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傲骨》第37章
第十章 考較(求收藏、推薦)

  待到語收話停,書房內竟是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解得好,解得妙……」片刻之後,會過神來的鄭中明才輕輕撫掌,讚歎說道,「賢侄,你之所解,多有發前人之所未見,實在令我耳目一新。」

  前後不足半盞茶的工夫,禮部侍郎對鄭宇的稱呼就變了一變,熟絡了不少。

  再一次輕歎後,鄭中明轉頭對遠房族弟說道,「承道,你我都於《論語》浸浮數十年,許多見地竟不如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不得不感歎歲月催人老啊。有此一子,承道此生當無撼矣……」

  「大人謬讚了!」鄭肅的心中也有些激動,但卻謹守著禮數,稱謙道。

  禮部侍郎再一次打量起眼前這個按照外界風評,只能用「粗鄙無知、玩劣不堪」來形容的年輕人,心中的詫異更盛。事實上,在真正見著面之前,他並不相信那篇解注是出自這個遠房族侄之手。所以肯屈尊接見,不過是礙不過既是同族又是同年(同榜錄取)的鄭肅再三登門相求,又驚訝於解注的新穎立意,才給了這麼一個機會。

  原本他是想以考較的方式,讓這對父子知難而退,不要前來糾纏不清,未曾料到居然得到了這麼一個詫異。到此刻,他已經不怎麼懷疑那篇解注的出處----眼前的年輕人適才作的那番解說,比之抄錄在文紙上的內容要詳盡許多,而且連貫通暢,舉一反三。而適才所問的問題,不過是鄭侍郎隨意抽取的一句,基本不存在投機的可能。

  不過,相比起解注的內容,禮部侍郎更為在意的卻是那年輕人從容自若的神態氣度----見貴而不卑,遇事而不躁,聞喜而不驕。

  這樣的氣度,禮部侍郎在許多真正的世家子弟身上,也是很少看到的。在這一刻,他倒有些詫異了,雖說歲月催人變,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非妄言。五年前,在這年輕人身上發生的那件事,他也是有所耳聞的。

  依著這樣從容的性子,這年輕人怎麼會被傳得那麼不堪?或許,那件事的背後,還另有玄機吧……

  與此同時,鄭侍郎心中也更添幾分好奇,想看看這年輕人還有沒有其他讓人驚奇的地方:「賢侄經書研習得甚深,卻不知詩賦一道上,是否精通?」

  春闈進士考,以經文為第一道門檻,而後還有詩、文、賦之試,加上數道對策。

  事實上,由於本朝詩風極盛,文人聚會言必談詩,每有詩壇佳作面世,則必眾口傳唱,那知名的詩人,更被視做文壇之俊。所以,科舉選試之時,詩賦一道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禮部侍郎詢問鄭宇是否精通詩賦一道,倒也在情理之中。

  「有所涉獵,不敢言精通!」

  「恩……」年輕人這不卑不亢的回答,讓禮部侍郎輕點了點頭。略一思索後,他出了一題,「如今時已入秋,百物漸凋。你能否以秋為題,做一應景之詩?」

  本以為經文解注已經是全部的考較,陡然聽到禮部侍郎居然又考起詩賦來,鄭肅也不禁失去了一貫的沉穩,欲言又止,只能將關切的目光投在長子身上。

  內間裡,那位華服青年也是一臉凝注,側耳做傾聽狀。

  冷靜地分析了這道詩題背後的隱藏之意,再聯繫到路上父親對禮部侍郎情況的介紹,鄭宇略一思索,點頭說道:「已得一詩,還請大人指教。」

  渾然沒有料到這年輕人有如此急才,禮部侍郎饒有興致地說道,「可誦來一聽……」

  鄭肅的心中卻是一緊。他自己雖然不擅詩賦,卻也清楚此道不但講究文字功底,更重於意境。匆忙之間,怕是賦不出什麼有意境的佳作來。若長子所吟的是一篇粗俗的劣作,非但無法成事,更可能引起禮部侍郎的不滿。

  如此一來,求取拔解名額之事定然付諸流水。

  便在這興味和緊張混雜的氣氛中,鄭宇平靜地提了個要求:「大人,可否借筆墨一用?」

  「哦~~?」鄭中明輕噫一聲,而後笑著指了指身旁的書案說道,「筆墨紙硯皆備,盡可一用!」

  「謝大人!」鄭宇輕施一禮,緩緩地走上前去,提筆蘸墨,就著書案直著身子書寫起來。片刻之後,已然書畢。

  接過宣紙,首先印入眼簾的,便是一手形有筋骨、神韻灑脫的楷法書體。

  「好字!」禮部侍郎本人便是以一手好書法名著於朝,他同樣擅長楷書,常自稱師承王右軍(王羲之),此刻見得如此一手形神兼備的小楷,不由得見獵心喜。

  聽到這一聲誇獎,鄭宇的表情依然平和,但鄭肅卻是吃驚不小。在他的印象中,長子的字依然停留在五年之前。在那時,那手字根本就見不得人。

  贊完字後,禮部侍郎才看起那篇詩作來。迅速地瀏覽完一遍後,他不禁又將目光移回到開頭,口中吟誦出聲道:「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好!」兩個聲音幾乎同時響起,不過一輕一重,輕的那個幾乎被掩蓋了過去,以至於沉浸在震驚中的鄭肅根本就未能察覺。

  但鄭宇卻是絲毫不差地聽在了耳中,他的目光不為人察地朝書房的內間掃了一眼----在踏入書房後不久,他就已經察覺房內還另有其人。

  禮部侍郎此刻是真正對面前的年輕人另眼相看了,不僅僅是因為對方的才情,更是為對方那敏銳的觀察力。

  其實嚴格說來,這首詩並非完全應景----此時才是初秋,而詩中描寫的卻是中深秋。但讓鄭中明詫異的是,這首詩完全猜中他出題時的心態。禮部侍郎日前恰逢事有不順,心境有些低沉,出題時未免流露出一些闌珊之意。

  常人寫秋詩,大多描繪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而此詩卻一反常情,專道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更將一種對品格、節操的稱頌,不著絲毫痕跡地糅合在這深秋的景色之中。

  對方分明是在以這首詩來寬慰自己!!!僅憑「入秋」、「百物漸凋」這寥寥數語,居然就能揣摩出自己的心意……這是何等細緻的心思和敏銳的觀察!

  鄭中明能於宦海沉浮之中扶搖而上,自然不是愚笨之人,稍加思索之後,他就理會出這篇詩作的深藏之意。而心中,自然也是更顯震驚。

  這樣一個才學不俗、敏察銳思的年輕人,居然會被外人傳成「粗鄙無知、玩劣不堪」,豈不是…………

  滑天下之稽????

  。。。。。。。。。。。。。。。。。。。。。。。。。。。。。。。。。。。。。。。

  三江結束了,靠著大家的鼎力支持,成績總算不至於太難看。這樣,才有了下周繼續享受推薦名額的機會。這裡,小知真誠地感謝每一個收藏,推薦、點擊本書的朋友,是你們的支持,才讓這本書逐漸地成長起來。

  另外,關於更新的問題,我也解釋一下。並非我捏著大量存稿不更,而是手裡只有一、兩章存稿,必須要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小知碼字的速度並不快,差不多也就千字/小時的樣子,而且還要工作,每天的時間比較有限。我會盡力多碼多更,請大家諒解。

  下周是首頁的廣告推,也應該是新書榜最後一周了,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謝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