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臣有本要奏》第43章
  第43章 【肆參】真龍子

  忽然一夜寒風吹,京城倏忽間就入了冬。英山上已經落了一層的雪,後幾日,雪花漸漸飄入京城,說句話張口便是一股熱氣。

  孫君良下了朝後就出了皇宮,因大理寺無事,便裹上大氅,站在宮門外。

  朝臣陸續出宮往各自的衙門去,見其猶自站著在等待誰,便想起了下朝前熙和帝喊住的孫大學士。

  約莫過了小半個時辰,宮門內遠遠的有人走來,孫君良上前,伸手將捂手的一個手爐送到來人手中。

  「父親。」孫君良面色平靜,送孫老太爺上了馬車後,這才跟著鑽進車內。

  車輪滾動,孫老太爺閉了閉眼,開口道:「七郎去江南多久了?」

  孫君良略一思索:「有倆月了。」

  孫老太爺頷首,捧著手爐的手動了動,睜眼道:「這麼快就過去倆月了。江南的情況已經嚴重到叫他連一封家書都沒空送的地步了?」

  「長州災情嚴重,七郎又是在災情最重的晉陵。」孫君良剝開一枚橘子,橘皮的清香在車內散開,「他是個較真的孩子,怕是真的不得空。」

  「連一個孩子都知道長州災情嚴重,不可枉顧,為何王永嘉會不知道,幫著長州刺史一起瞞報災情?」

  永嘉是尚書令王侑之的字。

  孫老太爺沉聲道:「長州刺史任璀元是王永嘉的門生,從來唯王家馬首是瞻,就如同他王家養的一條狗,聽話的很。沒有王家的命令,他從何處來的狗膽,去瞞報災情。長州多地旱災、蝗災,江南糧倉有近一半的糧食產自該地,這麼一來,明年江南糧倉只怕要空了。」

  「糧無存庫,民心難穩,百姓流離失所,必然還會導致一些百姓不得已成為綠林山匪,甚至還可能因為餓殍太多,得不到掩埋,出現鼠疫等災情。」孫君良搖頭,「尚書令在長州,只怕藏了什麼東西。不然,又何必瞞報,不許將災情上告朝廷,甚至不惜重傷御史大夫,也要阻撓御史台向陛下提及此事。」

  「他們越是這麼做,就越說明長州有問題。」孫老太爺呼出口冷氣,「七郎從未出過京,不知地方骯髒,只怕人微言輕。可惜陛下遲遲不肯下決斷,到今日仍在愁太子的事。」

  孫君良轉頭看他。

  孫老太爺正色道:「太后昨夜從宮外請來一老道,在宮內開壇做法,說是能治好太子的不舉。」

  孫君良默了半晌:「陛下自大皇子出家以來,最是厭惡那些道士僧人妖言惑眾,後宮若有人行那些詭秘之事,一旦被發覺,多半都是處死。」

  孫老太爺笑出聲:「最好的繼承人被他的愚孝所累,成了避世出家的僧人。他如今這麼做又有何用。與其想著怎麼救太子,怎麼矯正太子,倒不如把那點心思多放在長州上頭。」

  「陛下……不願廢太子了?」

  「三皇子年紀尚幼,幾位王爺又虎視眈眈,陛下不敢冒險。」

  孫君良一怔,沉聲道:「陛下太過優柔寡斷了。」

  「這就是他與先帝最大的差距。」孫老太爺沒有動,手上的寒意漸消,心底卻仍然一片冰霜,「身為帝王,不夠果決,只會累及江山社稷。王永嘉野心勃勃,只差擁兵自立了。」

  這日後,從江南又來一道奏摺,這一回卻並非來自孫蓬之手,反而是景王謝鎮廷親筆手書。

  景王呈上的奏摺,措辭犀利,將長州刺史任璀元瞞報災情,致使長州多地受災,並阻撓百姓逃難,造成長州境地餓殍遍野,更有逃難百姓被發覺後處死事例多次發生。

  他又說,江南東道監察御史孫蓬與大皇子帶晉陵百姓上山尋找水源,意外破解了長州多地「山神發怒」的傳聞真相,發覺了人為開鑿的,且縣衙並未記錄在案的金礦洞。

  景王的奏摺一出,群臣譁然。

  更令人覺得詫異的是,這份奏摺直接是由御史中丞親自在早朝上呈送。

  御史大夫不久之前出門入宮時,遇到驚馬,不慎墜馬摔傷,傷及背脊,至今仍只能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因而,御史台如今要呈送的摺子,皆由御史中丞負責。

  但論理,親王的摺子不該過御史台的手。

  然而,比起去思考為何景王的摺子會在御史台,朝臣們更關心的是摺子上說的晉陵發現金礦的事。

  金銀銅鐵錫,這都是必須由朝廷看顧的礦產。只因其產出驚人,又涉及了太多重要的方面。因此,晉陵有金礦,且是無記錄的,已被人挖掘開發過的金礦,這顯然從另一方面在說當地有人試圖欺上瞞下。

  誰會有這麼大的本事,放出流言蜚語,致使百姓不敢上山,好安心挖掘金礦?

  不會是當地縣令,江南東道那位小御史已經說了,晉陵縣令因愧對百姓,無力救災,早已在縣衙自縊了。

  那能在長州多地一手遮天的,就只有……長州刺史任璀元。

  景王這封奏摺送的突然,而他之所以會送出這份奏摺,為的卻是謝忱。

  謝忱到並州那日,入目皆是白雪皚皚。偶爾經過城外的池塘,還能在邊上看見垂釣的老者。百姓在城中往來,面上喜氣洋洋,似乎並未感受到任何天災。

  明明,並州與長州不過一線之隔,卻似乎一個天,一個地,截然不同的處境。

  離開晉陵前,他與孫蓬曾研究過為何長州的災情沒有擴散到周邊的幾個州府。想來想去才覺得,災情並非沒有擴散,而是導致長州進一步發生饑荒的根本原因蝗災,止步於秋末冬初的寒意。

  因此,才使得長州之外的江南,免於災禍。即便有農戶發現了蝗蟲,以江南每年皆會有少量蝗蟲的情況來看,只怕都不會聯想到長州那樣的大規模蝗災。

  想要找景王府並不難。

  謝忱很快就在百姓的指引下,找到了景王府的所在。興許是運氣好,景王正攜景王妃禮佛歸來。王府門前一列馬車,親兵列隊守衛,見謝忱上前,出聲警告。

  謝忱狀似不在意,抬高聲音,對著扶著景王妃下馬的男人喊了一聲:「皇叔。」

  景王早年離京,除去熙和帝壽誕,鮮少回宮。最近一次回京城,便是之前熙和帝的壽誕。壽誕結束後,他便早早返回並州。

  聽見身後傳來的這聲「皇叔」,景王愣了愣,回頭去看,卻見被親兵擋住的似乎是名僧人。只是頭髮已略微長出,顯得腦袋不那麼光溜了。

  看模樣依稀是……

  「忱兒?」

  那僧人頷首應道:「皇叔。」

  謝忱被景王迎進王府。景王妃與他寒暄後,便帶著人回了後院,叔侄二人坐在書房中,面前斟著熱茶,誰也沒有先開口說話。

  良久之後,景王歎道:「大郎怎麼來並州了?」

  謝忱喝了口茶,沒說話。

  「皇兄壽誕上聽說你曾回過宮,可曾想過還俗?」景王看他,「你這頭髮都長出來了,是要還俗了吧?也對,青燈古佛,誰人能忍得住。你本是真龍子,如何能忍氣吞聲,做一佛前僧。」

  謝忱依然沒有說話。

  「裴家當年忠心懇懇,何時想過要謀害忠良,篡奪帝位。皇嫂一心向善,更為皇兄誕下龍子,又何必去冒這個風險,左右等皇兄百年之後,不偷不搶,裴家自然能高枕無憂。」景王握緊茶盞,眯著眼睛,在回憶少年時與裴家來往的情景,難以想像裴家最後竟會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流放千里。

  他見謝忱沉默,忍不住提高了聲音,道:「二郎做的那些事,皇叔都知道了。皇叔只問你一句,大郎,可想奪回太子之位?若你想,皇叔就助你一臂之力!」

  「如何助?」

  「如今朝堂紛亂,太子失德,那些朝臣哪一個不是在想方設法為自己留條後路。太子既然不中用了,他們自然將眼光放在了三郎和你的身上。三郎年幼,只怕不成。獨有你,才最可能重歸太子之位。即便王家不肯,只要有兵有糧,又何懼他們。」

  「皇叔有兵?」

  「有。」

  「皇叔想登基?」

  「不想。」

  謝忱忽然道:「我也不想。」

  景王吃了一驚。

  「那帝位在我眼中,遠不如一卷經文。那帝位害死了外祖父家那麼多人,我便是有朝一日要爭,也是為了那些無辜枉死之人爭。弑父殺兄我做不到,但王家那些人,我定會找機會,抽筋剝骨,叫他永世難以輪回。」

  景王愕然:「可如果你不去爭,那些人只會欺壓你……」

  「該做的事,我會去做。只是早晚罷了。」謝忱閉眸,平靜道,「比起去管那些事,皇叔,眼下有一樁更重要的事,需皇叔相助。」

  「什麼事?」

  「是關於長……」

  謝忱的話還沒說出口,書房被人推了幾下。因商討要事,房門從內上鎖,下人們早早避開,也不知是誰竟這時候摸到了此處。

  「誰?」

  景王出聲道。

  「阿爹!」

  門外是脆生生的一聲呼喊。謝忱微愣,見景王滿臉無奈,忽然笑道:「這孩子是?」

  「是我家七郎。」

  景王說著,起身開門,門外頭,被裹得像個粉白團子似的孩子,笑嘻嘻地撲進景王懷中。

  這孩子,不過三四歲大,正是乖巧軟糯的年紀。窩在景王的懷中,輕輕軟軟的模樣,如同兔子般嬌小。

  謝忱盯著這個同樣被叫七郎的孩子看了一會兒,誇讚道:「這孩子生的真好。」

  景王忍俊不禁,顛了顛懷裡的兒子,笑道:「我家七郎長得可是俊俏極了。」

  謝忱笑了笑,視線掃過與孫蓬有幾分相似的臉龐,正色道:「皇叔可知長州鬧饑荒一事。」不等景王回答,他接著道,「不知皇叔可否借八百兵馬給侄兒一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