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撿個將軍做老婆》第59章
☆、第59章 銀子

 兩人的見面,極其平常。那天,阿昊和劉知華等人偶爾外出買些東西,正好與他碰了個面對面。那一刻不僅是他驚呆了,就連阿昊也驚呆了。不過,兩人都知道,不能在這個時候相見。

 那天半夜,阿昊偷溜出書院,兩人才見面,知道了對方的近況。曾大山與真正的耿秋,是兩條暗線。他負責安全保護,而耿秋負責在外面經營,應當說是耿秋的師父負責,但是他還來不及出師,師父就去世了,他也是勉強挑起了這副擔子。所以曾大山與耿秋並不熟,只是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甚至連見都沒見過。

 曾大山的到來,給阿昊耿秋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他帶來的六個孩子,其中最大的女孩子十一歲了,看上去象只有□□歲,但煮飯洗衣各種家務活幹的極麻利,小的女孩子也有七八歲了,雖然幹不了多少活計,卻也可以幫助照顧那個五六歲的孩子,兩人一起挖點野菜,撿點柴禾什麼的,完全沒問題。

 而另外的三個男孩子,年紀在十三歲至九歲之間,都是半大的孩子,但因為跟著曾大山也有小兩年了,這些孩子,雖然看著比實際年紀小,那是因為從小生活的太差,但這兩年在曾大山的手下,卻也過著吃好穿暖的生活,並且經過他的訓練,這些孩子的身手都非常矯健,並且也都是窮苦農戶出身,開荒挖田的事,多少也會幹些,人多力量大,四個孩子也可以低得上一個半大人幹活呢。

 通過余明儀與北縣知縣的關係,耿秋很快就給這七個人弄好了戶口關係。把他們算成了一家子,曾大山就是父親,孩子們依次取名為曾常平,曾常安,曾春花,曾常全,曾杏花,曾常定。全是農戶人家的普通名字。

 而且他們也是有正經來歷的,那個被山洪捲走了的小村子,可是真實存在的,有據可查的,正好村裡人都姓曾。因為山洪當時不止捲走了這個小村子,相鄰的好幾個村子都沒了,當時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少。現這個村子只剩下一個大人,帶著幾個孩子,所以這幾個孩子一看就不是一家人,但大家也覺得正常,認為是曾大山一人收養了這些孩子。能夠給孩子們一個家,一口吃的,也是件好事。

 耿秋把他們一家子扔在了北縣回水鎮的新家,準備把這兒交給曾大山管理。經過三叔等人一個月時間的先鋒工作,這裡也蓋起了和余家一樣的三棟小屋,各五間。一棟曾大山一家住下了,另一棟,則是耿秋來的時間可以住一下,或者三叔他們來也可以住,多的那棟也是當倉庫用的。

 同時耿秋也在北縣找了兩戶佃農,給他們各自蓋了三間小屋,兩家人口都不少,中青少幼皆有,能幹活的人手不少。這兩家都是家裡無田無地無桓產,找零工的人家,三餐不繼衣不敝體,窮得很。一聽說有地方住,有田種,還先提供飯食種子等,這兩家人恨不得把耿秋當神仙呢。

 要不是因為家境地位太低,耿秋完全可以把這兩家人買下來。家裡只有個秀才,是不能用這麼多下人的,按照規定最多只能用一人。這樣的人家,又有曾大山在一邊看著,完全不怕他們搞出什麼花樣來。

 三叔三嬸與曾大山也算是舊相識,見了面,一時感概萬分,有說不完的話。

 因為多出了曾家七口再加兩戶佃農,這裡餘下的一點糧食不夠了,耿秋特意買了三百斤粗糧和一些日用品過來。如此就把手頭上的最後一點兒積蓄花光了。還好曾家這一大家子人,帶來了好幾大包衣服與被縟等用品,不需要他重新添制。要不然,他得去找余明儀支一個月的月銀來應付了。

 趁著耿秋分發物品交代兩戶佃農時,曾大山也從三叔口裡得知了他們如今的家境與狀況,雖然他也阿昊見了面,但這些事也沒有細談過。阿昊上學很忙,還是帶了口信令耿秋去書院找他,然後再把曾大山交給耿秋帶回來。所以曾大山還以為,耿秋和阿昊手頭有不少銀子呢。現在知道,耿秋一個月不過賺三兩月銀,他當即拉過耿秋,悄悄的說:「秋哥,我手頭還有銀子,不用擔心沒銀子花,可別讓昊公子和小爺們省著。」

 「哦,那你們自己用吧。我們一家子的生活還過得去。」耿秋不以為然的說,他以為人家不過是有個三五十兩就了不得呢。

 結果,曾大山說:「前頭忘記和昊公子說了,我也不知道你們手頭緊張。我這裡還有兩千多兩銀票呢。」說完,掏出來拿給耿秋。他雖然不清楚耿秋是如何與阿昊成親,但現在人家兩口子關係好,還生下了小爺,他決定還是把銀子交出來,這筆銀子拿在手中,他也沒花用。他自己積下的也不少,雖然養傷吃藥,和養著這群孩子,花去了百多兩,可現在還剩下一百多兩呢,夠他養大這群孩子了。

 「哇,這麼多?」耿秋驚訝極了,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銀票呢,一共二十多張呢,面額最大的是一百兩,最小的是二十兩,很顯然當初是特意換成這些小面額的,方便路上花用。這要全換成銀子,五兩一個銀元寶也得有400多個呢,他只是想了想,就覺得眼前銀光閃閃。

 「嗯,當初花用了不少,就剩下這點兒了。你拿著,給主子們花用。往後的日子,有這片山頭,再多進幾趟山,一年下來總能積累個百八十兩銀子,也夠主子們生活。」曾大山說。

 耿秋一時語塞,不知該說什麼好了,自己這頭正在愁沒銀子花,人家就送上門來了,還是這麼一大筆,他都有種中彩票的感覺呢。再想想周老爺與余男爵,兩人居然只能湊出八百兩銀子,他就覺得自己成了大富豪,有些飄飄然了。

 不過,他很快就冷靜下來了,開始盤算如何花用這筆銀子,現在有了兩個家,三叔管的那個家基本上是齊全的。可這裡,就太簡陋了,而這裡離縣城近,以後產出的東西都是要拉到縣城去賣掉的,起碼得先置兩頭騾子。聽說這可是貴重物品,起碼得個五六十兩吧,並且他也不懂行,不知道好壞啊。

 結果,他把這話一說,曾大山就說:「改天我和你去,這個牲口我最懂了,要是能買到馬就最好了。還得置辦些弓箭刀槍,訓練孩子們呢。」弓箭與大刀什麼的,都屬於管製品,不能大咧咧的拿出來,以前他根本就不敢制辦,訓練孩子們都是用棍子。

 但這裡偏僻,自己家又與縣太爺搭上了關係,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訓練嘛。隔壁的余家山頭,雖說是鄰居,其實也隔了幾里遠呢,並且兩家關係又好。在自己家的山頭上,訓練幾個孩子,完全不會讓外人發現。

 「要弓箭刀槍做啥?又不用去打戰。」耿秋不解的問道。

 「我們將軍府世代靠軍功立腳,現在將軍被人誣陷,主子九死一生,哪能就這樣輕易放手,過安穩日子。還是得早做準備的好。你回去,也儘量在村子裡找些人操練一下。」曾大山說,他最後的一句話可是沖三叔說的。

 「怎麼操練?那都是些地道的農戶人家。」三叔問。其實就連他自己也不太懂,他會的也不過是三招兩式。

 「就說為了帶他們去打獵,沒點功夫打什麼獵。」曾大山答。

 耿秋一看這個曾大山也是個有主見的人,沒和他分辨,反正做決定的是阿昊,等他回來再說,而且操練一下也沒什麼妨礙,就像曾大山說的,身手好,打獵也能事半功倍嘛。而且村子裡的人一直羨慕他們家人能進山打獵,現在把大家訓練出來,以後他們就算離開了小村子,村子裡的人討生活也更容易些,算是為大家做點好事吧。

 「三叔就回去和村長說,想帶幾個跟著學打獵,抽點時間訓練幾個人,射箭什麼的,就連縣學也開了騎,射課程呢。」耿秋說。

 「好。」三叔答。今年還沒去打過獵呢,因為阿昊與耿秋都不在家,他一個人也不敢帶著大家進山,村裡人已經明裡暗裡掏過他的口風,想知道他們是不是準備搬走了。不過很顯然,耿秋和阿昊目前都沒有這個打算。雖然村子裡只剩下三叔兩口子了。耿秋把阿牛帶到縣裡來住了,寧哥兒也是縣學讀書。

 阿牛帶來主要是給阿晚做伴,余明儀可不敢隨意讓外人的孩子陪同自己家的心肝寶貝,阿牛卻正合適。而且縣裡環境什麼的都比村子裡好,耿秋和阿昊平時也難得回一趟村子裡,把阿牛帶出來,他倆也認為更好。阿昊學院偶爾休假,他回縣城來,可比去村子裡花的時間少多了,也給他省了不少事。

 余明儀不是蓋了兩座宅院嗎,原本山南鎮的人大多數跟著余明儀到了北縣來住,余明儀那兩進的院子就住不開了。他直接把簡單裝飾好的那座給耿秋和李大夫,周管家三家人住,反正大家都要幫他辦事。他原先住的寬敞,到了這裡也不適應一堆人擠在一起,乾脆把他們分到了旁邊的宅院裡住。另外,還在院子裡安排了兩個粗使媽媽,幫著打掃院子,做些粗活,另有一個門房與一個廚房煮飯燒水的人,總共加起來也不過十餘人,很安靜。

 耿秋有空時也會煮飯菜給李大夫和周管家吃,阿牛白天在余家,晚上才和耿秋回自己屋睡覺。要是遇上耿秋晚上有事不回來,就把阿牛交給李大夫幫著照顧幾晚。阿牛無論呆在哪裡,和呆在自己家沒什麼區別。這孩子,是個天生的開心果,也不認生,整天樂呵呵的,也不愛哭鬧,很得大家的喜歡呢。每每這種時候,耿秋就會特意做幾個拿手好菜感謝李大夫,當然也會叫上週管家。

 曾大山第一次見到阿牛,高興的差點兒哭出來了,抱著他,怎麼也看不夠。這孩子雖然長得象阿昊,但卻有幾分老將軍的風範。一想到將軍府有了傳人,他就開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