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召見
李元嬰將此人拉到一邊,低聲說道:「有勞張內侍了!我正好在路上巧遇褚遂良,所以來得早了些,不知皇兄今日召見是為何事啊?」並麻利地把兩緡開元通寶塞進這個太監的寬袖裡。
這個太監名叫張阿難,是侍候李世民起居的幾個內侍之一,也是其中最機警的一個。今天從李世民那裡得到接引李元嬰的任務後,張阿難的嘴就一直咧到了現在,因為他每次見到滕王殿下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點好處,果不其然,今天又得了兩緡錢。對於太監來說,初唐可不比晚唐,皇帝可以隨意拿捏廢立,所以他們唯一的追求也就只有錢財了。要知道貞觀年間的物價,一斗米只要四五錢左右,一緡錢至少能買四十石大米,而一個三品宰相的祿米,一年也才四百石而已。
郭遷卻很是鬱悶,每次見到張阿難,他都要客串一回善財童子。不過既然是殿下的意思,他一個小太監也不敢說三道四,只是對自家殿下的行為感到不解,殿下是大家最寵愛的幼弟,一不需要陞官,二不可能成為儲君,有必要討好大家身邊的宮人嗎?
李元嬰則不這麼想,對於皇帝來說,最瞭解他的人莫過於皇后嬪妃以及身邊的太監。長孫皇后就不要想了,所以李元嬰只好把主意打到天可汗哥哥身邊的內侍身上。
不過貞觀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樣,李世民最討厭的就是貪污受賄了,大將侯君集就曾因為貪污下獄,才漸生反叛之心。若是被這位天可汗哥哥發現他曾向那些內侍行賄的話,就算不會被貶為庶人,身上的親王爵也肯定保不住,結交內宦可是個大忌諱啊!所以李元嬰並沒有魯莽行事,而是在暗地裡觀察了一年多才選定了這個張阿難。只要有了天可汗哥哥的晴雨表,李元嬰面聖的時候就更加的游刃有餘了。
張阿難腆著臉說道:「大王寬心,大家今天興致正高,今早還和皇后娘娘商量著幸洛陽宮的事宜呢!」張阿難八面玲瓏,當然知道李元嬰一個親王之所以和他交好的用意,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張阿難也樂得將李世民的心情如何隨時透露給李元嬰。至於更重要的機密嘛,別說張阿難不敢洩露,就算他有這個膽子,也是有心無力,李世民可不像他那些子孫,對身邊宮人的管理還是很嚴格的。
李元嬰心裡琢磨著天可汗哥哥要到洛陽宮去,不會是想讓他隨駕吧?知道不是因為今天灞橋驛上發生的事情後,李元嬰放下心來,讓郭遷在兩儀門外候著,自己隨張阿難朝兩儀殿走去。
****
「臣弟拜見皇兄、皇嫂!」李元嬰有點詫異,長孫皇后向來很少出現在兩儀殿,今天怎麼就過來了。
李世民笑道:「二十二郎平身吧!」
「謝皇兄!」李元嬰起身立在一旁,才發現自己身邊還站著一個大胖子,隨即作揖道:「元嬰見過長孫司空!」這位被歐陽詢稱作「面團團」的國舅爺雖然長得人畜無害,但李元嬰對他還是有著本能的畏懼,長孫無忌要是除起異己來可不會手軟。
長孫無忌連忙還禮,自從他辭了尚書右僕射,知門下、尚書省事後,就越發的韜光養晦,謙謙有禮。雖然是三公之一,和李元嬰一樣,見誰都是笑瞇瞇的,「面團團」這個外號還是很形象的。
雖然穿越後,長孫無忌這個名字就成了李元嬰心中最忌憚的字眼,無時不刻不在想著怎麼把這個潛在的憂患給消弭了,不過也只敢在心裡想想罷了,當面的時候還是要執晚輩禮。雖然從輩分上說李元嬰和長孫無忌是同輩的。畢竟長孫無忌不僅是長孫皇后親兄,而且還是貞觀朝第一功臣,即使不為相,在朝野的地位也已根深蒂固,哪是他一個小藩王可以相提並論的。
不過當年的降封事件讓長孫無忌把宗室裡的一干人給得罪慘了,否則他也不會把在李唐皇室乃至軍中享有極高威望的江夏王李道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要弄死這位唐初三大名將之一。
「二十二郎,今天你去送元祥、元曉他們了?」李世民開口說道。
李元嬰心裡一跳,不過見天可汗哥哥臉上並沒有不豫之色,便放下心來。也是,就算那些殿中侍御史要彈劾,動作也不可能這麼快,於是臉上露出一絲悲傷,點頭回道:「是啊,臣弟和江皇兄、密皇兄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也不知他們這一走要何時才能再見面!」
長孫皇后馬上寬慰道:「二十二郎不要傷感,待到元日大朝的時候,讓你皇兄下一道詔書就好了!」
長孫麵團也附和道:「滕王孝悌,真乃陛下之福!」
李元嬰心裡一樂,若是長孫胖子知道自己一直在想著怎麼對付他的話,恐怕他就不會這麼說話了。
李世民笑道:「那也不用,過兩日二十二郎隨我巡幸洛陽宮,正好路過虢州,二十二郎不就可以見到元曉了嗎?」李世民雖然不常去大安宮,但對那裡的事情門清著呢,說不定昨天給李元嬰鋪床的宮女就有可能是李世民的密探,哪能不清楚李元嬰和李元祥從來尿不到一壺裡,自然就把去蘇州的李元祥給忽略了。
「遵旨!」剛才在兩儀門外聽了張阿難傳出來的消息,李元嬰就猜得**不離十了,所以並不感到意外。
長孫皇后看著李元嬰一本正經的樣子,突然詭異一笑,俯身在李世民耳邊悄悄地說了幾句。李世民連連點頭,意味深長地看著李元嬰。
李元嬰被他們看得有種後脊發涼的感覺,遲疑道:「皇兄、皇嫂!你們這是——」
李世民莞爾而笑,促狹道:「彈指一揮間,二十二郎也都這般大了!昨日楊保媼進宮請皇后為二十二郎擇選一位賢良淑德的滕王妃,不知二十二郎看上哪家府上的淑媛啊?」
****
註:開元通寶在唐高祖武德四年就有了,意為「開國奠基」,和唐玄宗的年號「開元」沒有任何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