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第13章
第十四章 幾卷薄帛

 說起來不怪劉先。

 劉先到了袁術處,很是客氣的向他轉達了父親對他的尊敬之意。並且說:「當今天下,英雄倍出,袁氏四世三公,名動天下,更是其中翹楚,袁將軍您是司空嫡子,更是大漢朝庭封贈的後將軍,與袁紹自封的車騎將軍不同,理應統領群雄,討伐董卓。我主荊州刺史劉表對袁術將軍您早有敬慕之情,當年在京中就常見面,認為您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所以雖然他身為荊州刺史,但您駐於南陽,他就忍痛把佔著他治下四分之三人口的南陽交給您,一不在南陽收稅,二不在南陽徵兵,三不向南陽發瑤役,這完完全全是想結交將軍您這樣一個好朋友。但是將軍您眼下所做所為,讓我主公很寒心,以怨報德,非大丈夫所為。您當年在京都號稱小孟嘗,交友偏天下,難道就是這樣對一個真心對待你的朋友麼?如果您再這樣做,純粹是把我家主公劉表往袁紹那邊逼,那麼我家主公被逼無奈,就很可能真正成為袁紹的人,和將軍您作對了。」

 袁術是個好大喜功的傢伙,被這個馬屁拍得十分受用,也覺得自己有些欺人太甚,既然劉表說明,他敬的是袁家,更認為自己是袁家嫡子,並不是袁紹的鐵桿手下,那麼就是可以爭取的,對於一個自己可以爭取的手下,袁術自然要表示一下自己的寬容,於是同意不再向南郡徵收糧草,並且由於南郡宗賊橫行,甚至可以給劉表一些軍械。

 本來一切都挺好的了,但是這時來了壞人,袁術手下頭號謀士閻象,這老傢伙說:「既然劉表心向袁將軍,為什麼黃忠要帶兵到南陽和南郡交界處戒備?」

 劉先不慌不忙答道:「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御備之策」

 袁術大笑,表示可以諒解。但是閻象又說:「如果劉表對袁後將軍是真心的話,聽說劉表的公子劉琦在荊州,後將軍早有心一見,想調他到軍中效力。」

 這可就是討要質子了。這種事情,在三國後期是常見的,但在三國初期,軍閥間混戰,這樣做是相當無理的。因為袁術和父親之間並沒有統屬關係,雖然他位高權重,卻管不到一州刺史。

 劉先說劉使君對長子愛如性命,可不可以換個方法。

 袁術就怒了:「我已經容讓,難不成你們連一點誠意都沒有麼?」

 劉先見事無可挽回,就答應下來,轉回襄陽。

 「袁術想要做什麼?要我兒子去當質子?休想!」

 我把這件事考慮一下,向父親道:「父親,既然他想讓我去,那麼我就去好了,想來區區一個袁術,還奈何我不得。」

 父親怒道:「你知道什麼?袁術此人,雖然號稱廣交好友,有孟嘗之風,但其實好大喜功,內心難測,我兒有一語應對不妥,只怕就要受皮肉之苦!雖然他不會殺你,不會當真要你軍前效力,但找個機會打你幾板子,你身體柔弱,如何承受的起?」

 父親是真的關心我,愛護我。

 我心頭一陣感動,卻答道:「若是這幾小板能換南郡平安,換來父親和平發展的機會,就算挨上又如何?」

 父親一時說不出話來,他背轉身,不再說話。

 我把一杯新沏的茶放到父親案頭,道:「父親,大事為重,百姓為重。」

 父親發出了長長的一聲歎息。

 我離開父親書房,就見蒯越等幾個正在二院門外探頭探腦,見到我,蒯越問道:「公子,如何了?」

 我一笑:「父親被我說服了,我去南陽。」

 蒯越肅然,帶領眾人向我深施一禮:「公子深明大義,我等既感且佩。」

 我止住他們:「好了,就不要代表南郡父老感謝我了,南郡父老,同樣是我手足,能換來他們一天安寧,也是好的。不過,異度叔叔,父親這裡,你還要好好扶佐,我們發展機會難得而且有限,一年之內,只怕討董將有大變,到時我荊州只怕要面臨兵火之災,在此之前,我必回來。」

 蒯越點頭:「公子放心,有越三寸氣在,絕不負公子所托。不知公子此去,要何人相隨?」

 我答道:「我已有計較了,就是原宜城軍侯文聘和他所帶的二百軍卒。」

 早在宜城除奸之前,我就從宗捲上得知了文聘這位名將的存在,不過當時我們並沒有用他。他只在其後攻打各宗賊時出了一份力。此前他曾飽受這些宗賊的欺壓,當得知父親斬殺宗賊之後,對父親極為敬重。他是個心有大志的人,曾經在父親臨時駐地外徘徊,渴求得到父親一見。但是他現在只是個低級武官,根本見不到父親。而我則抽空見了他,與他一談,發現這位名將盛名之下,的確心有城府,不是等閒之輩,只怕論起實際領兵做戰的能力,還在蔡瑁等人之上,更兼為人方正,處事沉穩,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如果以黃忠做比,黃忠如烈火,他就如靜水,雖然比不了黃忠能衝鋒陷陣,但是論起守禦之術,只怕比黃忠還要強些。

 那之後,我就一直把他帶在身邊,並向父親推薦,由於父親一直忙,沒有見他,但因我的推薦,就直接讓他擔任了軍司馬之職。他練兵得法,頗有古名將之風,士卒不吃飽了,他不吃飯,士卒不休息了,他不睡覺,練兵刻苦,身先士卒,不講排場,不扣軍糧,深受士卒愛戴。而他的軍隊,也與地方關係處得最好,這回父親安排軍隊幫著百姓收割莊稼,他的士兵是幹得最出色,得到表揚最多的。我簡直想要給他個「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獎狀了。

 都說乖孩子打不了仗,但是我這回去袁術處,就是求他這一穩,有他在,就算是袁術那裡過於苛刻,我的手下受些委屈,也能忍下來。

 文聘比我大上三歲,今年二十有一,卻還沒有成親。我想,如果我有一個姐姐,一定要嫁給他。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與趙雲趙子龍相似的那種人,忠誠可靠,不計得失,勇挑重擔,持之以恆。

 我們一起起程去南陽,父親並沒有送我,長輩是不應該送晚輩的,而且給孩子送行說起來也不好聽。他在書房裡只拍了拍我的肩頭,道:「早去早回。」那樣子,似乎我只是出門趕趟集,轉身就能回來。

 我點點頭,也用同樣的口氣說:「父親放心,孩兒不日即歸。」

 我說罷,將幾卷薄帛放到父親案上。那上面,是我本來安排好的要做的幾件事情,可惜我無法親自主持了。

 一是石灰開採和鍛燒之法。石灰是很有用的東西,可以吸潮氣,父親是北方人,南方太濕,他又上了年紀,新建房屋加入石灰,對他的身體有好處。而且父親打算新建襄陽城,有石灰這種東西的加入,相信城池的堅固會倍增。

 二是紙張製作改進之法。細寫了殺青、水浸、石灰漚漬、堆料發酵、蒸煮、攤曬、日光漂白、打漿、抄紙等工序,雖然其中有些我知道的不多,但是相信在相關工匠的幫忙下,一定可以完善。父親是個文人,對這件事一定會極為熱心。這年頭,紙張還是稀有的東西,雖然有蔡倫改良造紙術,用些破樹皮,破魚網、爛繩頭之類的東西來造紙,但造出紙來極差,據說其性能和餅乾有的一拼,一折就斷,寫不完一張紙,桌子上就落一層碎渣子。而好的紙張卻價值千金,直供宮庭使用,而且工藝保密,絕不外傳,留於世者少之又少。我這造紙術,如果形成量產,惠及大眾,當成為我荊州的一個巨大經濟來源。

 三是城池營造法。對於襄陽建造,我畫的草圖。我曾經看過一個後代襄陽城的介紹,對它那種環山依水,借襄水漢水峴山之勢而建城的方式也覺得極有借鑒之處,而其中甕城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相信在漢末不可能有這種設計的。充分利用地勢造成,那麼建造起來就會省工省時,雖然一年內不可能建成一座鐵打的襄陽城,但是主要防守設施還是能建成的。到時就算是孫堅大軍來到,我們也可輕易抵擋,讓他頓兵於堅城之下。不過,在其中我也提到,建城之事,要依時、依事而定,不要輕發徭役,不要誤了農時。要分清主次,不要因為這個大工程影響了南郡的整體經濟,畢竟南郡的底子薄。

 四是流民安置法。這到不是我知道袁術在想辦法把流民往南郡這邊送,主要是因為我覺得董卓禍害雒陽的大移民對荊州肯定有影響,而且我知道父親民政工作做得好,有八方來附之說,連諸葛世家都從山東搬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安置這些人就成了一個問題。土地分配,人員管理,糧食臨時發放,抽調丁壯用於燒石灰、造紙張、築城,組織軍隊,等等,凡是我能想到的,我都寫了上去。雖然知道肯定不齊全,可是能盡一份力,就盡一份力,能多操一份心,就多操一份心。現在,我就在這個歷史中,而我,是劉表的兒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