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傲骨》第61章
第二捲入世-第三十四章我不服

  “我不服?!!”

  清朗而富有穿透力的聲音,悠悠長長地回蕩在祭台四周,聽在眾人的耳中,顯得出奇地清晰。

  寂靜,一片寂靜。

  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臺上台下的鄭氏族人、參祭的賓客才回過神來,不少人猶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內容。他們原也不是那般容易驚詫的人,但這一次卻是有些不同。

  那個長身立於階下的年輕人,從被呼喚到姓名的那一刻起,一言一行都顯得那麼出人意表————從面對革譜去族的嚴厲處罰時的淡然自若,到後來的當眾叩父請罪,再往後竟公然挑戰一族之長的決定……

  我不服!

  這看似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是對一族之長的權威從根本上進行了挑戰。何其大逆不道,何其狂妄無羈。

  但是,在場的一些目光獨到之士卻詫異地發現————只從外在的表情神態來看,說出這狂妄之語的年輕人,臉上卻是毫無狂妄之色,有的只是一種如清風、如遊雲般的淡然。言與表之間,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越發讓人印象深刻。且不論這年輕人最終下場如何,但經此一事之後,註定會有不少人將他記住。

  鄭安世也是怔了許久,他承繼族長之位這二十年來,在族中向來令無不從,似今日這樣被當場反駁的情況是從未遇見過。更何況,反駁者居然還只是一個身無功名的旁支年輕子弟,不由讓他一時無法適應。

  但是,當他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後,心中怒火便立刻洶湧的海潮一般席捲而來。

  “單以藐視家主這罪,便足以將你永革出我鄭氏!”那名聲音尖銳的宗系中年男子再次出聲呵斥道。

  對那形同惡犬狂吠的呵斥,鄭宇根本不聞不問,仍是靜靜地注視著鄭安世。

  “來人,將他逐出去!”那人似乎對鄭宇恨意極深,很有些不依不饒的意思。

  “家主在前,你如此吆三喝四,是否視家主為無物。”鄭宇已經“回憶”起了那人的身份,回過頭淡淡地回了一句,“再者,令郎墜馬而傷,全因馬術不精,與我並無半點干係,此事大有人可以證明,尊駕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呃……”這宗系中年男子頓時色變,張口欲言又止。此人正是鄭明星之父鄭元禁,愛子墜馬而致重傷,向來護短的他自然不肯善罷幹修。儘管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說明墜馬是因他人所害,但他仍將恨意轉移到當時與愛子發生衝突的鄭宇身上。

  原本他還有些苦惱難覓良機,此刻見鄭安世有心處罰鄭宇,豈能放過火上澆油的機會。但一時衝動之下,他自己的行為也顯得過於僭越,過於著相了。

  “還不退下!”鄭安世雖然心中惱怒至極,卻又不得不在族人和賓客面前維持自己的權威形象,立時沉聲喝道。

  “家主恕罪,家主恕罪!”鄭元禁也被嚇出一身冷汗,連忙呐呐而退。

  好一個蠢笨的宗系人,好一個聰明的旁支子!

  看了剛才那一幕,臺上觀禮賓客中的有識之士心中一陣感歎————從說出“我不服”的那一刻起,那個鄭氏旁支的年輕人其實已經處在了風口浪尖,鄭安世當時甚至可以不給他任何機會,直接將他逐出滎陽。但鄭元禁的參合,非但沒有促成革譜去族的實施,反而壞了事情,在他自己還渾然不覺的時候,那個年輕人已經不知不覺地將矛盾轉移了一部分,進而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此次的處罰完全是因為宗系之人要洩憤牽罪。

  到了現在這種情況,鄭安世已經不得不先將罪名羅列清楚,讓對方心服口服之後才能施以懲罰。

  “好!你不服,那便讓你心服口服,也顯我鄭氏家風之嚴謹。”鄭安世氣極反笑,沉聲說道,“父母在,不遠遊,你不顧父母在堂,擅自離家數載方回。适才我所列你三項惡行中,不敬父母這一項你可認?”

  “認!”又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鄭宇竟然毫不猶豫地承認了,“擅自離家,勞累父母牽心掛肚,此罪我無可推卸!”

  “既認,又為何不服?”雖然不明白對方為何會承認得這麼乾脆,鄭安世聲音愈厲地喝問道。

  “我若被革出宗籍,最痛心者莫過父母,最傷情者亦莫過父母。先賢有言,‘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已不敬父母在先,卻不能一錯而再錯。”對父親鄭肅深深地施了一禮後,鄭宇才轉身回答道,“便為此,我也不能稱一個‘服’字。”

  妙!雖然也對鄭宇公然挑戰族長權威感到些不滿,但此刻禮部侍郎鄭中明卻也不由在心中讚歎起來————不遮不掩地承認自己有不敬父母之行,先予人一種坦誠之意。隨後又從問題的最根本————“孝”入手,連消帶打地將鄭安世的責問化於無形。

  而且,更現實的狀況是,先前人家父子之間的那一番真情流露,已經讓“不敬父母”的罪名失去了立腳的根基。

  “好,好,好……”勢成騎虎的鄭安世仍有王牌在手,也不在這個問題繼續糾纏,“數年前你因喪德失儀,在長安鬧得滿城風雨。敗壞家風這一項你可認?”

  “不認!”鄭宇回答同樣乾脆俐落。

  “眾口皆傳,人盡皆知,你還敢狡辯?”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原作者為白居易,這裏就設定身處中晚唐的老白還沒出世,莫要深究,呵呵)沒有正面回答鄭氏族長的質問,鄭宇只是吟了兩句詩。

  乍一聽到這句詩,多數人還未解其意。但在場眾人都並非粗鄙不文之人,自然知道歷史上的一些典故人物,仔細一品味之後,逐漸地會過意來————

  周公姬旦,為周文王幼子,有聖德,輔其兄武王姬昌伐商平定天下。武王駕崩之後,成王年幼,周公盡心輔佐。其庶兄管叔、蔡叔圖謀不軌,但忌憚周公,於是在列國間散佈流言,說周公欺侮幼主,圖謀篡位。久而久之,周成王起疑。周公為避禍辭了相位,避居東國,心懷恐懼。後終有一日,成王辨明忠奸,誅殺了管叔、蔡叔,迎周公重歸相位。

  王莽,漢平帝時外戚,其人奸詐,陰謀篡取漢家劉姓天下。但他深恐人心不服,於是預先謙虛恭謹、禮賢下士,假行仁義,當時天下人都齊聲稱頌王莽的聖賢仁義之名,但最終王莽篡漢自立。

  這年輕人,分明是以兩句詩中的典故,來說明所謂的“眾口皆傳”其實未必可信。

  有熟知當年那事的人,悄然將目光移向了在場的另一位事件相關者。

  似乎全然沒有察覺那一道道看向自己的目光,太常寺少卿楚居道神色依然如常,只不過眼中流露出了一絲絲異色。

  “此詩可有下句?”這時,賓客中有好詩之人竟忘卻這緊張的氣氛,不自禁地出聲詢問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