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官居一品》第120章
第一二二節 奪魁 (中)

第一份卷子遞上去,兩個差役接過來,一個拿著封面,一個拿著封底,向兩邊一拽,便將九折十張的答題卷展現在府尊大人眼前。

 又有一小吏奉上毛筆,端著墨盒在一邊伺候。唐知府接過筆,這才開始閱卷,竟然一目數行俱下,轉眼之間便閱完,在文章後面落下兩字評語。

 見府尊收筆,兩個差役便將卷子合起來,退給那考生道︰“明年再來吧。”

 那考生本來就忐忑不安,聞言雙腿一軟,險些跪在地上,哆哆嗦嗦接過考卷道︰“大大……大人,您僅用數目便判定學生的試卷‘不通’,是不是有些……”鼓足勇氣一咬牙道︰“有些草率啊?”

 唐順之一面批閱下一份卷子,一面將第一份‘狗屁不通’的地方背誦出來,連背了數處,竟然一字不差,末了淡淡道︰“你自己覺著,通順嗎?”

 那考生羞紅了臉,行個禮,抱著卷子退下了。

 就這個功夫,唐知府已經接連批完四五份卷子了,結果不是‘不通’,就是‘跑題’,一份都沒有取,把後面的考生駭得面無人色,哆哆嗦嗦道︰“大人,請多寫幾個字吧。”他的意思是,別再倆字把我打發了。

 唐順之點點頭,果然刷刷寫下兩行詩句,卻依舊不取。

 那考生接過打回的卷子,一看批語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乃是唐詩名句啊!不由委屈道︰“您都夸學生的文章有聲有色了,為何還不取呢?”

 唐知府手眼不停,淡淡笑道︰“有聲有色?何出此言?”

 考生便指著那詩道︰“黃鸝鳴翠柳,不是有聲嗎?白鷺上青天,不是有色嗎?”

 這時唐知府終于在一份卷子上寫了個‘中’字,候在一邊的差役便將其拿給一邊的書吏,將名字謄寫在上面。

 唐知府則繼續閱卷,見‘鳴翠柳’仍然站在那里,便輕聲解釋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雲也;一行白鷺上青天,離題萬里也。”考生羞愧的顏面而走。

 ~~~~~~~~~~~~~~~~~~~~~~~~~~~~~~~~~~~~~~~~~~~~~~~~~~~

 眾考生只見知府大人閱卷如飛,包括寫評語的時間,在每份卷子上停留也不過數息,便可立判高下。且能復誦不取者之謬誤所在,令人無從辯駁,不由嘆為觀止,大伙心道‘任何人差距咋這麼大呢?’。又見百份試卷中,九成以上都被打回,心中更是驚駭莫名……其實府試錄取不足三百人,這個概率是完全正常的,只是親眼看著一份份卷子被打回,讓考生產生中式如‘海底撈針’一樣的錯覺。

 有個考生靈機一動,便在考卷末尾寫了一首打油詩道︰‘學生我今年二十五,受了十年寒窗苦;今年要是還不中,回家咋見娃他母?”

 唐知府看到他這首歪詩,便在每句後面加兩字打回,那考生一看,自己的打油詩成了︰‘學生我今年二十五——不老,受了十年寒窗苦——吹牛;今年要是還不中——肯定,回家咋見娃他母——跪下。’只好撓著頭,哭笑不得的下去。

 但也有心里有譜的,覺著自己一定能中。有個考生乃是諸暨縣案首,已經被縣里胡吹海捧暈了,覺著自己定能再連中兩首,曾為本年的小三元。他洋洋得意的把卷子奉給唐知府,矜持笑道︰“學生諸暨案首周……”

 卻听知府大人淡淡道︰“按考場法令,說出名字便取消資格。”

 周案首趕緊閉嘴,差點沒把舌頭咬下來。暗暗憤懣道︰‘看看我那如煙花般絢爛的文章,還需要人通融嗎?’

 府尊大人果然在他的卷子多停留了一會兒,周案首心中洋洋自得道︰‘被折服了吧?’他的嘴角都咧到耳朵根了。

 誰知下一刻,他的卷子便被打了回來。

 周案首的笑容凝固了,他張大嘴巴道︰“大人,什麼意思?”

 “不取。”唐知府仍然不咸不淡道,便繼續閱卷如飛。

 “我是案首啊……”周案首覺著真是撞了鬼了,還沒听說過有縣案首不中府試的例子呢。不由又驚又怒道︰“縣案首是必中秀才的啊!”

 “沒人規定本官必須錄取縣案首。”唐知府淡淡道。

 周案首氣極反笑道︰“我的案首可是真刀真槍考出來的,若是大人不取我,那諸暨的應屆考生也都不夠資格了!”說著抖動卷子道︰“您說說,我這兩篇文章哪里不好了?連前三百名都排不上?”

 唐知府不為所動,該怎麼批還怎麼批,只是輕聲道︰“看評語。”

 周案首低頭一看,只見一行絢麗的行書道︰‘請岳蒙泉來,本官一並錄取。’看完便刷得一聲臉紅了,將試卷塞進懷里,朝知府大人行個禮,匆匆走了。

 原來小題是他自己所作,大題卻剿襲了正統年間會元岳正的文章……當初雖然知道是剿襲,但他完全不擔心,因為‘道之以德’這種大題的程墨滿天飛,考官不大可能看過自己用的那篇……即使看過了他也不怕,因為大明律沒有規定不許剿襲,考官又沒法挑文章的毛病,只能自認晦氣,吞了這顆臭蒼蠅。

 其實他天生記憶力好,腹中程文不下三千件,縣試的兩篇文章便都是剿襲而得,竟然至今無人察覺,今日這才故技重施,想繼續用投機取巧的法子過關。

 可這家伙也不打听打听,唐順之是何許人也?那是公認的天下奇才,二十二歲便中了會元,若不是不肯阿附張璁,那年的狀元便是他的囊中之物。可就算張璁氣歪了鼻子,也只敢將他降為探花,不然天下人的唾沫就能把張首輔給淹了。

 後來因為信仰問題,他又被攆回老家讀書二十年,就成為了超一流的大學問家。這樣的怪物什麼文章沒有讀過?又怎會被個小小的童生愚弄呢?老唐只是輕輕一句‘讓岳正來’,便解決了困擾諸位考官多年的難題,所謂舉重若輕便是這個意思。

 當然也只有這樣的權威人士,才敢打破縣試案首必為生員的慣例。

 但唐知府終究是個厚道人,如果他將這‘剿襲’事件公諸于眾,那周案首的名聲便算徹底完玩,一輩子也別想再考中了。現在雖然考生議論紛紛,但終究沒有證據,猜測一陣也就過去了。

 就在一片竊竊私語中,沈默和諸大綬同時站起來準備交卷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