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之我是八賢王》第9章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八章 緩兵之計

 趙匡胤很高興,因為一切都進展的很順利。李筠自從回到潞州城就再也不敢出來了。攻城戰並沒有激烈的展開,在這位皇上的心目中,兩邊的兵馬都是自己的,能減少死亡對他來說是很有利的事情。況且大軍圍住城池,皇上御駕親征,對李筠的軍隊來說無疑是一個無法面對的事實,那就是自己是反叛者。這樣的軍隊如果在順風期,那肯定是無所顧忌,但是現在處于被包圍中,氣勢自然就低落到了極點。

 李守節很煩惱,他對領兵作戰沒有興趣,更具體的說法是沒有膽量。雖然從小在節度使家中長大,但是從沒有接觸過戰爭,富貴的生活已經讓他遺傳的軍人氣魄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次第一次領兵作戰,看到黑壓壓一片人馬,那明晃晃的刀槍劍戟,讓他覺得太陽都變得如此刺眼。更讓他心虛膽顫的還是北漢的軍隊也跑了,不知道是北漢國土遭契丹的襲擊了,還是北漢的國主因為趙匡胤的親自到來也心生恐懼了。沒有北漢的軍隊支援,李守節更沒有膽量和實力與宋軍交戰了。

 但是他沒有選擇,因為臨近的城中是他的親身父親,不管怎樣,他必須去救。然而面對石守信的防守,他根本就一籌莫展。軍隊的素質本就不如宋軍精銳,何況宋軍只是防守,阻隔澤州救援潞州。石守信只要沒有喝醉酒去指揮軍隊,那李守節無論如何是沖破不了的。

 “就這樣圍困一個月,我就不信你們在糧草和士氣上還能堅持。”趙匡胤心里盤算著,目前為止,一切都還在他的掌握中。

 “啟稟皇上,營外有晉王派人從汴京求見。”隨行的太監的奏聲打斷了趙匡胤的沉思。

 “哦,此時晉王來使,難道是汴京出了變故?”趙匡胤一邊自語,一邊又說道︰“派人傳晉王使者覲見,去宣趙普來見朕。”

 等趙普見過皇上,剛坐下沒有多久,就看見從外面進來一人,下跪見禮之後,那人手持書信一封遞了上來。

 趙匡胤拆開看完之後,沒有任何反映,就把那封信順手遞給了下首的趙普。

 趙普看完後說︰“李重進本不足慮,現在可慮的是我們大軍在此,若李重進再反叛,不僅助長了叛逆的氣焰,而且導致我軍腹背受敵,普恐眾將士心有二心啊。”

 “我也是擔心如此一來,等我軍平叛之後損失慘重,不利于我朝一統江山啊。”趙匡胤不擔心他們的反叛會對自己造成傷害,而是擔心平叛後如果大宋損失慘重就沒有足夠的實力來統一諸侯割據的局面了。

 “那就先請皇上見見李重進派來的人再思對策吧。”

 崔守一路騎馬走來,確實很累了。但關系到個人生死榮辱的大事,卻也不能不打起精神來。如今那最有可能一統中原的皇帝就在咫尺,今天的面見就要決定他以後的路,怎能不讓他的心情復雜激動起來。

 進營之後,井然有序的營帳,訓練有素的軍隊讓他對自己的選擇自信起來。

 見了皇帝之後,崔守沒有在皇上的臉上看見一絲的憂慮,先只是和他談談了李重進目前的心理和軍隊情況。

 “崔愛卿,依你之見,你認為我怎樣對待李重進,可以打消他反叛的心思?”

 “回皇上,李重進一直認為自己是周朝皇族一系,對皇上心存不滿。臣認為李重進反叛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

 趙普自崔守進來就尋思破解之法,此時才說道︰“回皇上,如今只能是先想方設法安撫李重進,拖延他起兵的時間,待我們破潞州之敵,再平李重進。”

 “如今只能如此了。朕派陳思誨領朕旨意,賞賜李重進丹書鐵券,待遇如柴氏,以安李重進之心。其中還要勞煩崔愛卿從中幫忙啊。”

 揚州,李重進先見了崔守,問李筠那邊的情況。

 崔守說︰“將軍,李筠勾結北漢,驕傲自大,言語對將軍很是不恭敬。在下觀之,李筠志大才疏,不足與謀大事啊。”

 李重進本就看李筠不上,如今听說李筠還對自己不恭敬,出兵的事就緩了起來。

 不幾日,陳思誨自汴京來,宣讀旨意先是敘述了皇上和李重進的同僚之情,又對李重進大加贊揚了一番,最後賞賜李重進丹書鐵券,子孫相傳代代不負。李重進反叛的念頭更加薄弱了。

 內有崔守言打語消,外有陳思誨巧言舌簧,李重進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危機。

 潞州

 趙匡胤在得知李重進有了反叛的苗頭後開始對潞州城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不數日,王全斌首先登上城頭,帶領兵士打開城門,宋軍沖入城中。

 李筠眼見形勢不可挽回,騎馬飛速回到家里,讓僕人護著已經有了身孕的小妾裝扮成普通百姓逃走。看著空無一人、雜亂無章的大廳,想起他青年時滿懷抱負的從軍,但是在後唐,後漢時都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將領,是周太祖郭威賞識他,統領兵馬、征戰沙場,使他成為如今人人羨慕的節度使,知遇之恩永世難忘。如今自己復周失敗,也算是盡力了。于是關上大門,點火自焚而死。

 李筠將領衛融在城破混戰中被活捉,帶到趙匡胤營中大罵,誓死不降。趙匡胤有感于衛融氣節,親手割繩釋放,並好言相勸,衛融方才投降。

 大軍抵達澤州,李守節馬上開門投降。趙匡胤下馬扶起李守節大笑道︰“你父親背叛朝廷,但是你卻還算是忠心。朕也不是好壞不分的人,朕封你為澤州團練使,以後保境安民,切莫辜負了朕的好意。”李守節感激萬分,從此忠于所事。待大宋境內平靜,李守節派人找到父親的那位小妾,待小妾生的弟弟如親子,也算對得起自己的父親。

 趙匡胤在澤州城中大擺宴席,款待城中官員與豪門大戶,安撫完畢,大封有功之臣。這次平叛慕容延釗有勇有謀,王全斌作戰勇敢,都被太祖記下。酒宴上有人進言應該嚴懲李守節,趙匡胤說道︰“李筠對朝廷不忠,起事叛逆,危害百姓,但是他忠于周朝,不忘舊恩,也算事出有因。如今他既然身死,一切罪過就免除了。李守節不跟從李筠一心反叛,識大體,明進退。朕相信他以後定會忠心侍主的。”此時皇上的心胸才真正得以讓潞州澤州的這些從逆者心安,從此安心所任,專心理政。

 穩定潞州和澤州後,趙匡胤為了大宋的安定,下一個矛頭終于到了李重進。

 先是讓歸德節度使石守信率大軍回歸德防衛,因為歸德離李重進的揚州很近,只要李重進反叛就可以馬上平叛。

 其次派人傳旨給李重進到汴京見駕。如果李重進能進汴京,則可剝奪李重進兵權,讓李重進在汴京養老,安享晚年。如此可不費一兵一卒就能達到目的。如果李重進不來,則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派兵了。

 這就是政治和軍事,政治需要光冕堂皇的理由,軍事服務于政治。古來上位者莫過如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