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游戲大宋》第32章
第九章 悠長假期(下三)

 夜,三更。

  七八個人騎馬出了大軍,趙佶拍拍盧俊義的肩膀道︰“朕就送到這里了,從這到錦州,可就靠你們自己了。萬事小心,性命要緊,記著小不忍則亂大謀,諸事不可在大意了,那酒嗎,也別喝了,朕還盼著和你在錦州相見呢。”

  盧俊義道︰“屬下絕不辜負官家所托!我軍不到錦州,屬下就一口酒也不喝,官家放心吧。”

  趙佶點點頭,男孩總要變成男人的,是生是死還是交給上天吧,向對面的六人道︰“諸位均是我大宋的壯士,可惜出處無酒無茶,就以朕這一拜為各位壯行。”不由分說就拜了下去。

  幾人見皇上如此太愛,只覺現在馬上死了,也是值了。

  趙佶道︰“各位的家眷自由軍中照顧,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我大宋的軍號各位還記得嗎?”

  六人齊聲道︰“只能死,不能輸!”聲音雖然不大,可自有一番慘烈的氣勢。

  “好,出發吧。”

  盧俊義最後看了一眼林沖和周雲清,含著眼淚,轉身離開,六匹快馬,漸行漸遠。趙佶看著盧俊義的背影,心潮澎湃,好,你既然沒有逃,真的沒讓朕失望,只是不知這次你能不能帶給朕個驚喜呢。

  之後雖然搜查了別院,可傾心有趙佶幫忙,哪能找到,倒是找到了一個被打暈的宮女,想來歹徒已經走了,也就作罷。又過了兩天,終于到了要回宮的日子,趙佶雖然有心進行推到大計,可惜傾心在旁,無法如願,那八段錦練了兩次也沒練出什麼,對回宮倒有些期盼了。

  這假期的最後一天,終于有好消息傳來,金蓮的第一封信到了,自然是金蓮在潘歧石的引導下口述,潘歧石執筆的。

  “小昭姐姐,我和爹娘已經到了杭州,爹爹的粥店也已經開起來了。我看書^齋這里的山水美的很,還有一個很大的湖,我天天都到那去玩。東西不算貴,米是一貫錢一石,鹽是…...(關于物價的介紹省略)。這里的人也很隨和,差役來要錢的時候比汴梁客氣多了。我已經交了好多新朋友了。

  不過雨卻比汴梁多了,有時整天陰陰的,見不到太陽,好在有特產油傘,爹爹給我買了一把,傘上的美人很像娘親。听說這傘還是四大富商中沈家出產的,另外三家分別是高,劉,水,不過他們是不賣扇子的。

  昨天爹爹帶我到錢塘江去看長潮,卻認識了一個大哥哥。我的一個伙伴不小心掉到了河里,當時潮頭馬上就要來了,別人都不敢去救,這個哥哥自己跳了下去,很快就把她救了上來。那哥哥全身濕了,也不覺得冷,我送水給他,他也不喝,身上冒著熱氣,一會衣服就干透了,好厲害。听爹爹說他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杭州大俠江若水,難怪這麼厲害。

  爹爹說過幾天就要領我去看大海了,好高興啊,小昭姐姐什麼時候也來看海吧,听說那大海無邊無際,真不知道是什麼樣子,下次我再說給姐姐听吧。

  很想念趙哥哥和趙姐姐。

  金蓮”

  趙佶看到大海兩字,心有所感,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又有幾個皇帝真正見過自己治下的大好河山呢,大海,朕是一定會去看的,可惜現在還不行。

  官道,車隊,休了個長假的趙佶終于要回宮了。

  忽然,車隊停了下來,下人來報,有個老農攔住了車隊,說有寶物獻給皇上。趙佶心說我都搞了一次拒收寶物的戲了,難道要再來一次?

  趙佶來到前面見那老農兩手滿是老繭,臉上曬的黑黑的,顯然真是農民,問道︰“不知老人家有何寶物要獻給朕啊。”

  老農哆哆嗦嗦的掏出一張報紙,道︰“小的听說官家求支農之法,小的有兩件東西想送給官家。”

  趙佶和顏悅色的說道︰“拿來給朕看看。”

  下人將老農的東西和報紙取來,趙佶一看,報紙上正是自己以前發的命令︰朕的子民,為了讓大家都能吃上飯,朕向大家請教能增加糧食的辦法,誰有好辦法,報到汴梁城的端王府,受了采納,朕就給他官做,還有賞錢,而老農獻上的居然是兩袋子種子,問道︰“你怎的不送到端王府去?”

  老農听到皇上發問,以為惹了皇帝不快,磕頭道︰“小的實在打听不到那端王府在哪?能皇上饒命。”原來趙佶已經當了皇上,誰還敢叫那洗冤台作端王府。

  趙佶道︰“老人家不必擔心,還是說說這兩袋東西是干什麼的吧。”

  老農道︰“這是小的在窪地和干旱之地種植的東西,一種是蜀黍,一種是可以干旱之地種的水稻。這是小的去年留的一點種子。這些東西不挑地,不容易遭病,好養活,官家試了便知。”

  趙佶一听,蜀黍,不就是高粱,雖然在後世的時候沒吃過,可高粱酒還是很有名的嗎,這東西好,耐旱耐澇,鹽堿地都能種,現在又沒有玉米土豆,高梁雖然難吃,總比餓死強吧。此時的所謂五谷,乃是稻、黍、稷、麥、菽,分別指的是水稻(大米),小米,麻,小麥(面粉)和豆子,高梁的種植不廣,倒是可以發展發展。畢竟這時候可沒有什麼水庫和引水灌溉,種地常常不是旱就是澇,種高梁至少能保證收成。至于那旱水稻雖然產量不高,不過總是細糧,需水又少,要是真不容易生病,也可以搞搞。開懷大笑道︰“好,真是天賜我也。”

  糧食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糧食產量上不去,什麼都是白扯,要增加糧食產量一是增加單產,而是增加耕地面積。增加單產靠什麼,當然也可以發展點殺蟲劑,化肥什麼的,可咱還自己毒自己的老路,才真是白活了兩輩子了,所以培育優良品種才是王道。不過這良種也不是想想就有的,後世大名鼎鼎的雜交水稻可不像有些人想的那麼簡單,現在開始搞,也得搞到猴年去。中原地大物博,自然又野生的高產品種,關鍵是能不能找到,這不,有人自己獻出來了,這就是制度的重要性,收幾個小弟最多解決一時的問題,這才是治國的根本,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這大宋才會越來越好。

  趙佶又問道︰“不知老人家如何稱呼,我大宋之興,自今日開始,老人家的大名自然也要流芳百世。”

  老農一听,激動的話都說不順了︰“小的,小的,沒,名字。”他種了一輩子的地,小時候不過是被阿貓阿狗的叫著,老了更是不需要名字了。

  趙佶道︰“無妨,朕今日就賜你國姓,以後你就性宋,就叫宋興國吧,朕賞你白銀五百兩,封你為司農寺講義,專門給朕種田和推廣這兩種糧食。”

  宋興國恍如夢中,磕頭道︰“謝皇上恩點。”

  老農不過獻了點植物居然得了如此賞賜,人人傳為奇談,對那求策的新聞更加關注,都盼著自己什麼時候也能有如此殊榮。趙佶趁熱打鐵,又在大宋驛報上求解決錢荒之法,驛報的銷量再次翻番,幾千張一日就賣的脫銷了,連閑在家中的蔡京都買了一份,細細研究。

  再說趙佶回到宮中,天還沒黑。想到天道醫館這幾天不知可有什麼辣手的病沒有,索性換了面具,回到看看。

  趙佶才來到門口,正好踫上張柳,被她一把抓住。張柳道︰“我的公子啊,你可回來了,快進來,里面可要打起來了。”

  (繼續2k的旅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