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游戲大宋》第39章
第十章 大展宏圖(六)

 趙佶看看眼前的諸葛淡如,周雲清和林沖,問道︰“愛卿挑選血刃將士不知進行的如何?”

  林沖道︰“臣等已經挑選了高手近五千人,只待官家查看。

  趙佶點點頭道︰“不急,這支部隊朕會親自訓練。愛卿均身有武功,不知對武林人士,是如何看的?”

  林沖道︰“屬下一直跟隨師傅習武,並未闖蕩過江湖,听說武林人士多性格暴烈,動輒拔刀相向,百姓甚苦之。”

  周雲清想到父親說的江湖險惡,道︰“家父曾道,江湖上魚龍混雜,既有為我大宋擊殺敵國將領的豪杰,也不乏奸人妻女的匪徒。”

  趙佶問道︰“那選出的五千人,又有多少是江湖人士?”

  林沖為難道︰“這,若說武功流派,倒有一大半和江湖扯上關系,不過從軍前曾在江湖上闖蕩的想來也就幾十人而已。”

  趙佶道︰“好,周雲清,諸葛淡如听令,即日起從這五千人中選出和江湖瓜葛最少的一千八百人,再從京中差役中選出兩百人,成立我大宋一直特別的部隊——飛虎隊,專門查辦江湖案件,緝拿武林人士。周愛卿,你就任這支部隊的隊長吧。淡如,你還是兼任特別助理。”錦衣衛听起來別扭,還是飛虎隊好听點。

  諸葛淡如道︰“听聞俠以武犯禁,小女子所查之案,也多有武林人士仗著武藝高強,胡作非為的,官家此舉實在英明。”

  趙佶道︰“此事不可一概而論,習武者固有為非作歹者,亦多為國捐軀,行俠仗義的英雄。朕要抓的乃是惡賊,周愛卿和淡如可要小心在意,不然朕可要受到天下英雄的恥笑了。”

  周雲清道︰“臣不敢有負官家所托,凡事必與諸葛姑娘商議,絕不胡亂抓人。”他性子怯懦,多少是怕死的,雖然在國內抓那江洋大盜也不能說沒有危險,可畢竟比盧俊義的活安全多了,至于抓誰不抓誰交給諸葛淡如去操心不就得了。

  諸葛淡如皺眉道︰“江湖上的恩怨多半難說,若是武林之人的仇殺,不知飛虎隊到底該不該管。”

  這倒是個問題,趙佶暫時也想不出辦法,只好道︰“他們江湖門派之間的事,暫時不要管,朕以後自有解決辦法。不過你們要記住,只管抓人,審問的事情交給皇城司辦理,不可越權,否則朕可饒不了你們。”又轉向林沖道︰“至于剩下的三千二百人,林愛卿先將名單交給朕,過幾日再訓練,愛卿還是任這血刃的統領。”又交代了諸葛淡如和周雲清整頓好部隊後啟程剿滅金錢幫,並查辦沈家商隊被劫一案,同時暗中秘密查訪趙似的下落,幾人退下。

  是日,大宋飛虎隊成立,隊長周雲清,特別助理諸葛淡如,專查江湖人士所犯大案,江湖上的黑道人士談之色變。

  此時,大宋駐扎在京城的三十萬禁軍終于也被幾員大將被從頭到尾訓練了個遍。這三十萬人,前些天趙佶斬殺盧俊義時逃掉的有幾百人;轉業到玻璃廠,造鏡子廠,肥皂廠,牙膏廠,造紙廠,衛生巾廠,煉鋼廠等的有一萬人;撥到郵局的有三千人;轉到隆興鏢局的有五千人;成立飛虎隊一千五人;林沖的特種部隊三千多人。剩下的二十七萬多人中,認識字的倒也有一千多人,都進了軍校學習。剩下的人經過這麼多天的體力訓練,能滿足連續十天每日負重五十斤行軍四十里的士兵只有二十萬多一點,剩下還有七萬多人滿足不了標準。這還虧了這殿前司和侍衛軍乃是大宋的精銳,若是換成廂軍只怕結果更是慘不忍睹了。

  怎麼處理這剩余的七萬多士兵成了擺在趙佶面前的一個問題,好在這卻也難不倒他。先是挑出了善于水性的五千士兵,命其每日在船上訓練,為後日的大宋水軍打點基礎。又分別撥了一千成績最差的人去耕種荒地。至于其他人,早在逛街的時候,他就在心里盤算著再搞些產業,畢竟這些士兵難得,正好可以直接轉為產業工人,連血腥的圈地運動都免了。

  要解決就業的問題當然最好是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像那衛生巾廠是女的就要用,這年頭的木材又免費,所以實在解決了不少士兵的就業問題。

  趙佶想了整整一夜,第二日,開始了興辦事業的歷程。他現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差的不過是發明產品,自然是手到擒來。

  第一項發明︰火柴。這念頭他見了那火折子就已經有了,不過一直沒開得急搞。此時去火不便,沒有天然氣,沒有打火機,僅有的火柴雛形是用木頭沾點硫磺很不方便。最早的火柴用的乃是白磷,容易自燃還有毒,後來的火柴用了燃點更高的紅磷,而且將可燃物和紅磷分開保存。火柴頭上的就是硫磺等可燃物,紅磷、細沙等做成膠粘涂在火柴盒的側面做成火柴皮。火柴頭只有在火柴盒的側面上摩擦時,才會點著。這種火柴既沒有毒害,有不易引起火災。因此,被人們稱為“安全火柴”。趙佶自然是直接生產安全火柴的。先是從動物骨頭,砂子在高溫反應爐中翻炒得到的蒸汽冷凝後就得到了白磷,在將這些白磷隔絕空氣加熱260度得到了紅磷。將紅磷涂在木條上,又造出了火柴盒,試用了一下,摩擦之下,木棒嗖的一聲,燃著了,隆興火柴廠的第一盒火柴橫空出世。趙佶看著火光,意氣風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這些產業,總有一天會照亮整個世界的。

  第二項發明︰趙老大菜刀。這菜刀趙佶本來是想等找到鉻鐵礦直接生產不銹鋼的,可鉻鐵礦難找,暫時只能生產點好鋼的刀了。他既然有了精鋼,連鋒利的軍刀都能生產,菜刀自然不再話下。趙老大菜刀一上市就以經久耐用,吹毛短發著稱,成為百姓追捧的寶刀,至賣了脫銷。趙佶又搞出什麼後廚套裝,按不同用途制造不同用途的刀具,一時成為熱門禮品,每個主婦都以家中有一套趙老大菜刀為榮。

  第三項發明︰趙老大剪刀。這時候的剪刀樣式和後代已經差不多,不過因為鋼不好,加上沒有螺絲,所以使用不如後世方便。趙佶在中間加了螺絲,用好鋼制造,命手下仔細打磨,自然是鋒利無比。這時候還沒有服裝廠,衣服乃是手工制作,剪刀用途廣泛,自然也是大賣。

  第四項發明︰高度酒。這蒸餾酒自然是要發明的,以後往遼國和西夏走私還少不了它。不過開始時因為糧食有限,趙佶沒敢動手,此時看樣子明年的糧食應該有剩余,也就開始著手,技術上簡單的很,跟蒸餾水的生產是一個道理。不過開始的時候還是嚴格控制產量,每月只生產不超過一百瓶,這烈酒一口下去,仿佛一把刀子插到胸口燒了起來,所以起名燒刀子,專門用于向塞外走私,一瓶居然可以換五匹好馬。

  第五項發明︰藥廠。趙佶雖然搞出了天道醫館,有接種牛痘,外科手術等絕活,可藥品太少也是不行的。何況藥品出口乃是暴利,何況這玩意能救人也能害人,想弄弄哪個國家就在出口的藥品里添點料,別說咱太陰險,咱也是跟人學的,不是有人往出口到中國的化妝品里加砒霜嗎。當然國內的藥是一定要保證質量的。

  先是弄出了後世大名鼎鼎一些中成藥,什麼六味地黃丸,藿香正氣丸,牛黃解毒丸,板藍根,跌打藥膏,又從柳樹皮中提取了著名止疼藥水楊酸,其他可以提取的藥物因為有的是沒有植物來源,有的是量太難控制(比如激素),所以暫時就沒搞。

  這些藥自然是賣的,天道醫館擴展緩慢,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得治病啊,索性將這些成藥放在百貨超市中一起賣。

  第六項︰房地產。這時候土地還不緊張,房地產貌似沒什麼搞頭,可後世什麼地方的房子最貴,當然是有超市,學校,醫院,又能逛街的地方。趙佶既然控制了這些建築的選址地點,炒樓自然是一本萬利。不過他倒也不在乎這錢,更多的是借著隆興錢莊開展了貸款建樓的業務。這時候地不缺,農民手里有了錢一是買地,二是建房。不過建築還是很危險的,不少被砸死的。趙佶這隆興建築從審計到施工,速度飛快,質量還好,自然成了大宋排名第一的建築商家。又解決了一大堆軍人的轉業問題。

  最後一項不能算是發明了,而是一方面大力開展印刷業,將圖書的成本降下來。另一方面卻又令沈浪派人收購當時其他的印刷廠。沈浪很是不解,問道︰“官家何必如此,那些商家的設備老舊,買了也用不上,我們直接開新店不是更好。”趙佶道︰“三姑娘說的自然是好,不過朕乃是大宋的天子,士農工商均是大宋的子民,我們開印刷廠將書價降下去了,天下的學子都能看得起書,這是好事,可那些印書的商家不免血本無歸,何況他們自有現成的銷售渠道和老客戶,我們一時半會哪能全都接手。現在書價下跌,我們去買,他們也不會漫天要價,此後整個大宋印刷業全在我手,豈不省事。這些商家也可以少賠點。”

  沈浪听了,若有所思。

  其實趙佶的這些產業,早晚要分出大半給其他商家做的,大宋如此廣闊,僅他一人生產,什麼時候才能讓尋常百姓也用上鏡子?不過每一個產業要怎麼處理還要費點心思,比如肥皂的生產就算流傳出去也沒什麼大不了,那玻璃和鏡子什麼的倒是可以搞個技術拍賣會,他現在看的嚴不過是先賺點專利費罷了,任何發明若是不能服務大眾,生命力終究有限。

  最後還是剩下了五萬多人,打又不能打,總不能白養著吧,當然要分派點任務。後世有著名的萬里長城,可趙佶既然回來了,這長城自然可以消失了,在自己院子里修堵牆,沒必要啊。有修長城的時間和精力,夠把全國的道路修一遍的了。所以他不修長城,改修路了。這時代的糧食短缺,一方面固然是生產量不夠,另一方面還是由于運輸不便啊。即使到了後世,也常有山里產的東西運不出來白白爛掉的時候。不過這路怎麼修也要小心。當年元朝不就是拉了一幫人治理黃河完蛋的嗎,可見這聚眾于鬧事連在一起還是很有道理的。萬一這些士兵習慣了干吃飯不敢活的日子,覺的修路太苦,鬧起來可就麻煩了。所以只跳了體力最差的一萬人分成十組去修路,由李誡帶隊,配上了向太後的兩個親戚,這時候對外戚看的太嚴,向宗回,向宗民雖是太後的親弟弟,可不能當官,又不敢為非作歹,日子過的急巴巴的,趙佶看了都可憐,也算趁機報答太後的恩情吧。不過路的質量可是要保證的。

  後世的道路都是水泥路和柏油路,有些小巷倒還有青磚路,不過石油工業趙佶暫時還不想搞,所以需要瀝青的柏油馬路也就沒有,多數路還是要用青磚的。當時大宋共有東京開封府,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而甦杭等地乃是前朝國都,也甚是繁華,所以僅連接這幾處的道路修成了水泥路,其他的仍然是青磚路面。

  即便如此還是剩下四萬多人,趙佶大筆一揮,戍邊,將這四萬多廢物送到了西軍去屯田,又下了一道聖旨,各路邊軍輪番回京受訓,繼續挑選合格的士兵。

  此時還不到五月,趙佶登基不過短短三月,已經不動聲色解決了困擾大宋多年的冗兵和錢荒問題,後人讀史,均是拍案叫絕,不過這些跟他一生的功績相較自然亦是微不足道。

  又一日,終于到了檢閱這二十萬禁軍的訓練成果的時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