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乾隆王朝一鍋燉》第67章
67風景舊曾諳(一)

趙一銘的案子並沒有引起江南官場的震動,甚至蘇州的官員們對於這樣一個小吏被撤職也沒有太多的感覺。畢竟在那個時候,官跟吏就是兩個世界,沒有一個官員會為了個不入流的小吏與堂堂蘇州同知去較勁。

但是落在蘇州百姓的眼中,這一切就不一樣了。喬東亮被視為一個“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爺,於是喬東亮的聲望一時無二。這對於喬家或是永璿來說,實在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有了百姓的支持,蘇州城日後的改變以及“蘇滬杭三城大融合”的計劃也能順利執行下去。

而提到“蘇滬杭大融合”計劃,永璿的腦袋就非常頭痛。早在江南招商局建製之前,永璿就試圖推行這個計劃,畢竟在日後,長三角的融合所能創造的價值比珠三角要高很多。但是一旦牽扯到地方利益,這個計劃就變得非常麻煩。

上海與蘇州還好,雖然上海成了江南招商局名下的一個“經濟特區”,但畢竟還是隸屬江蘇省。於是江蘇三司也沒必要跟自己人過不去,所以到目前為止,和珅等人才開始所謂“蘇滬寧小融合”計劃。

蘇州是徽商們出海的基地,而杭州則是浙商們的大本營。雖然徽商依靠著運河跟蘇州市舶司已經隱約有了江南第二富的名聲,可跟自己的老大哥浙商一比,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永璿很希望能將徽商和浙商統一在上海經濟圈的旗幟下,這樣南方的利益集團才能有與海外諸國一較高下的實力。

但是浙商不必晉商,當初在清朝入關之前,晉商與滿洲就有了聯係。而且內務府皇商不少都是晉商,故而北方利益集團的整合幾乎沒有太大的問題,內務府一出麵,先用主奴身份壓住晉商,再用宗族關係壓住宗親,整個京畿招商局就是在波瀾不驚中慢慢做大。可浙商本就比晉商富裕,而且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浙商對滿清朝廷就多有怨言。讓浙商對朝廷興辦的招商局投誠,這簡直就是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

永璿不得不承認,假如沒有自己這隻大蝴蝶,那麽浙商將是掀開華夏近代化篇章的先行份子。正是因為有著浙商憑借自己血淚辛苦而得來的經驗教訓,才有了“洋務運動”時期華夏民族資本的短暫複興。但是浙商畢竟是從地主階級,對待資本與工業化有著不理解和排斥,這也就是為何華夏在經曆洋務運動短暫複蘇之後卻極快地被海外資本擊潰的理由。

在盡可能的前提下,永璿希望是同浙商合作,而不是對抗。永璿有著西方的先進思想,但是他需要本土化的經驗來幫助他完成整個華夏的複蘇。這也就是為什麽永璿一直阻止招商局過多插手浙江事務的緣故。

可是似乎浙商們並不領這個情,也許在他們眼中,這個永璿不過是憑借朝廷威勢而略有所成的紈絝子弟吧。

“王爺,還在為杭州的事情而煩心?”能自由進出永璿書房的人並不多,金鏞先生就是其中一人,“若是王爺覺得那些個商人不甚聽話,不若敲打一番?”

金鏞先生對朝政看得非常透徹,但是涉及經濟方麵就基本是個初學者,尤其是在麵對商人的時候,金鏞有著古人一般的輕視。畢竟對於這群知識分子來說,商人不過是一群追逐銅臭的蒼蠅。

“本王希望的是‘心服口服’,如果隻是為了脅迫他們,本王早就動手了。”永璿搖搖頭。他希望的是這個最富裕也是最聰明的商人團體能對他歸心,畢竟自己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們去做。

中國的商人們,膽子最大的莫過於浙商、粵商與閩商,他們可謂是中國開辟海外貿易的先行者。隻不過如今閩商還沒有真正壯大起來,而粵商目前是依附於內務府的“十三行”,所以永璿能夠選擇的隻有浙商。永璿需要鼓動起他們的野心,讓他們將目光投射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甚至大洋彼岸那個還不存在的美國。

憑什麽英國能成為日不落帝國?華夏也一樣有機會實現這個目標。無論日後自己被史書罵成什麽樣,但對於英國國民來說,維多利亞女王跟伊麗莎白一世是他們最尊敬的國王。

“隻是這群商人‘心大了’。”金鏞歎了口氣。金鏞已經理解了永璿為了富國強兵而推行商業立國的思維,但是對於商人們,金鏞依舊持保留意見。

“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永璿將馬克思後世的這句名言說了出來。

除了在煩心蘇滬杭計劃之外,永璿還在操心南洋海軍衙門的領頭人,以及朝廷上對情報司越來越不滿的呼聲。

南洋海軍是乾隆很在意的一個建軍計劃,從拔高福州將軍的品級就看得出來。()清朝有習慣在邊疆重要的確設置將軍府的習慣,這就類似日後的軍分區了。原本福州將軍是從屬廣州將軍,而如今福州將軍已經被提拔到與廣州將軍平級的地位,同時還設立了杭州將軍。

永璿很明白這是乾隆為南洋海軍興建陸上支持部隊。永璿自然是無法親臨福州組建南洋海軍,於是他必須要找一個南洋海軍衙門的負責人。最好是宗室,而且是與乾隆關係很好的宗室。

與乾隆關係好的宗室自然是乾隆的兩個弟弟,和親王的兒子永璧已經管著皇家北洋海軍,自然南洋海軍(暫時沒有被乾隆欽賜“皇家”)隻能從乾隆的另一個弟弟,果郡王那去找了。

果郡王弘瞻乃是雍正晚年得子,史稱“圓明園阿哥”。因為年幼,所以基本沒有對乾隆的皇位構成任何威脅,所以乾隆是打心眼喜歡這個弟弟,幾乎是將這個弟弟當成自己兒子一般寵了。所以弘瞻的性格也非常傲嬌,雖然行事古怪,但卻幾乎沒有辦錯過事情。

於是永璿就想到了弘瞻的長子,自己的堂弟永瑹(因情節需要增大了年紀)似乎正閑著。跟和親王一樣,果郡王並非世襲罔替的“鐵帽子”郡王,自然對軍功是很渴望的。自己賣一個人情也是好事,何況永瑹跟自己的關係也不錯,畢竟當初上書房的時候,自己跟永璔、永瑹二人的關係最好。何況永瑹跟他爹不一樣,辦事牢靠不說,而且身為宗室卻不飛揚跋扈。更重要的是,永琪曾經的罪過永瑹,而弘瞻跟永琪不對盤已經是全京城都知道的事情,所以永瑹的確是非常好的人選。

於是永璿一麵架構起南洋海軍衙門的人選,一麵向乾隆請旨,希望讓永瑹來總理南洋海軍衙門。

而對於情報司的反感,永璿也很能理解。畢竟前朝的“廠衛之禍”實在是教訓深刻,再加上永璿不再主持情報司之後,這軍機處情報司隱約成了朋黨之間互相攻訐的工具。

於是永璿現在想的就是要將情報部門一分為二,針對國外的自然還是要做成秘密部門,但是針對國內的要一分為二,一部分是該公開出來,用來震懾國內的部分人士。尤其是針對官員的部分,永璿上奏折請建立“審計司”。

永璿將審計司定位成專職查賬的部門,大部分有問題的官員在經濟上不過關的,所以審計司對他們來說就是懸在頭上的一把達摩利斯劍。按照永璿的設計,審計司是有衙無職,如果有需要則臨時從戶部、招商局、海軍衙門臨時抽調,查完帳便就地解散,審計司無論堂官是否稱職,三年後必須全部更換。最重要的是,審計司隻有調查而無審案權限,最高的措施也就是請官員去喝喝茶,聊聊賬目問題。

果然,在幾年後,審計司就成了大清朝上下官員最怕的部門。如果哪個官員接到審計司的喝茶邀請,又無法交代清楚問題的話,基本上就算日後脫案也是個終身汙點。而且為了對付某些貪汙的官員,大清律上一條新設立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也夠他們喝上一壺了。

將幾個細節與金鏞商討清楚之後,永璿便吩咐人將這份奏折遞到禦前,至於這份奏折會造成多大的衝擊就不是永璿該去考慮了。

乾隆對設立審計司還是很感興趣的,畢竟隻靠所謂的道德是無法約束住手下的官員。而且能將那些地下的秘密監視措施提到台麵上也是不錯的。何況永璿不是說了,這個是查賬的,不是查官員幹了什麽壞事的。這一下,朝堂上的人也不好說什麽了。如果你真的沒問題,難道怕被查賬麽?於是滿朝文武隻能捏著鼻子看著乾隆笑眯眯地準了這份奏折。

至於南洋海軍衙門的建製,乾隆也批準了。雖然乾隆對弘瞻的辦事能力並不放心,但是對永瑹還是有印象的。況且在那邊還有福州將軍看著,乾隆也不怕永瑹捅出什麽大漏子,於是在跟弘瞻商量之後,就同意了。

弘瞻自然很高興,他跟弘晝一樣,為了不讓乾隆忌諱故意裝得很荒唐。但是他也曉得自己的郡王帽子並非鐵帽子,若是沒有軍功,隻怕自己的兒子就要降等襲爵。這次能將自己的嫡長子派出去,若是能撈到一絲軍功,那就不用擔心降等,自己的孫子輩也不用吃苦了。

永璿在蘇州滯留了一個月左右,便攜著福晉往杭州而去。隻不過靜貞乃是順著大運河直抵杭州,而永璿則是繞道上海前往杭州。

在永璿等人還沒抵達杭州的時候,杭州城便早就風起雲湧。杭州府與浙江三司都知道這位八王爺來者不善,隻怕是對大融合計劃的執行有所不滿。而浙商們則變得有些惶惶不可終日,畢竟這位“摟錢王爺”的另外一個外號可是“八閻王”。當年他在倭國做的事情可謂是心狠手辣,作為他的對手,浙商們也覺得有些害怕起來。

除了這些明麵上的人之外,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也開始行動起來。

杭州城外的村子裏,幾個行跡詭異的人走進一間小廟,然後便在裏麵竊竊私語起來。這些人便是在中原及山東地區一直讓滿清朝廷頭痛的白蓮教。隻不過如今北方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半大的小夥子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弄得白蓮教漸漸地北方失去了根基。再加上乾隆趁機打壓,白蓮教不得不難逃求生存。

對於白蓮教來說,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乾隆,而排在第二位的莫過於這位永璿了。隻不過恭親王身邊侍衛眾多,武藝高強之外更是配備火槍,幾次的試探都沒占到便宜,反而惹怒了護送永璿的人。這件事被捅到乾隆禦前之後,乾隆更是責令江南對白蓮教嚴加打擊。弄得白蓮教在江南也快呆不下去了。

如今聚在這裏,自然便是想渾水摸魚暗算了永璿。

而在城中,一群古怪的人也吸引到了大家的注意。他們看上去與華夏人並無二致,連話語都是華語,隻不過口音偏閩語、粵語,但是他們卻沒有剃頭,反而是一群明人的裝束。當這群人從杭州碼頭下來之後,讓杭州知府大吃一驚。

但是他們自稱是“蘭芳共和國”(曆史上真實存在,本文中有部分虛構)的商人,來杭州經商的而已,他們甚至還出具了西班牙遠東總督的一份證明文書,證明蘭芳共和國是西班牙王國的邦交國之一,於是弄得杭州知府反而不知道該如何辦了。

這群人明明是“前明餘孽”,但偏偏有了國際承認,杭州知府不敢挑起事端,隻好將這件事上報跟浙江巡撫。於是浙江巡撫也鬱悶了,臬司打死也不遠出麵緝捕這些餘孽,於是浙江巡撫也隻能拖著了。

當然這一切都沒有瞞過杭州織造趙樞銘,發生在杭州裏裏外外的這些事情他都事無巨細地匯報給了乾隆。

八百裏廷寄不過半月就到了京城,乾隆看著趙樞銘的折子,眉頭皺到了一起。白蓮教與然在杭州死灰複燃,浙江一地的官員是幹什麽的?那蘭芳共和國的來曆,乾隆自然是非常清楚,但是豁出去臉皮去抓他們,乾隆也做不到。

想了想,乾隆下了兩份旨意,一份是命杭州將軍保護好永璿,而另一份旨意居然是讓永璿想辦法讓蘭芳國歸順大清。讓一個自認為是明朝後裔國的國家歸順大清,乾隆覺得這個任務非常有挑戰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