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傲骨》第62章
第二捲入世-第三十五章(第一更)

  “此詩可有下文?”這極不應勢的一句話,出自觀禮賓客中一位皓首銀須的老人。此老面容雖然蒼老,但一雙眸子卻是清明有神,一身並不華貴的玄色士袍在他身上卻顯得別有一番氣度。

  事關族長權威的問罪質喝,竟被這樣一句突兀的話打斷,照理說鄭安世應該氣惱非常。但看清了那老人的身份後,他卻只能將怒火壓抑在腹中。

  祭台其他賓客似乎對那老人也很是熟悉,知道對方嗜詩如命,對他此舉倒也沒有感到詫異。只有老人身邊之人,略顯尷尬地笑了笑。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在一片寂靜之中,完整的七律詩被一個清冷的聲音吟誦了出來。

  “傳言未必可信,日後方見人心。妙!”品味了詩文個中內涵後,那老人毫不吝嗇地稱了一個妙字,隨即出言點評道,“以理入詩,以詩言理,此詩寄託遙深。用詞酌句雖不如何華麗飄逸,但肘詩中之意之理,便足以傳世。”

  頓了頓,那老人捋髯呵呵一笑,對臺階之上的年輕人說道:“小友詩才不俗,更難得有如此人生體悟,日後有暇,不妨往晉州一行,老夫願掃階相迎,共論詩道。”

  聽得這番話,臺上台下立時起了一陣輕微的喧嘩之聲。有人是羡慕那年輕人能得到文壇宿老的賞識,有人則是感歎這本該嚴肅非常的族罰居然變成這幅情形————原先的肅然緊張氣氛,如今居然已被沖淡大半,甚至有些形同鬧劇。

  “少年人行事難免有所過失,錯而能改,善莫大焉。”那老人毫不掩飾自己對鄭宇的欣賞,甚至對鄭安世勸諫道,“既然這年輕人已有悔改之心,又有悔改之行,族尊為何不給他一個機會。如此,既不與鄭氏家聲相悖,又顯族尊寬容大度之心。”

  “王翁,這畢竟是鄭氏族內之事,我等身為外人,還是不宜干涉過多。相信鄭郡公必然有所公斷……”一直神色淡然的楚居道微笑著對那老人說道。

  王姓老人看了看太常寺少卿,沒有說話,蒼老的面龐上泛起了一絲深邃的笑容。

  臉上全無半點自得之意,仍是一幕淡然,鄭宇只靜靜地看著高高在上的鄭安世。從他自己的內心來說,是否革譜去族,其實就根本算不得什麼。

  如今的滎陽鄭氏,惟宗獨尊,旁支子弟在宗系人眼中形同僕婢,難有出頭之日。即便身在鄭氏,能帶來的幫助也是寥寥。

  如果只是孑然一身,他寧可在剛才鄭安世宣佈處罰的那一刻,直接選擇昂首離去————但問題是,如果真這樣做了,受傷害最重的只能是父母家人。尤其父親鄭肅對家族的歸宿感頗強,一旦寄予厚望的長子被革出宗族,他必然會深受打擊。

  鄭安世面色一片鐵青,他既要維持自己族長的權威,卻又不能沖那形如攪局的老人發火,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之下,顯得分外尷尬。

  但到了此刻,他的問罪質喝其實無法進行下去了,意欲革譜去族時給鄭宇所列的三項罪名————不敬父母、敗壞門風,已經全被對方駁斥。至於“不求上進”那一項,在久負盛名的王翁點評了那首七律詩之後,已經顯得可笑無比了。

  天下間的年輕士子,無不以能得到王姓老人的評鑒為榮。但迄今為止,也未曾聽聞有幾個年輕人能得此疏榮。

  不求上進?不學無術?

  如果這樣都算是不求上進、不學無術,滎陽鄭氏的年輕一輩裏又有幾人敢站出來稱自己好學有術?!!!

  笑話!

  …………

  這尷尬而沉悶的氛圍,突然被週邊的一聲高呼打破。

  “臨淄王殿下駕到!”

  整個祭場內外頓時一片譁然,無數人轉頭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

  入眼處,一位白衣飄飄的青年人,在幾名隨從的護衛下,施施然朝祭台的方向走來。這青年衣著並不如何光鮮,但一舉一動之間流露出一股尊貴之氣。俊朗面龐上那和煦的微笑,卻又讓人無法生出畏懼疏離之意。

  儘管許多人並不認識這青年人,但只從這舉止氣度,也能看出對方身份絕對不俗。再者,在這大庭廣眾之下冒充國朝皇子,怕是也無人會有這膽量。

  祭臺上,禮部侍郎鄭中明和太常寺少卿楚居道是最先反應過來的,他們是朝中重臣,與幾位皇子即便談不上熟悉,肯定也是多有蒙面。只一眼,他們就認出這白衣青年正是二皇子臨淄王李景諶。

  雖然不知道這位本應身在汾州的皇子為何會突然出現在滎陽,但他們還是迅速站起身,上前幾步,躬身深深地施禮道:“參見臨淄王殿下!”

  有這兩位起頭之後,其他人也再無懷疑之心,或跪地,或躬身,紛紛行禮:“參見臨淄王殿下!”

  祭台之下,更是齊唰唰地跪成一片。

  “子醒,還不跪下!”臺階上,也已雙膝跪地鄭肅有些愕然地發現鄭宇竟然楞楞而立,目光直直地凝視著正朝祭台而來的二皇子。這個已然變得冷靜沉穩的長子,竟似在散溢一股狂戾之意,連身為父親的鄭肅都感覺到危險。

  收回了視線,斂去那狂戾之意,鄭宇沒有違逆父親,默默地跪了下來,頭顱微垂。在旁人目光無法觸及的角度,他的目光已變得無比森寒。

  只用了第一眼,他就認出了這位臨淄王殿下,其實就是那個曾造訪山村,並最終給山村帶來滅頂之災的的不速之客——李諶!

  山村雖然不是直接毀於此人之手,卻是因他而起。如果沒有他的造訪,那群山賊惡徒也根本不會光顧那個偏僻卻安寧祥和的山村。

  此人,不但是山村滅頂之災的起源,更是復仇最為緊要的一條線索。只有從他身上,才能找出那幫惡徒的背後指使者。

  從離開山村的那一天起,鄭宇就在設法尋找線索,甚至連當日“李諶”所說的前往金州探望舅父的謊話都沒有放過.

  但謊話終究是謊話,在金州尋覓了十數天之後,他才頹然放棄。

  未曾想到,苦苦尋覓的物件,居然會在這意想不到的場所,突然出現在面前。

  莫非,這真是天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