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霸王崛起
張遼聽孫燦問起江東的情況,立刻嚴肅了起來,說道:“江東孫策,確實不凡。”
“怎麼說!”孫燦神色也跟著嚴肅了起來。
說起來很怪,孫策自從得到龐統以後,並非一帆風順,反而處處碰壁,被劉繇麾下的大將張英、太史慈所率的十萬大軍殺得節節敗退,幾乎散失了還手之力。
對此孫燦、劉華等人非常的不解。因為,劉華曾經說過,龐統之才,不亞於郭嘉,賈詡。如此大才,怎麼可能被張英、太史慈殺的節節失利?
因此,眾人都想到了“詐敗計”,於是,就遣了大批探子去打探情報。
最後,得到的只有孫策軍士氣低下,孫策軍毫無鬥志,孫策軍已經斷糧的消息,全然沒有一個消息是對孫策軍有利的。
對此,孫燦等人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他們很快就將思緒放到了北方的袁曹之戰,沒有在注意江東的動向,只是讓張遼多多注意一下。
現在聽張遼如此一說,就知道孫策的底牌終於翻出來了,各個都看著張遼,聽他將要說些什麼?
張遼看了眾人一眼,整理了會腦中的資料,開口道:“自從主公來信讓遼注意孫策軍的動向時,遼就全力觀察了孫策軍的一舉一動,不過許久都沒有動靜。
可是,就在三月前,孫策突然出現在劉繇的主城曲阿,跟他在一起的還有三百死士,他們出其不意的殺入了劉繇的官邸,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殺出西門。
由於速度太快,太出人意料。直到孫策殺出西門後,劉繇被殺的消息才傳到了西門。
不久後,嚴白虎揮軍三萬攻打曲阿。
那時曲阿亂成一團,輕易被嚴白虎攻破,奪取。
劉繇被殺,曲阿被奪的消息傳到了駐紮湖口準備攻打柴桑的張英、太史慈那裡。張英立刻率九萬大軍回師,只留下太史慈與數千軍馬。
誰知道張英並沒有回攻曲阿,而是在丹陽郡的宛陵縣駐紮了下來。憑藉兵力站地為王,不但如此,他還斷了太史慈的所有歸路,收了他所有糧草,並且出兵攻打太史慈。
太史慈無糧為濟,兵無戰心,被迫帶兵投入了孫策的麾下。
一個月前,孫策採取了針對性的大反攻。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分別領五千人馬分四路齊頭並進,而孫策率太史慈、陳武、蔣欽、周泰等將揮軍二萬直奔宛陵。五路大軍,所向披靡,連戰連勝,一直殺至宛陵城下。
張英率軍五萬出城對陣,孫策親率一萬大軍衝陣。
孫策大展雄威,連斬張英五將,殺得張英五萬大軍片甲不留,龜縮城中不敢出戰。不到半月,宛陵城就岌岌可危。張英膽寒之下,領軍投奔了已經攻陷秣陵的嚴白虎。
孫策拿下宛陵城後,就將居城遷至宛陵,隨後就頒布了一些令法,開始休養生息了起來。”
聽了張遼的敘述,孫燦久久無語,許久才讚道:“好厲害的一石四鳥之計,龐統此人果然不簡單。”
經過細細的思索,孫燦已經將對方的計策目的想清楚了。
對方以詐敗的計策讓劉繇大意輕敵,而孫策自己卻領一小隊死士親自潛入曲阿,瞧中時機,一擊致命,然後從容逃走。
他們出西門而去,應該是早有預謀,為的就是去與嚴白虎結盟,以劉繇的頭為誘餌,讓嚴白虎兵發曲阿。然後,趁著嚴白虎發兵之時,孫策他們又利用戰亂安然的回到柴桑,發起反擊戰。
此計有四個好處。
其一、太史慈的歸順,太史慈弓馬嫻熟,懂韜略,曉兵法,乃大將之才,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太史慈投降了孫策,無疑是大大的提升了孫策軍的實力。
其二、取得了大片土地,這一戰孫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打到了宛陵,領地比原來的柴桑一郡擴大了足足五倍之多。
其三、攪亂百姓,為以後之戰,取得先機。劉繇鎮守丹陽一郡以有數載,民心歸附,他們要想攻取民心所向的劉繇,以他們的兵力,最少也要數載時光,並且不容易奪取民心。但是嚴白虎惡貫滿盈,他絕對不會向劉繇一樣對百姓關愛有佳,一有機會就會剝削百姓的利益。到時候恐怕孫策不願意攻打丹陽,百姓也會求他來攻。
其四、趨狼吞虎,嚴白虎奪取了曲阿、秣陵,為了了鞏固地位。嚴白虎一定會處處打壓原來劉繇的舊部。
到時候,曲阿、秣陵將會陷入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的地步。
他們逼迫張英逃走,其實就是想讓嚴白虎和張英鷸蚌相爭,好讓他們有機會漁翁得利。
孫燦將自己想出的四個利處,對眾人說了出來。
“還有一個。”劉華在聽孫燦說完四鳥後,又加了一個,“江東世族林立,排外思想很重。劉繇因為他是漢室宗親,地位崇高。因此,可以得到大部分江東世族的效力。
然而,劉繇一死,江東世族必然會找尋新的江東之主。嚴白虎、王朗、華歆之流,自是不能得到江東世族的認可,尋遍江東,也惟有雄才孫策有資格繼任。
這計一石五鳥,環環相扣,大膽又不失神奇,恐怕也只有鳳雛龐統,才能使出這樣的計策。”
“龐統,是個人才啊!可惜了,不能被我所用。”孫燦惋惜的說道,也不知道從何開始,孫燦一聽到人才被別人招去了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股失落,然後,把這個人的名字記在心裡,必要的時候,不負一切代價的將他挖過來,為他所用。
劉華也嘆道:“小霸王就是小霸王,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依舊發展了起來。他日,此人必是我的軍勁敵之一。”
孫燦眼中閃過,熾熱的光芒,自信的笑道:“勁敵便勁敵,我孫燦還怕他不成。即便他有龐統襄助,想要一統江東,安定民心,平定山越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那時,我軍以得中原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有了中原這天下的中心為我發展,何懼一個小小的江東霸王。”
這份自信伴隨這孫燦一生,哪怕再危險,再困難的時候,這份自信始終是孫燦的支柱,也是孫燦軍上下所有將士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