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調動
張遼趕到畢圭苑後,立時被侍衛領到了行宮大殿之中,殿中已經有十多人,董卓高坐上首,面色陰沉,下面是雒陽的各路將領,個個神色凝重。
他粗略的看了一下,董卓麾下五大中郎將到了四個,董越、段煨、徐榮、呂布,除此之外,還有原中郎將胡軫,師父賈詡也在,賈詡謹慎,並未與他同行,還有長史劉艾,李儒、田儀等董卓近臣。
不過這些人全坐在右首,而左首還有七八人,個個頗有威嚴和氣度,顯然是其他大臣,他卻是不認得了。
等眾人到齊後,董卓一拍案台,怒道:“關東群賊,頻頻造逆,個個該殺!前番剛敗退不久,如今賊首袁紹又發檄文,召集各路逆賊,共計二十萬賊兵,要來攻打雒陽,討伐老夫!”
二十萬?!殿中眾將無不面露驚色!
董卓朝一旁的李儒一揮手,李儒看著一份軍報,念道:“此次作亂逆賊計有渤海太守袁紹、陳王劉寵、山陽太守袁遺、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濟北相鮑信、兗州刺史劉岱、冀州牧韓馥、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後將軍袁術、潁川太守李旻、徐州刺史陶謙、北海相孔融、原越騎校尉曹操、上黨太守張楊、南匈奴於夫羅……
聽著這一個個名字,始作俑者張遼也有些發呆,居然有這麼多諸侯起兵?二十萬大軍?竟然這麼多……不會玩大吧?如今董卓在雒陽不過五萬人,若是真被關東諸侯殺了董卓,攻入長安,那自己怕是也要跟著玩完了,尤其是得罪了那麼多諸侯,恐怕除了董卓,他們最想殺的就是自己了……
看來正如郭嘉所說,要圖河東,但時機未到,此眼下請求去河東顯然是不合適的,必須經歷了這一場大戰方能有機會。
李儒念完之後,殿中一時竟悄然無聲。
董卓環顧四周,厲聲道:“諸位誰有退敵之策?”
這時,左首一個大漢開口道:“雒陽乃形勝之地,只要分兵謹守各關,便可保無虞。”
張遼聞言,不由詫異的看了那人一眼。
從明面上看,此人的應對之法倒也不差,但問題是關東諸侯兵馬太多,兵力懸殊太大,董卓如果分兵謹守各關,身邊必然空虛,而關東諸侯只需集中兵力攻打一處,只要破關,那便可直撲畢圭苑,董卓多半凶險。
他不知道,此人正是一代名將朱儁,但朱儁本與董卓就不是一心,反而是時時想著誅殺董卓,豈能為董卓著想,此策正是殺機暗伏。
朱儁身旁,皇甫嵩和蓋勳幾人眼神低垂,都沒有開口,反而是胡軫和董越附和道:“正是如此,只要謹守關口,關東群賊一群烏合之眾,豈能攻入!”
董卓哼了一聲,沒有說話,他是擅長用兵之人,豈能不知道其中的凶險,眼睛一掃,看到了下首的張遼,道:“文遠先前大破群賊,功勳卓著,此番可有妙計?”
張遼肅聲道:“禀相國,賊兵勢大,眾將雖勇猛,卻不可不防萬一,當速速從河東調遣重兵南下雒陽,憑藉騎兵之優勢,與賊決戰於雒陽二百里坦途,若不濟,亦可徐徐退入函谷關。”
董卓聞言,不由面露喜色,隨即又沉吟道:“如今河東白波未平……”
“相國所慮甚是,張遼此言不當!”胡軫大聲道:“河東不可失,一旦失陷,賊兵南下弘農,必斷我等後路,那時我等休矣。”
一旁李儒開口道:“相國,事有輕重緩急,牛中郎在河東與白波賊連戰十多月,雖未滅賊,但白波氣勢已挫,不足為道,可留一萬步卒防守,餘者皆盡調來雒陽,與賊兵決戰。”
董卓聽了李儒,更是意動。
張遼心中不由暗喜,這邊是郭嘉給他出的計策,讓董卓調河東主力南下雒陽,即可與關東諸侯作戰,又令河東空虛,他圖謀河東之事便容易了許多。否則河東有董卓五萬兵馬,哪有他調過去的機會。
接下來,董卓便開始分配任務,北面孟津由中郎將董越與騎都尉李肅鎮守,小平津還由賈詡鎮守。
不過在佈置東面旋門關防禦時,董卓不由猶豫了下。
事實上,董卓對非嫡係人馬總有幾分防範之心,當初之所以將張遼調離小平津,就是因為北面張楊加入了關東諸侯之列,張楊與張遼是故舊,董卓不得不防一二。
倒是張遼幾次立功,加上張遼自己的表現和李儒的進言,才打消了他不少疑慮,否則他早像對待呂布一般,將張遼控制在身邊了。
不過在徐榮和張遼酸棗一戰後,二人威名直漲,加上李蒙暗中報知張遼與徐榮關係頗好之事,令董卓再次心生戒意,早有將二人分開的想法。
是以此時提到旋門關駐防時,董卓猶豫了,如果將關係頗好的徐榮和張遼都放在這裡,失去彼此監督和製約,一旦賊兵勢大,二人會不會一併投降呢?
恰在這時,胡軫開口道:“末將願領麾下兵馬駐守旋門關。”
而一旁早已忍耐不住的呂布也道:“關東諸侯,布視之如草芥耳,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獻於父親。”
董卓眼睛一亮,不由哈哈大笑:“汝二人忠心一片,令老夫大為欣慰,如此,命胡軫為大都護,督吾兒呂布,共守旋門關,拒關東賊兵!”
胡軫和呂布不由大喜,急忙下拜領命。胡軫更是得意的看了張遼一眼。
張遼面色不變,事實上,他此時也沒了在旋門關駐守的心思,索性讓給胡軫也罷。
與此同時,他暗中向呂布示意恭喜,呂布總算能脫離董卓身邊,外出作戰了,也殊為不易了。而且呂布去的竟然是旋門關,也即是傳說中的虎牢關,莫非要上演一幕傳奇不成?
張遼在胡思亂想,而董卓接著道:“命討寇校尉張遼,駐守軒轅關!”
“命中郎將徐榮,駐守太谷關!”
“命校尉楊定,駐守伊闕關!”
“命中郎將段煨,領兵陳於東陽渠,防範賊兵破關!”
“傳令河東,命校尉李傕、郭汜,領三萬騎兵速速趕來雒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