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三足鼎立 第十五章 治世之才
諸葛亮的話讓大殿內所有的人都覺得眼前一亮,他們都把目光放在了動機不尋常的曹操身上,卻沒有注意涼州方面的動向。
也許讓曹操做出這些不尋常舉動的原因,就是來至涼州的呢?
這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句話說的好,最瞭解自己的人往往都是自己的敵人,只有敵人才值得全力去研究。馬騰是曹操的敵人,而不是孫燦軍的敵人。因此,孫燦軍對馬騰軍的瞭解絕對不如曹操,曹操並非沒有可能發現一些自己沒有發現的蛛絲馬跡。
孫燦沉聲道:“孔明說的有哩,也許問題就出現在西涼自身,看來我們的加強收集情報的防衛,不單單要收集己方勁敵的情報,就連他們對手的情報也不能放過。不然,很可能會錯失戰機。即便找不著戰機也可以明白對手在幹什麼,在適當的時機給他們製造一些麻煩也好。”
“是,屬下明白!隨後就安排商盟加強對涼州的參透。”荀彧贊同領命。
“劉備那裡現在有什麼動靜?”此時此刻,孫燦的實力大增,能在他眼中的敵人也只有曹操、劉備值得重視。
若說荀彧的情報重視曹操,那麼劉華的情報主要就是針對劉備,只有他才知道劉備的真正危險,劉備的才華不如曹操,但卻猶如打不死的蟑螂一般,危害一點也遜色於曹操。歷史中就是如此。原本毫不出奇的劉備在短短數載就取得了荊、益二州,更在漢中一戰擊退了曹操地大軍,發展之迅速,簡直可以讓人目瞪口呆。
因此,對這類人絕對不能夠一絲的大意,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正是這個道理。
在劉華的心中認為劉備的危害。還要勝於曹操。
因為,曹操雄才偉略。他能成功,他能強大是理所當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而劉備卻不同,他的壯大是靠契機,契機一到,則異軍突起。令人防不勝防。
聽孫燦詢問,劉華便當仁不讓的走出來說道:“劉備軍動向正常,並未有異常之處,此刻他們正在攻討遼東公孫度,將公孫度困於襄平。斷糧決水,以守代攻,不要一年,遼東也將落入劉備之手。劉備此刻已經日漸成熟。看來他們的下一步就是奪取北地了。袁紹如今以不同往日,他實力雖在劉備之上,但全無凝聚力可言,況且,劉備麾下地謀臣沮授本是袁紹的謀士,對袁紹地性格。弱點瞭如指掌,以袁紹目前的狀況,根本就沒有什麼勝算。因此,我認為有必要提防一下,最好在適當的時機先一步奪取北地,這樣才能有效的限制劉備的發展。”
孫燦低頭沉思,北地不同與關中,北方依靠的不過是黃河天塹,自己只要準備妥當,隨時隨地都可以讓周瑜率領水軍殺出去。攻入北地。而曹操的西北方卻有虎牢、函古關、潼關等天險自己地大軍難以給他製造多少威脅,看來只能從北地入手了。
想到這裡。孫燦問道:“文若,我軍集糧多少,可夠二十萬大軍三年之用?”
荀彧苦笑道:“主公,你也太高估屬下了,屬下自問對政務上從未怠慢,事事精打細算,多年下來餘糧也不過十萬大軍一年之用。如何能支持二十萬大軍三年之用?”
孫燦先是一愣,隨後搖頭道:“文若莫要誤會,燦不是這個意思。但近年來,我軍境內並無災荒,連年豐收,糧草向來都充足,資金也富足,怎會出現短缺?”
荀彧委屈的說道:“主公,初平二年,主公首次出戰袁術至現在建安十一年,相隔不過區區十載。這十載中主公,戰劉備、滅劉表、破袁紹、平江東,從一郡之地,發展至今,其間經歷大小戰役無數。這無數戰役中所耗軍資,糧草何止千萬?我軍確實佔據許多優勢,但畢竟有限,十載下來我軍物質以出現短缺,實在無法在支持大戰。屬下認為,國富則軍強,如今我軍以不堪負累,應當以休養身息為先。不然,若發生緊急狀況,我軍很可能會因為一時不察而損失慘重。”
諸葛亮這時也出聲說道:“主公,荀彧先生說的有理,因為行軍打仗責任重大,不能拿那麼多將士的生命當兒戲,當以穩為主。古語有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我軍糧食不足,確實不宜出兵,惟有務農殖谷,閉關息民,方為上策。”
孫燦無奈的笊著頭,笑道:“糧食不足,就不打了,這個道理我還是明白,只不過就這樣看著他們發展也不是辦法。我剛剛再想有什麼可以加速我軍糧食生產的辦法……”
“政務”這正說道諸葛亮的長處,他淡淡一笑,答道:“主公,要想增加糧食,並不困難。只須做到一句三字,則不出數載,亮敢保證軍中糧庫皆滿。”
孫燦正愁沒有給諸葛亮施展才華的機會,見他如此有自信,便點頭道:“何一句,哪三字,諸葛先生請詳細道來。”
諸葛亮坦然自若地說道:“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
孫燦笑道:“說的好,只要為官正直,為民勤奮,將此兩點形成一股風氣,確實可以增加糧草收成,不但如此還有利於我軍的全面發展。”
“那三字是什麼?”孫燦有些迫不及待。
諸葛亮輕搖羽扇,風度翩翩,淡然笑道:“鹽、灌、技。只要從這…入手,我軍日後不但不會被糧食說困惱,就連經濟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發展。”
孫燦並不太理解這三字地含義。便問道:“這三字何解?”
“鹽乃食鹽,乃生活必須之物。因此,食用量極大。漢初開關梁山澤之禁,允許私人經營鹽業,朝廷徵稅,稅入歸主管皇室財產的少府,屬皇帝宮廷所有。諸侯王國亦得經營鹽業以自富。收入不歸朝廷。前漢中期,大漢武帝於元狩年間始將鹽業歸入朝廷大司農。納入朝廷財政,實行官營。在產區和主要中轉地設置隸屬大司農地鹽官,主管鹽的生產、分配及大規模的轉運。元封元年,桑弘羊領大司農,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往各縣,平均調配,調節鹽價。濟以平準之法,弊始少革,國用乃贍。漢宣帝時,賢良文學曾大力攻擊鹽鐵官營,致有鹽鐵之議。但事關財政收入,官營仍舊。今漢時,漢光武帝劉秀廢除食鹽專賣之法,罷私煮之禁。聽民製鹽,自由販運,於產鹽較多地區設置鹽官,徵收鹽稅。其間漢章帝元和元年,因財政困難,恢復漢武帝時期的官營辦法。漢和帝永元元年即行廢止。此後。鹽官仍主稅課,鹽業民營,此乃漢朝歷代對鹽的政策。依屬下看來,這些政策有利有弊,並非兩全之法。若任由百姓製鹽,自由販運,難保鹽之純正,以及不法之徒地走私,逃稅。若是歸由官府管制,不便不說。還可能造成市場食鹽短缺。黑商大量購買,並高價販賣的局面。有些官府顧及不到地偏遠村莊。更有斷鹽之險,最主要官鹽要送至各個村鎮,沿途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無論是哪一條都對我軍的經濟有這直接地危害。”諸葛亮如數家珍地說著,將大漢歷來的鹽法和弊端稱述了一變。
孫燦對鹽一事不太瞭解,只覺得諸葛亮說地有道理,但並實情如何,他扭頭看向了荀彧。荀彧暗自點了點頭,對諸葛亮地說法給予了肯定。
孫燦道:“那你有什麼辦法改變這一弊端?”
諸葛亮笑道:“很簡單,只需改變一個過程,將官販與商販混合起來,施行官制商賣制度,此可大大增加的軍的稅收,及對食鹽的控制。”
諸葛亮見孫燦眉頭緊縮,明白孫燦並不理解他的真正含義,耐心解釋道:“官制商賣說白了就是官府造鹽,賣於商販,在由商販賣於各地。此法有三好處,一、可以控制鹽價,不會發生鹽價暴跌及暴升的現象,即便有黑心商販違法,我們也可以迅速的根據帳單查詢根源,並以鐵碗手段加以處治,另他人不敢在犯。二、如此我們不但可以免去運送食鹽至各地的費用,還可以增加一筆鹽稅。三、在鹽法後加一條,非本地商販不可販鹽。如此,外地地商販聞此訊,一定會後悔自己的家不在我軍境內,並且會想方設法遷居直我軍領地,享受這一優惠。商人一多,領地自然就更加繁華。”
孫燦靜思片刻,憂心的說道:“我對這個並不太清楚,但有兩點要問。一、如此一來,鹽價必然上漲,百姓是否承受的住,若百姓無法承受,那麼此法萬萬行不通。二、商人重利,我軍將鹽賣於他們已經得到了因當得到的收入,可因賣的是商人,商人買賣需要交稅。這就等於我軍平白多得了一份,如此確實可以快速增長我軍收入,可如此不知商人願不願意。”
“哈哈!主公不知行情,才會有如此顧慮。”一旁地荀彧放聲大笑:“諸葛先生之法,徹底解決了食鹽的弊端,為我軍挽回了數以萬計的經濟損失,實在高明。具體實施,請諸葛先生向主公言明。”
諸葛亮對荀彧頷首一笑,遂轉向孫燦道:“主公愛民之心,確實世間少有。但主公大可安心,我們可以定一個鹽價,將鹽販賣給商人的時候許諾,絕對不可超於一定的價位,及低於一定的價位,這樣就不會出現百姓承受不起的狀況。至於,主公第二個憂心,更是多餘。鹽稅的利潤遠遠在主公的想像之外,若控制的好,關是鹽稅就可以勝過所有稅收地一半。因此,歷朝對鹽稅都非常地重視。所以,只要我們不過度的加價,加稅,無論如何都是一筆不小地收入,此等生意只賺不賠,我想沒有商人會傻到有錢不賺。”
孫燦被諸葛亮說的心動,問道:“你們怎麼看?”
荀彧第一個贊同,郭嘉、賈詡並不精通政務,但諸葛亮說的這麼詳細,以他們的才智又怎能領會不到個中的奧秘,也毫不猶豫的出聲贊同。
只有劉華在一旁漠然無語。
集合眾人的智慧是孫燦處理自己不熟悉的事情的秘訣,因此,他還想聽聽劉華的看法,問道:“亞父……你怎麼看……”
劉華彷彿是一個木頭人一般,傻傻的點頭道:“好……好……好……”其實,他是被驚呆了,諸葛亮的提出的這個制度跟唐朝對鹽法的制度有著異曲同工的妙用,是歷代王朝最出色的製鹽制度之一。
難怪歷史上諸葛亮以一州之地,對抗大魏九州,連年爭戰,政德依舊得到千年認可,原因就在這裡。
記得歷史上的諸葛亮也對食鹽非常重視,他因蜀地少鹽,便發明了火井煮鹽之法,取得的成效竟可以於曬鹽比肩。可惜,火井煮鹽失傳於後世,史人一直引以為憾。
對了,曬鹽。
劉華靈機一動,心中興奮的大吼了起來,後世的許多事情,由於用不到他都忘記了,得到諸葛亮的提醒,他才找會關於鹽的一些遺失的記憶。
不過,他並沒有打算說出去,今天是諸葛亮的表演,是他取得這些老臣尊重認可的重要時刻,他不能搶了諸葛亮的風頭。
在他的心底也想看看諸葛亮的真正才學,益州偏遠,山地眾多,惟有得都江堰灌溉的成都平原和漢中可謂寶地,其他地方並非稱的上“天府”二字,益州的“天府之國”實在有些水分。因此,小小的益州,實難發揮諸葛亮的治世之才。
但如今不同,中原是名副其實經濟、文化的中心,荊、徐、淮南也是公認的富饒之地,江東的“魚米之鄉”也當之無愧。
相信在如此多的優勢下,諸葛亮絕對可以不受限制,盡情的發揮他的治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