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皇后別鬧了》第17章
16、皇后的心思

  待到夏樂瑜退出了坤寧宮,張皇后才直起腰伸了個懶腰,滿意地道,「若不是我沒有第二個兒子,這夏大姐我便不會放過,雖然要比二姐軟和些,也沒有文字上的天分,但卻也是個好女子。」

  沈瓊蓮也難得讚許道,「的確是真心疼愛二姐,說起來,二姐雖然自幼失怙,但卻能經營到現在這個局面,也算是有運氣了。」

  張皇后想到昨晚看到的資料,不禁好笑道,「什麼運氣,先有手段才有運氣,你若是她,想得到為爹爹找個繼母麼?挑得中秦氏麼?其實多少好運氣,都是先有了多年的積澱,這才一下爆發出來的,這個繼母,她揀得很好,我更喜歡她了。」

  沈瓊蓮也是看過那些資料的,她是沈萬三之後,成化年間便入宮服侍,到了今天,已經是歷練得多了,在這後宮中要生存下來,不狠辣,自然是不行的,但一味的狠辣卻也不能。樂琰雖然給庶弟們下毒,但控制住了用量,沒有致人死地的心思,可見她只是為了自保,算得上是有勇有謀了。之後又提點秦氏用夾竹桃之毒解決掉剩下兩個,又和秦氏結盟,又除掉了眼中釘李氏最後一點屏障,以她的年紀來說,真可謂是難得的了。而做完這一切,她面上竟是絲毫不露,這份心機,真是深不可測。

  「你能壓制住她麼。」不知不覺間,她已經問出了口。「夏二姐絕非池中之物,她……她就像是一條龍,雖然現在年紀還小,卻已經雲籠霧罩,見首不見尾,等到成年,那該是多麼……」

  張皇后望著她輕笑道,「我為何要壓制她,等她飛天時,皇上他必定……你道我看不透麼?太皇太后就是我的榜樣,她老人家不爭寵,不戀權,逍遙自在,真是個灑脫通透的,將來到了那一天,我也必定要學她的。」

  沈瓊蓮嘆息道,「是啊,你之所以做這一切,無非是為了你的夫君與愛子,而不是為了爭權奪利。」

  「再說,我為何一眼就覺得她和大郎是天作之合?你不覺得,他們兩人特別的像嗎,都是身負絕世奇才,卻不當回事,只是隨波逐流,除非為人所迫,否則,並不願意展露厲害。這樣的……淡泊,豈非很是相似?但二姐要比大郎多了一點東西。」張皇后悠悠說。「這東西,我現在還看不透,但我知道,二姐一定會中意大郎,大郎也只會中意二姐,他們兩個這樣的人,天下若能再找出第三個,也不會是這個年紀!」

  沈瓊蓮品味了半天,有些不服氣地道,「楊慎也是個神童!」

  「可楊慎卻不願浪費這一身的才華,他是想考功名的。」張皇后的眼神隱隱發亮。「大郎這孩子,只要在書本上用一分心思,哪是今天這個樣子,他是一腔聰明,卻對什麼都無可無不可,只是渾噩度日罷了。只有二姐才能領著他往正路上走,若是換了那些個一味低眉順眼的古板貨,他必定要走歪!」

 沈瓊蓮又沉默了。

  「可……男女有別,再怎麼適合,太子不喜歡,也是無法,皇上本來就不喜二姐,若是太子不能主動苦求,他不會答應的。」她輕輕說,儼然是已經認可了張皇后的判斷。

  張皇后輕叩著椅把,沉思了半日,忽地眼前一亮,笑道,「二姐不是不願意纏足嗎?」

  #

  卻說這邊,樂琰回家後,自然是拜見了父親繼母,卻沒見到李氏,她見夏儒在場,便沒有問起。夏儒卻也比往常要來得親切些,問了不少李東陽、楊廷和的事,欣羨地道,「為父當年也是與李大人的門生,都未能與他把酒同遊,想不到二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樣的福氣。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呀,為父已經老啦。」

  秦氏抿嘴笑了起來,手若有若無地撫著腹部,樂琰眼珠一轉,道,「父親哪裡老了,即使是老了,也是老當益壯。」夏儒被她說得高興,呵呵大笑了起來。

  樂琰回到自己的小院子裡,一問之下,果然秦氏是有了身子了,據說是正月裡大魚大肉一靠近就覺得噁心,這才發現了的。樂琰心裡很為繼母和自己高興,在明代,一個家庭沒有男丁,過得將會非常的艱難,當時除掉那幾個庶子,其實多少有為母親和自己報仇的意思,現在秦氏如果能生出嫡子,那當然是最好啦。

  因為秦氏的孕期還沒到三個月,夏儒便決定讓樂琰幫著秦氏收拾行李,安頓搬家的事兒。而他則在外面和眾人應酬著,他雖然算是平調,但其實外地官進京,按理都是要降上半級的,這樣算起來,卻是升職了,上下官員,自然巴結。而他的新岳丈秦知府,也派人過來接了秦氏去住了幾天,一方面也是養胎,一方面也是因為女兒要去京城,日後見面的機會便不多了。

  樂琰並沒有跟著秦氏過去,秦氏回娘家之後,她就是家裡剩下的唯一一個小主人了,雖然說夏家人口簡單,並沒有多少繁雜的事情,但也離不了人。秦氏走之前留下了她的陪嫁丫頭細雨,本來也是在秦氏身邊管慣了家務的,樂琰便吩咐細雨自行處理,有什麼她覺得處理不了的,再拿來問自己。

  她的小院子裡,值得帶到京城去的東西並不多,張老夫人已經多次說過要為她佈置一個像樣的房間,甚至還帶著她親自去挑過看得上眼的配件,樂琰便沒有客氣。那次才女考試,雖然累得半死,但李東陽等人也沒有讓她空手而歸,每個比試都是有綵頭的,她贏了不少貴重的古董什麼的回來,這些東西,因為算是賭博的綵頭,是完全屬於樂琰自己的,因此,現有的這些不大值錢的裝飾品,就完全沒必要帶過去了。整出來的多半是一些衣服啊,藥材啊,料子啊,首飾啊。家具什麼的,要等到秦氏回來了再整理。

 南夫人等人,也自然都有把她接去做客,除了往常來往慣了的幾家之外,樂琰一律都以功課吃緊為由婉拒了,她不是在開玩笑,沈瓊蓮佈置下來的讀物簡直佔據了她的大部分休閒時間。

  她的低調做法,顯然是贏得了南夫人的進一步好感,在夏家離開之前,她設宴款待了秦氏與樂琰,喝了兩杯酒,便把樂琰攬到懷裡,半真半假地道,「楊翰林一直想為他家楊慎找個才貌雙全的媳婦,他是個疼兒子的,這陣子,不知道在心底怎麼埋怨我呢,偏偏為二哥說了樂瑜做媳婦,這下錯了輩了,這麼個大好的才女,便要嫁到別人家去啦。」

  張皇后有意讓樂琰做太子妃的事,到現在樂琰本人都還不知道,別提別人了,大家打趣的,也都是樂琰這樣的才女,一定要找個大才子才能出嫁,正好楊廷和又有這個意思,眾人自然也都覺得好笑,紛紛說,「傳說這個楊慎,也是海內有數的神童,若不是錯了輩分,和二姐豈不是天作之合嗎。」

  楊慎和樂琰是見過面的,因為樂琰年紀還小,說起來又是親戚,並不需要迴避,他完全不像歷史中記載的那樣,什麼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相反,是個極為淘氣的小孩,就那麼短短的一次見面,他一邊展現自己的才華,還一邊扯了樂琰的頭髮,長得倒是蠻帥的,長大後估計是個帥哥。但是,樂琰可沒有奪人所好的習慣,雖然沒見過黃娥的面,但她已經剽竊過人家的詩詞了,本來就夠對不起她的了,再說楊慎原配早死,誰知道她要是嫁過去了會不會就是那個早死的原配。

  聽到夫人們這樣開玩笑,她略帶幾分不滿地垂下頭並不答話,倒是顯得挺端莊的,眾人也都不再說這個話題,而是轉而恭喜秦氏有了身孕。秦氏作為老大年紀還沒出嫁的大腳女,嫁到夏儒家後,不但很快就懷孕了,夏儒還陞官發財,女兒在京中大出風頭,實在是個極有福氣的。秦氏的母親秦夫人面露得意之色,連連謙遜著。

  吃過了飯,眾位夫人便三三兩兩在南家花園中玩樂,樂琰和幾個小女孩玩耍了一下,只覺得這幾個人,言語無味,舉止幼稚,實在是與她們格格不入,便獨自走到假山附近,打算找個地方複習一下最近學到的知識。也不知道是她真的有神童(嘔)潛質,還是對國學有點天分,沈瓊蓮這樣放羊式的教育,居然也讓她受益不少。如今自信也算是個小小的才女了。

  樂琰方才走到假山附近,便聽到兩個人的對話聲,她這才發現自己身材不高,被一塊山石擋住了,本欲走開,卻聽見其中一個人的聲音是秦夫人的,就站住腳細聽。

  只聽得秦夫人道,「當時,大姐不肯纏腳,把裹腳布剪了又剪,我也沒法,只說,你不願纏腳,那也就由得你,將來無人說親,可不要怨我。果然養到十七歲,也沒個人上門來的,她又生得不好看,當時我這個煎熬,姐姐你是不知道,夜夜都是睡不好的。卻不想轉過來有了這番因果,雖說那個女婿,並不是什麼經天緯地的大才,性格卻也踏實,先頭留下的兩個小的,都極有福氣,才小小年紀,就能提攜父親,真是前世修來,菩薩保佑。」

  南夫人也道,「大姐果然是個有主意又有福氣的,唉,前頭的那個張氏,也是沒福氣,要我說,儘管夏老爺和她淡淡的呢,好生教養兩個女兒,風光的日子在後頭呢。卻不想她是個烈性子,竟然一頭碰死了,聽說那個李氏,已經是瘋傻得不知人事了,真是活該!」

  秦夫人便冷笑道,「當時我們可不是這樣勸她的,瑤娘的氣性實在是太大了些,唉,這居家過日子不是打仗,還好二姐是個有福氣的,否則,給她取了這個不吉利的名字,怕是也早早就夭折了。」

  南夫人又和秦夫人感嘆了一番,樂琰便先走開了,她多少也拼湊出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嘆息了一番,想著張氏雖然與她素未謀面,但畢竟是這具身體的母親,便下定決心要好好治療李氏,讓她日日活著受苦。

  去過南夫人府裡後,夏家在天津的事情基本已經結束了,找了個黃道吉日,雇了好幾輛馬車運送著各色箱子、家具什麼的,浩浩蕩蕩地到了北京城裡,南雅已經為丈人找到了一個三進三出的四合院,北房是三間兩耳房,東西廂房則各是三間,地價雖然貴了些,要兩千三百兩銀子,但地段很好,離英國公府、紫禁城、南雅家都很近,並且原主人一直在維修裝飾,房子的質量不錯,後院還有些松柏樹木,很適合夏家居住,雖然三進三出是大了點,但因為樂琰地位比較特殊,可以單獨住一個院子,也就不嫌浪費地方了。

  秦氏扶著還是平坦坦的肚子,在院子裡逛了一圈,很快就做好了安排,外院是夏儒讀書會客的地方,自然是不用說的了,一溜倒座南房,住下了平時跟著夏儒出門的兩房僕人,因為夏儒任上的師爺也跟著過來了,東廂房便安排給他住,正房做客廳,西廂房做書房。進了垂花門後,正院北房自然是他們夫妻居住了,東西廂房則預備著給沒出世的孩子住,服侍上夜的丫鬟婆子們住耳房,另外,抄手遊廊還連接了三個院子,一個是東院,一個是西院,還有一個是後院,樂琰就住在東院,西院則堆放雜物,也可以招待一些人數眾多的親戚,下人們就住在最狹小的後院,因為家人不多,所以住下來也算是挺寬敞的,後院與正院的門平時是封死了的,這樣,即使有人進了後院,也摸不到正院來。秦氏嚴厲地告誡下人,不許他們把外人帶回家。

  東西二院本來都有連接正院和外院的門,因為樂琰住在東院,秦氏早派人把通往外院的門封死了,樂琰等人是後於行李到的,樂瑜早派了家人來幫忙,加上雇的人,很快就把事情做完了,到了晚上,樂琰已經睡在自己的新家了。

  她所居住的東院,規格要比正院小上一些,正房只有三間,正院則有五間,但對樂琰來說當然是很夠用了,中間那間,平時肯定是拿來待客啊,處理事情啊什麼的,就只是按例佈置,西邊的屋子她當作書房,把一部分名貴的用品陳設了起來,夏儒對她倒不小氣,為她打了一套完整的書房家具,都是全新的,雖然木料不名貴,但樂琰也不在乎這個,書房很快就壘滿了書,有派人去琉璃廠新買的,有原本帶過來的,也有沈瓊蓮和張皇后給的,除了文房四寶之外,樂琰還放了一架古琴,她前世上班時,無聊的時候打著學習才藝的名號也學過一點點皮毛,就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機會練習了。

  她的臥室呢,因為北京都採用炕來取暖,炕基本上都是做在窗邊的,但是樂琰本人不喜歡睡炕,冬天一睡就上火,口乾舌燥,相當難受,秦氏知道她的這個毛病,便給她安頓了一張漂亮的蘇式拔步清漆床,要說這明代家具實在是藝術品啊,又是漂亮又是實用,樂琰本人非常的喜歡。在睡前往被子裡放兩個湯婆子,床下放兩個炭盒她也覺得差不多了,房間裡還有兩個爐子,對樂琰來說很暖了。上夜的丫鬟,就讓她睡在炕上。

  忙亂了好幾天後,總算是全都佈置好了,夏儒給英國公府與南家都下了請帖,也算是順從北京的習俗,要請親戚朋友們來暖暖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