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盛唐煙雲》第380章
第三章 國殤 (一 上)

“你聽說沒有,大燕國孫將軍日前率部與安西軍在永樂原激戰,大敗?”

“胡說,你肯定聽錯了一個字,是大敗之,不是大敗!我隔壁那個讀的小郎君說過,甭看這倆詞就差的一個字,意思却完全相反!”

“你才胡說!我再沒讀過,也知道這兩個詞意思不一樣!是大燕國的孫將軍敗了!被大唐的王將軍打敗了。!。我表舅的小侄子的三妹夫的親叔叔就住在岐陽那邊,人家那邊都接連放了好幾天爆杆了。

“盡吹牛,怎麽可能?那孫將軍可是大燕國一等一的悍將!”

“人家王將軍也是封常清的嫡傳弟子呢!”

人們爭論著,質疑著,將一個非同尋常的消息以閃電般的度傳播開來。越傳,距離現實越遠。

“那王將軍是瓦崗名將王君廓的曾孫,祖傳一杆大刀,刀刃長一丈,寬四尺,一刀砍下去,連涇水河畔的鎮河鐵牛,都能攔腰劈作兩段.......”茶肆中,說變文兒的先生一拍鐵尺,吐沫星子飛濺。周圍茶客顧不上躲避,一個個仰著頭,竪著耳朵,盞中的茶水早就喝幹了,却是絲毫不覺。

“王將軍祖上自恨讀少,做官之後,想方設法拜于李靖門下,傳得一部兵。這次,就是用了兵上的妙計,在永樂原上擺起了一座八門金鎖陣。孫孝哲乃一介莽夫,看不清就裏,稀裏糊塗扎進去,當然要吃大虧!”大戶人家的族學中,教習們搖頭晃腦,私下交流對此戰的看法。同時不忘記了,標榜讀與尊師的重要性。

而在販夫走卒當中,則普遍流傳著王明允掘開涇河,水淹七軍的故事。儘管涇水距離戰場有數十裏遠,永樂原上連個大點兒水溝都沒有。

更有甚者,乾脆把戰鬥的勝負,歸結爲因果報應。信誓旦旦地說,王洵父親當年仗義財,曾經幫助一青樓女子脫離苦海。而在大戰之前,曾經有一名老者闖入王洵夢中,要求他將戰場擺在永樂原,必有奇兵助之。王洵醒來後,沐浴焚香,領軍出戰。果然在兩軍交手的最激烈時刻,地面上的野草突然自動打結成繩子,將孫孝哲麾下的曳落河紛紛絆倒.......

最後一個,顯然是把春秋時代的“結草報恩”的故事,硬按在王洵頭上了。聞者却都聽得津津有味,誰也不肯深究。也難怪大夥聽風就是雨,這場生在京畿道永樂原的戰鬥,結果實在是太出離人們的想像了。在此之前,也有不少支持大唐的將領,曾經將叛軍打得大敗虧輸。如河北的顔真卿、江淮的張巡還有朔方的郭子儀、李光弼,可那些戰鬥,唐軍或者是躲在高大的城墻後堅守不出,或者遭遇到的不是叛軍中的主力。那個曾像安西軍這般,以騎兵對騎兵,以精銳對精銳,在野外戰場,結結實實與敵人來了個硬碰硬?!!

那孫孝哲,可是一路從漁陽殺進長安,接連打敗過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三人的名將!無論是遇上誰,兵馬都不比對方多。唯獨這次,以衆淩寡,居然被打了個落花流水!

這,又說明了什麽?

在極少數知道戰鬥真相人眼裏,可品味出來的東西就太複雜了。是强弩之末難穿魯縞?是大唐國運未絕?還是叛軍的好運已經用完? 不同的人,從各自角度,給出不同的答案。

無論答案具體是哪一個,此戰的影響,都如旋風般從永樂原向四下擴散開去。那些依舊奉大唐號令的各路東方兵馬,個個都像剛剛喝了一碗千年老人參熬成的湯一般,迅振作了起來。而那些任所距離京師較近,已經打定了主意要順應天命的郡縣官員,也將剛剛寫好的降小心翼翼地藏起,將剛剛挂上去的大燕國旗號降下,重新將大唐官袍穿在了身上。

形勢由明朗轉爲混亂,他們需要更多時間開考慮,觀望,才能决定下一步的作爲。但接下來戰局變化,却愈令人目瞪口呆。剛剛在永樂原打了勝仗的大唐安西采訪使王明允,居然不顧士卒疲憊,派遣麾下大將沙千里帶領五千兵馬直撲奉天城,一鼓而破之。隨即,安西軍大將方子陵帶領三千兵馬疾馳百餘裏,攻陷與長安城近在咫尺的雲陽、涇陽兩縣。將兩名投靠了叛軍的縣令當衆斬,然後卷了官庫裏的所有糧食和金銀細軟,趕在長安城的援軍到來之前,揚長而去!

孫孝哲氣得破口大駡,才把兵馬調回長安。京畿道西部又傳來警訊,安西軍大將趙懷旭帶領馬步將士三千攻破武功城,兵鋒直指咸陽。如果把咸陽再丟了,長安城可就被人扒得連貼身小衣都不剩了。孫孝哲匆匆忙忙派了麾下大將劉勇去救,却又是連安西軍的影子也沒摸到。

劉勇不甘心就這樣空手而歸,沿著官道又追出了五十餘裏,眼見就追到了渭水邊上,路邊的山谷中突然傳出一陣號角,緊跟著,安西軍大將宋武、馬寶玉聯袂殺出,直接將劉勇所部沖成了兩段。

隨即,趙懷旭從前方掉頭回撲,鮑爾勃、賀魯索索二人帶著千餘西域騎兵從背後殺來,切斷了叛軍退路。三支兵馬圍著劉勇部一通狂砍,直殺得人頭滾滾,渭水爲之赤。可憐的劉勇,連搬救兵的斥候都來不及派出,就做了趙懷旭槊下之鬼。麾下四千弟兄也近乎全軍覆沒,只有幾個水性好的,跳進河裏才跳出了生天。連滾帶爬地跑回長安給孫孝哲送信!

這下,可是把孫孝哲徹底打疼了。有心起傾巢之兵找王洵决一死戰,却又唯恐自己再度不慎著了對方的道,麾下連個守城的士兵都剩不得。只好强住這口忍惡氣,一邊從長安城內抓丁補充隊伍,一邊派人向頂頭上司崔乾佑請求支援。

崔乾佑早就對孫孝哲這個驕橫跋扈的傢伙厭煩透了,好不容易得到一個敲打對方的機會,豈能不好生利用?先義正詞嚴地回了一封信,痛斥孫孝哲輕敵大意,折損軍威。然後自己點齊了駐守在潼關的十萬大軍,以剿滅舊唐殘部爲名,徑直向北殺去了。留下孫孝哲派來的搬兵的將領們對著空蕩蕩的軍營大眼瞪小眼。

得不到崔乾佑的及時支援,孫孝哲用起兵來愈窘迫得捉襟見肘。沒幾日,又聽聞安西軍浩浩蕩蕩殺來。這回却是王洵親自領兵,架設浮橋渡過渭水,直奔長安西南的鄠縣。鄠縣縣令周永浩連續派出三波信使,向長安城求救。孫孝哲却沒有在野戰中擊敗安西軍主力的把握,只好帶著心腹幕僚躲進了西苑當中,對城外緊急軍報視而不見!

鄠縣縣令周永浩被逼無奈,只好開城向安西軍請降。王洵也不難爲他,溫言安慰了一番,然後卷了府庫所藏,緩緩退向了北岸的醴泉。

如此折騰了近一個月,就連瞎子也看清楚了,孫孝哲已經拿安西軍無可奈何。這下,京畿、關內兩道原本就不甚安定的局勢,一下子就炸了鍋。還在觀望狀態的一些州郡,直接斬了安祿山派去的照想使節,宣布與叛軍勢不兩立。一些已經倒向大燕國郡縣,也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當初的選擇。特別是那些距離長安比較遠的州縣,地方豪族們乾脆聯起手來,驅逐了刺史、縣令,向太子李亨派出使節,請求其早日命人來接管地方軍政大權。

孫孝哲又氣又恨,不得已,只好親筆寫了奏摺,向大燕國皇帝安祿山告禦狀。奏摺抵達洛陽的當日,恰恰崔乾佑彈劾孫孝哲喪師辱國的表章也到了,當值大臣不敢怠慢,連夜送進皇宮請求安祿山聖裁。

安祿山正在後宮欣賞歌舞,突然被人打斷,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去。待看到兩名心腹重將不肯齊心協力追殺殘敵,反而互相大扯後腿,氣得暴跳如雷。當即踹翻了禦案,扯碎了奏摺,如果不是心腹太監李猪兒動做快,差點兒連玉璽都直接砸到窗子外邊的荷花池裏去。

“去,派人去給朕問,孫孝哲到底還會不會帶兵打仗?如果不會的話,就趁早給朕滾回來,朕把長安留守的位置封給別人!”望著跪在地上瑟瑟抖的宮女、太監們,安祿山眼前一陣陣黑。

打下長安都快兩個月了,却依舊沒出現各地州郡張燈結彩,倒履恭迎王師的景象。相反,沒有入衛京師這個沉重任務之後,各地唐軍立刻變得難纏了許多。大燕國的王師沖過去,對方要麽是轉身便走,要麽躲入堅城後閉門不戰。而待王師剛剛一回頭,不安天命的殘唐兵馬又綴著馬尾巴追了上來。令王師剛剛“平定”的州郡,轉眼又陷入“唐逆”之手。

照這樣下去,不知道多久才能拿下整個大唐!自己舍了在長安做駙馬的親生兒子慶宗而起兵,可不是只爲了割據半壁江山!

注1:更正一處錯誤。第六節中,“當紅太監嚴莊”爲錯誤,改爲第一權臣嚴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