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到古代當名士》第223章
第223章

  桓凌這話說得殺氣騰騰,直有要出關一戰的氣勢。

  宋時被他這突然黑化的大BOSS氣場震攝了一下,下意識問道:“你不是想自己打個勝仗回來吧?不行,你別……不,你真要打仗……那就自己去吧,別帶周王,咱們帶不起……”

  他有心勸桓凌不要去邊關涉險,但想起他早年就曾在邊關轉過一圈,巡查軍中弊政,更曾臨陣指揮,正面硬抗過韃靼軍,又覺得自己不該外行指揮內行。

  當初他們小師兄去邊關巡檢時那種缺兵、缺餉、缺好兵器的條件下,都還能守住被虜寇進犯的城池。如今邊關已換了將領,添了武器,兵丁糧草都充足,他難道反而不如上回做得好,還能出事了?

  再者說,他們這樣的大好男兒,哪個沒有開疆拓土之志。他是做了牧守官不能離開,桓小師兄卻能隨意往來于九邊,若趁這幾年多建些功業,將來升遷都更有底氣!

  那就得給他多弄點防身的東西……別的來不及了,還是給學生們加加實驗課,多分餾點兒汽油吧。

  宋校長這就打算要以權謀私,壓榨老師學生們做勞工,幸而眼前坐的他上司是個公允正派的僉都禦史,當下按住了他。

  “我知道時官兒的意思,是擔心我親赴邊關求戰。你放心,我不是那等衝動的人。況且如今我是以嚮導身份隨侍殿下來到漢中,不是當年巡查邊備的時候,怎可為爭一時意氣便請殿下遣我出關。”

  他神色和悅,看不出什麼遺憾不平,宋時卻莫名地一陣心酸,勉強笑道:“那也好,咱們多送些有用的東西到軍中就好了,倒也不一定要親自上陣。”

  桓凌輕輕捏了捏他的臉頰,說道:“咱們建煉油廠的事不是已去信告知楊巡撫了?他必定是要過來親試汽油之用的,借他巡撫之名,咱們也正好可以從衛所弄些石油來,試製煉油塔……“

  他們這邊石油難得,故也不用造晉江文獻網上那種通天巨塔,只要個半人高的小罐,一桶桶地往裏倒油燒煉已足夠了。做出的東西只要簡易,能穩定分餾出汽油即可,剩下的油可再轉到下一個罐裏,再行提煉出不同溫度下的油料……

  他們倆就在房裏說話,拿紙筆也方便,桓凌便起身取了一支畫圖的細筆連寫帶畫,與宋時商議起來。

  宋時雖然不好學理科,卻也是從石灰、玻璃一路燒過來的正統穿越者,在製造設備方面經驗豐富,不時搶過他的筆來,記下幾個設計思路。

  心思轉到工作上,他也稍稍忘了桓凌不能出關的委屈,一心考慮起了要不要把略陽的石棉礦挖了,用石棉做燃燒室內壁和通氣管保溫層。不過石棉又有嚴重污染,要真把這種材料推到世人眼前,這時代也沒有個勞動保護條例,只怕官商追求利益、大量開採使用石棉……

  還是別走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老老實實地燒小型白雲石磚吧。

  他低著頭寫計畫,桓凌便坐在茶桌另一面默默看著他。

  他坐得高,垂眸看去,只能見著一頭厚密的、略有些蓬鬆的烏髮,頭頂髮髻上紮著簡單的逍遙巾,發際線下方微露出的飽滿額頭,兩道微微皺起的長眉,高挺的鼻樑……

  他似是又想到了什麼為難的事,不自覺抿緊了唇,神色有些嚴肅。卻不是堂上辦案時那種高高在上的威嚴之色,倒像是小學生背書背不出來那般,略帶幾分稚氣,只看著便讓人心生歡喜。

  比方才為了他暗自憂心的樣子更叫他看著舒心。

  他不由伸出手揉了揉宋時的眉心,含著不自知的溫柔神色勸道:“也不用這麼急,楊大人總也要到一月間才能到漢中。咱們還有工夫慢慢研究,不行還可喚學生和工匠們也幫咱們看看,集思廣益麼。”

  是啊,養生千日,用生一時。都不叫他們手動操作分餾汽油了,還不拿來開個頭腦風暴會議麼。

  宋時臉上僅餘的一點憂色都散去了,自信滿滿地說:“開會真的管用,多開幾次會,什麼東西就都出來了。咱們學院裏從老師到學生都用玻璃器皿分餾過石油了,至少懂得基本原理,不用豈不是浪費了他們的才學!”

  先佈置下作業去,讓老師帶學生們組織班內討論,然後各班挑出代表,跟著老師統一來找他開會。先由研究生提出理論、再由技術生討論可行性,試製試用,從理論到實踐反復開會修正,總能得出結果。

  他之所以要將兩個學院的學生分開開會,卻是因為當今之世,士農工商之間的階級之牆還是很堅固的。哪怕他們學院裏的學生,也不是個個都能不帶歧視心理,愉快地和工匠們交流技術的。

  不過若傾全校之力造這麼個分餾石油的設備,那些讀書人也不得不尋工匠問些實際操作中的技術問題;或許也有匠人出身的學生能解決關鍵性技術問題,憑才學贏得讀書人的友誼……

  不管怎麼說,至少在他的學校裏,能稍稍打破士、工兩階級間無形卻堅固的高牆了。

  他思量一陣,便躊躇滿志地將這計畫告訴給桓凌,然後半趴在桌上,朝他眨了眨眼,等著他誇自己。

  桓凌不愧是最捧他場的好學生、賢內助,連連鼓掌,贊他這計畫既能成大事,又能鍛煉學生,一舉數得。誇讚之餘還小小地幫他修改了一點——學生討論可以在學校討論,正式跟著他開頭腦風暴會時,卻最好把地址挪到府儒學所在的文廟裏。

  漢中學院要出城數裏才到,日常去給學生們開會、指點都不大方便,還是等分餾塔制出來再去的好。而文廟離府治極近,他們倆下了班,或是上班過程中就可以順道過去開個會。

  宋時輕輕點頭,比他心裏的好學生、賢內助還要主動地尋出他的好處誇讚:“還是小師兄說得對,咱們白日裏工作忙,多半只能等休沐日才給他們指導一回,反易誤事,還是叫他們進城來方便。”

  又叫起小師兄了……罷了,小師兄就小師兄吧,誰叫他這位小師弟是個有前世的人,就愛充長輩呢。

  桓凌也享受著他的誇獎,唇角微挑,輕飄飄地補了一句:“此事先交給我來辦便是,有什麼不好的你再接手。春深後學政便要到府裏提考了,你一個人忙著農事和科舉且分身乏術,哪還有工夫往學院跑?到那時還是我替你給學生們開會。”

  不光還有提學禦史也要來巡視,楊大人也要來看他們的汽油。

  宋知府又要保住留在地方上當隨軍家屬的特權,身上還擔著為朝廷培養人才的重任,想想這日子……這日子當真過得充實。

  教了一寒假掃盲班的童生們也過得相當充實。

  因年後提學禦史就要從西安出發,到各府州縣提考童生、生員,宋知府怕他們因為寒假打工誤了考試,又特地給他們辦了個考前衝刺班。由府、縣學老師們公開講學,凡參與過冬季掃盲班講學的都能參加,還有漢中學院研究生班的學生自願參與教學。

  開會之餘,講講學換腦子。

  這個講座班竟令老師和學生都上得感激涕零,催發起了滿校、乃至滿縣、滿府學生的向學之心,也算是漢中府教化的實績了。

  二月初提學禦史金行從西安府過來提考,恰與邊關回來的楊大人一道進了漢中府。

  一進府城,金提學就感受到了滿府讀書風氣:學生們在文廟內整整齊齊地上課,學校外又有普通百姓拿著抄得似模似樣的筆記互相討論,連街上與人漿洗衣裳的婦人說話間都是什麼“掃盲班”“三元農事蒙書”“今又識了幾個字”……

  不等他露出驚歎之色,又見大街邊豎著專門的讀書欄,上貼“漢中經濟報”,一群普通百姓打扮的人圍著高聲頌讀。卻不像別處百姓念告示一樣,是一個讀書人念,一群不識字的人圍著聽;而是那些百姓們自己一詞一句地接著念,彷彿人人都識字的樣子。

  雖然他們讀得斷斷續續,那文章本身卻竟有幾分風流瑰麗,是真正的士子文章。

  金禦史聽得目瞪口呆,顧不得巡撫大人和四品僉憲就在身邊,看著宋時脫口而出:“我上回來時還不曾見有這樣多識字的百姓,難不成這文章有什麼特別之處,漢中府會看文章的百姓都圍到這裏看它?”

  不,這文章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個每天都有文人士子投稿的普通專欄文章。宋時彎了彎唇角,得意地想著:特別的只是他們漢中府宋知府發下去的掃盲教程而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