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三足鼎立 第七章 萬事因果
“恩……”當李夢醒來的時候,已經日上三竿。這幾日她實在是太累了,相濡以沫數幾載的相公,突然間身染重病,這打擊對她來說不是一般的大,心裡又是擔心,又是焦慮,茶不思,飯不想。若非諸葛亮在一旁細心照料,她真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
昨夜,她實在忍受不住瞌睡蟲的困惱,躺在床沿沉沉睡去,朦朧間一股很溫心的感覺在胸中迴蕩,不知不覺整整睡了好幾個時辰。
她緩緩的睜開眼,郝然發覺一個人正坐在自己的身旁,灼熱的雙眼正盯著自己不放,剛想驚叫,卻發現那人竟是自己苦苦思念的孩兒。
只見他穿著內裳,手中撐著一把雨傘,含笑的望著自己,親切的叫喚道:“娘親,你醒拉!”
李夢不可思議的看著眼前的一切,雙手悟著嘴巴,不讓自己叫喚出來,淚水排山倒海般的從眼眶滾落下來。
孫燦的雙眼也通紅一片,他強笑道:“孩兒回來,娘親應該高興才是。”
“是……是……是”李夢一邊擦拭著淚水,一邊嘮叨道:“是應該高興,你看你母親……真是,年紀大了,輕重都不分了。”
孫燦聽了“嘿嘿”的傻笑。
李夢問道:“燦兒,你什麼時候來的?”
孫燦答道:“昨夜,快凌晨到的。”
李夢抱怨道:“山路那麼滑,晚上怎麼上來?你也是地。以後別那麼急了,萬一有個意外……”李夢一臉害怕,好像孫燦此刻已經遇險似的。
孫燦不想讓她擔心,當即點頭保證,以後不在急噪。
這時,李夢發現了身上的外套,又是一陣抱怨。
孫燦聽在耳中。甜在中心。在以前他總覺得母親的嘮叨很煩,很煩。此刻。他卻覺得這嘮叨猶如悅耳動聽的歌謠一般,讓人心裡舒暢。
“哎呦!”孫燦低叫了一聲,右手彷彿抽筋般的一陣發麻。
今天的天氣很好,太陽早早就升了起來,從窗外射入房內。孫燦本打算將窗戶關上,使陽光無法射入,讓母親多睡一會兒。
不料。大夫卻說充足地陽光和空氣有助於孫哲的病情,窗戶決不能關。
孫燦為了讓母親多睡一會兒,便撐起了雨傘替李夢遮出了陽光,整整兩個時辰孫燦地右手都舉著傘,原先還不覺得累,這回正準備收傘的時候,他才發覺右手已經開始麻木,抽筋了。
“你這孩子……”李夢看了看天色。頓時明白了過來,含著幸福的淚水幫孫燦搓揉著發麻的手臂。
時過三日,孫哲的病依舊沒有任何起色,眾人都憂心不已。
這時,山下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原來,在孫哲得病的時候。徐庶就讓人去許昌請華佗神醫,由於華佗年事以高,只能乘坐馬車,不能馭馬飛奔,因此要慢上許多,於今日中午方能到達襄陽,同行的還有華佗地弟子喬瑩。
過了一天,孫燦終於盼到了華佗的到來。
“神醫,你看我父親這病……”孫燦看著華佗一直皺著眉頭,心裡不好的預感逐漸增加。
華佗嘆道:“孫哲大人的病情拖延不得。已經轉化成了大傷寒。再不得到有效的醫治,恐怕凶多極少……”
“娘……娘……”華佗話音剛落。李夢就覺得一陣天昏地暗暈了過去。
孫燦一把抱住李夢,將她抱入自己的臥房。喬瑩也跟著走了進來,她替李夢把了脈,安慰道:“大人放心,令堂只是身體虛弱,情緒不穩,導致暈倒,只須休息片刻,醒來後喝碗安神的藥,睡一覺,不日就可復原。”
“謝謝!”孫燦看著喬瑩,道:“在下還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姑娘答應。”
善解人意的喬瑩立刻就接話道:“大人放心,喬瑩一定會好好照顧令堂,直至她復原如初。”
孫燦深深地看了喬瑩一眼,點了點頭,向外走去。他先吩咐許褚讓人在周邊空地上搭建屋社,然後便去詢問孫哲的病情。
華佗這時也一籌莫展,他最擅長的醫術是刀傷、槍傷以及一些外傷,內傷他也懂得一些,但並非他的專長,尋常的病症他經過研究可以得出個大概,但這大傷寒卻是不同,他從來也沒有經手過,完全不曉得這大傷寒的特性。
好比巧婦一般,沒有米如何能夠做出豐盛地食物?
要想治好孫哲的傷寒,就必須先研究傷寒,但傷寒這病發作無定期,有人得此病可拖數月,但有的人卻一日就亡。
尋常百姓他可以無所顧及,盡力便是,但眼前此人卻是大將軍孫燦之父。
如果問起現今大漢誰最有權勢,說是皇帝的人是什麼也不懂,天真無知的百姓;說曹操、劉備、袁紹、張魯、劉璋、馬騰的也是百姓,是被愚弄,或者坐井觀天的百姓。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最有權勢就屬於領地最廣、實力最強、名望最高的當朝大將軍孫燦。
他若是發怒,跺一跺腳,大漢江山都要為之抖上三抖。
人皆懼死,華佗也不例外。
孫燦見華佗有些不安,頓時覺得有些奇怪,但此刻他的心思早比以往強上百倍,略微一思索就想到了關鍵,認真地說道:“生死有命,富貴再天,神醫盡力醫治便是。若能醫好,孫燦感激不盡,並承諾神醫日後若有請求,只要孫某能夠作到一定全力襄助。如果依舊無濟於事,孫燦也不會怪罪,只要盡力就好。”
華佗點了點頭,說道:“大夥兒別都在這裡,傷感雖不是疫病,但也有一定地傳染性。你們在這裡礙事不說,若被感染只會再生事端。”
孫燦依了華佗之言,全部走了出去。
房屋外孫燦站在山坳邊緣眺望著山腳,神色一片焦慮。
諸葛亮輕步來到孫燦身後,說道:“大將軍不必如此憂慮,師傅吉人天相,不會有事的。到是大將軍公務繁重,再次等候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因素?若因如此,被外人所趁,那師傅即便安好也不會開心地。其實,師傅身體早在大將軍南下的時候就已經有些不適,只不過他不想讓你擔心,耽誤你作戰,一隻讓我們隱瞞。就連到他神智有些不清的時候,還惦記著此事。直到大將軍回歸,師母才決定將師傅病重的消息告訴大將軍你。”
孫燦聽後,搖頭道:“父親真是多慮了,就算我不在,我軍也不會亂。我軍上下一體,只要有亞父、文若、正忠、元嘆、元直在,各地皆無須我來操心,在加上幾名鎮邊大將,就算外敵入侵也會井然有續的應對。”
他沉默了會兒,長嘆道:“父親雖然隱居,但我知道在的心裡,光復大漢遠重於他的生命。每次通信,他除了讓我善待百姓外,最多的就是解救獻帝,重振大漢雄風。父親一身為國,可是真不明白大漢王朝究竟給了他什麼,值得他如此對待……”
諸葛亮略微皺起了眉頭,道:“大將軍好像對大漢有些不滿?”
孫燦沉聲道:“並非是對大漢不滿,而是對現在的大漢王朝不滿,若非王朝失德在先,大漢江山又豈會如此動亂?若不動亂,又哪來如此多的殺戮?”
“我想,我明白大將軍的意思!”諸葛亮也贊同孫燦的看法,說道:“萬事有因就有果,帝王無道是因,奸臣當朝即為其果。奸臣當朝成因,忠臣糟害也就成果。說來說去,一切根源都在大漢本身。”
“沒錯!”孫燦讚許道:“簡單的說,就是一條河水,無論你在怎麼向河中倒污泥,時間一長,污泥終究會被河水沖洗乾淨。但是,一但河水的源頭破壞,瞬息間就可以將河水攪渾。河水之力,在於源頭,大漢興衰,在於九五。”
“說到這裡,我想起亞父的一句名言,要不要聽聽!”孫燦逐漸被諸葛亮的話題吸引,暫時忘記了焦慮。
諸葛亮道:“子靜先生的金玉良言,怎可不聽!”
孫燦笑道:“算不上什麼良言,卻是一個很貼切的比喻。虎率羊群羊亦虎,羊率虎群虎亦羊。我朝武帝陛下,起義於南陽,憑藉少許民兵,便戰無不勝,一舉推跨王莽新朝。可靈帝陛下卻空有陳蕃、王允、盧植、李膺、皇甫嵩、朱雋、荀彧等大才不用,卻用一些殺豬吃人的混丈,想想都可恨。”
孫燦越說越氣,說道後面竟對空揮舞起了拳頭,彷彿要痛揍劉宏一般。
諸葛亮聽了孫燦的話,並沒有說話,整個人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才道:“這麼說來,亂世並非因張角、張讓等賊人?”
孫燦道:“我是這麼想的,但不知道天下人怎麼看。好比我父親,他就一個盡的怨張讓這些奸臣迷惑皇上。類似的事情歷史上出現過無數了,什麼奸臣亂國,紅顏禍水,都是一個調。我到不覺得那些人有什麼大錯,若非得到上位者的寵信就憑他們一介布衣再壞能壞到哪去?隨便一官員就可治他們於死地,他們又如何猖狂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