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錄 第八卷 宿命 終章 華夏 (完)
華夏 (四)
幾乎是在同一夜,黃泥關和瓦土關相繼失守,鄒諷精心佈置的吉州防線立刻向內凹下了一大塊。出乎雙方的人們預料,兩路攻擊得手的蒙古軍卻相繼放棄了追擊,駐紮在己經炸城瓦礫堆的關口等待伯顏的進一步指令。
破虜軍的焦土策略讓蒙古軍損失慘重。上萬戶格根個性謹慎,雖然在前線打紅了眼睛卻沒失去應有的理智。攻下瓦土嶺後,他沒有立刻去查看宋人的陣地,僥倖逃過了一劫難。攻擊黃泥關的中萬戶乞兒黑卻沒有他那麼幸運,得到前鋒踏入關內的消息後,這位憋了一肚子火的將軍立刻衝到關牆上殺俘洩憤,沒想到腳下風雷忽起,坐著火藥罐找長生天報到去了。
黃泥、瓦土二關五里後的兩山峪和野雞粱陣地簡陋不堪,蒙古軍卻不願意再繼續進攻了。武士們終於明白,長生天下還有比他們更無懼的人。
蒙古武士自幼在漠北草原長大,殘酷的生存環境鑄就了他們不怕死的性格。如果不能在戰爭中奪得功名和財富,他們即使回到草原上也沒有舒坦日子可享受。既然生無歡,死自然也就無懼。
把死亡置之度外,抱著頭向前衝不難做到。反正戰場上弓箭無眼,誰挨到算誰倒霉。明知道死亡來臨卻笑臉相迎,需要的則不僅僅是勇氣。所以,當蒙古武士看到腳下的瓦礫堆,看見宋人寧可把自己炸爛也要拉上數倍的蒙古武士同行時,他們必勝的信念發生了動搖。
衝上去,向殺羊一般將宋人砍翻,將所有房子點燃,金銀細軟據為自己所有。是武士們熟悉的作戰過程。軟弱到不堪一擊的對手和豐富戰利品,是鼓舞武士們奮戰的主要動力。當對手與自己一樣強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時,當戰利品一無所獲還要提防對手是不是戰到了最後一刻,是否打算與攻擊者同歸與盡時,這樣的仗,即便成吉思汗親自來了,也無法激勵起武士們的雄心。
丞相伯顏對新出現的情況一籌莫展。如此慘重的代價,再繼續逼著自己的弟兄跟破虜軍拚命,顯然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但就此停步不前,又無法da到事先規劃的戰略目的。自從下旨要求他加強江西攻勢後,忽必烈那邊再沒任何音信傳過來。半個多月過去了,伯顏既沒聽到漢軍在山東攻擊受挫的消息,也沒有聽聞陳吊眼潰逃入海的捷報。這種怪異的情況讓他坐立不安。作為一個久經沙場、大局觀極強的老將,伯顏敏銳地察覺到此番南征己經敗相己現。但作為元帝國的丞相,他只能強壓著心底對時局的擔憂,前方百計尋找扭轉事態的良策
「最好的方法是以新附軍和江南百姓為前驅,鄒諷再狠,也狠不下心來用火藥罐子炸他們自己人。」老將火者不花根據以往的攻城經驗,給伯顏獻了一條妙計。
不像蒙古將領這樣為了作戰勝利可以不計較任何手段,宋人有他們自己「可笑」的道德觀念。在戰場上向自己的百姓放箭,他們心裡會內疚。如果殺戮過重,即使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懦者和清流們也不會放過那個冷血的將軍。鑒於這種情況,蒙古人遇到久攻不下的大城時,總喜歡驅趕當地百姓為前鋒。守軍不殺百姓,則城牆必失。對百姓放箭,則士氣盡喪,武將還要要承擔責任。因此,驅百姓攻城戰術從兩淮到襄樊,縷試不夷。
「對,攻下任何關卡後,立刻驅趕比士兵多一倍的宋國百姓清理戰場。這樣,大宋殘兵即便想與城俱殉,也不忍點火!」下萬戶巴圖da賴跟著補充了一句。過於慘重的傷亡,讓這些入侵者本能地想把憤怒發洩在百姓身上。
「此計甚是不錯麼?…伯顏冷笑了幾聲,問道。「只是二位將軍能否指點一下本帥,去哪能抓到那麼多宋國百姓呢?」
「襄樊!」下萬戶巴圖da賴沒眼色的地答應。看見伯顏丞相滿臉寒霜,才意識到襄樊在八年前早己是大元重鎮,那邊的百姓屬於大元而不屬於大宋。
「驅自家百姓攻他國之城,這個計策,本帥倒是第一次聽說!」伯顏狠狠地瞪了巴圖da賴一眼,「宋人,宋人,你等至今還把他們當做宋人,難道還指望他們把自己當作我大元百姓麼?」
幾個給伯顏出主意的將領噤若寒蟬。伯顏說得對,在他們的心目中,的確沒把自己民族外的人當作同胞來看。那些懦弱、卑鄙,對自己鄉鄰狠毒,對外敵恭順;勇於私鬥卻弱於公戰的人能算作自己的同胞麼?蒙古武士不願意承認。可他們給大元納了七八年的稅,怎有把他們算作宋人的道理?
望著諸將尷尬的臉色,伯顏忍不住連連搖頭,復而發出一聲長歎:「爾等知道殘宋為什麼能苟延至今麼?就是因為咱蒙古人的心胸窄,從來沒把宋人當過同胞。如果咱們的心胸僅限於此,恐怕所有征服之地都保不過百年!!?
諸將無語以應,有沒有心胸與能不能長期佔據征服之地有什麼關係,大伙心裡懵懵懂懂。治國之策,他們沒心思過問。但如何突破眼前這道防線,今晚卻必須拿出一個主意來。又想了片刻,中萬戶奧爾格勒試探著建議:「如果此地沒有突破之機,不如我們放棄吉州,直接東進。反正隆興府己經大半在我軍之手,強攻下龍馬坪或進賢城,大軍就可以直接殺到江南東路去一」
眾將順著奧爾格勒的手指在地圖上移動,在幾乎把脖子扭傷的情況下,終於在江西南路和江南東路的交界處,看到一個潛在的突破口。那是地處鄱陽湖南岸的一處邊角之地,沒有任何軍事價值。鄱陽湖水系非常不穩定,在隆興府治下的進賢、龍馬坪和塢子口之間,還有幾個彼此相連的小湖畔。乾旱之年,這些湖泊則變成一片沼澤,洪澇之年,這些小湖則成為鄱陽湖的一部分。由於蒙古武士不熟悉水戰,所以伯顏也從沒想過以此處為南下路線。
「攻取此地,我軍甚至可以攻取撫州,直接南下去建昌入邵武,那是文天祥的老巢,鄒諷不得不救一」見伯顏沒有明確表示否決,奧爾格勒越說思路越寬,慢慢歸納出了一個絕對匪夷所思的閃擊計劃。
「使不得,此計純屬送死一隻要鄒諷動一動,咱們就不得不回師相救一」老將火者不花連連搖頭。
從目前大軍的駐地到奧爾格勒所指的地點,至少有五百多里的路要繞行。蒙古軍中一人雙騎,的確非常適合長途奔襲。但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沒有一個將領做過五百里遠的大迂迴。這麼遠的距離,兵馬一旦出發,統帥就無法控制。而長途奔襲,守軍得到消息後一定會做出充足的準備。並且萬一鄒諷趁機殺出防線來將蒙古軍的退路卡斷,則大軍有可能陷入重圍,不戰自潰。
「末將聽說,此刻守衛進賢的是一夥降軍。此刻贛江之險,我與敵軍各有其半。只要突破武陽水」奧爾格勒小聲堅持。東進的最大優勢不單單是可以選擇一個較弱勢的對手,那邊的地形對蒙古軍也有利。撫州、進賢一帶地勢平綏,過了武陽河後大軍繞向東南,則面臨著一大片開闊的平原。向南一直到大武夷山都不會再有類似與江西的關卡阻擋。徑直向東則可以撲入兩江,那裡駐紮的都是一些警備部隊,戰鬥力與破虜軍絕對不在一個層面上。
看到戰略大迂迴可能帶來的好處,武將們立刻分為了兩波。支持奧爾格勒提出的這個冒險計劃的全是些年青將領,江南西路久攻不下,早己耗盡了他們的耐心。破虜軍的焦土政策,更是讓他們沒勇氣再與守軍在山嶺裡繼續糾纏。以火者不花為首的老將軍們卻旗幟鮮明地反對這個建議,他們認為,一時攻不破吉州防線,大伙可以在此與鄒諷對峙。等到忽必烈陛下從東線過了江,眼下防守方的陣地即便固若金湯的,到那時也必然土崩瓦解。而大軍千里迂迴,勝自然可以早日結束伐宋之戰。一旦失敗,則會全軍盡沒,把先前所有戰果都葬送掉
「從襄樊調來的新附軍到了哪裡?」伯顏聽了一會兒部將們的爭執,盯著地圖詢問。
「在這!」火者不花用手在地圖上點了點,「上高城,雨大,錦江漲水,他們被隔在岸北了!」
「我就知道這群養不熟的狼崽子會找借口!」伯顏雙眉輕輕向上一挑,牙縫裡硬進出了一句命令:「傳令,各路新附軍加快腳步,三天之內,就是爬也要給本帥爬到袁州來!逾期不致者,讓他們自己去看軍法!」
「是!」老將們如釋重負般喘了口氣,齊聲答應。伯顏催促新附軍加快腳步,意味著他放棄了奧爾格勒的冒險主張,下一步準備用新附軍這些肉盾來填平鄒諷的營壘。這樣,這場戰役的最差結果也就是不勝不敗的平局,各人所部兵馬雖然都受到巨大損失,但根本尚在,將來有的是機會恢復元氣。
「傳令各路兵馬,從今天起停止對各關口的攻擊。黃泥關和瓦土關的兵馬先撤回來!等新附軍來了,由他們擔任主攻」伯顏沉著聲音,繼續命令。
「只怕那些不肯盡心!」有人小聲嘀咕。新附軍全是一些軟骨頭,欺負百姓,彈壓地方尚堪一用。攻擊鄒諷的防線?蒙古武士都無可奈何的關卡,他們撲上去估計與請鄒諷聽戲差不多。
「本帥要的就是他們不盡心。傳令下去,新附軍身後不派督戰隊,具體怎麼攻,讓領軍武將自己決定!」伯顏的臉色陰沉似水,不容置疑地吩咐。
「是!」幾個年青將領有氣無力地答應。照目前情形,看來伯顏大人準備與鄒諷耗時間了。奧爾格勒的計策雖好,卻沒人敢冒險一試。
沒等他們耷拉下的頭抬起來,伯顏用手指敲了敲地圖,開始點將:「火者不花!」
「末將在!」老將火者不花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向伯顏施禮。
「你與奧爾格勒、格畢圖、阿布其格,率領五個萬人隊明天一早出發,直撲武陽水。五天後,前鋒兵馬至少要在豐城內出現,否則,軍法嚴懲!」
「末將…火者不花嚇得身體一哆嗦,半晌無可奈何才補了「聽令!」二字。豐城距離武陽水只有三十里,伯顏把手中蒙古軍分了一半去那裡,顯然是準備實施奧爾格勒的冒險計劃。
老將軍極不情願,但軍令如山,不由他牴觸。正沮喪間,又聽伯顏命令,「沿途大張旗鼓,前部抵da豐城後,用一切手段徵集船隻,準備木料,城裡的民宅隨你拆,務必在十日內,把渡河物資準備妥當!」
「是!」火者不花鐵青著臉答應。長途迂迴,再架設浮橋,兩段時間加在一處。守衛進賢的宋將即便是傻子,也知道元兵到了。這一戰,肯定收不到任何效果。
「其餘各部後撤修整,然後陸續向東移動!」伯顏笑了笑,眼角瞬間射出兩道寒光,「待鄒諷殺出吉州後,咱們回頭砍了他!」
好一條調虎離山之計,也只有伯顏,才能從一個不成熟的建議中總結出這樣一個陷阱來。帳中諸將,無論年青激進還是年老持重的,一時都興奮了起來。圍著地圖指指點點,沮喪之氣一掃而空。。
「丞相之計雖妙,只怕那鄒諷不肯上鉤」」議論了片刻,有人小心地提醒。
「那本帥就直接渡過武水,踏平他的兩江!」伯顏一拍桌案,大笑著說道。
兩江空虛,元軍直撲而下。但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調動,鄒諷不可能發現不了。然而,當他發現了敵軍的動作後,擺在面前的路卻只有兩條。
要麼賭蒙古軍渡不過窄窄的武陽水,要麼冒險出兵反抄元軍後路。
無論鄒諷怎麼選擇,雙方下一輪較量,必然發生於群山之外。
上兵伐謀,就在鄒洬與達春彼此試探著為對方佈置陷阱的時候,距離襄陽三百里外的馬鐙山,一群小人物悄悄地聚集在一起,打起了元軍糧草的主意。
這一代本來就亂,石穴寨,王子寨、牯山寨、十幾個山寨遙遙相望。大的匪幫有二十餘家,小的匪幫多如牛毛。北元南下的時候,曾經把山賊們招安過一陣子。但是忽必烈君臣很快反悔,答應好的官職、俸祿和軍餉都沒到位,並且把前去接受招安的頭領砍了腦袋。江湖豪傑們發現上了當,索性再次拉桿子。
地方官員也曾盡心剿過幾次匪,奈何山區過於貧困,百姓們與響馬基本無法區分。收成好時,這一代治安就逐漸好轉。收成差時,就有人上山為盜。當收成差到了搶無可搶的地步,響馬們又紛紛轉業,化整為零到光華、谷城一代做乞丐和毛賊。
大元官吏們見土匪們成不了氣候,慢慢也懶散下去,任由山嶺間的馬賊自生自滅。間或有被劫的商旅前來申訴,官老爺們則使出連哄帶騙的慣用伎倆,和稀泥了事。馬鐙山四周的漢子們換了一茬又一茬,窮慣了,也被人歧視慣了。突然有一天聽說有大人物想請他們幫忙時,立刻受寵若驚,進而掂量起自己的身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