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官居一品》第119章
第一二一節 奪魁 (上)

但是‘皆雅言也。葉公’六個字連在一起,看起來簡直不知所雲。

 不過對于跳躍性思維強大的沈默來說,這不是什麼難事。他知道前四個字的原文是‘《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雅言便是周王朝的官話,大體相當于當今的陝西話。而孔子是魯國人,平時說的是山東話。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孔夫子平時交談用山東話,但在誦讀《詩》、《書》和贊禮時,則改用陝西話。’

 當然具體的解釋還得听朱子的,他老人家說︰‘雅’即訓‘常’,雅言即‘訓常’,乃聖人之德行也。

 再看‘葉公’二字,原文是‘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朱子解釋道︰‘葉公者,字子高。楚葉縣尹,僭稱公也。’這話的意思是,葉公問孔子的學生‘你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搞明白兩句各自的意思,下面就開始扯了……將其合情合理的扯到一起,就算是成功了。

 沈默突然發現,這道看似無理的截搭題,在弄清各自的出處後,竟然變成了明白正大的平正之題。因為朱子在介紹完葉公是哪位之後,又注釋道︰‘葉公不知孔子,必有非所問而問者,故子路不對;抑亦以聖人之德,實有未易名言者與?”

 ‘聖人之德’四個字,便將前後兩句聯系起來,把題意堂堂正正表述出來,只要你背過論語和朱子注疏,便能直接破題,不用你亂猜胡謅。

 實在的,這是沈默在第一次做截搭題時,心中有踏實的感覺,因為往常遇到的那些,往往是考官生拼硬湊而成,即使出題人自己的標準答案也是牽強附會,答題者自然更是雲里霧里,找不到嚴絲合縫的答案。

 沈默不由暗贊道︰‘能把截搭題出得這麼堂堂正正,讓人破起來心服口服,唐荊川果然不負‘唐王’之名!’‘

 既然破題無誤,下面的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便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寫得他大呼過癮……

 一篇文章寫完,再如縣試時那般細細檢查數遍,遣詞造句無誤,韻腳韻律流暢後,這才一筆一劃的用館閣體謄寫在卷子上……李縣令曾經說過,單憑他這首字,哪怕文章寫成豆腐渣,都是可以當上秀才的。

 ~~~~~~~~~~~~~~~~~~~~~~~~~~~~~~~~~~~~~~~~~~~~~~~

 第一篇文章寫完後,時間快中午了,沈默伸伸筋骨,把卷子小心收起來,準備吃完午飯再寫。雖然火燒已經涼了,但他也不是嬌生慣養的,將就著也就吃了。與他抱同樣念想的還有很多,不少考生都從籃子里拿出干糧和竹水壺,開始用飯。

 但一些個富家子弟可吃不下又冷又硬的干糧,他們只接受熱騰騰的飯菜。便有考生拿出銀子,請求巡考的差役,去外面取回家里送來的食盒。

 知府大人把門都封了,差役們哪敢擅作主張,便讓他們先忍著,派個代表上去小聲請示道︰“府尊,有些個考生沒帶干糧,請小的們幫著去買點。”

 唐知府搖搖頭,淡淡道︰“盡管為考生服務無可厚非,但考場不是市場,需要絕對安靜。而且此時進出容易發生舞弊,讓他們死了這條心吧,本官是不會同意的。”

 那差役下去後不久,考場上便響起一陣嘰嘰喳喳聲,那些大戶人家的子弟不干了,他們有的是真沒帶干糧,有的是就等著差役考題送出去,把答案送進來呢,自然不願意。

 這時‘啪’地一聲脆響,把所有人都下了個機靈,只听唐知府冷聲道︰“再有喧嘩者,杖二十逐出場去!”

 有那不知死活的富家子還在挺著脖子道︰“打死我們也是要吃飯的!”他顯然不知道什麼叫‘銃打出頭鳥’。

 “叉出去!”唐知府牙縫蹦出三個字道。

 便有兩個如狼似虎的兵丁沖進來,把那嚇呆了的小子從座位上提起來,倒拖著往後院去了。

 那小子這才知道誰是紹興府的老大,哭爹喊娘叫祖宗的求饒起來,卻已經晚了……兩個兵丁將他拖到南牆根,往個‘丫’字樁上一壓,再拿破布頭塞住他的嘴。便操起起手指厚的板子,狠狠的打起**來。

 听著那小獸受驚般的‘嗚嗚’聲,所有老兄都老實了,雖然依舊饑腸轆轆,卻一句話也不敢再說。

 唐知府這才命人從後堂抬出一筐筐摻著豆面的炊餅,發給那些沒飯吃的考生,再一人給點蘿卜咸菜,權當是免費午餐了。

 光吃肉火燒也膩,沈默看那面餅還挺軟的,便跟身邊人換了一個,吃了一半就飽了。

 他用抹布將手指和桌子認真擦干淨,這才拿出卷子,開始答下一道題‘道之以德’。這是一道大題,也就是題意明白,不會讓人誤解的題,考察的是童生的基本功。

 沈默知道此題出自《論語》,全句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顯然是要辨證德治與法治的關系……但並不是讓你各抒己見,因為朱子已經給了確鑿的答案︰‘德治為本,法治為輔!’你要是敢不同意,就是異端邪說,準備去九邊包圍大明吧。

 ~~~~~~~~~~~~~~~~~~~~~~~~~~~~~~~~~~~~~~~~~~~~~~~~~

 不是每個考生都像他那樣仔細到龜毛的地步,許多人不到中午便已經答完兩道題,只是礙于午時以前不得交卷的考場規矩,才耐著性子等著。

 一午時的梆子聲響起,便有好些個考生起身交卷。唐知府命他們拿著卷子,在遠離考桌的地方站成一排,又命人撤去大案後,低聲吩咐道︰“將考卷依次交上來,不得喧嘩,本官現場批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