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初四這日,劉青起來,路過堂屋的時候,就看到桌子上擺滿了各種點心小食,比前兩日只是象徵性的擺了些花生飴糖,要豐盛得多了。
劉青還詫異了一下。
正好蔣氏在灶前的屋簷下,拿著竹竿要把上頭的臘野味取下來,瞧見劉青站在門口發呆,不由笑了,催促道:“青青,你還愣在屋門口做什麼,不過來洗漱?這都快中午了,待會兒你姑母和姑父過來,你要蓬頭垢面的見親戚?”
劉青這才想起來,原來是劉姑姑他們要回來了,難怪蔣氏準備的那麼豐盛,前兩日都捨不得拿出來的豬肉絲,今兒都早早的擺桌上去了。
這麼想著,劉青連忙收起心頭的了然,應了一聲:“奶,我這就去洗漱。”
劉姑姑他們是中午到的——說是中午,但劉青估摸著恐怕到了未時,只是沒等到人來,劉大爺和蔣氏便不肯開飯,好在點心小食多,蔣氏還破天荒的煮了一大盆茶葉蛋,吃一個茶葉蛋都能撐好一陣子了,等劉姑姑他們到家的過程,也就不算難熬。
兩位劉姑姑的婆家都有牛車,因為姐妹倆嫁同一個鎮上,都離娘家距離太遠,平日裡在婆家就她們倆互相幫襯,感情比旁的兄妹還好些,每回過年回娘家,兩姐妹都是湊一輛車過來,有時是大姑家的牛車,有時是小姑家的牛車。
這回便輪到小姑家趕車。
其實永寧鎮離落水村這麼遠,據說光走一趟就要大半日,劉家姑姑能趕在這個點到,恐怕在淩晨五六點就動身了,畢竟回娘家拜年,能趕過來吃午飯是最好的。
落水村這一日都很熱鬧,有陸陸續續回娘家拜年的出嫁女,也有準備出門走親戚的人家,按照習俗都會放鞭炮,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便在整個落水村迴響。
不過劉家姑姑過來的半個時辰前,村裡已經慢慢安靜下來了,各家各戶都開始用午飯了,想來劉家姑姑是回娘家大軍的最後一撥了,劉家人都已習慣,遠遠的聽見村口傳來牛車走過的聲音,蔣氏便松了口氣,眉開眼笑的道,“他們回來了。”
圍在火爐旁烤火的眾人,聽到這話便迫不及待的起身了,一堆人往院門口走,劉家姑姑也早早牽著孩子下車,腳步匆匆的往這邊趕來,還沒走近,便一臉激動的朝眾人打招呼:“爹娘,我們回來了。”
“回來就好。”劉大爺看了看兩個女兒,見她們氣色都不錯,便放了心,笑道,“你們兄弟從早上就開始念叨了,要不是實在離得遠,他們都想趕了車去路上接。”
劉大姑細心些,剛走近的時候正好瞥見院子裡放著的板車,聽到這話便問:“家裡買牛了?”
蔣氏點頭,摟著劉小姑最小的兒子捨不得鬆手,小傢伙剛剛滿三歲,一團玉雪可愛,是這些孩子中最小的,因此雖然是外孫,蔣氏仍是疼極了他。
聽到劉大姑的話,嘴上抱怨道:“可不是,花了好些銀子呢,你爹和你兄弟都當寶貝似的瞧著。”蔣氏看似抱怨,臉上的笑容可沒有半點不高興的樣子。
家裡買了牛,雖然是花錢,但也有大用處,如今村裡頭哪家不羡慕他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劉大姑笑了笑,還想說什麼,剛巧大姑父和小姑父一起趕了車到跟前,車上幾個大一些的孩子,這才跳下了板車,手上都拎了些包裹,一一沖大家打招呼,劉大爺應了一聲,便道:“這一路上顛簸,瞧孩子們都累了,待會兒吃了午飯,叫他們去屋裡歇一會兒,年前你們娘收拾了兩間屋子出來,被子都剛鋪的。”
蔣氏也反應過來,連忙道:“瞧我都忘了,先別杵在門口了,進屋吃飯罷,菜都在鍋裡熱著,我叫你們嫂子去端,你們先去屋裡坐著。”
一群人便又進屋了,劉二叔落後一步了,把準備好的鞭炮拿出來放,熟練的點燃,剛回頭,就瞧見身後站了一排的熊孩子,正眼巴巴的看著他。
劉二叔好氣又好笑,但還是板著臉道:“鞭炮沒放完,不許過去撿,炸爛了手可沒人管你們。”
熊孩子們也不失望,昨天中午,被劉二叔從外家接回來的小七,正仰著頭,眨巴著眼睛看著他爹,乖乖的道:“爹,我們等鞭炮放完了再去撿!”
這個時代的孩子沒那麼多玩具,正月裡放一掛鞭炮,偶爾有幾個沒燒到的,都會被眼尖的孩子們扒拉出來,便成了最受歡迎的玩具。
只是這些熊孩子有時候膽大包天,沒大人盯著,鞭炮還沒放完他們就跑到跟前去了,很是危險,因此經常要被大人教育。
雖然小傢伙保證的聲音很真誠,其他熊孩子們忙不迭的點頭,劉二叔也不肯信他們的話,站在外邊看著鞭炮徹底放完了,才回得屋。
其他人已經陸續落座了,大姑父問起劉家賣茶葉蛋的事:“我們鎮上也都聽說了,說是岳父家在好幾個鎮賣雞蛋,生意很不錯的樣子。”
蔣氏便好奇的問:“他們也知道咱們家?”
大姑父笑道:“他們倒不知道,只是說松林鎮下邊的一個村,供了孫子在青山書院的那一家,我一琢磨,整個松林鎮,除了鎮上幾戶人家,底下的村子裡,就只有咱們家延寧在青山書院了,這才猜測是岳父家。”
劉青聽得眼神閃了閃,看來她還是大意了,這個時代交通不發達,也沒什麼通訊,可是人們口口相傳,八卦傳播得也快,連永寧鎮的人都聽說了這事,恐怕江州城也有流言了罷?
好在家裡已經想到了應對的辦法,等過了元宵開張賣茶葉蛋,就不是他們劉家的生意,即便上頭派了官差過來查,也沒什麼把柄,真要怕惹事,給官差孝敬點銀錢,多半就解決了。
劉大爺臉色也沉了一下,很快又恢復了笑容,想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便點頭笑道:“原來是這樣。其實也就小打小鬧,換點錢貼補家用,你們也知道,延寧今年就要下場考試了,需得準備好些東西,家裡壓力也大。不過快到開春了,地裡也要忙起來,還要去鎮上賣茶葉蛋的話,咱們家人手就不夠了,因此我們商量了一下,乾脆請村裡人都來幫忙,他們自家養的雞蛋也不好賣,還不如都收集起來給咱們家,賺的錢一起分,往後地裡的活,也能請他們幫襯著。”
大姑父提起這事的本意,也是為了提醒劉大爺。大侄子今年就要參加科舉了,他家離縣裡近,鎮上也有在青山書院念書的,都說他大侄子學問好,最得書院的先生喜歡,是此次科舉裡最有希望考取功名的,到時候大侄子成了秀才,甚至是舉人老爺,他當姑父的也跟著面上有光不是?
因此大姑父對劉延寧很是關心,自然不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掉鏈子。
此時見岳父家已經有了對策,大姑父才放下心來,笑了笑表示他放心了。
小姑一邊哄著情緒不太好的小兒子,一邊好奇的問:“爹,娘,你們是怎麼想起賣這種雞蛋的?聽說好幾文錢一個,就沒人跟著學嗎?”
蔣氏笑道:“這問題你們要去問青青,也不知道這丫頭怎麼琢磨出來的。別看她年紀小,比起吃的,咱們家還真沒人比得上她。”
“也不是沒人學樣過。正好延寧有兩個同窗,就是從京裡來的,聽說京裡的大戶人家,都愛吃這個,他們管這個叫茶葉蛋。就有人聽了這名字,在家用茶葉煮雞蛋,可咱們家除了茶葉,還加了好些香料調料,有些他們見都沒見過的,哪裡能做得出這個味道來?因此大半年了,也就咱們一家在賣茶葉蛋,他們都學不來。”
小姑問這個,純屬是好奇,並未有打聽秘方的意思,因此聽到這話,她便把注意力轉到劉青身上去了,抬頭看向劉青,笑道:“我先前下車時,第一眼就瞧見青青了,穿著粉色的花襖子,一張小臉又白又嫩,比我在城裡瞧見的姑娘還出挑些。我還在想,咱們家什麼時候有這麼標緻的姑娘,長得跟花兒似的?沒想到原來是青青!真是女大十八變,小姑都險些認不出來。”
“你這張嘴,還是這麼油滑。”蔣氏面上閃過一絲自得,笑駡道,“青青跟延寧長得那麼像,要是認不出來,你這個小姑就白當的了!”
劉青實在是憋不出臉紅羞澀的樣子,又見小姑說話爽利,便笑道:“村裡還有人說我長得像兩位姑姑了,小姑這不是把自個兒也誇進去了嗎。”
聽到這話,小姑還真仔細的看了幾眼劉青,煞有其事的點頭道:“還真有點像,青青的嘴和下巴長得像我。”
“誇完青青又來誇你自己了?不害臊。”
“青青如今長開了,確實越看越標緻。”劉大姑也十分認同的點頭,只是想到一家子光誇劉青去了,未免冷落了旁邊的大侄女,忙補了一句,“雅琴也是,姐妹倆都長成了漂亮的大姑娘,大嫂和二嫂有福了。”
剛巧李氏和王氏端了菜進來,王氏沒聽到先前的對話,只聽到這裡,心裡十分舒坦,不免對這個大姑子很是滿意。
劉大姑補這句話,倒不是為了王氏,她是見大侄女也這般大了,姑娘家都不服輸,她們只誇二侄女,難免叫大侄女心裡失落,再說她兄弟還坐在這裡,就算看在兄弟的面子上,對侄女們的態度,也不能厚此薄彼了。
不過劉大姑不比小姑,她在娘家時是長女,嫁去婆家又是長媳,自小穩重慣了,如今她婆婆也不愛管事,大多是她裡裡外外一把抓。劉大姑行事滴水不漏,既然誇了劉雅琴,也不介意再賣王氏一個好,才有李氏和王氏進來時,聽見的那句話。
劉家姑姑嫁得遠,一年到頭也就回來這麼一次,在娘家住個一兩天,又得回婆家,相處的機會實在太少,而她們還是姑娘家的時候,他們大哥還沒去世,李氏作為長媳,性子不得公婆的喜歡,但是對劉家姑姑來說,有個知書達理的長嫂,既長面子又省心,比那些掐尖要強的嫂子好太多。
由此種種,劉家兩個姑姑,都同李氏相處得最久,心裡也都更喜歡這個嫂子,又看在劉延寧的份上,她們心裡也更願意親近李氏的。
但這些心思不能說出來就是了。
“對了,都忘了跟你們說。”蔣氏想到什麼,對女兒和女婿們道,“等過完元宵,我們打算在城裡典間屋子,讓老大家的和青青過去照顧延寧。都說考科舉很辛苦,好些身子骨弱的都扛不住,叫老大家的跟過去,也好趁這幾個月幫延寧調理好身子。”
“岳母說得很是。”大姑父看著十分上心的樣子,忙問,“這屋子可典好了?若是沒有,明兒回去的時候,我們也要經過城裡,順便去一趟青山書院,幫岳父岳母瞧瞧附近可有合適的屋子。”
“這倒不用了。”蔣氏眉開眼笑的道,“老四媳婦她爹的朋友,就在那附近典了屋子,這幾日也在幫咱們家找合適的,說是有了消息,就托人帶信過來,讓我們自己進城去瞧。”
大姑父搖頭,頗有些失望的道:“岳母這就見外了,我們鎮上也有人在青山書院附近典屋子,您只要說一聲,這事我就能幫您搞定了。”
“就是啊。”小姑父也附和道,“岳父岳母只要打聲招呼,叫我們去做便是,何苦再麻煩外人?”
“我們也是到過年才決定的,前兒老四家的回娘家,跟她爹提了一句,她爹就熱心的要幫忙張羅,也不好拒絕不是?”劉大爺笑道,“再說老四媳婦的娘家離得近,有消息隨時能送過來,你們那兒離得遠,要耽誤好些功夫,還更費事。”
菜已經上齊了,安氏在劉四叔旁邊坐下,聞言也笑道:“大姐夫和二姐夫說這話才是見外了,都是自家人,我爹托人幫忙,跟你們托人幫忙,不是一樣?再說往後大嫂和青青去了城裡,咱們離得遠,大姐夫和二姐夫家去城裡的腳程,卻不到一個時辰,到時候還得你們幫忙照看大嫂和青青呢!”
“四弟妹說得是。”劉大姑十分贊同的道,“我婆婆她們,隔三差五的會帶些自家吃不完的菜去城裡賣,街外邊擺攤賣些小玩意兒、青菜雞蛋,和繡品的,幾乎都是我們鎮上的人,大嫂要是有什麼事,只管叫他們帶口信給我,就像四弟妹說的,我們去城裡都不要一個時辰,方便得很。”
小姑也道:“若是大姐家裡忙,脫不開身,還有我呢,我在家可都是閑著的。”
大姑父是生怕自己在岳父家如今需要他的時候,他卻幫不上什麼忙,往後大侄子考取了功名,再遇到什麼事,他可是想幫都沒這個能耐了。一時間冥思苦想,終於想起他還有個遠房姑母就住在城裡,頓時眼睛一亮,笑道:“我有個姑母也在城裡,過幾日正要去她家拜年,到時候托姑母幫忙照看一二。”
女兒女婿如此上心,爭著搶著要幫忙,劉大爺和蔣氏也不客氣,心裡其實也是受用的,點點頭,把這些話都記下了,才開了飯。
劉家姑姑一來,劉家也陸陸續續迎來了更多拜年的親戚,幾個兒媳婦家的兄弟,還有蔣氏娘家的親戚,很是熱鬧了好幾日。
到初五,劉家姑姑才回婆家,劉二叔幾兄弟也趕著牛車跟在後邊,自家妹子越是嫁的遠,他們做兄弟的越要去妹夫家走動,免得離得遠了,親家欺負她們沒兄弟幫襯。
以前去劉家姑姑那兒拜年的時候,因為牛車不夠大,就只有大人去,現在劉家自個兒趕一輛車,各房便多帶了一個孩子,多是帶著小的,小六小七他們長這麼大,還真沒去過姑姑家。
大房就只有劉延寧一個男孩,自然是由他去。只是小姑很喜歡劉青,非要他們兄妹倆一起去住幾日。
蔣氏和劉大爺想著孩子都愛湊熱鬧,家裡其他孩子都有外家去,就劉延寧和劉青沒親戚可走,也是可憐見的,便破例讓劉青也跟著去了。
她的這一雙孫女出挑,讓他們去,也叫親家瞧瞧他們家孩子有多優秀——蔣氏如是想。
於是劉青很榮幸的去走了一回親戚。
其實劉青並不像蔣氏和劉大爺他們想的那麼可憐,小時候走親戚已經走膩了,到她上大學的時候起,對這種活動已經是避之不及。只是長輩一片心意,她想著這兒的風俗大概跟上輩子不同,這才跟著去湊了一回熱鬧。
確實不一樣,到了永寧鎮,一行人得到了大姑小姑婆家十分熱情的迎接,沒有人一成不變的盤問劉青成績問題,三姑六婆一見到劉青,就圍上來可著勁的誇。
作為惟一一個跟著過來拜年的女孩,劉青臉皮挺厚,都被誇得招架不住了,三姑六婆太能說,到最後她根本沒詞應對,只能尷尬的“嗯嗯啊啊”,好像被誇的人跟她沒關係一樣。
還是親哥看不下去,以去同窗家坐一坐為由,暫時帶劉青解脫了。
永寧鎮上有好幾個都是劉延寧的同窗,但他只帶劉青去了其中一家,他那位同窗叫方永順,看起來同劉延寧關係很不錯,對方瞧見他們兄妹過來,不用劉延寧介紹,便笑道:“延寧兄,這位就是舍妹罷?”
知道親哥有妹妹,想來這位同窗平時同親哥很是親近,劉青這麼想,並沒有作聲,看著兩位讀書人一絲不苟的見了禮,然後被對方的父母非常熱情的迎進了門。
方永順家裡也有個妹妹,比劉青大一歲的樣子,不像她哥哥那般嚴謹到近乎古板,小姑娘得了父母的叮囑,便拉了劉青去她屋子說話,很有些自來熟的性子,似乎還對劉青一見如故,劉青在永寧鎮住的這兩日,小姑娘還經常去找她說話。
其實劉青也很好奇,她明明沒做什麼,小姑娘是個話嘮,幾乎不用她開口,對方嘰哩呱啦就能說一天,她無非在小姑娘說話時,禮貌性的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
莫非這就被對方看上眼了?
緣分來得還真是莫名其妙。
劉青在大姑家和小姑家各住了一日,第三日跟著大部隊回程的時候,新交的小夥伴還依依不捨的來送行了,並表示以後會常去城裡看她的。
對方如此熱情,劉青被動的表示了歡迎,一回頭,就看到親哥和二叔他們一臉欣慰的表情,二叔笑道:“誰說我們青青性子孤僻了,這不是也有聊得上來的小姑娘嗎?”
劉青不愛跟村裡的同齡人來往,每次她們的邀約她都拒絕,久而久之,便有人覺得劉青太過老成。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麼成熟懂事的孩子,也有在背後唱衰的,劉家人聽在耳裡,也勸過劉青學學她大姐,多出去跟同齡人玩,不用整日待在家裡幹活。但劉青對她們的活動和話題,實在提不起興趣,劉家人也不能逼她。
但劉家人還是在意那些人說的話。
劉延寧也點頭,欣慰又放心的道:“永順與我同窗多年,性子最端方不過,他妹妹想來也同一般,與她多來往也好。”劉延寧心裡還有些自豪,看來他妹妹不是性子孤僻,而是對朋友有要求,不是什麼人都看得上。永順兄的妹妹一看就很純粹,心思都寫在臉上,同她哥哥一樣,的確值得相交。
劉四叔好奇的問:“延寧,你這位同窗,今年也下場考科舉嗎?他學問如何?”
“永順兄功底扎實,十分受先生所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