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翻轉局勢
周帝看著周堯,緩緩張口,聲音裡是不容置疑的壓制和不滿:「怎麼和貴妃說話呢?」
此一句話出,四下嘩然。
唯有朱貴妃,得意的不行,明裡擺著委屈的樣子,暗裡表達的意思卻是驕傲的,炫耀的。
周堯看著周帝護在朱貴妃腰間的手,看向朱貴妃的溫柔眼神,稍稍有些意外,他這位父皇,還真是長情,這麼多年,對朱貴妃的感情,好似沒什麼變化。
「非兒臣有意冒犯,只是兒臣今來祭陵,貴妃娘娘攔著不讓——」
「她是長輩,攔你就攔你了,你自己無禮,還敢狡辯?」
周帝板著臉,陰沉眸底皆是不滿。
面前這個兒子……他一直很不喜歡。
從小就病病歪歪,一副小家子氣的模樣,見了貴妃驚惶害怕,連禮都不敢行,問句話,能抖成什麼樣子,見到他,膽子也沒多大,還經常避開。
以為避開了,他就不知道了?
他是皇上,這大周皇宮大大小小的所有事,只要他想,就都能知道!
開始只會哭,戰戰兢兢,後來會笑了,還是膽子小,以為笑就能把心虛自卑掩住了?
的確,這孩子出生不高,生母只是個宮女,可也是他的種,怎麼能如此沒用!
小時候不懂事便罷,長大了也是瘦瘦弱弱,骨頭架子支著,看著就來氣,一點也不像恆王貼心懂事。莫說承大業擔大事,連個賢王,都不可能做的好。
用周堯做質子,押到吳國,這決定他下的很快,也知道朝裡朝外不少人有異議,大周再如何落魄,主動把兒子貶為質子,送到它國……也是太丟面子。
可當時,一時沒辦法,他想立刻拿到吳地的糧食支撐,就得這麼做,二則,他覺得這個兒子就是欠教訓,去外面歷練歷練,許有長進。
誰知長進沒長進,嘴舌倒厲了不少!
周堯見周帝這個樣子,並沒有多失望。
他對周帝,本就沒有任何希望。
他站起來,眉眼微垂:「不瞞父皇,今番兒臣回來,也是身負吳越兩國國書,兩國皇室想經由兒臣,問父皇要個交待。」
周帝眸底黑霧翻湧,情緒越發陰沉。
「姜皇后曾與吳越兩國皇室有恩,二十年前之事,以前不知道,便罷了,現在線索出來,條條指向朱貴妃——」
周堯一邊仗著自己對吳越兩國形勢盡在掌握,有理有據的瞎咧咧,一邊目光緊逼周帝:「父皇覺得,怎麼辦為好?」
周帝目光陰沉了看了周堯半晌,方才道:「你姓周,是我大周之人。」
周堯頜首:「是。」
「為何幫著它國來尋自家麻煩?」
「兒臣以為——」周堯苦笑,似乎十分無奈,「兒臣這質子,是父皇親派,在其職,當為其責。」
周帝臉色肅然,沒有立刻說話。
周堯便勸:「兒臣雖不才,也知邦交乃是大事,尤其近來大周形勢,由不得當權者任性,吳越兩國同時施壓,兒臣以為——父皇還是好好問一問貴妃娘娘的好。」
朱貴妃立刻拉住周帝袖子:「皇上……」
周帝翻腕握住朱貴妃的手,冷笑一聲:「我大周傳承四百年,就算是英雄末路,也沒有向別人屈膝的道理!」
這幾乎是直接放話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破船也有三千釘,大周,不懼吳越小國!
這話說的硬氣,但事實,卻遠非如此。
大周局勢早已江湖日下,為向吳國買糧,連親兒子都能送出去做質子,做這些決定時,周帝可沒有這麼硬氣。
所以很明顯,一切都是為了朱貴妃!
為了朱貴妃,周帝願死槓吳越!
所有人不約而同看向周帝,眸底滿是迷茫。
為了一個女人……
周堯長嘆一聲,神態更加憂慮:「父皇真願為了貴妃娘娘,放棄大周江山?」
「你這話怎麼說的?」周帝眯眼,「貴妃和江山不同,如何能混為一談!」
「可是——」
見說了這麼多,周堯還是一意孤行,拗的不行,周帝非常生氣,直接指著周堯鼻子:「你生下來,就是為氣朕的!和你那卑賤的生母一樣!我國大勢,哪輪得著插嘴?給朕退下!」
周堯聞言,重新跪下:「惹父皇震怒,是兒臣沒做好,但今日祭陵,兒臣已然趕來,想給祖宗上柱香。」
「賤婢之子,如何配得?」
周帝說話真是一點也不顧惜周堯心情,直接揮手叫禁衛軍:「把他給朕帶下去!」
好像直接不認這個兒子了!
周堯「砰砰」磕頭,額頭立刻青了,似有血漬滲下:「父皇——父皇息怒,求父皇允許兒臣祭祖!」
周帝直接冷笑:「這不但要氣朕,還要公然抗旨?很好,來人,將這逆子給朕殺了!」
此話一出,不說周堯,所有在場朝臣都不敢閒著看熱鬧了,立刻跪下為其請情:「皇上使不得啊——」
「二皇子乃是天家血脈,殺不得啊……」
「請皇上三思——」
周帝也是被周堯氣的,話頂到了腦門。
再怎麼憤怒,他也沒有真要殺子,到不了那地步,周堯只是忤逆,並沒有幹什麼傷天害地,坑國害民的大事。
他就是氣周堯看不懂他眼色,沒仇沒怨的,和朱貴妃懟什麼懟?
還拿別國大勢嚇唬他,這場面,是說這個的時候麼?
諸多情緒一上來,再加上一直乾綱獨料,從不接受他人苦勸,脾氣就上來了。
皇帝自來要面子,講究金口玉言,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下面臣子隨便擋一擋就回來,他多沒面子?
遂周帝冷著臉,沒有說話,禁衛軍只得執行他的命令,真拉著周堯往下走,處以死刑!
現場除了朱貴妃,沒一個高興的。
大周可是僅有兩個皇子,真要殺了,以後江山無以為繼怎麼辦?
不等周堯左右兩邊的人發力,大臣們先衝出來,一邊呼啦啦跪了一地,一邊擠開禁衛軍,讓周堯有逃跑的機會:「使不得啊皇上——」
「皇上請息怒啊——」
周帝抿著嘴,一言不發。
周堯呢,也沒求饒,覺得這形勢非常好。
對他非常有利。
周帝對朱貴妃可真是真愛,他剛剛放了點幌子,這倆就迫不及待這麼表現,不玩把大的,還真對不起兩位的表演。
周堯不知道周帝怎麼想的,為什麼對眼下情況一點也不著急,但他對這個便宜爹,真是一點感情都沒有。小時候的無視,低看,長大後的嫌棄,厭惡,再加上知道了生母姜皇后的事,如今天下局勢……他一點也不憐憫,一點也不負罪,就想把這個便宜爹弄倒。
既然周帝護著『奸妃』,想當一個『昏君』,那他周堯,只有演一個被迫害的小可憐了。
苦肉計,在這種情況下,總是特別有用的。
遂周堯也不走,就跪在原地砰砰磕頭,跪求父皇原諒。
大臣們愁的不行,路都給你開出來了,你還不走,是等著我們來架嗎?
求您了二皇子,這形勢不對,皇上好像鐵了心的往昏君發展,你乖一點快點走,別讓我們發愁了行不?
禁衛軍來勢洶洶,大臣們無力施為,最後只得瞪周堯身邊幾個木頭樁子似的侍衛:一個個都是傻子麼,不知道現在該幹什麼?
如此扯了良久,王珈撇撇嘴,悄悄問站在一邊的王驥:「哥,你說這會兒,堯堯演夠了沒?」
頭磕成那樣,對自己真的好狠,看著就特別疼!
蘭林春看的心疼不已,哪怕知道這是計,也緊緊抿著唇,略不高興。
可以用別的方法麼!
不管誰都怎麼想的,不管形勢如何,周堯這先生事挑撥再來苦肉計的局,算是成了。
亂哄哄場景中,禁衛軍到面前撕扯,身邊侍衛終於『忍不住』,架著周堯快速離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得離開。
在這個過程中,周堯一直不肯走,看著周帝的方向,滿面是淚,個中孺慕,擔心……是人都瞧得出來。
大臣們看似中正,實則為了幫周堯不被周帝殺死,用盡了心力,使足了力氣,只這一下,對周堯印象就十分深刻了。再加上自己還幫過,冥冥中似乎有了什麼牽扯。
現在還看不出什麼,但以後若大勢向著周堯,他們就會成為這中間的力量。
……
周堯這第一戰,算是打好了,開了個漂亮的局。
他讓所有人開始疑朱貴妃,還疑周帝是不是真的在往昏君方向發展。
接下來,就是鞏固戰果,並加深延伸了。
周堯開始往外放各種消息。
朱貴妃的過往,怎麼和別人勾結,怎麼手掌後宮權柄,為自己謀私利。害姜皇后,殺后妃諸人之子,與敵國聯手,插手別國內政,並借此排除異己,保證上位過程順利。
周堯放出了大量事實,還有影影綽綽的各種人證物證,證明朱貴妃幹了這些事。
恆王的事,他也沒錯過。
恆王可不是什麼老實人,在大周這麼多年,干下的壞事不少,想抓小辮子,簡直輕而易舉,各種料都夠黑,完全不用周堯添油加醋。
這個過程,他一點都沒黑周帝,將周帝塑造成了一個被哄騙,被欺瞞,甚至被下了藥,不得不聽命如此的可憐人。
嗯,也就是傀儡。
就因為這樣,方才更可信。
要是誰都是壞人,就他周堯是好人,別人想起來也要掂量掂量,是不是中了他計……
為計畫順利,周堯還重新闖了兩次皇宮,苦心勸誡周帝。
當然,每一次結果都非常不好,全部是受了傷被架出來,周帝還不依不饒,喊打喊殺。
大臣們對現下形勢……
總之,就是各種擔心,但因周帝態度著實強硬,不太敢說什麼。
直至吳越邊界打出旗幔,要求大周帝給解釋,那朱貴妃到底怎麼辦,若是你捨不得,下不去手,咱們過來幫你殺!
大周形勢本就不穩,吳越一動,楚國也開始溜著敲邊角,前方外族不再靜靜觀看,連南邊閩地,南漢,似乎都蠢蠢欲動了。
這是即將開戰,天下大亂的架式啊!
朝臣們瞬間急了,各種覲見勸誡,不一而足。
然而周帝沉著臉,還是不聽,甚至仍然縱容朱貴妃看奏摺,一點也不介意大亂,或者篤定大亂不會來似的。
這種時候,周堯就又去表現了,跑死了幾匹馬,親自到各國邊界和談,同吳地越地楚地的人各種商量,把緊張形勢壓了下去……
大周朝臣方才察覺,好似這個二皇子很了不得?
這位幼時身體不怎麼好,少有露頭,朝臣們都不知道他到底什麼樣,有沒有治國輔國之才,但現在,所有人都看出來了。
二皇子豈只是有才,是非常有才!
三言兩語說通敵國,得多大心力,得多大智慧,是一般人能做成的麼?
再難,再險,都敢隻身前去,這膽量胸襟,這魄力,是一般人有的麼?
再擔心,再憂慮,也只敢勸誡,不敢忤逆,哪怕一次次被周帝丟出皇宮,對於周帝的孝心尊敬,也一點都沒少,這等孝道,於皇子而言,已是夠夠的了!
周堯再次在公開場合出現時,放到他身上的視線,就更加熱烈了。
帶著更為濃重的審視,觀察,與估量。
周堯向來不懼這個,表現起來更加有君子之風,優雅得體,又不失端重貴氣。
一時間,讓眾人更眼熱了。
恍惚中,好像看到了一個中興之君應有的模樣!
慢慢的,事態一點點發酵,整個大周,舉國上下,都在例數朱貴妃的數宗罪,順便把恆王數進去,周帝因無作為,還縱著朱貴妃繼續操縱朝野,不多久也擺脫了可憐形象,砸實了傀儡之說,連帶著從可憐,到可恨。
就在這種時候,從其它諸國往返的生意人口裡,又傳出了周堯壯舉。
周堯到了楚國,怎麼幫忙平局勢,大皇子四皇子爭鋒,斗的要死時,他是怎麼立了大功,幫楚國度過搖搖危機,終於形勢穩下來的。
到了吳地,如何破解各種危機,在吳帝得了重病,數次被刺時解人危難,幫著忠臣信王推舉梅妃,讓國勢不再飄搖。
出使越地,又是怎麼幫著越國三皇子救母,除掉野心重重的攝政王李密,打破皇室血脈被混淆的危局。
還有,怎麼對槓那處心積慮,想要換身份頂上的商雲舒,以及,怎麼在天機樓裡各種表現,讓一票人拜服。
……
聽完這些,大周人神色恍惚,似乎都不大認得這位二皇子了。
這波瀾壯闊的人生,這起伏刺激的危局,還都是在皇權重地……
二皇子竟能玩的這麼順麼?
這真是……本事了不得了!
以前為什麼……
肯定是被朱貴妃和恆王壓制,不能表現麼!
眾人自動自發的給周堯以前經歷找著理由,看向周堯的目光更加熱切了。
有這麼大本事,還愣著幹什麼,趕緊策劃著上位啊!
然而周堯沒有動。
他還是以種種憂慮目光,看往周帝的方向,似乎還在等父親回心轉意。
眾臣只得嘆口氣。
這樣的皇子,真是再也沒有了。
……
周堯消停,別人不消停。
久久等不來周帝對朱貴妃的處置,邊境線又亂了。
吳越兩國重新把話頭提起來,做勢要攻擊,楚國也開始各種準備,想要渾水摸魚,邊上其它的國家不說了,反正除了觀望的,就是準備要打的。
吳越與大周的邊境線,真的打了一戰。
周堯做為救火隊員,自然也去了。
結果兩邊不依不饒,這回怎麼勸都不行,連用往日情分壓都不行,話趕話,兩邊說出了同樣的聲音。
「別人我們誰都不服,就服你周堯,若你周堯做了周帝,莫說打架提要求,我們可交出權柄,不再稱王稱帝,任你統治,忠心守護!」
好麼,這話一放出來,整個大周都瘋了。
長久以來,大周想要的是什麼?
是穩定,是昌盛,是重回大周盛世!
有什麼,比得了天下人才還重要,比諸國哭著喊著效忠都重要?
傳國玉璽都不能比!
說曹操,曹操到。
不知道哪來的大盜,說大週二皇子實在太得民心,他都看不下去了,把傳國玉璽偷到手,摔到了周堯案前,你不當皇帝誰當皇帝?
這下好了,連天下正統的標誌都有了!
雖然周帝還在位置上,所有人的目光,已經不由自主放到了周堯身上,十分殷切。
咱們求求您了,二皇子,別再任性了,上位可不可以?
二皇子當然很嚴肅的拒絕了。
父皇還在,這種事怎麼可以發生?連想都不能想!
眾人:……
可以說失望的不行了。
周堯維持著好皇子,好兒子的形象,放過了別人,別人卻沒有放過他。
民間朝野的消息,皇宮裡聽到,總是慢幾步。
周帝起初還沒什麼想法,只是覺得這二兒子太不懂眼色,不會辦事,討厭他的確沒錯,後來一點點,感覺不對了。
怎麼別的時候不傳各種消息,二皇子一回來,各種消息就沒譜了?
他開始覺得周堯在耍手段,心裡十分不高興。
朱貴妃那邊,則是要恨死周堯了。
用腳趾頭想,那些對她不利的流言,肯定都是周堯放出來的!
她到底哪裡惹著他了——
好吧,周堯小時候,她的確看他不順眼,見著了就手癢想收拾,可也怪不著她,那恪嬪太討厭了,防她跟防賊似的,周堯自己也不討喜,看到她不是哭就是縮,叫人心情不好。
她只是無視,看到就嫌棄,縱容下面人磋磨他們,縱容恆王各種玩遊戲,又沒真的親自下手殺了周堯,周堯哪來那麼大脾氣,非要指著她懟?
她不高興,免不了跟周帝說小話。
周帝本來就對周堯有意見,這下,意見更大了。
再加上後面的聲勢,周帝自己都不得不提高警惕——
二皇子,這是要反了?
而且他還非常生氣,大周努力了數代,他自己為此也不知道付出過多少心血,皆是不成,可周堯被他貶為質子,往外面走了一圈,還不到兩年的工夫,就掙下了這麼多名聲口碑?
這些小國,哭著喊著要效忠二皇子!
怎麼沒效忠他呢!
周帝本來打算,把周堯叫進皇宮,父子倆好好聊聊,看有沒有機會哄動兒子,讓兒子把這份功勞送給他,也圓一把他的夢。
因此,他都準備壓抑一下自己的本能,對周堯慈眉善目了。
但周堯多聰明,哪能料不到?
他卡著時機到皇宮,挑釁了朱貴妃一把,又讓朱貴妃看到周帝對他的慈愛……
不用他怎麼鬧,朱貴妃就跟周帝鬧上了,他在故意說幾句挑事的話,非常順利的,周帝就罰了他,把他關了天牢,說是第二天就處斬,砍了。
周堯讓自己人好好呆著,沒動。
他不動,沒人救,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
就在眼前的盛世啊……
怎麼可以沒有!
不用誰提醒,大家就湊到了一塊,齊心協力把周堯救了出來。
救的過程中,周堯的手下按計畫,讓周帝發現了……
然後就是一番追殺。
大臣們成了叛臣。
大臣們淚灑長襟,名聲啊……
老了老了,竟被打成叛臣!
大臣們也不是傻的,哭完嘆完,心裡一邊委屈,一邊覺得這是機會。
既然已經是叛臣了,不如砸實了,就反他娘的!
反正宮裡那兩個,一個昏君,一個奸妃,大周已然不繼,不若跟著面前這個……中興盛世啊!
於是周堯萬般無奈的,非常不願意的,再三請辭的,還要被按著來了個黃袍加身的戲碼。
所有人嘴裡唸著大義,說這是為了江山永繼,國力永昌。
大臣們一個個都是能人,說起漂亮來簡直不得了,周堯反正是說不過,一來二去,周堯就成了最最有理,最最正統,必須繼承大周的人,否則老天都不答應。
周堯『被逼著』反了,周帝不可能坐看,立刻使了兵。
兩邊,很快成了對峙之勢。
隔著一條大河,兩邊列軍,戰鼓擂響……
大周局面,將要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