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官居一品》第1108章
正文 第八五四章 鐘金(上)

 在同等水平的技術條件下,土地是一種效率極低的生產資料,所以在農經濟時期,要想依靠土地滿足更高的物質需求,只有一個體例,就是兼並錄削。把原本屬于很多人的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里,錄削土地勞動者的血汗,從而達到聚沙成塔、積少成多的目的。

 但這種做法短處多多,一是錄奪民田產,會被窮苦蒼生恨之入骨︰二是偷逃朝廷賦稅,會成為皇權的沖擊對象;三來,兼並來的田產越大,受水旱蝗災的影響也就越大,一旦年成欠好,可能不但沒有收成,還得開倉放糧,養活自家的耕戶。所以大部分的中田主,生活其實不像想象的那樣富裕,尤其是欠發財地區的中田主,一樣要下地干活,吃的穿的只比自家耕戶強點兒有限,不到年節輕易見不著葷腥。這不是因為他們有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而是農經濟的效率實在太低了,自己出個勞力,就能少管一個人的飯,田主家確實也沒有余糧……,與農經濟相比,商品經濟的效率更高,創作發現財富的能力也更強。並且商品經濟的形成過程,可以打破自然經濟和地區封鎖,成長社會分工,建立國內市場,增進生產社會化的成長和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因為商品價值簡直立過程,會不竭促使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更新機械設備、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並且商品價值的實現過程,是以等價交換為原則,不竭調度交換雙方的利益關系,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合理分派和利用生產資料,來增進生產的成長。所以其價值內核為平等意識,民主思想、自由精神和法制建設提供了孕育的沃壤;顯然要比農經濟所孕育的封閉、、品級和人治,更能代表人類社會進步和成長的標的目的。

 歸根結底商品經濟取代農經濟是人類歷史成長進程的普遍規律。只有充分成長商品經濟,使其成為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才能實現生產的社會化和現代化,從而實現社會的文明化和現代化。能不克不及使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關系著一個民族能不克不及在接下來五百年中不失落隊。這即是沈默這一生中,壓倒一切的大事。

 那麼桎梏中國商品經濟成長的原因又在哪里呢?首先是通貨緊縮,中國嚴重缺乏貴金屬,始終無法建立完整的貨幣體系,嚴重限制了商品的流通︰並且國家始終處在銀根緊縮的狀態使富戶豪強以害藏金銀為保值增值的手段,流通中所需的貨幣便愈發匱乏,所以中國成長商品經濟,存在先天的不足。但這個問題在最近二十年,已經隨著美洲白銀和日本白銀的大量流入,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也是最近二十年,大明商品經濟蓬勃成長額的根來源根基因。

 其次就是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思想。因為皇權是建立在農經濟基礎上的,相對封閉守舊的農經濟商品經濟的流動自由,以及商人階級對政治地位的追求,都被統治者視為破壞統治基礎的毒瘤。並且在大大都人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也欠缺商品經濟成長的條件,那個年代的商人,大多采納投機倒把、待價而沽等體例牟利,確實存在對農生活的消極影響。並且統治者由于眼光局限認識不到商品經濟對社會財富的乘數作用,片面的認為商人,不事生產,專以投機為利”是社會的寄生蟲……

 因此,從戰國商鞍時就開始強調農業生產抑制工商業的成長。秦始皇時曾把商人同罪犯同等看待。漢代命令商人禁絕穿絲織衣服,不克不及騎馬,並且“重稅租以困辱之”歷代皇帝都;,觀之四民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這些農思想的集大成者正是本朝開國太祖朱元璋,他采納子各種辦法限制工商業的成長,甚至妄圖抹殺商人階層的存在。雖然那只是痴心妄想,但對社會意識的影響,還是很重的。

 哪怕是工商業興旺成長的今天,幾乎再頑固的田主,也無法拒絕工商業帶來的豐厚利潤,但,以末致富,用本守業,的思想根深蒂固,這些家伙從工商業中賺取了巨額財富,不是想著添設備、蓋廠房,擴大再生產,而是失落回頭去竟相購買土地,為大明朝的土地兼並添磚加瓦。

 這時候,財力越雄厚,兼並的速度也就越快。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嚴家和徐家。嚴閣老大權在握近四十年,又有個貪污功力前無古人的好兒子,這麼好的條件,父子倆辛辛苦苦幾十年,也不過才掙了八萬畝的家業,另外有金銀珠寶折白銀三百萬兩。而徐閣老向來不撈不貪,清廉之名天下皆知,卻不聲不響的聚攬了近百萬畝良田,並且都是在江南寸土寸金之地。若是折成白銀的話,差不多要過億了。

 徐家的例子其實不是個案,而是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權貴豪強的投資標的目的,這些人嚴格抬高了地價,使東南土地的價格,已經嚴重脫離了其價值︰並因為不竭上漲的價格,像個黑洞一樣不竭吸取著新創作發現的財富,不但嚴重影響了商品經濟的成長,還給社會穩定帶來嚴重的隱患。

 沈默之所以支持海瑞,是因為其在松江搞的退田清丈,必定會嚴重沖擊權貴豪強的兼並感動,使他們大規模撤出土地。海瑞的目標是使民有其田,國家有其稅;沈默的目標使其不克不及不從土地上撤出,把財力和精力投向工商業中,雖然著眼點不合,但至少在一段時期內,大家是同路人。

 並且這件事放眼大明,只有海剛峰能做好,因為他的名聲太好,是公認的公正無私,無欲則剛,那些利益受損的富豪大戶無法對他進行致命攻擊只能從其工作體例上詆丑他,他仇富、鹵莽雲雲……而這些,對一個官員的殺傷力極其有限,只要有人肯堅定的挺他。

 所以沈默極其堅定的站在海瑞背後,在給高拱寫了封推心置腹的長信,道明自己的考慮後,他還上了一封奏疏以老主座的身份為海瑞辯白,將其大大的溢美一番,他是,持天下之正,格世間之非孤忠自許,雖白刃沸湯,往而失落臂!”難道朝廷連這樣的官員都容不下!固然,海瑞也有他的缺點,以後還是要注意工作體例,就仍然值得期待嘛。

 這幾乎是沈閣老第一次,就半議件公開表白態度,那些聒噪的言官馬上啞然無聲”就連把海瑞批成篩子的東南報紙,也在第一時間放緩了攻勢,開始用一分為二的體例,來評論這位風口浪尖上的巡撫大人。

 明確了沈默的態度,高拱也只好繼續支持海瑞,一時間風向逆轉,籠罩在海瑞頭上的陰雲”被吹得一干二淨。

 並且沈默對東南豪族的無恥,是有深切體會的,知道他們如果明槍打不死海剛峰,必定會改用冷箭中傷。為此還命余寅立刻回松江去,黑暗幫忙呵護海剛峰”務必使這柄神劍避免折于卑鄙的陰謀詭計間。

 獲得內閣支持的海瑞,也是完全鋪開了手腳,從隆慶四年春開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清丈田畝運動……,…固然這是後話。

 時光如稜,轉眼就到了隆慶四年的二月,天氣轉暖”草色染翠,燕子北飛,人們也除下厚厚的冬裝。沈默再也無心關注朝局”因為在蟄伏了一冬之後,復套軍的春季攻勢展開了。

 在去冬至今的幾個月里,河套局勢產生了很大的轉變,首先是諾顏達拉率領鄂爾多斯本部內附,並宣布皈依喇嘛教;然後他被俘的三個弟弟也步其後塵,率部眾歸順大明,並允許喇嘛教在部落內布道。轉眼之間,九個部落中的四個內附,還有一個早就被打殘了的,剩下的再也不敢跨黃河一步,都躲在北岸的後套平原出亡。

 沈默一面命諾顏達拉和拜桑等人與其兄弟部落連結聯系,傳遞大明的招納之意︰同時也沒有放松軍事手段,一到了適合騎兵行動的二月下旬,早就蓄勢待發的李成粱,率領著精銳軍隊,度過黃河尋敵決戰。

 對自己成為出擊的主將,而戚繼美卻要留守套內,李成粱感到十分滿意,他立誓要一戰建立自己的功業,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大名!為了這次出擊,他精心準備了一冬,敵手下健兒進行了嚴酷的冬訓,最後精選出了五千健兒,每一個都是弓馬嫻熟,兵甲精良的虎狼之士,遇上蒙古騎兵,馬術馬戰上一對一都絲毫不落下風,結陣而戰上更是大有優勢。何況還都裝備有騎戰神器三眼統。就憑這五千鐵騎,他連俺答的王庭也敢闖一闖!

 這也是李成粱第一次獨當一面,得以依照自己的戰術思想,零丁指揮一支勁旅,終于可以盡情揮灑超人的軍事才調了。但在茫茫草原上,沒有任何後援,數倍于己的蒙古騎兵隨時可能殺出,想要保存自己,消滅仇敵,是何等的困難!

 其實在最初,李成梁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基本是尋敵決斗,遠程奔襲。打的是遭遇戰、突襲戰,勇則勇矣,實在是險到了極點。也許是天賜名將,戰爭要催生這樣的一代名將,便不會讓他湮滅在自己的童貞作里,而是送了他一個大勝利一度過黃河之後,一路上橫沖直撞,竟讓他在後套的腹地,撞上了獲得明軍入寇的消息、慌忙轉移的蒙古人大軍隊……,為了掩護數萬老弱婦孺退卻,蒙軍不克不及不硬著頭皮迎戰,結果被李成粱一陣火鈍騎射,打亂了陣腳,然後凶狠的揮軍殺入,殺了個三進三出,把兩倍于己的蒙軍沖得落花流水,四散逃去。

 此役斬首一千余級,極大鼓舞了明軍的士氣,也把蒙古人積蓄一冬,好歹攢起來的一點斗志完全掐滅,打得蒙古人毫無招架之力,直到回土默川過冬的黃台吉和布彥台吉前來救援,才得以緩過勁兒來。

 蒙古人集結重兵,立誓要殲滅這支越境騎兵。然而這時李成粱已經完全習慣了草原作戰,並對後套草原的地形地貌也了若指掌,在隨後的戰斗中,他用兵靈活、隨機應變、避實就虛、出其不料,在運動中屢出重拳,閃擊制勝,打得蒙古人暈頭轉向,苦不堪言……“……

 這場春季攻勢的部分,呈現在最後階段。李成粱率領手下在六天中勢不可當,轉戰三百里,在避開了黃台吉和布彥台吉的正面防御後,連連攻破躲在烏拉特的五個部落。然後悄悄沿陰山東麓殺了個回馬槍,直挑黃台吉的中軍大營。

 雖然在得知後方被襲的消息後,蒙古人派出大半人馬回援,但仍有一萬五千余騎留守,以遏李成粱的歸路。

 此役是雙方真正的血與火的較量,生與死的拼殺。

 李成粱率領不到五千騎兵,來回奔襲近千里,與以逸待勞的黃台吉、布彥台吉主力接戰,這是一場真正的正面戰、攻堅戰。此戰李成粱部毫無取巧之機,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戰斗打得異常殘暴。

 但李成粱頂住了敵手的凶猛氣焰,身先士卒,血戰到底,率領全軍前赴後繼、奮勇拼殺,竟然直搗蒙古中軍,殺得兩個台吉不克不及不倉惶後撤。見到主帥退卻,蒙軍亂了套,明軍順勢掩殺一氣,揚長而去,蒙軍竟然不敢追擊。

 此役,明軍以四千五對一萬五,殺敵三千,自損不到一千……

 三月中旬,李成粱帶著疲憊且損失過大的手下回到了套內,受到最隆重的歡迎“……,從二月底過河,到三月中旬回到套內,短短不到一月的時間,明軍七戰七捷,斬首近六千級,摧毀蒙古人營地十七個,搶奪燒毀的物資更是不成勝數…………讓其他明軍將領難以置信的是,李成粱的軍隊,竟然不需要後方轆重補給,完全因糧于敵,打到哪里就吃到哪里。攻下了蒙古人的營地,繳獲的糧食就地彌補,吃不了的就全銷毀,消耗他們貴重的糧食儲蓄。

 最為可貴的是,經此一役,明軍騎兵再也不怕遠離後方,在草原上與蒙古人決戰了,哪怕是以少打多,他們也有信心憑著手中的三眼統,殺出一條血路來。

 漢民族多年不見的血性和勇武,在這個春日的草集上,又重現天日了。

第八五四章鐘金(中)

  夜已深,位於大明東勝城南五十里處的一片營地,閃爍著星星點點的火光。

  那是一叢叢篝火在熊熊燃燒著,雖然已經是三月中旬,但草原的夜晚依然寒冷浸人。在這沉沉的黑夜裡,只有這篝火,和女人的身體是暖的……草原的男人靠這兩樣驅走身上的陰冷和黑暗,卻無法驅走盤踞心裡的恐懼。

  李成梁在後套連戰連捷,橫衝直撞的消息,總會通過駐守在烽火台中明軍,第一時間傳到他們耳中……今天李將軍殺了多少多少人,明天李將軍搗了幾個營寨,後天李將軍又把蒙古人趕出多遠,生活中總是充斥這樣糟糕的消息,也難怪蒙古男人們無法感受到春天的溫暖了。

  毋庸諱言,雖然出於無奈,這些蒙古人歸降了明軍,但他們的心,還是向著河北岸的同胞的;哪怕是明軍無比強勢的今天,他們也依然相信,漢人在河套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俺答早晚會率大軍前來收復失地,到時候自己還是要回歸的。

  諾顏達拉的二兒子哲赫,就是這種想法最堅定的支持者,他無時無刻不夢想著對漢人反攻倒算,甚至設計了一整套方案,並暗中反復推演,隨時準備拿下監視自己的明軍烽火台。

  哲赫的哥哥別赫,雖然也對漢人保持著警惕,但沒有弟弟那麼衝動。他聽說漢人有句俗話,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漢人和蒙人的對峙也是如此。現在的明軍將星璀璨、裝備精良、上下一心、士氣高漲;反觀蒙人,俺答之後,便再也沒有英雄出現,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分裂和衰落了,至少十幾幾十年內,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已成定局。

  不過他並不擔心,蒙古人會因此而消滅。雙方對峙幾百年了,這樣的此消彼長多少回,也沒見誰能消滅了誰。廣闊的草原和大漠,為游牧民族提供了無盡的戰略縱深,使他們在最弱勢的時候,也可遠遁大漠,躲過明軍的進剿。相信漢人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會在武力清剿的同時,盡力的招撫蒙古各部歸順……

  有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在這種局面下,無意義的反抗只能帶來更大的損失和痛苦;暫時順從的活下去,等待風水再一次轉回草原才是正辦。

  更讓別赫擔憂的,反而是父親帶回來的那些黃教僧人。父親說他們是大元國師八思巴大師的傳人,是封了八思巴轉世傳人的諭旨,前來解救薛禪汗的後人的。但是就在這些陌生的僧人,來到營地的第二天,部落的薩滿博吉就發出了預言,他說這些僧人不是八思巴的後人,而是一些邪惡的魔鬼,會給整個部落帶來危險。這危險就像天上的烏雲,籠罩住大地,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再也看不到晴朗的天空,他們會盲信這個僧人,僧人帶有魔咒,控制住他們的大腦,最終把他們獻祭給魔王。

  聽了薩滿的話,鄂爾多斯部的人們確實感到了恐慌,他們一直都很聽從薩滿的話,這次也不例外。不少人去找諾顏達拉,希望他能驅逐這些僧人,諾顏達拉卻告訴他們,是這些喇嘛用佛法感化了漢人,使他們放下了屠刀,饒過鄂爾多斯部男女的性命。又是這些喇嘛召集了駝隊,給部落運來了藥品物資。蒙古人有恩必報,就算不接受對方的好意,也不能在他們沒有表現出邪惡本質之前,主動驅逐他們。

  諾顏達拉的話,雖然被他的兄弟們當做耳旁風。但他作為頭人,曾用自己為人質,換取了本部幾萬老幼的性命;又在部落馬盡糧絕、山窮水盡之時,帶著糧食和藥品回來,把族人從滅亡的邊緣拉回,所以在濟農本部裡,他的話還是一言九鼎的。何況他也說得在理……

  於是那些紅衣黃帽的僧人留了下來,他們滿不在乎蒙民戒備的目光,態度和善的與蒙民們交談聊天,為他們診病醫治……當時,因為長時間營養不良,忍飢受凍,諾顏達拉的族人們大都患了疾病,部落裡的薩滿一籌莫展,就認為是長生天的懲罰,動用了血祭的,甚至殺死了幾個族人,以祈求天神的寬恕,卻仍然無濟於事。

  但在那些僧人們的醫治下 ​​,每天都有很多病人痊癒。到了春天時,絕大多數人都康復了,部落裡重新恢復了生機,人們對這些僧人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而且更可貴的是,僧人們看病是不收取報酬的,他們說治病救人是為自己修來生,唯恐救得人不多,哪還能再索取錢財?這與薩滿們索取高額報酬,才肯為民眾醫治,還經常把人治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一件事情,使僧人們徹底贏得了蒙民的愛戴。因為薩滿教相信,人死後仍生活在死者的王國中,對於那些已死亡的首領或貴族,都要以其伴侶和奴僕陪葬,去陰曹地府給他們作伴,繼續為他們服務。而且每逢新年和月初,還用殺人和宰牲來進行年祭和月祭,向來為蒙古民眾深深恐懼。

  一次,諾顏達拉的一個叔叔死了,按照慣例,他的妻妾和奴僕三百多人要為他殉葬。僧人的頭領知道了,找到諾顏達拉,說服了這位蒙古濟農。最後諾顏達拉宣布,在本部落廢除殉葬,即使自己死了,也只用供品祭祀,不得殺生陪葬。

  這個仁慈的命令,不僅挽救了幾百人的生命,更讓蒙民體會到了僧人們所說的慈悲,這與薩滿教裝神弄鬼,動輒殺人血祭的風格相比,孰優孰劣,民心自有判斷。

  後來僧人們又阻止薩滿用活人祭祀長生天,薩滿博吉憤怒的恐嚇道:“這是對長生天最大的不敬,會引來天神的憤怒!”薩滿教畢竟根深蒂固,民眾們十分恐懼,甚至就連被選為祭品的人,也勸僧人們不要再攔著,以免天神降罪自己的族人。

  阿興喇嘛便對眾人道:“既然博吉說,他的話代表長生天的意思,那我們不妨看看,這是不是真的。”於是便當眾宣布,自己準備請佛祖進行一次日食,如果薩滿真能溝通長生天,那天神一定會發動一次月食來回應的。

  結果當天晚上,月似銀盆,一點月食的跡像也沒有;但到了第二天,日食果然發生了,其時間甚至與阿興喇嘛所說的絲毫不差。

  對草原人們來說,看到恐怖的日食,是對神力最直觀的感受,他們全都跪在地上,央求阿興喇嘛收回神力,阿興便問他們,還用不用活人祭祀了?聽到他們都說再也不用了,天上被咬掉一塊的太陽,就重新恢復了渾圓……比起只會跳大神的薩滿教,精通 ​​醫學、律法,甚至能推算出日月食發生時間,是偏是全的藏傳佛教,絕對不是先進了一點半點。所以說就算是裝神弄鬼,有知識的也比沒知識的強上百倍。

  僧人們用他們的醫術、知識、戒律、仁慈,很快消除了蒙人的戒備,贏得了他們的歡迎和愛戴。不少被他們治好的男女老少,都成為了他們的信徒,每天早晨跟隨他們誦讀經文;每次聽喇嘛們講經之後,信徒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是信奉薩滿永遠不能得到的,而且薩滿教也沒有禁止信徒轉投別教,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皈依,成為格魯派的信徒。

  雖然別赫和哲赫這樣的年輕人,依然不信任這些外來的喇嘛,但他們的父母長輩,全都成為忠實的信徒,似乎喇嘛教取代薩滿教,已經成為早晚的事了……

  ~~~~~~ ~~~~~~~~~~~~~~~~~~~~~~~~~~~~~~~~

  外面又傳來稀奇古怪誦經聲,每當聽到這種聲音,別赫就不自禁的想起薩滿博吉的預言……當魔鬼的使者用咒語控制了所有的人心,便會將他們奉獻給魔鬼。

  從感情上講,他更傾向於相信自己部落的薩滿,畢竟從小耳濡目染,使他對薩滿的神神道道確信不已。看部落裡的情形,這個預言似乎在漸漸的實現,這讓別赫感到十分的擔憂,他無時無刻不再想,如果族人們真的成為魔鬼的祭品,自己卻始終什麼都不做,豈不成了魔鬼的幫兇?

  於是在這個三月下旬的夜裡,他在篝火邊反復的鬥爭,到底答不答應薩滿博吉的要求,豁出去幫他們一把呢?

  在這個夜晚,同樣面臨艱難抉擇的,還有他的妹妹鐘金。這樣說也不算對,因為其實在很久之前,這位草原明珠,便已經陷入了類似的矛盾糾結中,只是最近變得愈發嚴重罷了。

  而她的糾結之所以變得嚴重,竟是因為她的師傅,白蓮教主蕭芹,最近秘密來到了部落,悄然出現在她的面前。

  當蕭芹無聲無息的現身於她的營帳,鐘金嚇了一跳,旋即有些畏懼的低下頭,小聲道:“師傅……”

  蕭芹臉色慘白得沒有一點血色,包括嘴唇,他的目光是那樣的清冷,他盯了鐘金很長時間,然後問道:“你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了?”

  說實話,鐘金從小就怕這個身體瘦得像柳條一樣的男人。雖然自幼拜他為師,但兩人之間的感情談不上深。而且隨著鐘金漸漸長大,越發了解這位師傅的性情為人,以及他所做的那些事情,就越加感到恐懼……他根本就是一個狡詐如狼、凶狠似虎的魔鬼!

  所以除非必要,她都躲得他遠遠的,但濟農城破後,她的族人被逼到絕境,使她不得不放下好惡,去板升找蕭芹求助。聽了她的請求,蕭芹說可以,但你得幫我個忙……其實歸根結底,是幫你們自己。

  鐘金問要她做什麼?

  蕭芹告訴她,白蓮教正在謀劃一場刺殺,需要她的幫助。

  鐘金問殺誰?

  “明朝的大學士,督師九邊的沈默沈江南。”提到這個名字,蕭芹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怨毒。雙方的梁子太大了,蕭芹甚至把白蓮教如今的處境艱危,全都歸咎於這位大明督師身上。

  對於剛剛與明軍在濟農城殊死一戰,目睹了無數族人慘死、無數族人流離失所,衣食無著的的鐘金來說,如果有機會殺死明軍統帥,她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包括自己的生命。

  於是她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蕭芹便讓她回到族人那裡,主動要求去明國境內侍奉父親。蕭芹說,以你的美色,只要你願意,可以讓所有男人失去理智;只要你能見到沈默,就有機會俘獲他的心;就算不能俘獲他的心,也能使他意亂情迷,然後你不難找到機會,用劇毒把他毒死。

  蕭芹給了她一枚戒指,只要扭動上面的寶石,就會無聲地彈出一根毒刺,只要將其刺入人的體內,便神仙也救不活了。

  於是鍾金就戴著這枚戒指,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到明朝境內,見到了自己的父親,也順利的見到了那個明朝的督師。並意外的發現,此人就是自己當年在山神廟遇到的那個漢人青年……那個有著和善笑容的俊雅漢人,談吐幽默,風度翩翩,雖然只是一面之緣,卻給少女鐘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雖不至於念念不忘,卻也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她的擇偶觀。

  雖然從十四歲起,來她家提親的隊伍,能繞著濟農城轉一圈。可她一直想找一個,像那個漢人一樣的夫婿,使下半生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而不是跟一個粗魯野蠻的蒙古勇士廝混在一起。

  和自己幻想的夫婿模板,在那樣的情況下重逢,這讓她方寸大亂,預先想好的套 ​​路全都拋到九霄雲外,更是要重新進行心理建設,才不至於讓花痴把刺殺大計打亂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