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隨遇而安之宅門舊夢》第27章
金陵卷 第27章 自有去處

  「菊年,你這些天老往外跑,可是又去打聽你親人的下落了?」瑞娘和沈菊年走著,似不經意地開口問道。

  沈菊年深思有些恍惚,想了好一會兒,才輕輕搖了搖頭,「我之所以留在金陵,是以為他們就在這附近,但如今過了這麼久,他們也沒有尋來……更何況四少爺人脈極廣,連他也沒有得到消息,我再找,也是無益。」

  初時她也出去四處找尋,但人海茫茫,兵荒馬亂,她一己之力又如何能找到?只有作罷。

  「聽說你前兩天去了趟廣通錢莊?」瑞娘一雙眼睛亮著,看來,她早已知道了沈菊年的去向。

  沈菊年知道瞞不過她,只有點頭。

  「你可是急需用錢?」瑞娘一驚,「我聽人說,你將錢莊的銀子取了出來?你……你讓梁伯打聽附近可有空宅子,菊年,你要走嗎?」

  廣通錢莊本是蕭家的產業,瑞娘是府裡的老人,有耳目消息也是自然。之前她走開一趟,現下才這麼問,只怕是有人多嘴跟她說了。沈菊年過去存了些銀子在錢莊,一來安全,二來也有些利錢,卻剛好避過了官兵洗劫。

  沈菊年也承認了。「他們既沒有找來,只怕是凶多吉少,我再呆下去也只是空等。我本不姓蕭,如何能在蕭府長住?」更何況是看他人臉色,她這「沈小姐」,做得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四少爺心意難測,她既然不準備以心相報、以身相許,那就更不允許彼此繼續糾纏。

  玉珠有些話雖不好聽,卻也是事實。她早已打算離開,無論今日有沒有聽到那一席話。

  「你離開之後,要去哪裡?」

  「我……自有去處……」沈菊年咬了咬唇,垂下眼簾。

  無論是治世還是亂世,人終須要有自保之力,然後才能保護身邊之人。她不過一介女流,不能出將入相,也不想倚靠他人,或許雲都門會是個好去處。她如今孑然一身,想保護的人,已經都不在了,她所能做的,也只有學好本事,保護自己了。

  可是雲都門在哪裡呢?

  沈菊年的手不自覺地撫上腰間的半環玉鐲,她最無助的時候,總是想起他……

  不意外地,瑞娘將她想走的事告訴蕭娉婷,蕭娉婷自然不希望她離開,說了如今兵荒馬亂,她一個弱質女子在外拋頭露面很是危險。

  她說的在理,更何況沈菊年也不知道雲都門所在,但蕭府終非長居之所,出金陵不安全,沈菊年心想在外租個小院子,這點錢她還是有的。

  蕭娉婷急了,大聲道:「什麼錢不錢的,難道我們蕭府還養不起你了?」

  沈菊年心中一痛,卻只是淡淡笑了笑。七小姐到底是七小姐,她心直口快,自然不會顧及到別人的尊嚴和感受,沈菊年知道她是無心之語,但正是因為無心,才更讓她發覺兩人之間的距離。高人一等的小姐,如何能體會她的心思?沈菊年驀地想起那一日,娘親對她說過的話——正是因為什麼都沒想,所以才麻煩……

  或許做那些事說那些話的時候,沒有想太多,但並非因為心裡不這麼想,而是因為潛意識裡,早已紮根了。她當時將半環手鐲贈他,是不是……

  「菊年,你不許走,外面太危險了!」蕭娉婷緊緊抓著她的手,目光堅定而執著,「四哥也不會讓你走的!」

  沈菊年嘴唇一動,想說什麼,卻終究沒有說出來。

  她想走,但一場大病讓她不得不擱置了這個計劃。

  那天夜裡突然發起了高燒,沈菊年身體向來很好,這場病來勢洶洶,莫名其妙,透著一股邪勁,大夫來了一趟,皺眉半天不語,找不出病因,只有對著病症下了幾帖安全的藥。

  沈菊年連起身都覺得乏力,更何況下床走動,蕭娉婷讓人照顧她,又吩咐了梁伯不許幫沈菊年另找住宅,梁伯自然是不敢違抗七小姐的命令了。

  病中,蕭娉婷對沈菊年百般照顧,讓她心裡一陣矛盾。

  「菊年,你若走了,這偌大蕭府,再無一人知我心意了。」蕭娉婷說得可憐,一雙美目望著沈菊年,讓她幾次不能開口說出狠話。

  而她身體剛剛有些起色,能夠下床走動,便等來了李群。

  李群拜訪蕭府,見的,自然還是沈菊年,也只有沈菊年。

  兼程而來,一個風塵僕僕,一個臉色蒼白。

  「你病了?」李群眉頭一皺,不待沈菊年回答,手指便搭上她的手腕。

  「只是染了風寒。」突如其來的溫涼觸感讓沈菊年指尖一動,「小、小師叔,你還好嗎?」

  李群垂下眼簾,讓沈菊年看不清他眼底的晦暗莫名,似乎沒有聽到她的問話,等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收回手,說道:「看樣子已無大礙。菊年,你還在修煉那套口訣嗎?」

  沈菊年點了點頭,疑惑道:「怎麼了,與那套口訣有關係嗎?」這段時間,她比以往更加勤練口訣,李群這麼問,難道這場病與口訣有關?沈菊年突然想到江湖中人所說的走火入魔。

  「應該……不是……」李群眸光在她面上一轉,似乎隱瞞了什麼,「我從未修習過此類口訣,也無從判斷,只是曾聽二師兄說過,修煉三清悟心訣,不宜情緒劇烈波動,你恐是遭逢巨變,心緒不穩,才會大病。以後小心一些就是了。」

  沈菊年心中疑惑,但見李群似乎有些話不能明言,也不便追問。他總歸是不會害她的。

  「有郭大路和天寶的消息了嗎?」李群又問道。

  沈菊年沏了壺他最喜歡的茶,兩人之間隔著淡淡的白氣,搖了搖頭,道:「慢慢找吧……」

  她一邊相信他們還活著,一邊告訴自己,其實那不過是個自我安慰。無論如何,到底是給了她一絲希望。而他知道她的想法,也不說穿。

  「雲都門的事如何了?」沈菊年問道。

  李群眼神微沉,「雲都門雖為方外教派,卻不能完全袖手天下,此番戰亂四起,天災人禍,師兄弟都已下山,盡力救助有需要之人。至於誰主江山,則與我們無關。」

  他的性子不適合當將軍,但必然是個好軍師。

  若他助寧王,則這一場戰事很快就會結束,但要助小皇帝,那這場仗便勝負難料了。

  李凌是堅定的保皇黨,但這個皇帝,這個朝廷,還有沒有持續的價值?李群心中另有想法。

  沈菊年卻說不清自己的想法。家人死於官差之手,官府雖說腐敗,也未必全是小皇帝的錯。她沒有什麼忠君愛國的思想,這本來就只是自家人內鬥,古往今來從不罕見,但她隱約覺得,讓寧王打勝了這場仗,或許王朝會有一個新的開始。再者,戰事總是越快結束越好的。

  她沒有什麼深刻的見識,對皇帝和寧王的為人也不算瞭解,只是粗淺地說了說自己的看法。

  李群淡淡笑道:「寧王乃梟雄人物,隱忍二十幾年而後發,這份忍功便屬罕見。小皇帝懦弱無主見,外戚把政,隻手遮天。若以此論,自然是寧王為上。但寧王所為,大逆不道,並不佔理,縱然他勝了,百年之內歌功頌德,千年之後,史書上必然還是會有一抹黑筆。」

  沈菊年沉默了片刻,說道:「成王敗寇,這種事本無所謂對錯。只不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那些如她親人一樣,在戰爭中橫死,或者莫名地死於官家之手者,古來白骨無人收。

  李群搖了搖頭,「我在山上清修十七年,下山方知人心險惡,比禽獸尚且不如。來時經過一些地方,見有人易子而食,也見有人為了財富權勢出賣親人。這些人也是百姓,被逼到了絕路,也會做出慘無人道之事,而為了一己私利,逼迫他人致死者,也不在少數。菊年,你說,我們要救助的,到底是些什麼人呢?」

  沈菊年怔了半晌,覺得這個問題著實難以回答……李群的心,純白無垢,而這世間萬人,又豈是好壞能夠輕易劃分?在一個污濁的社會裡,想要保持潔淨的肺腸已屬不易,若想將已經骯髒的肺腑洗滌乾淨,則更其艱難。

  是為救一個好人而放過十個壞人,還是為殺一個壞人而誤殺十個好人?

  流亡百姓湧向襄陽城,旁人擔心其中混有奸細,不開城門,郭靖卻下令大開。這樣的胸襟氣魄,幾人能有?那邊縱然有人暗喜奸計得逞,卻也不得不佩服郭靖的為人。

  人性是不完美的,總會有瑕疵、缺陷,無論平日裡他是一個小偷,還是一個流氓,面對戰爭,他們都是無辜的,沒有成為炮灰的義務。就事論事,他們應該被救助。

  郭靖的襄陽甚至能夠容得下敵人的奸細,更何況是一群有著人格缺陷的人?

  沈菊年微笑著對他說:「但求無愧於心。」

  沈菊年沒有去問李群的選擇,但她相信,李群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李群見沈菊年眼有憂色,似乎有話想說,卻又不知從何開口,便輕聲問道:「你可是有心事?」

  沈菊年眼睫一顫,嘴唇動了動,話到嘴邊,卻變成:「小師叔,我想在金陵找間小宅子,搬出去住。」

  李群眸色一沉,聲音頓時冷了下來,「蕭府之人薄待你!」

  「不是!」沈菊年急忙搖頭,「只是叨擾太久終究不好,你有要事在身,我不能耽誤你的時間,但心想同你說一聲。」

  李群略一沉思,點頭道:「搬出去也好,蕭府非久留之地。但你一個女子在外獨居我不放心,金陵有一戶人家姓戴,舊時為李府管事,我母親去世之後,他們便離開了李府。戴老為人忠厚可靠,我知會他一聲,你過兩天便可搬去。」

  沈菊年本想隨便找一處僻靜宅子住下,不想李群竟將一切考慮周到,「這會不會太麻煩人家,畢竟不熟悉。」

  「不會,戴老不是外人。」李群眼中閃過一絲柔和,「菊年,蕭府不適合你,在這裡,我從未見你真正快樂過。」

  他想看到的,是安州小山村裡的沈菊年。

  沈菊年心中微顫,本是淡看了他人的嘲諷,卻在這一刻驀地覺得萬分委屈,想要在他面前落淚……

  「小……」張口欲言,卻在這時,外間傳來腳步聲,在門口站定了。

  「先生,別來無恙。」蕭娉婷俏生生站在那邊,一雙美目顧盼流轉,奪魂攝魄。

  郭靖吃了一驚,道:「幹麼守兵不開城門,放百姓進城?」忙縱馬急奔面前,一口氣馳到城外,只見一排守兵彎弓搭箭,指著難民。郭靖大叫:「你們幹甚麼?快開城門。」守將見是郭靖,忙打開城門,放他與楊過進城。郭靖道:「眾百姓慘受蒙古兵屠戮,怎不讓他們進來?」守將道:「呂大帥說難民中混有蒙古奸細,千萬不能放進城來,否則為禍不小。」

  郭靖大聲喝道:「便有一兩個奸細,豈能因此誤了數千百姓的性命?快快開城。」郭靖守城已久,屢立奇功,威望早著,雖無官職,但他的號令守將不敢不從,只得開城,同時命人飛報安撫使呂文德。

  眾百姓扶老攜幼,湧入城來,堪堪將完,突見遠處塵頭大起,蒙古軍自北來攻。宋兵分別散開,隱身城垛之後守禦。只見城下敵軍之前,當先一大群人衣衫襤褸,手執棍棒,並無一件真正軍器,亂糟糟不成行列,齊聲叫道:「城上不要放箭,我們都是大宋百姓!」蒙古精兵鐵騎卻躲在百姓之後。----神雕俠侶-第二十一回襄陽鏖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