗了半輩子,見了閻王爺還是個糊塗鬼”。

傅有德冷笑著回應白世光的話。平南軍遠在雲南,沐英能表明的只是一種姿態,

一旦京城裡出了變故,對於哪一方來說,沐英的支持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

馮勝和傅有德手中均無兵可持,但朱元璋真正可用之人也不多,只要曹國公李文

忠一日不明確表示支持朱元璋,朱元璋就難以下定決心和諸將翻臉。目前對諸老

將最為有利的條件是,他們打出了為所有官員的生存而抗爭的旗號,為此,朱元

璋平素依仗的幾位重臣在此事上表現非常謹慎,處置大家,朱元璋需要考慮眾叛

親離的後果。至於沐英,如果他覺得做皇帝義子就沒有被隨意處置的風險,那就

請他看看常茂的血跡。

 白世光被傅有德擠兌得老臉一紅,嘿嘿乾笑了幾聲,訕訕解釋:“白某剛才

只是說我家侯爺的難處,畢竟大夥誰也不願意生靈塗炭不是,況且常大哥是死于

錦衣衛之手,皇上事先並不知情。民間傳說的父子相殘之言並不足信”。

 “如此最好,咱大明將士手中的刀子是用來斬殺外寇的,動在自己百姓身上,

簡直是對軍人的污辱”。在一旁觀望了半天的馮勝走過來,拍拍白世光的肩膀,

笑著說道:“我聽說威北軍的將士們已經聯名寫信給皇上,要求徹查他們主帥遇

刺一案。沐侯爺手中的刀再快,也不會向他亡兄的舊部身上砍吧。況且一旦打起

來,天下大亂,出了新編七軍外,各地還有那麼多衛所,誰知會不會有趁機混水

摸魚之人。”!

 言盡於此,各方手中的底牌都很清楚,白世光是個明白人,搖頭歎道:“是

啊,外患未除,兄弟禍起蕭牆,誰願意見到這種事情呢。白某這就南歸,和我家

公爺說清楚情況,二位元公爺放心,不到萬不得以,平南軍的刀子上肯定不願意染

上昔日弟兄的血”。

 “為了不給沐公添麻煩,傅某就不遠送白侯爺了,有份禮物,還請侯爺帶給

沐公”,傅有德對自己這位昔日的部下非常客氣,親自將白世光送到馮勝的府門

口,叫過隨從,將一份準備好的禮物塞到了白世光手裡。

 “怎麼好意思讓公爺破費”白世光客氣著接過禮物。禮物並不重,用紅緞子

包著,方方正正的好像是一本薄薄的書。

 送沐公爺書幹什麼,難道是一份檄文,勸沐爺和他們一塊對付皇上不成,傅

有德沒這麼笨啊,白世光有點納悶。正在他胡亂猜測的功夫,又聽傅有德解釋道

:“其實也算不得什麼禮物,只是一本雜書,傅某無意中得到此物,方知蠻夷之

地,很多東西遠遠走在咱這禮儀之邦前面。路上有時間,白爺不妨也讀讀,然後

在掉過頭來看看傅某所行之事,也許你會明白大夥到底是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由

著性子胡鬧”。

 白世光聞言又是一愣,馮勝、傅有德這些人都是沙場上一刀一槍升上來的老

將,除了兵書之外,還沒見什麼書能讓他們這樣推崇。帶著這個疑團他走出了宋

國公馮勝府,走上了自己的馬車,借著車視窗透過的微光打開了包裹。

 一本薄薄的小書展現在他面前,是番邦文字,經人翻譯過的,譯者沒有署名,

估計是怕遭人構陷。用了一個西方年號做書名,如果推算過來故事應該發生在宋

末賈似道當權年代。

 那個時代蠻夷之地能有什麼啊,難道還能出了聖人不成?白世光搖搖頭,帶

著些輕蔑將書皮翻開。在前言中,譯者對此書極為推崇,自稱活了一輩子,見此

書才開了眼。

 書中記述的是一段歷史,一段國家貴族叛亂的始末,這個國家王權不彰,貴

族們趁機做大。國王無奈,只好和貴族開戰。有趣的事情是,因為國王私德有虧,

又喜歡任用小人,搜刮百姓,所以幾乎沒有將軍和士兵在戰爭中真心支持國王。

居然連京師中深蒙皇恩的百姓都跑到叛軍一方,拿著食品和旗幟對叛亂表示支持。

 “無君無父,禽獸之言,怪不得翻譯者不敢署名”,白世光暗罵了一句,繼

續翻動書頁向下看。故事的發展一點都不讓他感到意外,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倒

行逆施的國王輸掉了戰爭也不足為奇。但讓他有點驚奇的是,叛亂者既沒有廢掉

國王另立新君,也沒有清君側,把朝臣推出去斬首示眾,借此在朝廷中安插滿自

己的親信。

 “這估計是要學曹操司馬昭的故事了,看著吧,接下來肯定是”禪讓“,都

是咱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白世光邊搖頭邊向後看,憑著一貫的思維,他覺得

自己已經預測到了故事的結局。

 蠻夷們沒有擁立新的國王,他們通過了一個置於包括國王之內所有人之上的

法律。如果國王拒絕遵守法律,試圖淩駕于法律之上時,臣民有權通過強迫國王

退回到法律規範之內,即強制國王遵守法律。

 那個法律有六十三條,多次被推翻,多次又被重新樹立,並逐漸被多個蠻夷

國王宣佈遵守。白世光驚詫地合上了傅有德給沐英的禮物,這個故事已經發生了

一百五十多年,但他給白世光帶來的震動不亞于當初聽說傅有德他們向朱元璋提

出的《君臣約法》,對比之下,白世光甚至可以在傅有德等人提出的約法上面,

看到蠻夷之國那六十三條律法的影子。

 “余等與諸男爵發生不睦之前曾自動地或按照己意用特許狀所頒賜者,——

同時經餘等請得教王英諾森三世所同意者——余等及余等之世代子孫當永以善意

遵守。此外,余等及餘等之子孫後代,同時亦以下面附列之各項自由給予余等王

國內一切自由人民,並允許嚴行遵守,永矢勿渝”。白世光疲憊的閉上眼睛,他

仿佛看到了一個羸弱的國王委屈的眼淚。

 “天啊,這居然是一國之君所說的誓言,說了這些,他還算一國之君嗎”?

無法認同這些律法,但蠻夷之國的這些律法竟然如咒語般在他腦子中回蕩,弄得

他的心亂遭遭的,找不到歸宿。

 “自此以後,凡不能提供忠實可靠之證人與證物時,管家吏不得單憑己意使

任何人經受神判法”。。

 “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裁判,或經國法判決,皆不得被逮

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損害”。。“三

木之下,欲加何罪不得。臣等以為,若非證據確鑿、證詞真實且人證誠實,任何

人不得受到羈押、拘捕和審判……”,“諸臣有罪,定罪有司,責打辱?纂A有辱

斯文,嚴刑則曲,寬型則枉……”。

 “若司刑有專司,執法有專才,錦衣衛故事萬難重演……”。

 “國士及其以上爵位擁有者,非經同級或以上爵位擁有者陪審監督,定罪則

為枉法”!

 傅有德他們所謀,非白某智力所及也!白世光疲憊地晃動腦袋,盡力將心中

混亂的想法排出體外。小心翼翼的將傅有德的禮物放進胸口,他才安心的在馬車

中稍事休息。

 “該不該回去通知他們一聲呢,京城附近似乎有軍隊調動的痕跡”,他猶豫

地想,馬車漸漸駛遠,駛進江邊的叢林中。

 窗外,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請到 http://ww3.myfreshnet.com/GB/literature/li_fantasy/100084136

發書評或投我一票,酒徒多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