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到古代當名士》第88章
第88章

  宋時當著小侄子的面拿刮下半碗皂絲、切了一小塊蜂蠟碎,用小砂鍋在風爐上慢慢融化,又去書房裏拿了些茜草、藍靛、藤黃的顏料,一樣一樣地擱進去,攪成熔融的彩色蠟液。

  蠟液趁著熱倒進平底的多格攢盒裏,等到凝固再撬出來,削成蠟筆的形狀,外裹一層紙便能給孩子玩了。

  筆的顏色配得不是太正,不過小孩子也不太懂分辨這些,愛的只是眼看著他做臘筆的過程。

  霄哥兒從叔叔點火熔肥皂、蜂蠟時便激動得“哇”了一聲,待到看著他往碗裏灑入顏料,調和出鮮亮光潤的蠟液時,便不想再告他的狀了。到晚上一家子吃罷飯,宋時將一盒包裝好的蠟筆送到他手上,立刻就成了這孩子崇拜的物件,連他親爹都要落後一步。

  他爹都不敢玩火!

  他爹都不會做筆!

  他爹更不會拿一摞紙給他畫畫玩兒!

  霄哥兒先挑了最豔的大紅色,似模似樣地按著宋時教的手勢握住了,在紙上輕輕一劃,留下了一道豔彩。他三叔趁著孩子拿到禮物,高興地只顧試筆劃畫的時候,好生揉了小光頭幾把,還揪了揪兩邊兒的小丫角。

  玩夠了小侄子,又把魔掌伸向兩個大些侄子,拉過來他們,強摟在懷裏看弟弟試色,並指點他們也拿個筆試著畫畫。

  大侄兒拿起黑筆,給面子地抹了兩筆竹子,二侄兒劃拉了兩下便扔下筆,搖著他的袖子說:“侄兒們白天要去先生家讀書寫字,回來還坐在屋裏畫畫兒,也忒無趣了,三叔給我們弄些好玩的東西吧。”

  這倒也是,小孩子成天坐家裏寫寫畫畫,對眼睛和頸椎都不好。

  若是二三月春天裏,正好帶他們去放風箏。如今天氣漸熱,風也小了,在家裏放不起來……不過打打乒乓球、羽毛球也能鍛煉目力。

  乒乓球只要一個小桌就能玩,自然適合孩子們放學後鍛煉,可惜這時代沒有塑膠球,他也不知什麼球能有這樣的彈性。倒是羽毛球好做,用軟木插些鵝毛便可做球,找木工雕幾個球拍框,邊框鑽好孔,用細麻線拉起線網便能打一陣。

  至於場地中間的網子,就用他們家平常踢球的網子足夠了。

  宋時也是個實幹派,當即找他娘要了眉黛,綁在圓矩上畫弧,慢慢修出個羽毛球拍該有的流暢橢圓形,再接上細直的拍身,微粗的把手,儼然也不比他從前用過的差多少!

  他們家平常修房子、打傢俱,常請一個西城的老木匠羅師父,不過人家是幹大活的,做這些小東西,叫他徒弟來應該就夠了。

  他叫書香替他請徒弟,請回來的卻是師父,連羅木匠早已在家享天倫之樂的老父都來了,在宋時面前誠惶誠恐地說:“狀元公要做的東西,豈能叫那些毛手毛腳的小子幹?老兒自必要親自動手,看著小兒給狀元公做出最好的東西來。”

  宋時連忙謝了一聲,叫人端上茶點,自己把畫好的羽毛球和球拍圖拿過來,問他們能不能做。

  兩位老師傅看了眼圖,便露出自矜的笑容,向他保證:“做出這樣子倒容易,只不知狀元公要多少副,何等大小的?狀元公放心,若做不好,小老兒父子就自己砸了店門,再不幹這行!”

  宋時家的坐的躺的都是他們父子做的,雕花、榫卯結構都極為精緻,人坐上去腰臀背頸也自然有承托,十分舒適,可知其技藝之佳,無可懷疑。

  宋時當即拍板:“那我先訂上十副孩子用的、二十副大人用的拍子,一百隻球,球把手粘上一層軟鹿皮,邊上這麼穿線,在拍圈裏結成網子……”

  他雖然不是專業運動員,但家裏也買過幾副羽毛球拍,有打壞拍線的也曾自己換過,還記得拍上的線怎麼穿。兩位老木匠師父心靈手巧,聽他講講便知道關竅,當場拿線在桌上擺弄了一番給他看。

  宋時看著沒錯便點了頭:“就是這樣,這拍子不需用什麼好木材,只是要輕。羽毛球最好用軟木削成,也是要輕,邊上綁的羽毛用又硬又長的鵝翅飛羽,要綁得均勻穩固。”

  兩位老師父滿口答應,說是明日就能給他送來一副試用。

  宋時便叫他們先做副小的拿來給孩子們玩,若還有工夫,再訂一套木雕的小魚,魚嘴裏鑲上一顆磁石,回頭拿細竹枝綁個小釣竿,系上鐵鉤,就能讓孩子釣魚玩了。

  他記得梅蘭芳老先生當年就是靠看鴿子和遊魚練出的眼神,這麼練對視力也好。鴿子已用羽毛球代替了,遊魚就來幾個木頭的吧——他們家沒有水池,保定這裏又多乾旱,不似南方水鄉,養活魚要一缸一缸的換水,有點浪費。

  兩位老木匠滿口答應,轉過一天便雙雙登門,送來了一副球拍、十個羽毛球,還有一套十隻做得精細如生的小魚。那魚也不知怎麼控制了分量,上輕下重,入了水竟然是豎著飄的,不會在水面上打橫!

  羅師傅父子還搭送了兩枝楊木打磨的小魚杆,只有手指粗細,又輕又靈便,正合適孩子玩。

  宋時連連讚歎兩位老匠人的手藝,滿意地收了貨。羅師傅父子也滿意地出了門,回家路上便找了個寫字的攤子,讓賣字的書生把宋三元誇他們的話寫出來,好裱褙匠裱起來掛到堂前。

  那書生聽著宋時的名字眼都亮了,大筆一揮,龍飛鳳筆地寫下他要題的字,而後寧可不要他寫字的錢,只要看看他給宋三元做的什麼東西。

  羅木匠父子雖有心炫耀,卻又怕人學去了他們做的東西,便推說還沒問過宋三元,不能把他家那三元球和三元魚先給人看。不過他們父子過不幾天就能做出來了,到時候先給宋府送去,以後再做出來的倒可以先給他看。

  三元球……那和平常踢的氣球一樣麼?可他又尋木匠做,必定要帶個木頭配件,該不會是捶丸、馬球、驢球之類的吧?那木頭做的三元魚又是什麼?宋三元家總不至於要像貧兒家般雕個木魚擺在盤子裏當菜?

  書生想得心神不寧,沒到晚上便匆匆回家和同學好友說起這“三元球”“三元魚”之事。

  宋三元親自找木匠做的、當世沒有,這球究竟是什麼樣的,怎麼玩?等到府尊大人請他來主持文會那天,定要當面問一問,見識見識這位風流狀元弄出的好東西!

  書生們在外頭傳起了三元系列木製品的流言,宋時則在家陪著侄兒打球。

  他們也不拉網,就在主院裏一人一個小拍子,拿著球拍隨意打著玩。小孩子打得沒準頭,但宋時技術好,前沖後退地總能撈起來,邊打邊給旁邊的小丫頭們講技巧。

  又玩了一會兒,老太太院裏幾個丫頭差不多看會了,便叫她們陪著霄哥兒打,不上場的撿球。

  宋時拉著母親和嫂子在邊上看,得意地說:“這球在空中飛的,最練眼神,娘年紀大了,嫂嫂們又要做針黹,容易傷眼,多打打羽毛球對脖子眼睛都好。”

  兩個嫂子都不好意思搶孩子的小拍,只說要等羅木匠家送來新拍——那時候她們關起院門,願意和使女打就和使女打,願意和丈夫打就和丈夫打了。他娘也笑咪咪地說:“娘這副老骨頭還打什麼,你們少年人玩玩就好了。”

  年紀大些也不要緊,做個圓頭的球拍,把拍線纏鬆點兒,叫匠人削個圓的木球,就能充當老人健身的太極球了。宋時便又寫了個條子遞到羅家,讓他們先做一副正圓的拍子,配上輕的木球給他父母鍛煉用。

  過不幾天,羅家便把宋家訂的球拍陸陸續續送上門,引得人頻頻關注。還有不少閑漢守在羅木匠家門外,想偷看三元球是什麼樣的,好將這消息賣個好價錢。可惜羅家開著大木工店,家裏有的是學徒、工匠、子弟,出入都守得嚴嚴謹謹,還沒人能打聽得真實。

  外頭書生們對三元木製品的猜測也越演越烈,只是自忖學識不足以登三元的門,不敢親自到他家問。宋家兩位兄長身邊的朋友倒有問的,這兩兄弟卻都笑而不答,得瑟地說:“待到四月二十的文會上,我們定然帶去,叫諸賢一飽眼福。”

  他們越這麼藏著不說,三元球、三元魚的名聲就傳得越響,連霄哥兒、霆哥兒的先生上課時都不禁問了一聲。

  這兩個孩子倒沒聽過外頭起的名字,搖頭道:“不曾聽過三元球,家叔只叫人做過一種羽毛球,是用拍子把羽毛球打上天的。”

  用拍子把帶羽毛的球打上天?

  這消息傳出去後,不知多少木匠做了木板削的拍子和塞了羽毛的皮球,假稱是“三元球”賣,當真有不少人上當。但這實木板子和塞毛的皮球實在壓手,尋常讀書人雙手揮拍也打不了幾下,只能感歎宋三元和他們不一樣,是個文武雙全的高士——要不怎麼他在福建時能定出個雙手打球的玩法?

  聽說這打法還在軍伍裏流傳開,專有武人這樣打球以顯其臂力和腿腳的。

  到了四月二十,開詩會的那天,宋家兄弟三人捎著十副羽毛球拍、五十個沒用過的新球,乘上劉府尊派來的車到了城外大慈閣。

  大慈閣是金朝建的名刹,至今屹立百餘裁,香火不衰,遊人如織。但今日是府、縣兩級官員組織,三元及第的宋狀元蒞臨指點的文會,寺裏早就清了場,住持親自出來招待,敬上擱了紅棗的素茶和香油素點、核桃、瓜子、香榧、金桔,供諸位名士才子吃茶。

  眾人安坐下來,先不提做詩,劉府尊便單刀直入地便問:“聽聞宋賢弟使人制出‘三元球’、‘三元錢’等物,如今市面上有人仿製,我卻覺著那仿製的球拍形制粗造,不是你宋狀元的手筆,可否拿你親制的來與諸人共賞?”

  宋時跟他侄子們聽到老師問話一樣懵然——當初兄長們跟他說了外頭人都好奇羽毛球的事,讓他在文會上拿出來驚豔眾人,可沒跟他說這球都給三元冠名了啊!

  怎麼也不告訴人家這叫羽毛球?這要都傳開叫三元球……那往後這個時空的歷史課本上不就得添一句“鄭朝宋時發明三元球”了?

  不過他發明羽毛球也一樣能進體育史啊,比三元球正經多了這名字!

  他幽怨地看了兄長們一眼,含笑對劉府尊與府縣兩套班子的官人說:“大人說笑了,這球哪里好叫什麼三元球。我做這球時因怕球輕,打起來不穩,故叫人給它插了一圈羽毛,以此取名羽毛球了。”

  球上插著一排羽毛?不是球裏塞的羽毛?

  一名買了“三元球”的書生拊掌嗟歎:“我竟上了那店家的當,以為是鴨羽毛填的球,難怪!我說這麼粗笨的球和拍子,宋三元這般的風流少年如何會用!”

  他氣得簡直要當場沖回去手撕賣家。身邊年長些的文士勸住他,也苦笑著說:“不瞞諸位,我也上了這當,買回家連那板子都舉不動,竟還以為宋三元是個有膂力的壯士哩!”

  宋時倒有些好奇,一面叫人到車上取羽毛球拍和球來,一面問受騙消費者:“不知哪位賢兄帶了球來,可否讓我一觀?”看看古代木匠的山寨水準,滿足一下八卦心理。

  倒有位唐縣來的文武雙舉人岳舉子隨身帶著“三元球”,想給他本人瞧瞧,當下也叫人拿來,當著眾人的面打開了包裝:裏麵包著個頭部略有弧線,粗看似槳的實心木拍,配著一隻拳頭大的圓圓的皮球。

  ——這不是板球嗎?雖然不是奧運會項目,但這種球跟棒球打法挺類似的,他看棒球時順便也瞭解過一點,好像也是個受眾面很廣的項目。

  宋時努力回憶著板球的玩法,剛才打算退球拍的那書生卻伸長脖子看著小廝手上的球板,“咦”了一聲:“這怎麼跟我買的不一樣,我買的那個是正圓頭接著一個細竿的。”

  然而別人買的也都不一樣,唯有頭上圓、杆身細、球是充了鳥毛的皮球這點相同。

  眾人比較一番,才發現雖然都是上當,別人買的大體還有個輪廓,帶著拍來的這位卻上當得最狠。劉府尊和徐縣令都敢認定,那騙他的木匠是直接用槳胚子假充球拍賣給他了。

  嶽舉子又氣又羞,臉紅耳赤,恨不能將球板搶來扔到地上摔了。宋時卻比他動作更快些,在他手指觸到板前先拿到了手裏,托著板子看了看,自信地說:“這板球若真打起來也能好玩,不過需得兩人遠遠站開,一人扔球,一人揮板,以板擊球至遠方球門裏,以中不中論勝負。”

  這規矩實在不是板球的規矩,不過有板有球,如何不能熱鬧地玩起來?總好過等這場文會開完,與會書生都帶人到木匠鋪砸場子的好。

  他拾起球在手中顛了顛,含笑說道:“這板球也是壯士鍛體的球,我那羽毛球卻是養生健身的球。我帶了十套球拍與若干網球來,待會兒詩會結束,諸位官人、才子若不疲累,何妨一起打球休閒?”

  他神態瀟灑自信,並不擔心眾人會拒絕。

  倒不是他當了三元就膨脹了,以為自己說話別人一定會聽,而是出自多年研究社會風俗、寫小論文的自信心——

  越是風流名士越有錢有閑,愛養生、愛搞休閒體育運動。有個足球就能讓這群書生輪流踢一下午,眼下這麼多副拍子和球在,不愁他們不投入運動中。

  順便可以觀察一下寺院僧人的體育休閒情況,寫個科普短文,要是能過稿,賺幾塊晉江幣存著就更好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