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游戲大宋》第38章
第十章 大展宏圖(五)

 叫什麼名字好呢?藏書閣相當于後世的圖書館,趙佶是希望大宋的書籍能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說道︰“那藏書閣叫百花閣如何?”

  李誡痛苦的道︰“官家,城中已有一家名叫百花閣的青樓,藏書閣再叫此名只怕不妥。”

  趙佶一听,要不叫爭鳴閣,想想又覺得有點像養雞場,一時也沒了主意。

  新元元年四月初八,黃道吉日。

  城外,一對人馬正向西奔行而去,正中一人正是西軍大將種師中。他此時正機械的操縱著馬匹,一臉的思索,想著如何才能完成趙佶的命令,竟連幾位監軍臉上痛苦的表情都沒注意到。小東子忐忑不安的跟著種師中,感受著胯下傳來的陣陣痛覺,思緒卻莫名的回到了小時候和鄭妃在一起的時候,只盼著快點抓到倒賣軍火的,好早日回宮,可自己不過一人,到底要怎麼查呢?

  “大帥,大帥!”種師中听到親兵的叫喊才回過神來,看到親兵的眼色,暗罵自己糊涂。宦官沒了底下的東西,騎馬的時候常常被磨的血肉模糊,一勒韁繩道︰“現在已經出了京城,幾位大人不如改為坐車如何。”

  幾人進了車去,車輪緩緩轉動,史上第一次經濟侵略的大幕終于緩緩拉開。

  城外相反的方向,張三也帶著一百人走上了運鏢的征途,車隊中間是十多個大箱子,絕對不要打開箱子,張三反復叮囑著手下。

  城內,一項惠及後世的盛事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每一個讀書人今天都暫時放下了手中的聖賢書,因為大宋第一家向所有宋人免費開放的藏書閣落成了。宋人愛書,愛讀書,更愛藏書,可有些書只有皇家才有收藏,普通人是永遠沒有機會看到的。此時听說趙佶居然要開放藏書閣,如何能不激動,有些老人本以為此生再沒機會見到相看的書,此時更是激動的落淚。趙佶一身儒裝,先拜了大廳中的孔子像,來到外面,朗聲道︰“我大宋以文治國,教化四方。書以言志,文以載道,朕就將這座藏書閣稱為文道閣。從今以後,任何一個大宋子民,只要年滿十四歲,不論貧富,出身,都可以到這藏書閣中讀書,不需要一文錢。”眾人高呼官家萬歲,趙佶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的行動終于邁出了第一步,此後,許多貧民和學者整日泡在這文道閣中,更有甚者不遠千里前來,白天看書,晚上露宿街頭,竟連家都不回了。

  同一刻,在汴梁城一個稍微有點偏僻的地方,也發生著一件小事。這件事對後世的影響和藏書閣相比到底哪個更大,自然是個智者見智的問題,不過當時這確實是一件小事。一家小小的叫做隆興的錢莊開張了,開張的時候既沒有鞭炮也沒有觀眾,不過是在大宋驛報一個小小的角落發了幾行字。經營的業務是錢財的保管和不同地方的兌換。統一費用都是百分之一。比如存入一百貫,就會得到九十九貫的票據,以後到任意一家隆興錢莊都可以憑票據直接換錢。由于當時的銅錢實在太不方便了,這小小的錢莊又是由巨富沈家開的,連那票據印的都是神乎其技,再加上用這票據可以直接在沈家的商鋪買東西,這種彩色的紙幣開始慢慢走進大宋的千家萬戶。一些大膽的商家開始收取隆興紙幣,起初是收到就馬上去換成金銀,銅錢到後來的干脆用紙幣進貨,隆興紙幣終于正是走上了歷史的舞台。

  當日的下午,在文道館對面的一座建築中,沈浪和沈家的四大掌櫃正正襟危坐,听著趙佶講解著貨幣的本質,紙幣的防偽,通貨膨脹的出現等一系列經濟問題。趙佶講的揮灑自如,下面听課的五人已經個個精的滿頭大汗。

  沈浪第一個問到︰“先生的意思是我等只要兩千萬的本金,卻可以發出四千萬的紙幣?一下多出兩千萬?”聲音激蕩,眼楮都要冒出綠光了。

  趙佶此時帶了一張老者的面具,看到沈浪激動的樣子,心說好在我不是搞傳銷的,不然你肯定是第一個上鉤的,解釋道︰“其實你要發六千萬也是可以的,道理很簡單,只有能保證到我們錢莊用紙幣可以兌換到金銀銅錢,我們紙幣的信用就有保障。我們的信用有保障,紙幣在市面上就會流通。比如現在有一百人共在我們錢莊存了一百貫,其中四十又換成了銅錢,三十貫被存在了百姓手里,三十貫被花了出去,一直在流通,這後六十貫就暫時不會被換回去。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這六十貫的紙幣去買東西,反正得了紙幣的人若是要換成銅錢,我們是能換的起的。”這就是後世常听到的存款準備金。每個銀行吸納了客戶的存款都不會把錢放著等長毛的,一定會用來投資和消費,剩下用來保證支付客戶取款就是準備金了。要是所有的客戶一起去取錢,沒有哪一家私人銀行不黃的。

  沈浪想到自己辛苦經商多年,所獲也不過如此,驚嘆道︰“幾千萬居然轉眼就到手了,先生真是神人啊。”

  趙佶一听,誤會了不是,摸摸沈浪的頭道(誰叫咱現裝的是老頭呢)︰“天上不會掉餡餅的,你還是醒醒吧。這些錢說穿了其實是我們借來的,多少還帶點騙的性子,靠的是沈家和隆興紙幣的信譽。比如我們用紙幣消費了兩千萬貫,這些紙幣就會落到不同的人說中,如果到時我們不能保證兌換,紙幣就會變得一文不值,我們得到的其實是這些人的血汗錢,所以這紙幣是不能胡亂花的,明白嗎。”其實什麼股票,傳銷,非法集資等原理跟著都差不多,不過趙佶可不準備在自己的國家搞那一套。

  四個掌櫃見趙佶居然用命令的口吻和沈浪說話,越發相信了方才沈浪所說的這位以後才是沈家的主人的說法,雖然覺得趙佶的來歷不明,可四人原本並非沈家的高層,只是本分老實做帳的,自然管不了那麼多。對趙佶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自己做了一輩子的帳了,到今天才總算明白了錢到底是什麼。

  趙佶見沈浪有些失望,又道︰“其實靠兌換賺的錢也不少,不過這錢莊更大的作用是放貸。別人要十分的利我們就要八分,他要八分我們就要六分,這才是真正的利潤。只要放貸時注意抵押的土地,絕沒有賠錢的道理。”

  這年頭存款不給利息,還收錢,貸款的利息又這麼高,開錢莊絕對是暴利。

  趙佶見沈浪似乎有些欲言又止,對四個掌櫃道︰“這節課先上到這吧,你們去忙吧。”

  四人看著沈浪不知該不該听趙佶的,沈浪臉一沉道︰“都說了以後趙先生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還不快出去。”

  四人走了,沈浪才不無疑惑的問道︰“官家為何不重行青苗法,卻要通過這錢莊放貸,豈不是多此一舉?這紙幣既有如此多的好處,何不通令全國實行?”

  趙佶仍不住嘆道︰“以三姑娘所見,這青苗法乃是良法?卻不知有官員強迫百姓借貸,私自提高利錢。強迫所為,怎如讓民自願從之。水之道,潤物無聲,朕不需一官一策,這紙幣自然通行全國,豈不是皆大歡喜。”

  其實有一點趙佶藏在心中那個,沒有說出,自來任何政策的實施都離不開朝廷的官員,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好的政策到了下邊往往就變樣了,所以才有治國先治吏的說法,繞開整個朝廷有是迫不得已。

  直接治吏當然好,可難免傷筋動骨,三十年彈指一揮間,自己還有太多事要辦,等不了啊。

  趙佶又想到自己上次買東西,東逛西逛太費事了,而且沒見到後世最常見的棉衣,跟沈浪商議後,派沈家的四個掌櫃馮陳楮衛中馮掌櫃到南方尋找棉花在自己的荒地上種植,派陳掌櫃開始組建百貨公司。

  是日,大宋商學院速成班開課,第一批學員五人,僅兩天就結業了,創了這以後以嚴格著稱的學院的記錄。

  幾日後鄭居中在朝廷上建議朝廷可直接收取隆興紙幣作為稅款,運到汴梁城再換成銅錢。當時銅錢沉重,運輸不便,朝廷每年要將一萬萬貫的錢收上來在花出去,僅是運費就是天文數字,用紙幣就方便的多,之後干脆直接將紙幣直接發給朝廷官員,讓其自行到隆興錢莊去兌換,等于變相承認了隆興錢莊的地位。而紙幣的發行量一直被趙佶嚴格的控制在手中,困擾大宋近百年的錢荒問題終于漸趨好轉。

  最在趙佶心情大好,準備將注意力重新放到冗軍問題上的時候,一個壞消息傳來,沈家失蹤商隊的尸體被找到,除了一個小伙計不見以外,三十多人無一幸免。沈浪知道後痛不欲生,無心打理生意,趙佶不得不越俎代庖,暫時接手了沈家。又過了快十天,才脫出身。

  這一日,趙佶好不容易得了空,正在陪著小昭,趙柔和梁紅玉卻闖了進來,說道那女兵已經招的不少,讓趙佶去看。趙佶很是奇怪這時代能參軍的女子都是什麼樣的,跟著去了。路上趙柔隨口道︰“好多天沒見到似哥哥了,母後也總是不見我,都不知道在忙什麼,還是佶哥哥好。”趙佶才想起自己的這個弟弟,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派了劉公公去探察,哪知得到的消息居然是趙似不見了。

  看著眼前的女兵,趙佶的心思卻早飛到了天邊︰到底是誰救了趙似呢,難道是金錢幫,這還了得。趙佶本來並不把金錢幫放在眼里,自己兵權,財權,人事權全都抓在手里,他去去一個江湖幫派又能如何,可要是加上趙似可就不同了。難道金錢幫還有謀反之心不成,不可不防啊,人的欲望就是這樣,一開始可能只是為了混口飯吃,後來就是為了錢,有了錢之後,自信心膨脹就開始幻想奪權了,後世有個修自行車的不就搞了個什麼轉輪子的大法嗎,看來不搞個錦衣衛是不行了。趙佶一轉馬身,道︰“來人,傳諸葛淡如到軍中相見。”

(為了加快情節,開始大綱式的寫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