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新三國之回到過去》第44章
一百六十七章

建安五年(西元200年),這一年注定是一個動亂的年代。正月之內,江東向交州用兵,三月份的交州正進行到關鍵時刻。洛陽王袁紹親率二十五萬大軍,號稱四十萬大軍,出征豫州牧孫堅。如此浩大的規模,立即驚動了豫州孫堅。為了抵抗壓境的敵人,孫堅下令全民皆兵,凡豫州境內,十三歲以上的男丁,全部編入軍隊,凡二十歲以上至五十歲以下的婦女,加入輜重部隊,負責糧草的運輸和充當火夫。

這一軍令一下達,自然是民生災道,拖兒帶女舉家搬遷的,不計其數。當然也有舍不得祖上基業和感恩的,擁護著加入了軍隊。經過一個月的緊急動員,孫堅部的新軍增加十五萬,加上原來的舊部十五萬,共號稱五十萬大軍。

孫堅親率十萬精銳之師,前往豫州第一前線,長社城。出發前,孫堅把其弟,和兒子叫到跟前。“此去長社,生死難料,然生為主帥,當在其職,某其位。你們不必相勸,豫州乃是中原的要沖之地,我們既然在此經營多年,自當以此為家。此次我去后,許昌城交給伯符掌管,(注︰伯符,孫策字,孫堅長子)弟,幼台輔佐(注︰孫靜,字幼台,孫堅的親弟。)仲謀,(注︰孫權字仲謀,孫堅次子)帶眾弟妹和家眷,去宛城留守。如我有什麼不測,豫州就讓伯符掌權,眾子當盡心輔佐。”

此時的孫堅已經年近五十,雖然帶著悲壯之氣,但其雄心並不弱,反而多了一股霸氣,給人的感覺是壓抑的和服從的氣勢。孫家眾人中,善謀者孫靜,其餘者年紀都還小,做為孫堅的弟弟,孫靜還是道︰“兄長貴為一諸侯,不可冒險,親臨一線,可派大將前去既可,親兄長三思。”孫靜長的書生樣,一向不喜歡戰場的拼殺,但卻為了家族的事業,一直盡心盡力。

孫靜一開口,孫策跪地請求道︰“父親,這仗讓伯符帶您出戰吧﹗兒,願意拼死殺敵,絕不讓敵人跨見一步。”此時的孫策,年方二十六歲,正是如日方中的時刻,孫策在當年的長安之戰時,就顯出了超強的指揮能力,其武藝更是整個家族中,無人能敵的高手,他的建議立即引起眾家族人的贊同。

孫堅看著自己愛子,滿意的道︰“我孫文台此生無憾矣﹗有子如此,我還有什麼遺憾呢?將來的天下是你們的,此戰死生難料, 你還年輕,以後有的時機會。來,起來,你們不用再勸了。”

眾家人見孫堅意決,也只有強做高興的點頭了。“父親﹗”一聲清脆的聲音從長廊外傳進了屋內,一身戎裝的少女,勇敢的走了進來。“香兒,你這是做什麼。”孫堅口中雖然疑問,但神情確是出奇的溫柔,完全沒有剛才對眾子的威嚴。如此可見,孫堅是如何的疼愛這個幼女了。此女正是孫尚香,孫堅最小的女兒,一向疼愛有嘉,也因此養成了她那刁蠻任性的性格。

一身的戎裝的孫尚香,顯的英姿不凡,多了一股英氣,少了一嬌柔的感覺。那清秀的臉龐,足以迷到任何人,的確有自傲的本錢。如果此時沈鷹在此,一定會驚訝的,大跌眼睛。

“父親,我要隨你出戰。”孫尚香拍了拍腰間的寶劍,顯的自信十足。(注︰如果根據《三國演義》上的時間來做推斷的話,孫尚香此時因該最多十三四歲,根據他西元208年和劉備結婚來判斷的。但確實的年齡,我們無法考証,因此本書中,孫尚香的年紀稍微大了一些,希望大家能夠諒解,謝謝﹗)

孫堅好氣又欣慰,到還是嚴肅的道︰“胡鬧﹗那有女孩家上戰場的,要是被敵人知道了,豈不是笑我們孫家無人了嗎?仲謀,還不把你妹妹帶走。”孫堅的一聲大喝,讓一直受寵的孫尚香頓時無法適從了,當下淚眼欲滴的撲進了母親的懷中了。孫家眾兄弟,對這個妹妹也都是疼愛有加,畢竟她是孫家唯一的女孩,又是最小的,雖然平時胡鬧了點,但大家都還是非常疼愛這個妹子的。

“父親,妹子也是一片孝心,你就別怪他了。”孫權是孫家眾兄弟中,最親和和文采最好的一個,長的雖然濃眉粗須的,但仍然有一股書生之氣。孫堅又何嘗願意呢?只是這是上戰場,不嚴厲點,她還以為自己玩笑呢?

孫堅威嚴的掃了孫權一眼,道︰“我走后,你立刻帶著大家向宛城進發,尤其是你妹子,給我看管住,要是被她溜走了,我拿你是問。”孫堅的話一出,孫權立即表示,道︰“請父親放心,孩兒一定盡力做到。”

孫堅點了點頭,還是不放心道︰“香兒,你給我乖乖聽話,不然我回來后,一定連你上次私自外出一事,一並跟你好好算上。”孫尚香躲在母親懷中,並沒有出聲,心中並沒有當會事。

孫堅吩咐完后,伸手一掃身后的披風,道︰“我走了﹗”孫家眾子立即跪倒在地,道︰“請父親保重﹗”孫堅倍感欣慰,大步流星的走出了州牧府。

“上馬﹗出發﹗”孫堅在校場之上,一聲大喊。六萬大軍浩浩蕩蕩的上路,旌旗蔽日,車馬如雲,士兵士氣高昂的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長社城,至於稱它為城,是因為這裡是最前線,這些年孫堅發了很多經費在這座小城中。這裡完全是以軍事的目的來建設的,更多的設施就是以打仗為目的。駐軍多了,這裡的也漸漸的繁榮起來了。這或許就是人類的奇跡吧﹗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奇跡發生。這昨小城之中,賣的最多的東西,還是兵器。對于軍人來說,能夠有一把鋒利趁手的武器,才更有機會保住姓名。

孫堅的部隊徐徐進入了這個小城,此時城中並沒有多少了。該走的都走了,以前繁榮的景象都不見了,取代了的是緊張的氣氛。孫堅一進城,手下大將韓當率手下眾將就前來迎接了。

孫堅做事塌實,在見過禮后,道︰“義公,現今局勢如何,敵人情況,可打探清楚了。”韓當追隨孫堅多年,彼此之間相知相熟,韓當也不轉彎末角,直接道︰“主公,局勢並不樂觀,現下長社城兵馬連您帶來的共有十萬。而敵人的兵馬共三十萬,先鋒大將是河北名將顏良,三萬騎兵將在后日抵達長社。后面的袁紹中軍也將在十天后抵達,袁紹可謂是來勢洶洶啊﹗”

孫堅沈思了一下,也覺的情況要比自己預想的還要糟糕。但仍然鎮定的道︰“公覆,德謀,你們二位以為何﹗”黃蓋此時也在思考著,聽了孫堅的問話后,方徐徐道︰“兵不在多,在于精。袁紹挾眾而來,必有許多弊端,我們先等敵人來后,再找其破綻,然後出擊。”程普也點頭道︰“公覆所言甚是,我們先尋其弱點,在出奇破之,方有勝算。”

孫堅端坐帥椅,沈思了會,道︰“好﹗那就先如此辦,眾將先下去操練兵馬,提升我軍的士氣,爭取一擊而勝。”

“末將遵令﹗眾將紛紛退了出去,孫堅一人在地形圖前,又沈思起來了。

########

袁紹中軍二十萬,從洛陽開拔,日行數十裡,至滎陽宿營時。袁紹又再一次,召集眾謀士商議起軍情來了。袁紹手下最倚重的四大謀士,審配,逢紀,郭圖,許攸一起聚集到了袁紹的大營之內。袁紹也算是長的英武,形象威嚴,很有氣質的。端坐王椅,自有一股震懾人心的姿態。“今次大軍出動,豫州我是志在必得,你們可要想好萬千之策,保我大軍順利拿下豫州。”袁紹話音一停,許攸獻媚道︰“請大王放心,今時我王師南征,自可手到擒來。想我北方雄師,所過之處,還不望風而降。”

一旁的審配(字︰正南)聽的眉頭之皺,心中暗罵一聲,卑鄙無恥之徒。郭圖到是到像沒事人般,站立不動。逢紀見許攸捷足先登,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完了,心中一陣不滿,當也附和道︰“大王放心,這次您御駕親征,自然是戰無不勝,到時候把玉璽拿到,我皇自可號令天下,一統河山了。”袁紹開始還在擔憂,聽了他們的話后,立即眉開眼笑起來了。

審配此時再也忍不住,道︰“大王,此時雖然我們準備充分,但孫文台在豫州經營多年,實不可等閑試之。再其孫文台,素以勇猛柱稱,又深得用兵之道,其手下更有大將無數,我們還是小心為妙啊﹗”袁紹聽完后,眉頭又皺了起來,心中不悅,但想道,當年孫堅的在虎牢關的威猛,又把剛想批評審配的話,吐進了杜中。

袁紹此時反覺的心煩了,當下揮了揮手,道︰“你們先出去,讓我好想一下。”

“臣等告退。”四人心中各想各自的心事,徐徐的退了出去。

一百六十八章

建安五年(西元200年)四月末,長社城下,袁紹二十五萬大軍,聯營數十裡。一個個營帳,謂為奇觀。孫堅率眾將在城頭上觀望,當看到袁紹大軍緊密連扣的營帳時,孫堅不由長嘆道︰“袁紹有此能人,我們不可急圖矣﹗”眾將看完后,也是眉頭緊鎖。“將軍,看來只有苦戰了。”紀靈堅決道。孫堅看了紀靈一眼,點頭道︰“來日,出城迎戰,做一次試探,看看敵人的勢力如何。”

“末將遵令﹗”眾將轟然道,不管怎么樣,為將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充分的自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戰勝敵人。紀靈此時也深深的被孫堅的氣勢折服了,當年他無路走下,率眾投靠孫堅。本想今生是無望嘯傲沙場了,沒想到孫堅不但熱情的接受了他,還把自己原來的部隊,仍然歸還自己統帥,並升了自己的官。

這份知遇恩,讓他感動莫名。同時孫堅那天生的統帥氣質,更是躺他欽佩。這些年一直沒有什麼大戰,讓他既難受,又空虛。這次的大戰,不管是勝是敗,對一個以軍人為頭班的人說,那就是機會。軍人也只有選擇軍人的模式,生死由命,只要自己努力了。

當年的紀靈會投降,主要是因為年輕,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夢想。同樣也會更怕死,因為人生該做的還沒做到,但現下的他不那么想了。因為現下自己已經步入中年了,該看的開的事情,都看的開了。

翌日清晨,朝陽害羞的剛路出頭,長社城已經是三軍齊動了。孫堅騎著一匹黃色的戰馬,一身黃金戰甲,手持古錠刀,威武的英姿,如校場上數十萬大軍,看的滿眼都是敬仰之情。孫堅古錠刀一舉,喊道︰“勇士們,你們敢隨我去殺敵嗎?”

校場上十萬將士,齊聲喊道︰“敢﹗敢﹗”聲勢震天,士氣高昂。“好﹗出發﹗”孫堅戰刀一揮,一騎當先動。三軍將士跟隨之后,高舉著帥旗,徐徐出城。

此次是孫袁真正意義上的交鋒,孫堅的部隊率領五萬大軍出城,剩下的全部上了城牆觀看守城。孫堅手下大將,黃蓋,程普,紀靈等十數員大將跟隨身旁。韓當負責接應和守城,孫堅的孫字大旗,在風雲飄揚。五萬大軍,三萬騎兵,一萬弓兵,一萬步兵。騎兵為中鋒,弓兵和步兵拱衛兩翼。

袁紹此時早接到戰書,親率十萬大軍出戰。兩軍在長社城外空闊之地,互相射住陣腳。遙遙對持,孫堅越騎而出,高喊道︰“袁盟主別來無恙,虎牢一別,已有經年,不知道是否貴體榮安。”

袁紹見孫堅提起當年之事,語氣又是如此客氣。心下也是感嘆,縱騎而出,答道︰“多謝文台掛念,當年之聚,想想不甚感嘆。然今時不同望日,你們戰場相見,真的是人生無常啊﹗只要你交出傳國玉璽,我可以立即退兵,互不相犯……”

孫堅怒極反笑道︰“本初,無須在言,玉璽乃是國家之物,孫某不才,要交也交給皇親家族之手,豈能交給你這個謀逆之臣手中,你不遵詔令,妄自稱王,是乃與叛賊有何不同。又擅自接受叛君之人為臣,實乃不忠不義之人,今日我與再不相識,我們之間只有敵我之分,而沒有朋友之義。”

孫堅那高罵之聲,聽的三軍振奮,而河北部隊,卻聽的人人疑慮,彷彿底人一等了。孫堅那獨特的戰略,立即收到了奇效。先是互相敘昔日只情,以此來減輕敵人的殺乏之心,隨后又是一陣大罵,立即讓敵人士氣一跌再跌,而自己的士兵,反而激起了高昂的戰鬥之心。

孫堅的話剛喊完,手中的古錠刀一揮。三萬士氣高昂的騎兵,如野狼群一樣殺向了敵人大陣之中。后面的戰鼓聲,號角聲,激勵著戰士瘋狂的獸性。袁紹見孫堅軍殺了過來,方才發現到不妙,見到如浪潮般席卷而來的軍隊,袁紹當場嚇的拉起馬僵就跑了起來。

最前面的袁紹一跑,身后的士兵立即跟著跑了起來。十萬大軍不戰自亂,前軍推后軍,戰馬的奔跑,不在踐踏死多少步兵。而后面的孫堅騎兵,又瘋狂的追殺起來了。孫堅親手持旗,在萬軍之中,來回的衝擊,鼓舞著士兵們內心深處的血性。

“殺啊﹗”

“殺……﹗”

“殺……殺……﹗”

戰場上的喊殺聲,震徹雲霄,讓河北兵馬聞風喪膽。直追殺幾裡路,方被審配率領的援軍壓住了陣腳。戰場之上,橫七豎八的全是尸體,十具之中,到有九具是河北軍的。

孫堅在見到敵人的援軍到了后,立即下令撤退,騎兵勝在機動性,瞬間撤出了戰場。河北軍根本沒有追擊的機會,也只有護送著殘兵敗將回營了。

第一次交鋒,以孫堅軍完勝收場。戰后統計,袁紹軍死二萬多人,傷者更是不計其數,這其中當然也有很大的偶然性的,更多的是被自己人踐踏而死的。而孫堅軍只死傷兩千人,這場戰鬥后來成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戰役之一。兩軍對持之戰,以五萬對十萬,完勝的收場的,古今未有,這也成了孫堅有生之年,最經典的戰役。

“哈哈﹗痛快﹗痛快﹗”豪爽的黃蓋在慶功會上,興奮的大喊道。一直壓在長社城的陰影,在這仗完后也煙消雲散了。整個長社城的都沈浸在喜悅之中,士兵們臉上也充滿了傾喜,士氣更是高昂。

長社城的喜悅高興,正好和袁紹軍大營成對比。此時的袁紹在大營之中,發著雷霆之怒,恨恨的怒罵了一群大將。此時的他,完全沒有一點內疚之色,有的只有滿腔的怒火。他也不想想,不是他上了孫堅的套,使得士氣一降再降,還有他也又是第一個逃跑的人。

如果不是他個人的原因,這一戰又怎么會敗的這么快呢?河北眾將,人人心中敢怒不敢言,個個都是憋的一肚子的火。出了營帳后,眾將立即回到各自的營帳,自然是又把火發洩到了自己的下屬身上了。無名的火氣,立即充斥著整個河北大營,使的大軍的士氣又是一片下滑。

“給我把四大謀士叫來。”袁紹怒氣騰騰的朝親兵吼道。當四人聽到袁紹召喚后,人人心中都有了思想準備。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每次做錯了事情,袁紹就先找他們出氣,從來沒有在自身,身上找出原因。果然不出四人所聊,剛進營帳之中。袁紹就罵道︰“你們不是說,孤王必勝嗎?你看,第一天出戰就大敗而歸,真的丟人之極,要要你們何用啊﹗”

四人底頭站著一旁,等袁紹氣消后,善于觀言的許攸,立即上前道︰“大王吾憂,今日雖然小敗,來日我們大軍可以長驅之入,採取四面攻城的方法。量這長社小城,又如何能擋我大軍前進之路。”袁紹聽后,心情稍寬,疑慮道︰“這計可行嗎?”逢紀立即道︰“大王放心,我們數十萬大軍,輪番上陣,讓敵人疲于奔命,必能一舉拿下孫堅的頭顱。”

審配一直在思考辦法,這時見這兩人又出餿主義,忙阻止道︰“不可﹗長社城雖小,但其守軍十萬之眾。更因為其城小,敵人在城頭的守軍只需少數,就可以穩守了。而我軍攻城則不一樣,兵法雲,上兵伐謀,下而攻城,今敵人銳氣正濃,我們攻城則需要十倍而攻之。如果一日不下,敵人在我們疲憊回營時,出動養精蓄銳的騎兵衝擊的話,則我軍危矣﹗”

袁紹一聽,又覺審配有理,本來已經動心的心態,又猶豫起來了。不知道該如何取舍了,就在這個時候,郭圖道︰“大王,以我見,我們派大將搦戰先,我們河北名將眾多,只要在陣前先贏上幾場的話,對提升我們的士氣,將會取到非常好的效果。兵法雲三軍陣前,取勝與氣,如今我們士氣低落,惟有如此方能漲我軍之氣。”

郭圖的辦法一出,猶豫的袁紹又覺的有理。沈思了一下后,袁紹疑慮道︰“正南,你以為如何。”審配此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如此這辦法,雖然不是最好,但也比去攻城好。審配如此想后,自然是表示贊同郭圖的辦法了。

袁紹見此,方才下定決心道︰“那就如此辦,來日另顏良,文丑前去搦戰,讓孫堅知道我河北大將的風范。”袁紹看來時對手下的大將很有信心,而此時的天下第一武將呂布還在鄴城,負責防范著幽州的劉備。許攸和逢紀見袁紹接受了他們的意見,心中恨的牙痒痒,心中無比的妒忌。許攸更是暗罵道,該死的審正南,老是跟我作對,搶我的風頭,遲早有一天讓你好受。

一百六十九章

炎熱的清晨,一陣微風吹過。每個人心中的緊張氣氛,彷彿輕鬆了不少。長社城下,兩軍對持。黑壓壓的大軍,殺氣籠罩在這個空間之中。河北大軍陣前,兩面大旗豎立陣前,一面文,一面顏。這次袁紹並沒有出戰,而是后軍之中,遠遠督戰。七萬騎兵,顯示出了河北大軍的鼎盛。河北兩大名將,文丑重甲在身,手持三叉刀,滿臉濃須,顯出了河北人獨有的粗獷,三軍陣前,到也威武不凡。

顏良手持長刀,黑亮的盔甲上點綴著金光,顯示出了他那名將的身分。密封的盔甲,沒有一點透風的地方,但其依然靜如狡兔,顯現出了獨有的大將風范。河北騎兵確實不凡,士兵高碩威武,就連戰馬也是雄俊強壯。

再觀對陣中的孫堅部,五萬大軍,只有三萬騎兵,就可見勢力上依然相差頗遠了。孫堅依然位于大軍陣前,兩軍遙遙對持。對于敵人挑釁,孫堅從來沒有膽怯,這次依然不會例外。

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這是后世對他的評價,三軍陣前,文丑對于敵軍的藐視,可謂是怒添與胸。三叉刀一舉,戰鼓齊鳴,飛騎而出。“文丑在此,敵將快來送死。”一聲大喝,三軍震動。孫堅不禁駭然,顧左右道︰“誰敢斬此將。”昔日袁術手下大將,李豐越騎而出道︰“某愿斬此人,為主公解憂。”

孫堅許道︰“汝原為袁術大將,可立此功。”李豐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文丑在兩軍陣前,見敵將出陣,飛騎而上。一聲大喝,手起刀落,斬李豐與陣前。孫堅驚贊道︰“河北勇將,名副其實耶﹗”與李豐相善的陳紀道︰“殺我同伴,愿去報仇。”孫堅許道︰“陳將軍愿往,甚好﹗”陳紀挺刀直上,戰馬方躍陣前,文丑直迎而上,三叉刀一揮,照樣一個回合,便把陳紀斬殺與馬下。如此陣狀,立即引的三軍高呼。

孫堅高喊道︰“誰可斬殺此人。”手下大將紀靈,道︰“某愿去會他會一會。”孫堅許之,紀靈挺刀而上,兩將在戰前,捉對 殺起來了。文丑此時銳氣方盛,三叉刀橫劈直砍,猶如神助,陣前的立即掀起了一片塵土。紀靈揮舞著手中的三尖刀,連連招架,平時快捷的刀法,在此時彷彿重如千斤,讓他有一種無力感。

文丑的殺氣和銳氣太猛了,壓的他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文丑在陣中連呼過癮,紀靈確是暗暗的叫苦了。不到二十合,紀靈野狼狽的敗回陣中。孫堅見紀靈敗回陣中,不由暗驚。當下鳴金收兵了,河北大軍見孫堅部退了,也收兵了。

回到營地,袁紹重賞了文丑,情緒一陣高昂。“哈哈﹗今日連斬孫堅兩員大將,真是大快人心。來日再折損其一陣,滅其威風。”大帳之中,袁紹一掃頹廢之氣,完全是趾高氣揚的氣派,一副小人得志的心態。眾將心中此時心中也很是興奮,文丑拿著袁紹剛賞賜的,錦衣戰袍,一臉的驕傲和興奮。

許攸平時沒少受那些武將的氣,今天見武將又立功了,心中不由不喜,但還是滿臉媚態的道︰“恭喜大王指揮得方,使我軍大勝。”他這樣一說,完全是把功勞加在了袁紹身上,反而末去了出主意的郭圖和文丑的功勞。袁紹聽后,更是得意非凡,彷彿真是自己英明指揮的成果呢?而郭圖和文丑側是滿臉的不快,郭圖更是一臉的菜色,心下想道,你許子遠跟我過不去,遲早有一天,我會玩死你。

什麼事情都有個因差,長社城中的孫堅此時眉頭也皺了起來。敵將太過厲害,以今天的觀察來看,就算自己親自上陣,也恐怕是難手勝算。而自己手下眾多大將之中,惟有程普和自己在伯仲之間,黃蓋和韓當還稍遜一籌,如此硬拼是不行了。孫堅如此想道,沈悶之余,孫堅來到了花園散步。這是孫堅多年來的習慣,當煩惱的時候,總喜歡來花園裡走走,以解煩躁的心情。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孫堅看著花園中的水缸,被風吹的微波起伏,不由想起了這句俗語。孫堅在雅興過后,不由一陣激動,忙走到城牆之上,遙遙看著一片燈火通明的袁軍大營。證實了自己的想法后,孫堅還不是很滿意,忙叫人找幾個老農來見。

眾將聞知孫堅奇怪的動作,紛紛前來探視。孫堅一一留下,並不做聲回答。待老農來后,孫堅表現出一個大將的風度,親切的道︰“幾位大叔,請坐。來人奉茶侍侯。”幾位老人都是年盡古稀之人,這樣的陣狀還是第一次見到,早就激動的戰栗一旁了。“將軍不坐,老漢等怎敢坐啊﹗”孫堅笑笑,道︰“無妨,今日可是有事請教。”待坐定后,眾將疑慮的看著孫堅,反觀孫堅一臉的坦然。

“幾位大叔,想必都是此地的人吧﹗”老人慌忙答道︰“我們都是這裡的土人,時代住長社。”孫堅盡量做到親切感,無奈一生的軍人生涯,使他的威嚴氣質早就深入骨髓了。“你們對這一帶自然也很熟悉了,不知道某年這個時候,一般都是什麼風向。”孫堅如此一問,幾位老人彷彿松了口氣。

一老人道︰“大人,這個你算是問對人了。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長社這個地方,我可以保證,在這個季節裡,南風為主,但也會經常刮起一陣東風和西南風。”孫堅聽后,心下暗喜,同時又證實了另一件事,也就說剛才那陣風不是自己的錯覺。

“那大叔可知道一般什麼時候,會起東風。”對于孫堅的問題,老漢雖然奇怪,但知道這不是自己該問的。“東風一般要在凌晨時候,尤其是變天的時候,東風起的最快,來勢也比較猛。”孫堅聽了這個回答后,心裡已經有了計較,滿意的道︰“來人啊﹗給我重賞,小心送幾位大叔回去。”當幾個老漢走后,孫堅對身邊的韓當道︰“你立即安排可靠的人去監視這幾個老人,最後是讓他們在家中好好待幾天,如有什麼生人靠近,立即查清生份。”

“末將遵令。”韓當立即安排去了,對與孫堅的命令,韓當一向是堅決的完成的。“主公……”孫堅高興揮了揮手,道︰“等義公來了,我們一起商議一下,如何大破袁本初。”眾將一聽,都是滿臉的興奮。

(注︰亂風天氣經常出現下每年初夏至盛夏的這一段時間,這在古代或許是奇聞,但在現代絕對是符合科學的。一般初夏和盛夏之中,都會一天出現幾個風向,人稱之為亂風。亂風一般是風向以南風、西南風為主。)

長社府中,孫堅興奮的在地圖前,不斷的比劃著,可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地圖正是河北大軍的聯營圖。“你們剛才都聽到了,這個季節中會出現不同的風向,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次最好的機會。你們看袁軍的營地佈置圖,完全是一座精心定治防禦堡壘。而他們的防禦系統上,也只考慮到了這個季節中的風向,而忽略了有東風的可能性。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機會,只要抓住時機,當可來一次火燒聯營。”孫堅那堅定和自信的表情,加上那肯定的戰略方案,讓眾將紛紛叫好。

程普疑問道︰“現下雖然風向變幻無常,但如果風力過小,對我們不會有什麼幫助的。”

“這一點我也想道了,就好比剛才起的那陣東風,來的快,去的也快,但那因為天氣好的原因,如果我們把握住了變天的那一刻,一定可以成功的。同時這也是一個機會,如果整天都刮大風,袁紹手下謀士無數,又豈會不做防范呢?這因為機會難得,我們才能一擊而中。”孫堅表現出了強大的自信心,讓眾將都由衷折服。

黃蓋道︰“東風不知道什麼時候刮起,但我們可以先好好準備一番。桐油是易燃之物,是我們必備的,其次我們可以在東風來之前,多去敗上幾次。讓袁軍驕傲起來,那樣對我們未來的火攻之計,因當大有幫助。”孫堅點了點頭,道︰“兵法雲,驕兵必敗。公覆這招驕兵之計可行,那就如此辦好了。”

此時高興的孫堅,根本沒有預料到這風是什麼時候起的。而正因為長久的和袁軍對峙,而使的他的后方陷入了空虛狀態。這時已經有一支兵馬,正在悄悄的潛進中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