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第76章
第七十八章 主動出擊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我無法後退。

 我不可能因為怕呂布,就轉身帶著我的五千軍馬逃回雒陽或襄陽。眼下的我,全憑著一股子士氣,從襄陽到南陽,從南陽到魯陽,從魯陽到雒陽,從雒陽又來到這長安城。

 眼下,我有了西涼軍的助力,有了宗室的支援,有了蔡邕的弟子們的投效,有了太尉府長史的相忙,正雄心萬丈之時,豈會在意一個呂布?

 或許,兩人揮動刀槍作戰,我在他的眼前連一個照面都過不去,但是我有自己的長處。我擅於奇謀,精於人事,又何必與他做武夫之爭?

 「召集人,來,開會。」

 一轉眼間,韓當、文傑、徐晃、小呂蒙幾個人都被我招集了起來。開始研究對策。

 我喜歡這種氛圍,聊著天兒就把人算計了。本來,魏延幹這個是一把好手,可惜他受傷了。此外小呂蒙年歲雖小,算計人時卻極是精神,小眼睛一眨不帶眨的,眼珠子一轉就是一個招兒:

 「公子,對付呂布,咱們用離間之計吧。呂布武功高強,卻行事魯莽,旁的不說,您給我講過呂布和王允的事,如果我們把王允離間他與董卓的事情編個不利於王允的謊言傳出來,讓呂布覺得自己是被王允利用了,以他的心思,只怕就會心生不滿,到時這兩個人能否相容,就在未定之天了。」

 嗯,近來這小子開始讀書了,別的不說,會用成語了,這就是證明。

 「還有別的計麼?」我笑道問小呂蒙。

 「嗯,再有,再出一個釜底抽薪之計吧。呂布很厲害,不但他本事大,他手下的并州將領,比如高順,比如張遼,本事也不小。想辦法離間他與高順、張遼等人的感情,讓他對這兩個人心生疑慮,雖然說呂布是一個天生的軍人,對下屬雖然不好,但是很得下屬們的尊敬,但是高順、張遼不對呂布產生隔膜,並不意味著呂布可以同樣不對此二人產生隔膜。或許,只要幾把火,就能起到作用。」

 「還有別的麼?」我接著考小呂蒙。

 「還要別的啊?沒有了,我這些天,就學了這兩條計策。」小呂蒙失望了。

 文傑卻是興奮起來:「公子,呂布愛老婆。呂布哪裡都好,就是好色一點不好;哪裡都強,就是戀家一點不強--要是我們偷走了他的老婆,他就聽我們的話了。」

 「哈哈哈。」我大笑了,「你們幾個啊,嗯,不能不說,你們的想法不錯。但是我讓你們出的主意,不是對付呂布,小小一個呂布,還不是我的眼內,我要對付的,是他背後的人。」

 「王允?」

 「不錯。」

 呂蒙興奮了:「公子,剛才我第一條計就是啊,挑動呂布和王允的關係,讓呂布殺掉王允。」

 「別胡想,要想切實可行的,我們現在的實力能做到的,做到之後還不引起別人注意的!好計策不在它有多讓人想不到,而在於它看起來根本不像一條計策,讓人想防都沒辦法防。」

 幾個人都有點蔫了。

 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我自己來說吧:「眼下我們不被人重視,知道為什麼麼?不是因為我們軍力弱,不是因為我們不忠誠,而是因為我們穩定了政局,幫著王允渡過了最難的那一段,他現在不用在意我們了。所以,我決定,主動出擊,不再被動防守了。」

 「第一,文傑,你知道現在有一種謠言,說是朝庭要殺盡西涼人。對,別讓它平息下去,你給我傳,用力傳,使勁兒傳,要讓所有人都感覺到,馬上就要打仗了,要讓所有人都感到危險。」

 長安不亂,我的作用顯不出來。并州軍與西涼軍不對立,我的作用顯不出來。這一點,卻是鍾繇提點我的,若不是他,我還想不透這個關鍵的問題。而鍾繇,也將在長安城中悄悄進行同樣的宣傳。

 文傑點頭應喏。

 接著我又吩咐:

 第二,我讓老狐狸通知武關西涼軍守將,以害怕被并州人誅殺為名,逃離武關,前往陝縣西涼軍大營,於他而言,這是集中力量,於我而言,則是打開通道;我讓韓當引一千軍馬前往武關,接手武關防務。武關是關中與荊州的通道,只要打通了,我就進可攻,退可守,與荊州形成一體了。同時,我寫信讓黃忠盡速前來長安。袁術沒搶下荊州,又開始搶揚州了,沒時間西顧,加上朱治和文聘到了魯陽,可以把黃忠解放出來了。

 第三,我將親自出動,為荊州招賢,大肆宣傳荊州的好處。太學生到荊州的,優先錄用為征南將軍府、荊州刺史府和各太守的椽屬,在長安的基礎上,每人再加十石的俸祿。隨著長安要打仗的傳言流行,莫說我加俸,就是什麼也不加,想來也會不斷有人來投靠我。--但是,我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荊州,更重要的是收攬長安的人脈,那些在長安有勢力的人,他們的後生晚輩甚至自己決定到荊州的時候,就會不遺餘力的幫助我。

 第四,我將大肆宣傳西涼第一名將皇甫嵩,此人在軍中威望之高,一時無兩,遠遠超過王允或是馬日禪,我會鼓動人推他出來,到時起,不信王允不擔心,不信王允不害怕,不信王允不防範。他精力有限,防著他,防我的精力就會減少。

 我一心為著長安穩定而來,你既然不想讓長安穩定,那麼咱們就亂一亂。一亂一治,天下正理。

 王允、呂布,和我鬥,小爺讓你們水漏完了都尋不到哪鍋哪漏了!

 謠言沒有腿,但是比有腿的跑得還快。更何況,王允和呂布對西涼軍的態度眾人皆知,一時間,長安城中一日三驚,人人都說要打仗了,有人還說親眼看到陝縣西涼軍向長安移動了,都穿著白,要為董卓報仇。

 想不到,第一個跑來我大營的,是我們荊州可憐的大賢婁圭先生,這位新近頗得王允重視,而忘了自己是荊州人的名人高士,第一次想起自己的身份,前來找我這個小小的從事中郎了。他一臉驚惶的問我,是不是要打仗了。

 我說可能性很大,婁先生先回荊州吧。

 婁圭點點頭,說他離家日久,的確想家了,只是奉了刺史大人的命令,怎麼可以輕易回去。

 我客氣的說,沒有關係,我既然來了長安,這事情交給我就好了。先生上了歲月,在關中奔波了這麼長時間,還是回去休息休息吧。

 婁圭很快就走了。

 我就咬牙,怪不得曹操要殺他!

 於是,所謂的長安城中的賢士們開始上門來找我。這是我顯示的好機會,我自然不會放過。

 我充分發揮皇家的風範,士人的氣度,與之傾心結納,告訴他們,就算是長安大亂,我也可以護著他們前往荊州,保他們平安。然後我大講特講我是如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我是如何在逆境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雖然到現在還不能進長安城,那也是因為被人嫉妒,怕我搶了他們的風頭。我大度的說,為了國害,我可以忍受這種屈辱。

 前來投奔的士子們一個個被我感動的眼淚汪汪的,他們認定,我是一個英明的少主,是大漢混亂時代,唯一的擎天之柱,是大漢未來的希望。我不被重用,是當朝的失職。

 長安城內外,一波又一波的傳言風起雲湧。人心惶惶之中,我被重新認知,並迅速神化,這其間,有皇室宗族的力量,有我暗中部置的人馬,有我所召收的士子們的宣揚,一時間,長安內外,都開始傳頌我的名字。

 漢室苗裔,弱冠之齡,劉表之子,張儉之徒,英俊的外表,神話般的功績,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

 似乎,不談論我的事情,就是一件落伍的事了。

 長安城未曾向我開放,但朝中大員們卻開始來「視察」我的大營。

 在平安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意我這樣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說句不好聽的話,長安城的一條狗帽子也比我大些。可是當戰爭的陰雲一來,我立即成了香餑餑。

 好吧,既然我吃香了,那麼我也就不客氣了。

 我立即開始了拜訪和回訪工作,是皇族的,一家人啊,到什麼時候都是血濃於水啊,沒關係,受什麼委屈找我就行了,我帶著兵馬去收拾他!有父親的關係的--啊,世伯、世叔、世兄,家父好想你們啊,快到荊州去吧,好朋友相見,不定得多開心呢;出於黨人的--這都是師兄弟,什麼?沒有得我座師張儉承認,沒有關係,一天得恩師教導,就是我的同門,我承認,到哪裡本公子都承認;門口賣沙飴糖的,呃這個,怎麼大營門口都出了小買賣了?算了,不趕了,人家也不容易。呂蒙去看看好吃不,好吃的話我買上點,給劉琮帶回去。

 此時朝中的勢力大約分為四派,一是王允、呂布為首的并州集團,這兩個人都是并州人,而且擁著有并州軍這支強軍。王允主掌著朝堂,坐擁著消滅董卓的豐功偉績,也壓制著其它各派各系的勢力;二是地方實權派的代言人,比如袁紹、袁術、曹操等人,在朝中都有門生故吏,不過這兩年董卓太過強勢,這些人不是到地方投故主了,就是被打壓的抬不起頭了,所以這一派在朝堂上實力最小;三是董卓所代表的西涼集團,蔡邕、董承、胡軫、徐榮都人都是,但是眼下董卓一死,他們都抬不起頭來,迫切的想找一個新的代言人。老狐狸打算找我,而這些人除了徐榮之外,也開始對我示好;四是名士宿儒,比如太尉馬日禪、太常種拂、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這些人就是了,他們無論誰當權,都有一官半職,但是無論誰當權,無論他們的官位多高,也只不過是擺設,不能真正進入權力中心。

 對於這四派,我本著只要不是敵人就是朋友的姿態,一概熱情接待,就算是王允的手下,我也一樣待如上賓。

 一想到眼下王允和呂布的表情,我就覺得很精彩,他們兩個,有沒有摔盤子打碗罵廚子?

 呵呵,這就與我無關了。

 聽說,王允在我來到長安城外時,曾對他的手下們公開說:「一個小小的郎官敢不知天高地厚,要讓他明白明白,什麼叫長安城!」

 我就不信,風潮到了這種地步,王允還能沉得住氣。

 就算他能沉得住氣,小皇帝也應該知道我的到來了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