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當世唯一、本朝第二位三元賣身籌錢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馬同知親自設宴請來縣裏大戶人家募款,還不等把三元書院推出去,只說了一聲宋大人要在城外設工坊安置流民,就都肯認捐輸。
宋大人上任多日,還沒受過哪家大戶邀請,收過誰的賀禮,他們這些富戶大族正為結交不上他著急。如今聽說他肯要錢,不管他為什麼要,眾人都心甘情願地給,根本不問要多少,只要能換一個與宋三元套交情的機會。
嚴大人在任的時候,想募幾百銀子修橋鋪路、施濟災民,都沒有如今這麼容易。
他聽著認捐的數額,一面高興,一面又不免有些心酸——三元及第就是不一樣啊,嚴大人也是二甲進士出身,他跟苑通判也都是甲科出身,想找這些大戶募些款子怎麼就沒這麼容易呢?
更令人心酸的是,竟還有幾家富商擔憂宋大人獨自在異地為官,身邊無人服侍,願將家中嫡親愛女、俊秀子弟獻上做個內寵。
還都特別理解宋大人與桓大人一片深情,只要能進知府後衙侍奉箕帚就行,不求名份。
馬同知聽得直冷笑。
不求名分?
說得多麼脫俗,就好似憑他們那些子弟的蒲柳之姿,真能得著宋大人的愛寵似的!
也不瞧瞧他們大人身邊相伴的是什麼人——
那是前任閣老的親孫子,上一科二甲第十名的少年進士,二十幾歲就能位至正四品樞臣,都察院僉憲,連他們看著都只能羡慕的,幾個尋常富戶人家的子女拿什麼比他!
何況這世間哪個男子不好妒。就憑宋大人到任前,桓僉憲親自帶兵迎出六百里的作派,這人前腳敢進府衙,後腳他們這幾個同知、通判就都得到禦史衙門裏審一審了!
馬大人以己度人,想想自己領個小妾回衙之後會是什麼樣下場,便深覺不能為府尊大人招這個災回去,當即替他拒了這些人:“我們府尊大人與桓僉憲少年夫妻,情誼深厚,豈能容得下別人插在當中?你們都把這些心思收收,用到正途上,誰家有年少會讀書的子弟——”
說到“年少會讀書的子弟”,卻有幾家書香世族的主事人眼神發亮,心中悄然有所猜測,卻又按捺著不敢說出。
只怕是他們想得太高,說出來要惹人恥笑。
馬同知向堂下掃了一圈,看到眾人滿心期冀又不敢置信的神情,便知這回募得的善款定足以讓他在宋大人、甚至在周王面前大有光彩了。
他微微含笑,府衙方向,飽含感情地說道:“宋大人自來到漢中這些日子,不見客、不設宴、不近絲竹弦索,一心只為咱們漢中府殫精竭慮。既能為外來的流民考慮至此,又豈能不為本府士紳百姓著想?
“宋大人親口告訴本官,若府中興建流民住地之後還有富餘財力,便要建一座書院,廣招本府學生,有教無類,將漢中建成西北第一處文氣昌明之地!”
真的?!
果真如此……那可太好了!
既是有教無類,豈不是說,哪怕平常學業不佳的子弟,只要他們做家長的肯捐輸,也能有機會讓孩子得到宋大人親自指點?
他們西北向來沒出過什麼名士大家,子弟們要覓名師都要去外頭遊學。難得宋三元來此為官,更難得的是他願意辦書院教學,他們這些子弟能得三元提點幾句,將來中試的機會肯定能大增!哪怕不是讀書的料子,曾在三元座下讀過書,不也是一輩子的榮光?
他一個三元及第的高才,哪怕本朝不得重用,待來日新皇即位,定是要再還朝的,不定幾時便入了閣,他們若能有個子弟做了閣老的學生……
捐個幾千萬錢也不算多啊!
這些大戶原本只為了巴結新府尊,送些銀錢、美人結他的歡心,如今卻是真要走心了。不只肯捐錢,還要連建房的工匠一起捐了,儘快建起安置流民的園子,再建個堪比南方那些有名書院的好書院,讓宋大人安心無憂,早些開課講學。
馬同知這一場勸募宴的收穫遠過預期,看著眾人認捐下的款項物資,就彷彿看到了年底考績單上漂亮的評語,看到了宋大人、桓僉憲乃至周王滿意的神色。
他滿心得意,兩腋生風地帶著認捐單子回府見了宋大人,具陳這一場宴席上各家的反應,並勸他看在這張價值千金的認捐單子面上,見這些士鄉富戶一面。
雖說他們知府衙門地位高,不需像縣衙那樣處處依賴士紳,但這些人都對他一片傾慕之心,若得他回饋一二,往後自必更盡心盡力為他驅策。
苑通判與程經歷也和本地鄉紳多有交情,同樣勸他採納馬同知之言,見那些大戶一面,當作他們樂捐的獎勵。
宋時既然搞了這個開會制度,不專權的時候也是講民主的,便順水推舟地答應下來:“既然三位賢兄力勸,本地鄉紳又肯如此支持府裏公務,我若不見他們一面,也嫌無情。不過兄長們也知道我是有家室的,如今外頭宴會上多好弄些少男少女侍宴,不適合我這樣的人,所以既要見面,還要由我選個合適的時機和地點。”
他們既然有心幫他建工程,就先把灰泥和工匠送來——就把木匠和普通的泥瓦匠給他留用,那些漆廊柱的、雕藻井的、建園子的直接送往周王府就行。
他要在“漢中經濟園區”奠基典禮上,邀請在這場宴會上捐了款的士紳富戶做觀禮嘉賓,並挑出捐款最多的三位與他們府縣官員一同剪綵。
馬同知三人十分捧場地誇他:“大人這‘漢中經濟園區’的名字起得好,聞名即知府尊大人關愛漢中百姓之心,經世濟民之志。下官等這就發帖子叫他們安排匠人、籌備錢糧材料,雕刻石碑,儘早辦起這園子、園區的奠基典禮!”
宋時搞了這麼多現代名稱,這還是第一個受人承認,還得了好評的,居然有點受寵若驚,點了點頭道:“既然三位賢兄都說這名字好,那就定下這名字了。奠基禮之事我再考慮一下,寫份儀注出來,咱們大辦一場。”
叫府裏陰陽生算個好日子,訂石碑、尋樂工、搭舞臺,安排飲食……最後還要請桓僉憲蒞臨現場發言、剪綵,給這場大典增光添彩。
他尋了個文書安排下這些事,又喚南鄭縣來,問了問流民登記工作進展。
南鄭縣令朱充這些日子為了兩位大人險些遭流民行刺的事牽腸掛肚,向他請罪就請了幾回,更將甄別流民的事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這回到府衙回復,他已查出不少潛居城外的流民、逃丁,說話時有了些底氣,徐徐道:“下官已命府城內外鄉約、裏長,漢水北岸碼頭管事等細心排查,甄別家鄉、身份、有無犯事……”
他將一卷新為流民登記的黃冊遞上,前半本是這一兩年因韃靼南侵之故新流落至此的,後而還有早年來此就食,後來定居漢中,再不回鄉的。其中甚至有些已入贅本地,或是租人田地、娶妻生子,有了安穩生計的。
他彙報完了此事,又苦笑著說:“若非大人事先提醒,下官竟未注意有這許多流民沒被遣回原籍,而是藏在了城外。其中竟還甄別出幾個背了命案在身的逃犯,錯非這回填黃冊時有差役看出他們神色不對,將人抓了回來,還未知將來這等人會不會又再犯事。”
宋時垂目看著黃冊,溫聲安慰道:“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朱縣令這份黃冊做得極好,足見愛民之心。那些人可有安排了?本官不日便要奠基建廠,要選一隊夯土、建地基的工人,此事便交你挑選人手。再選些聰明有眼色的,跟我帶來的工匠學燒水泥、編竹筋……”
男的在工地幹活,再挑些健壯婦人給工地上的工人漿洗、煮飯,不日就要開工。
他溫情不了幾句就開始安排工作,將南鄭縣衙上下也壓迫得猶如府衙一般高強度高效率運作起來。
五天之後,正是陰陽生挑出的動土吉日,宋時便親手印了帖子遍送捐過款的富商大戶,請他們到園區所在地觀禮。
雖然園區還沒建起來,只是片光禿禿的河邊野林荒灘,但宋大人提前安排人搭了高臺、安排了會場座位,搭了臨時休息的帳篷,更尋畫工畫出了幅一人多高、一面牆長的水墨園區規劃圖立在臺上。
十分簡單,就是一般社區佈局平面圖的水準,宋大人親自起稿,頂頭畫一條川字紋的橫條當河水,河邊浸橫豎兩個長條就是水車、水碓,旁邊畫個圓就當水塔。離河遠些的地方勾幾個白方塊,添上名字就是廠房,塗墨的方塊是排汙池,周圍塗一團深淺墨色就是樹木、草坪,當中空出來的地方就是廠房間的小路……
叫來的兩個當值畫工也是有手藝有尊嚴的,險些不肯畫,逼得宋大人加了他們二十兩銀子的工錢,才委委屈屈接下了這活計,把宋大人的設計精細了幾倍呈到大幅榜紙上。
雖然小圖看著不夠精細,但放到一人多高之後,也別有一番氣派——反正一大清早就特地來視察這場典禮、監控漢中府上下與本地富戶之間有沒有權錢交易的的僉都禦史桓大人覺得有氣派。
這些房舍道路規規整整,安排得不似鄉村,倒比城裏還嚴謹幾分。圖畫得雖極簡單,但此時設在漢水之濱,背後波濤滾滾的漢水映著圖上筆墨粗糙繪成的河川,河前寫著“廠房”二字的方塊也彷彿立出紙面,變成了面前河灘上一座座粗糙卻結實的房舍。
看著這圖,便像看到了數年後這片荒野變成可供百姓安居樂業的經濟園區,更像看見了數百年後,宋時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他一直遺憾於不能親眼見到宋時所來之處,但斯時斯景,倒是解了他心中久藏的一點遺憾:
那個“未來”的新朝就存在時官兒心裏,而他的時官兒正是個坦蕩君子,是肯為了天下百姓拼命學用後世的東西的。只要他能護著時官兒慢慢將漢中建起來,總有一天,定能親眼看見時官兒從小長大的地方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