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明朝當縣令》第57章
第57章 無力回天

  自打入九月, 溫瑜就開始組織縣內秋收,今年雖然受了點災, 但是因為搶救及時,所以沒太多損失,再加上溫瑜剛上任的時候就下令答應這幾年都三十稅一, 百姓過的還算滋潤。

  但當眾人瞧見溫瑜的地豐收之時,都表示不淡定了。一位佃農使勁眨眨眼睛:「乖乖, 這蕃薯可真能長, 我看一畝地能產個一千多斤。」

  另一個同伴反駁他:「眼皮子淺的東西, 瞧著架勢,何止一千,兩千斤都要有了。」兩人嗆了半天,最後收上統計, 平均畝產三千五百斤,現場一片寂靜。

  溫瑜從手下那裡得到消息,對百姓的反應十分滿意, 不枉他特地在大家面前秋收,有了產量的刺激, 相信日後再推廣這幾樣東西也容易許多。不過畝產三千多還是有點少了,現代經過改良的紅薯產量上萬的都有, 只可惜自己不是學農業的。

  溫瑜滿心認為自己的心願即將達成,做著整個蒙陽遍地紅薯的美夢之時,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去申請領紅薯,打算來年種的人雖多, 但每家只領了一點點。這是為何啊?他們沒看見紅薯這麼高的產量嗎?溫瑜極為不解,於是叫來了負責秋收的梅鴻之,想好好瞭解一下情況。

  梅鴻之無奈道:「該說的已經都說了,但百姓都就是無動於衷,下官也沒辦法。」

  溫瑜問:「他們怎麼就不願意種這個,是因為味道不合心意嗎?」

  梅鴻之回道:「一方面是有這個原因,大家覺得紅薯吃了之後有脹氣、泛酸等不良反應。因此百姓對玉米和紅薯這些高產作物種植積極性不高。還有就是百姓們覺得細糧更好,如今種了細糧例如小麥,收穫後賣掉,換了錢叫交稅,剩下的錢換了雜糧混合糠菜給家人吃。就算種了紅薯也賣不上錢,實在無法流通交易啊。」

  溫瑜心情沉重,聽梅鴻之這麼講他才反應過來,確實是這樣。在選種育種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糧食作物的產量高與口感好這兩個特徵就像蹺蹺板的兩頭,很難兩者兼顧。以現在蒙陽的小農經濟狀況來講,農民種地都是自給自足,在正常年景,農民肯定會優先選擇種植口感更好而產量偏低的糧食作物,在交納租賦及市場出售時,這類糧食也更受歡迎。

  梅鴻之看溫瑜神情苦悶,雖然作為朋友下屬有些替他擔憂,但心中還是略微不以為然,他試著調節氣氛,笑道:「大人也不必煩惱,這是近些年年景太好了,等哪年受了災,大家自己就吃了。」

  溫瑜勉強咧嘴回應了一下,依舊沉默不語,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吧,他又怎麼能告訴眾人,在僅僅一百多年後,旱災將席捲明朝。到時候北方各省的極旱要持續十幾年,這些地方的大量飢民會變為流民或參加起義軍,再加上外有清軍不斷犯境。

  在那時即使有心,再種紅薯什麼的也來不及了。如今只能奢望著朝廷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溫瑜嘆氣。

  然而事與願違,京中,萬通看著從四川遞來的摺子神情變幻莫測,他簡直懷疑宗一封這小子是挑著時機來討巧的了。

  就在其幾天,巡撫陝西右副都御史鄭時等上奏說:陝西連年大旱,至今更烈,餓死之人滿路皆是,有人氣還未絕,已被人割食。皇爺心慈,命免其稅糧,由南京、江西等地轉漕運糧六十萬石由水路運至河南,分發三災區,又遣官發帑金二十五萬賑濟。

  現在正是國庫空虛的時候,這些紅薯、南瓜什麼的來的簡直不要太及時。而且根據奏摺上寫的產量來看,種下去定能緩解災情之急。

  但是……萬通狠狠拍了一下桌子,此事定不能讓他成了!

  不光光是因為宗一封不識時務得罪了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他跟朝中一些官員,趁著此次陝西天災,想要在那裡收購大量的良田,巴不得當地百姓全部餓死或逃走,這樣土地就全歸自己了,這些東西推廣下去,他還怎麼撈錢了!

  萬通想了想,收拾了一下,帶著摺子去找萬安萬閣老。萬安雖然被世人戲稱為「紙糊三閣老」、「萬歲相公」,但畢竟在朝中經營多年,很快就給萬通指了一條明路。

  第二日,萬通求見成化帝,成化對這個小舅子還是非常不錯的,跟他說笑了一會兒,萬通看其心情還不錯,於是提出了來意:「皇爺,聽說林俊張黻兩人還在牢裡關著呢?」

  成化帝沉下臉,前些日子刑部員外郎林俊上言說自己引用邪佞,排斥忠良,數年之間,祖宗百餘年之府藏毀之將盡。憲宗大怒,下令將他關到錦衣衛獄拷訊。

  後軍都督府經歷張黻上疏求情也被他下獄,並對著二人起了殺心。朝中清流急的團團轉但卻毫無辦法,連平日裡畢竟得成化帝心的司禮監太監懷恩,因為幫他們說話都叫他用硯台打了出去,還好懷恩機靈,看勢不妙直接跪在地上大哭,成化被他哭的心煩,又想起這些年其也算盡忠職守,終究是不忍心,叫他回去反省。

  現在竟然萬通也來找自己不痛快,這世界是怎麼了?成化帝簡直懷疑人生。

  萬通誠惶誠恐低頭解釋道:「皇爺您是知道臣的,臣對那些滿嘴之乎者也的酸書生一直都是不屑一顧。臣主要是擔憂您。」

  萬通擠出兩滴眼淚,抽噎道:「現在全京城的人都在說,林俊他倆是忠君愛國的名士,您要是動了他們,豈不是為這兩人污了自己的名聲。」

  成化知他說的有理,但又感覺被指著鼻子罵這口惡氣更在胸口,索性閉口不言。

  「而且……」萬通放出大殺招:「姐姐在後宮也十分擔心您,她如今在朝中已是千夫所指,實在不想皇爺也跟著收連累。」

  成化帝可以對所有人視而不見,但卻沒辦法忽略萬貴妃:「貞兒……怎麼沒聽她說起過,朕竟不知道原來她如此為朕擔心。」成化帝一臉感動。

  萬通跟著抹淚:「姐姐就是這樣的,從年少的時候就是,有什麼苦都埋在心底,從不會表達出來。」

  成化帝又想起了他年幼之時困於冷宮,每日靠著貞兒照料才能活下去那一段時光。沉思片刻,他對萬通說道:「此事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萬通心知這算是辦成了,於是便告退。

  次日宮裡下旨,將林俊二人放出來,貶官發派到地方。與此同時,有人上奏說蒙陽縣令和錦衣衛百戶發現了兩種新鮮作物,特意貢上來給皇上嘗嘗鮮。

  上奏之人將重點放在那些東西的口味上,對產量之類的一帶而過,滿朝文武對此閉口不言。

  吏部尚書郭峻想起繼子之前來信跟自己描述的,本想補充,但看了周圍一眼,終究是嘆了口氣,沒有出聲。

  溫瑜辛苦求人從海外冒死帶來,又精挑細選送給宮裡期待能得到推廣的良種,連出現的機會都沒有,就這樣進了成化帝的五臟廟。

  另一邊,溫瑜對此還是一無所知,秋收也進行了大半,縣裡也是時候辦慶典了。

  活動依然是吃喝玩樂那老幾樣,但蒙陽這次卻推陳出新。比如食物,加了辣椒完整版的冷吃兔非常對遊客胃口,甚至還有不少人走的時候問店家要辣椒種子,打算回去自己種。

  溫瑜對此哭笑不得,強推的紅薯無人問津,種著玩的辣椒卻大受歡迎,只能說真不愧是四川人嗎,果然吃辣的基因是從祖上流傳下來的。

  除了吃,這次戲劇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可能是因為小報的原因,蒙陽本地的娛樂生活大大增加了。戲班子的創作者也都文思如泉湧,寫下不少好戲。

  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溫瑜一開始些的那篇《玲瓏記》,除了發佈早群眾基礎廣大以外,這部書本身傳遞出的思想價值觀也十分符合如今的國情,君賢妻美,佳偶天成,這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不過可惜的是現在沒有版權意識,否則單憑這個就夠溫瑜大賺一筆了。

  城中熱鬧了一天,直到天色暗下來,人們才在差役的催促下依依不捨的離開,但眾人都知道慶典還未結束。之前早就傳開了,晚上還有煙花表演。

  這個時候,爆竹煙花已經很盛行,每逢婚喪喜慶或逢年過節,人們都要燃放爆竹煙花來祭神祭祖。

  蒙陽本地是不產這些的,溫瑜也沒想過發展,在他看來此物實在太過危險。但這並不妨礙眾人欣賞。

  秉著要做就做的最好這種原則,溫瑜特意早早從別地請來了幾位出名的爆竹大師,花了近百兩銀子,打算給蒙面百姓一場徹徹底底的狂歡。

  終於,隨著第一朵煙花在空中綻放,整個蒙陽一片祥和,哭鬧的幼童,互相拌嘴的夫妻,絮絮叨叨的老人,此刻全不再說話,大家都全神貫注的抬頭望向天空。

  溫瑜此時也不例外,有心上人跟著,不由對感嘆道:「不知不覺,我來蒙陽已經一年了啊。」

  徐敬但笑不語,二人就這樣靜靜的站在外面,如往常一樣,陪伴在彼此身旁。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寫的比較沉重,但我覺得還是尊重一下歷史吧

  因為明朝確實是這樣,如果看過《金瓶梅》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在萬曆年間,玉米紅薯這些東西在已經有了,但農民就是不種,原因就大概是正文裡說的那些,而且統治者也不重視。

  這幾樣東西是到了清朝,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和雍正「攤丁入畝」,這兩項政策是清朝中葉發生人□□炸。人口增加導致糧食壓力增大。再加上大片良田改種商品價值更高的煙草棉花等作物,紅薯、玉米,以及後來傳入的馬鈴薯,這些高產作物的種植規模才擴大。但是在推廣種植方面,仍需要朝廷的介入和干預。以紅薯為例,它雖然在乾隆八年即已傳入河南,但乾隆五十年仍需要皇帝親自叮囑河南官員推廣種植。

  而且我個人一直感覺,明朝雖然確實有天災的影響,但他滅亡的真不冤,即使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張自成王自成,因為當時社會弊病實在是太多了,滿朝文武商賈巨富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各懷鬼胎,也難怪崇禎最後說文官個個該殺。

  尤其是到了後期,真想要救國救命,不從根本上革除腐朽落後,單靠一兩樣發明創造,或者農作物什麼的,估計也只是能讓他多苟個幾年。

  好在就是我們這篇文不討論這些,溫小魚的任務就是談情破案,改善民生,種子已經埋下,到底怎麼生根發芽就看命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