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王者》第370章
第十部 三足鼎立 第八章 叛經離道

 孫燦的一番忤逆之言,諸葛亮是聞所未聞,他知道這話如果傳出去一定會引起軒然大*。這些理論和他學的一些道理完全向背,可他心裡卻意外的認同這樣的觀點。尤其是“虎率羊群羊亦虎,羊率虎群虎亦羊”這句話,更是深得他心。

 孫燦這時笑道,“其實張角他們的起義對大漢來說並非不是一件壞事,這是一個破立的契機,如果沒有他們的起義恐怕大漢會一直這麼持續下去,除非有名君出現,不然大漢國力將會越來越弱,早晚會被異族所吞噬。”

 諸葛亮思緒飛轉,素來口齒伶俐的他這時卻不知道如何開口,孫燦的想法叛經離道與他以往的思想出入甚多,但句句卻並非是狂人胡謅之言,說得有憑有據,卻有其事。

 他思慮良久,才道:“亮的想法跟大人向背,可若換個角度去想,大人的說法也並無不對,亮實在無法評斷對錯。不過,亮覺得張角以謊言愚弄百姓,口稱大道,解救百姓,幹得卻殘害婦孺,燒殺搶掠的無義舉動,實乃禍亂天下的妖道也!”

 “張角以誅,是妖道還是聖人又有什麼關係!”孫燦的聲音變得非常的淡然:“萬事都有兩面,好的一方及壞的一面。張角亂天下該殺,但日後天下一統,回歸太平,其原由就是因為張角的起義。不破不立,破後而立正是這個道理。”

 “哈哈哈!”孫燦大笑了三聲,說道:“其實說這些都無用。畢竟這一切都是過去的事情,到底是好是壞都由後人定奪。無論如何,只要萬事問心無愧,管他是名留青史,還是遺臭萬年。百年後,誰人不是一把黃土。縱然權在大,勢在強。財在厚,死後所佔之地也不過是丈餘。何必在乎他們怎麼說。”

 諸葛亮再次呆了半響,這不是他地接受能力不行,而是今日孫燦的這番話太過匪夷所思,若是孫哲在這裡一定會痛罵孫燦叛經離道,可是他是諸葛亮,不是孫哲。他的智謀遠在孫哲之上,他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勝孫哲許多。他竟理解了這些叛經離道的事情。並且在心裡還出現了一絲認同。

 諸葛亮如實道:“這些話雖匪夷所思,大逆不道,可是卻有根有據,合情合理。”

 話雖這麼說,但他並不打算將這話題在繼續下去,這些“大逆不道”之言,還是少聽為妙。

 孫燦難得遇到一個有共同話題的人,話也多了起來。“這些都是我亞父平時教我的。他地看法非常古怪,跟常人大不一樣,有時候他說的東西連我這個徒弟都嚇一跳。記得他曾經說過鐵鳥可以飛上天,車不用馬拉,就可以跑地比馬還快,非常有趣。”

 諸葛亮笑道:“那有機會亮一定要向子靜先生好好請教請教!”

 孫燦道:“不用請教。不知為何亞父對你很是器重。他曾說你文可比漢相蕭何,武可追淮陰韓信是位天下無雙的奇才,若能和你暢談他一定會相當高興。要知道得他老人家讚賞的不多,只有寥寥數幾,而你卻穩居第二。”

 諸葛亮沉聲道:“第一可是曹操?”

 孫燦一笑,“果然是智者所見,曹操超世之傑,若非他時運不佳,恐怕這大半江山的得主非他莫屬。”

 “超世之傑!”諸葛亮道:“曹操的干略確實能得這個稱號,只是為人殘暴。好殺。稟性又多疑,時非明主。此人可成大事。卻無法立大業。不像大將軍一般敢於放權,只信任曹氏宗族,據說他還得有‘頭風病’若無法作到修身養性,這‘頭風病’就是他致命之地。”

 孫燦用著不可思議的眼光看了諸葛亮一眼,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那劉備你怎麼看?”

 諸葛亮輕搖羽扇,自若道:“劉備此人恰恰和曹操相反,曹操雄才偉略,軍政國務樣樣精通,而劉備卻僅是中等之質,軍政國務,樣樣稀鬆,只知皮毛不通精髓,但他有一點卻是曹操不及之處,那就是自知之明。劉備知道自己地才幹平庸,所以他不會貿然形行事,一有事情他都借用麾下謀臣將士的能力,將別人之才,借用而行。他還有兩個優點,就是善於用人和抓心。只要他會用人,各種妙計自然不會缺少,同樣的只要他抓住謀臣將士以及百姓的心,令謀臣將士都為他誓死效命,千萬百姓真心愛戴,那麼這股實力不可小覷。劉備此舉類似與我朝高祖皇帝,換而言之,劉備看似弱小,但其潛力,危害並不遜色於曹操。”

 “高見!”孫燦鼓掌道:“亞父的相人之術果然是舉世無雙,孔明在屋舍中就將他們人看的如此透徹,不愧是可比蕭何、韓信的奇才。”話鋒一轉,孫燦道:“怎麼樣,可有心來我麾下效力?”

 諸葛亮沉默了會兒,說道:“在亮答覆大將軍之前,大將軍可否回答亮兩個問題?”

 孫燦露出好奇的神色道:“直說無妨。”

 諸葛亮嚴肅地說道:“如果大將軍一統天下後,你會幹什麼?”

 孫燦臉色微微一變,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莫說是他,就連一直想讓他當皇帝的劉華也沒有和他討論這些事情,諸葛亮問這個到底是想知道些什麼?

 孫燦怒盯著諸葛亮想從他的眼中看出一些貓膩,可是諸葛亮的眼睛裡彷彿是一塘湖水,一塘連波紋都沒有的湖水,一點消息也沒有透露給他。

 自己思索了會兒,微笑著答覆道:“不清楚,以後地事情誰人猜的到。現在的我並沒有當九五之尊的想法,可這不代表以後我沒有。在我小的時候亞父就告訴我,絕對的權力,只會另人絕對的腐化。我不知道在那個時候自己會不會受到權力的誘惑。不過有一點,我可以告訴你。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天下是我打下來的,那麼我絕對不會交給當朝天子劉協,我不能對不起一起隨我出生入死地兄弟和那些由不瞑目地枯骨。他們隨我參戰是為了天下人都過上好日子,我不會將天下交給一個無能的人,最少對方要有治理天下地才華。”

 諸葛亮神情大動,他之所以問這個問題目的就是想看看孫燦的稟性如何。他跟孫燦並不熟悉,只是有過數面之緣,在他的印象裡,孫燦是一個豪氣大方,不拘小節,待人至誠,有容人雅量又有仁義之風的豪傑。不過,這只是印象當不的真。

 好比西漢王莽,王莽在未成氣候的時候是何等謙卑?何等仁義?他為了接濟窮人,不惜變賣家財。天下人幾乎將他比做聖人來看,可是一但氣候一成熟,王莽就立刻毒死大漢平帝謀朝篡位,當了皇帝。

 所以片面之詞跟聽來的讚美在諸葛亮這有主見的智者眼中並不能證明孫燦的稟性是否和他的作為一致。

 若是孫燦方才說什麼“以匡復漢室為己任,將皇位讓給大劉氏宗族的話”,那麼諸葛亮只會冷笑而已,如今孫燦這樣說來,卻讓諸葛亮頗感意外和讚許。人的立場會隨著地位的不同以及一切外在因素而改變,孫燦的回答可以算是最完美的一個答案。既沒有愚忠,也沒有沉迷於權力中去。

 最主要的就是證明了他的“仁”,這一點非常重要。諸葛亮向來就是以德、才看人,因為對明主的看法更是嚴格,“仁”是他眼中首要必被的因素之一。孫燦不將天下交於無才幹的人的手上,足見他不想讓百姓在受到戰火的用心。

 諸葛亮神情已經恢復平淡隨和,笑道:“第二個問題,如果亮今日不答應大將軍的招用,那麼大將軍會幹什麼?”

 孫燦心裡咯噔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神色間竟有一絲殺機,最終殺機隱去。孫燦輕嘆一聲,話都說到這種地步,自己還強求什麼,無奈的說道:“勸你離開!走吧,離開葫蘆口,離開中原。”

 諸葛亮驚詫不已,以他的才智早以看清天下之勢,孫燦是最有實力一統天下的諸侯。先前的試探也令他認可了孫燦,之所以他要問這個問題是想看一看自己在孫燦的心中到底有多重,他會不會重用自己,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孫燦會叫他走。

 最後,他奇怪的說道:“這是為何?”

 孫燦淡淡道:“人各有志,孫某不敢強求。任何人都有他的看法,在孫某眼中,賢才若去,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自己不好,自己沒有達到的要求。而其他人卻不這麼看,早在數年前,我就有心收你在麾下效命,記得當時你以未出師為由推托。我知道那是推托之言,不過我並沒有強求,我知道有些人擇主要求極高,也許那時候的我並沒有達到你的要求,所以強求無意。在不久前,我軍密探截獲了一封來至幽州的信,那信是劉備寫給你的,亞父看了這信就說了一句話‘若諸葛亮在不願加入我軍,殺!’如今看來你還是選擇了劉備。走吧,亞父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就算他真的殺了你,我也不會怪他。但我不想這麼做,是我自己不如劉備,又怎能怪他人不投奔與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