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到古代當名士》第44章
第44章

  宋版書都出自名家手書,其字肥學顏體、瘦學歐柳,精校精印,字字工整細緻,絕無錯訛。所用的墨錠也比後世為佳,開卷後墨香襲人,墨色光潤清朗,潑水不洇。而到本朝,印書便完全成了匠人之職,書寫文字再無宋版的名家氣象。再從其雕版到印刷也粗劣了許多,印出的字墨色淺淡模糊,筆觸粗笨無力,遠比不上宋版。

  宋時這版卻一改今時印書的粗糙,筆致清瘦、字形方正,書字筋骨畢露,用墨明亮光潤,顯得紙面格外疏闊朗潔。

  桓凌的目光從紙上轉到宋時臉上,問道:“你能創出這樣清瘦有力的新字體且先不說,這等纖細筆劃是怎麼印出來的?難道不是匠人雕刻的書版,另有什麼玄機?”

  宋時緩緩打開油印機盒蓋,指著裏面被油墨浸黑的紗網,含笑答道:“當然不用匠人,全靠這個大寶貝兒。”

  桓凌低下頭細看,只見那個盒子從當中豎分為兩半:一半是個木框框著的紗網,紗網叫墨汁沾得黑糊糊的;另一半底下鋪著塊平板玻璃,上頭擺著幾管鐵頭木杆的細筆,一個瓷墨瓶、一個表面沾滿墨汁、帶把手的圓棍。

  這麼個盒子就能印書?書版何來?難道靠那鐵筆刻出來麼?可刻出的是陰文,這印出來的卻是細如筆尖的陽文啊?

  他仍是不解,搖了搖頭,含笑望向宋時,等他給自己解釋。

  宋時便將油墨、皮輥子、鐵筆和玻璃調墨板都拿出來,再從最底下取出鋼板,拿一張乾淨的新蠟紙鋪在鋼板上,寫下一個龐中華體的桓字,又勾畫一個實心的顏體桓字,然後夾到紗網下,底下墊上白紙,拿輥子沾上油墨滾了一記。

  兩個墨色光潤、清晰疏闊的“桓”字就印在了紙面上。那個顏體字也比早前有了進步,字體內框塗得滿滿的,就如真的軟筆書成,再看不出筆劃之前落下的空白了。

  桓凌深深吸了口氣,細看著那個極外表普通,內裏沾滿油墨,甚至有些髒舊的盒子,滿眼都是驚豔:“這法子你是怎麼想出來的?有此物在,以後讀書人便可自己印書,再不須仰仗工匠、書局,可一轉當今匠人之書而至士人之書矣!”

  他拿著一管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鐵筆,又摸了摸鋼板、蠟紙,看向宋時:“這板子上似乎能摸出細細的紋路,這紙光光滑滑的,是塗了油還是浸了蠟的?是拿鐵筆在鐵板上將紙劃破,然後隔著網子塗一層墨汁,印到下層皮紙上的麼?”

  可這墨汁怎麼完全不洇,印出來的筆觸如此纖細剛硬?

  宋時搖搖頭,含笑解釋:“不是把紙劃破,若是紙破了油墨就洇成團了,只是把紙上塗的蠟層劃掉而已,用力是有技巧的。而且這墨是加了油和堿特製的油墨,調起來挺費工夫的,我帶來的也不多,回頭還得在你這兒做。”

  他看桓凌滿臉豔羨,似乎躍躍欲試的模樣,便拿起一支筆在他眼前晃了晃,道:“硬筆的握法跟寫法都和毛筆不一樣,我教你。”

  他的握筆手勢是小學老師盯著練出來的,長大以後雖然散漫了,但要教人用筆還是能擺得出標準姿勢的。

  桓凌模仿他的手勢捏住筆,目光落在他墊著筆桿的中指指節,皺眉問道:“這手是怎麼回事,因何故紅成這樣?”

  哦,寫字磨的嘛。

  用毛筆和硬筆的姿勢不一樣,雕版時又特別需要控制力道,捏筆捏得稍微重了些,就把手指磨紅了點兒。不過不要緊,以後寫多了,長了繭子就好。

  他隨口解釋了一句,給桓凌鋪了一張新蠟紙,叫他自己試著寫寫——不要太用力,免得把紙面劃破了。

  不過持慣了毛筆的手初次握硬筆,終究不像他以前有過二十幾年經驗的那麼容易上手。桓凌用力捏著筆桿,在紙上一下下劃著,終於明白了宋時的手指為什麼那麼紅。因蠟紙上的蠟層極薄,他也不好觀察落筆是輕是重,僅有在磋破紙面時才能分辨出力道,下次運筆再輕一些。

  他寫了幾個字便撂下筆,搖頭笑道:“這可真不容易,我怕是得練幾個月才能上手。我看你前些日子指上還沒壓出紅痕,想來是這些日子制出鐵筆、鋼板來才開始苦練的?你這天份,為兄實在比不上。”

  不……我這也是苦練了好幾個學期,還買了龐中華硬筆書法教程才練出來的。

  宋時謙虛了一句:“師兄謬贊,我也只是比你早練了些日子,你往後多練練自然就好了。你只是寫字時的力道用得不對,腕根貼在紙上借力,指尖要活……”

  他把桓凌按在座位上,一手壓著他肩膀,另一隻手上去攏住他的手,用力捏住指尖,帶著他往紙上劃。

  效果……好像不大好。這麼攏著別人的手其實不好用力,刻時也感覺不到力道對不對,電視上演的果然都是騙人的。

  不過當年他初到桓家,桓先生叫小師兄盯著他練字時,他就覺著按歲數、按身份,都該他盯著這個孩子練才對。如今一晃數年過去,他終於憑著一手鋼筆字勝過這個小師兄,管他效果不效果,先要過過教人的癮。

  他拖著桓凌的手刻了幾個字,低下頭說:“師兄感覺到該如何握筆、如何用力了麼?就這樣慢慢來,不要著急,我多浸幾張蠟紙給你練習。”

  桓凌只覺著被他覆住的右手不像是自己的,但憑他握在手裏拖著,想要掙開,卻使不上半點兒力道。左肩上緊壓著的胳膊、背後貼近的體溫也叫他全身繃緊,背上漸漸洇出一圈汗水。

  怎麼才四月天氣,就熱成這樣子了。

  他壓抑著呼吸,垂著頭說:“時官兒先放開手,我自己試試。”

  嗯?這是想用稱呼反抗他的教學?宋時沉默了一下,覺得不上算,硬將半啦身子都壓到桓凌肩上,說道:“古人都有一字師的說法,我教師兄印書,也夠得上個‘師’字了吧?師兄叫一聲宋老師,我就放手。”

  宋老師?

  桓凌下意識想看他一眼,看看怎麼突然生出讓師兄叫他老師的念頭,但頭剛剛抬起,目光落到他握著自己的手上,便即強壓下去,低低地、無奈地叫了聲“宋老師”。

  宋老師終於肯放開手,還在他背後拍了拍,笑吟吟地說:“看你這一身的汗,都是在城外等我時曬的吧?你先去換衣服,這張紙不用印了,等你多練幾張,覺著自己刻得力道適中、刻出的字好看了咱們再印。”

  他想把自己教學失敗的實證拿走,桓凌卻按住那張紙道:“這張紙還能再用,且留給我吧。”

  ……沒事,小師兄就是節約。等他拿這紙多練幾回,把紙面都劃滿了,就顯不出來他握著人家的手也沒教好力度了。

  宋時自我安慰了幾句,便說:“回頭我叫匠人給你做一套新印盒,你想什麼時候印書,什麼時候自己就能印了。這套我還得先用它油印一部《白毛仙姑傳》,拿去建陽賣了,揚揚武平縣的名;然後用它印個幾百份邀請函,請福建名士才子都到咱們建的講壇講學,你看如何?”

  桓凌沉思了一陣,眉頭微皺,卻是不太贊同。

  宋時詫異道:“師兄的意思是不能請人來講學?可前朝朱陸兩家鵝湖之會的盛事,至今學子仍是人人稱羨,本朝太祖也極重視讀書,我欲在武平設一場由本地名士共同論經析理的大會,難道不成麼?”

  桓凌微微搖頭:“我不是說這個。講學自然是我儒家盛事,我不贊成的是你先印了《白毛仙姑傳》去賣。你這印法開一代先河,字體也博采眾家所長,又借這刻筆的特色獨豎一幟,是名士大家的印法。若你先印了書放到書局裏去賣,那便是將這士人之書變作了匠人之書,可惜了你的印法和筆法了。”

  也是啊……

  油印對現代人來說簡單,好像隨便來個中學生都能幫老師印卷子,可如今在這大鄭朝卻是只有他一個人能刻版,想找個接手的人都找不著。

  要印這書,首先得找個識字的匠人來,這人要能耐下性子花大量時間改練硬筆書法,最後還得有套字帖給人練,都練好了才能開始練習刻版、印刷。他教小師兄這麼個殿試前十的天才學神,也不能一步教到位,換了別人,得多長時間才能教會他印書?

  那這套書就不能隨便賣了,可以包裝一下當個小禮物,隨邀請函一道送出去。

  他便說了這意思,桓凌這才點頭:“當今才子名士皆有些傲氣,你就發了請柬過去,他也不一定肯來。若將這書隨贈送過去,哪怕人不肯來,看見這書也要欽佩你別有才思清韻。”

  咳,小師兄真會說話。

  宋時也特別真誠地誇他:“小師兄也是我認識的第一才子,等書做好了,我第一個送給你。”

  桓凌看了他一眼,似乎不敢接受這第一才子之名,猶鬱了一會兒,卻只輕輕點頭:“那為兄就等著師弟的書與請柬了。”

  既然油印從普通的,只能印個試卷、小報、私印書檔次的技術提升到了士人專用等級,那印的東西就得少而精了。

  既然是走高端路線,索性就再高一點,《白毛仙姑傳》搞起限額供應,只給進士、致仕在家的官員贈書,沒官職的給一張請柬就行了。

  書由他親自刻印,每一頁都經他跟桓小師兄聯手精校,有錯的旋即挖版改錯,細細印在光滑雪白的皮紙上。唯有繡像他自己來不了,好在原先叫匠人印的那版裏就有畫好的插圖,府裏也有極好的雕版工,桓凌這分府之尊要尋人幹活,在班的匠人自都兢兢業業,不敢敷衍,照著原圖精雕細刻了出來。

  封面也配了圖,從上到下分別畫著三個傳統仕女風格的女性:最上的是紮紅頭繩的布衣少女,中間是披著白髮的女子,左下卻是挽高髻的雍容少婦,象徵喜兒一生的轉變。

  ——其實按他本心,只畫上面兩個就行,不過現時的觀眾喜歡大團圓,他又不想處處搞土改,最終只能折中妥協。

  因封面要畫圖,就沒用市面上常用的藍紙,而是用白色粉箋作封皮,先印繡像,再由畫匠給人物描上色。他自己只管刻了一份仿宋體的主副標題印成書簽,讓人粘在晾好的書封上。

  印書數量是按著這幾年《進士登科錄》裏福建籍考生的數量來的,請柬卻是足足印了上千份。不光舉人、秀才有份,連同還沒考上秀才,但有詩文在書生間流傳的名儒、處士、山人都能得著一份。

  不過這種邀請函只是聽課的邀請,跟VIP客戶的講學邀請函不完全相同。

  兩份邀請函都是現代風格的折疊請疊,封皮上印著交融水墨和木版畫風格的交椅山,山體懷抱一座講壇。唯有右側配的字不同——一者是邀請對方來講學,一者是邀請對方參加這場大師講學的盛會。

  內頁則是他自己寫的《修建福建省名士講學會壇記》。

  文中細細記述了他觀武平縣衙差清丈土地時,見豪強多占田地而使百姓窮困,貧家子弟無力念書,恐致武平縣文氣漸衰的痛心與悲涼。為使本地書生有地方開文會、講學,為使百姓能聽到聖人至理,他特地挑了交椅山風景秀致之地,為真學者建起講學論壇。

  但這青山環抱之地、端陽麗景之天,若只有武平一地的書生得享講學的樂趣,也忒辜負這美景和講臺了。故而他特地印出邀請函,請全省名儒才士,凡有興趣的,皆可趁端陽長假到武平縣參與這場儒家盛事。

  ——講文學也好、詩詞也好、經義也好、性理也好,只要真有才學,講學內容不涉時政、不影射當今天子與朝廷大臣,什麼都能講。

  字體纖細剛勁,畫面清麗秀致,含意無窮,紙亦是敷粉塗臘的厚實皮紙,足可當作案頭把玩的佳品。

  宋時親手糊了個挺實的紙袋,裝上一套VIP邀請函和書,雙手遞到小師兄面前,含笑邀請:“下月端午正日,我武平縣便要開講學大會。若不幸沒有別家名士到場,就全丈師兄你撐場面了。”

  怎麼會沒有別人,他親眼看著宋時刻版,還幫著他校過書的,拿到這邀請函,都恨不能端午節立刻到來。那些不曾見過的,哪兒有不被這套書函一眼驚豔,立刻就想見見制書人的?

  桓凌接過紙袋,看著書封和邀請函上纖秀卻極具筋骨的文字,再看一眼宋時長身玉立,弈弈神令的模樣,下意識比較了一下——

  還是字不如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