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在古代行商這些年》第3章
☆、第3章 第三桶金

  這天相河村村民聊的最多的,就是宋菽那神秘的從南方帶回的吃食。

  消息很快傳遍了村裡上下,就連臨村都有不少人聽說了,甚至還來相河村的親戚處打探。有人好奇,有人不屑,七嘴八舌什麼言論都有。

  而宋家一概不知,阿南幾人在宋菽的帶領下忙得熱火朝天。

  「阿兄,我照你教的說了,他們都吵吵著要來看!」六娘一回家就鑽進灶間,跟宋菽表功。

  宋菽如她所願誇了幾句,又跟挑著面進來的宋阿南道了聲辛苦。阿南還是一樣沉默,聞言也不回答,把麵粉放下便去看著柴火。

  燒柴的洞裡乾淨了許多,裡面的草木灰被宋菽悉數掃出,放到了鍋裡煮。

  三娘不明白,問了宋菽說是在煮鹼水,他說加了鹼水後發出來的面更松更軟,能中和面的酸味,做出來的白饅頭比麵餅子好吃一百倍。

  三娘似懂非懂,只知這白饅頭她從未聽過,果真如四郎所說,是新奇的吃食。

  面肥發面法在這個時代還沒有,這裡普遍用的是酸漿酵,只是成本高,效果一般,這大約也是麵食總遭嫌棄的原因之一。

  如果要讓麵團自然發酵,需要在無氧的環境裡放上一整晚。

  宋菽嫌太慢,打算悄悄做個弊。他到房裡轉悠了一圈,趁著沒人,從空間裡拿出一小包酵母,又把塑料包裝換成麻布口袋,這才又往灶間去了。

  灶間裡,阿南、五娘和六娘各分到了一坨麵粉。三娘要洗衣裳,便沒有參合。七郎還小,跟在宋菽後頭轉悠,要他抱起來看阿兄阿姐們在幹嘛。

  揉面的三人聽宋菽指揮,在麵粉中加入酵母和晾涼的鹼水,開始搓揉。

  聽三娘說過,宋阿南剛來時可謂五穀不分,但勝在勤快,如今揉起面來有模有樣。他力氣大,分到的麵粉也最多,很快,麵粉便在他手中從絮狀變成了團狀。

  揉面的工作不難,幾人都是熟手,宋菽沒啥需要多說的,乾脆也自己弄了麵粉來揉,後來六娘累了,便把她的也接了過去。不多會兒麵團成型,都被放進一個大瓦缸裡,蒙上布發酵。

  「阿兄,你剛剛加進去的叫什麼?」

  「酵母。」

  「那是什麼?」

  「呃……能讓麵團發酵的東西。」

  「南方人都用這個?」

  「也不是,我偶然從……呃,一個海外來的商人處得來的。」

  「他從哪裡來的?」

  「從……嗯……扶桑。」

  六娘煞有介事地點頭,這個地名她聽都沒聽過,阿兄果然了不起。她問夠了,見家裡暫時無事,便帶著七郎出門玩了。

  「在哪?」

  六娘才走,宋菽一轉身,宋阿南盯著他,蹦出兩個字。

  宋菽一愣,阿南又補充:「扶桑。」

  這下宋菽明白了,但也犯了難。

  古代的確有關於扶桑的記載,後世的歷史學家推測,應該是指墨西哥一帶,但這只是推測,並沒有明確的史料證明古時候的國人已經知道了美洲的存在。剛才他不過隨口扯來用一下,誰知宋阿南上了心,他該怎麼跟一個沒見過海的古人解釋,海的另一邊還有一塊很大很大的土地?

  「我也不知具體位置,只聽那人說,他們從越州登陸,此前一路向西,在海上航行了三四個月。」

  宋阿南面無表情,吐出一個「嗯」字。

  宋菽本來也不期待他能有什麼回應,只是這「嗯」字,怎麼就透出一股濃濃的不信任感?

  好吧,他的確是胡編的,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墨西哥人怎麼可能漂洋過海來到這裡,更別提還來做生意了。但宋阿南同學你就不能學學六娘,你看人家多給面子,轉頭就跟她的小夥伴吹牛去了。

  經過宋六娘牌擴音器又一通吹,村裡上下都知道宋菽得了個好東西,是從扶桑國而來的酵母。

  酵母是什麼?

  如果有人這麼問,那相河村的村民會一臉自豪地說,能發面。

  這有什麼,酸漿酵也能發面。

  是啊,酸漿酵也能發面,那酵母又有什麼神奇的呢?

  不管,它是從扶桑國而來,這就夠神奇了。

  聚集在宋家周圍的人群越來越多。

  這年頭除了戰亂就是饑荒,難得有些新鮮的趣事,令滿村上下精神一振。大家都等著一睹從扶桑國而來的酵母發出的面的風采。

  至於扶桑國是啥,不知道,海外某個地方吧,就像大食那樣。

  一個半時辰後,第一遍發面完成,宋菽帶著她們做形狀。白饅頭無非兩種,一種上圓下扁,另一種搓成一長條,用刀切開。宋菽聽取三娘、六娘她們的建議,採取了第一種。

  第一鍋饅頭蒸好的時候,宋菽掀開蓋子,六娘踩到凳上湊過去看,被蒸汽糊了一臉。

  「好大!」她喊,半張臉都被罩在了蒸汽裡。

  宋三娘和宋阿南也湊過來看,七郎一邊拽宋菽的衣服,一邊努力向上伸腦袋。

  「這比柳家的蒸餅還大。」片刻後,宋三娘說。這引得七郎更著急了,一直嚷嚷著餅餅。

  用面肥法自然比酸漿法的效果要好,否則也不會成為後世最主流的發面法。宋菽用手撥了撥饅頭,三指捏住,快速將其中一個白饅頭撈出蒸籠,放到碗裡。

  五娘盯著這只被撈出來的饅頭猛看,臉都快懟上去了,似乎想比比究竟是饅頭大,還是她臉大。

  「放進去的時候才拳頭大小呢。」宋三娘說,這才是她驚訝的地方,按理說饅頭已經發過了,卻沒想到蒸出來後發得更大了。

  「嘗嘗看?」宋菽掰開饅頭,分給幾人。

  六娘最積極,拿到饅頭就往嘴裡塞,被燙得仰頭直哈氣。五娘翻來覆去研究了一番,似乎對饅頭切面上蜂窩狀的洞洞很感興趣。宋阿南端詳片刻,一口吃了。宋三娘則又掰成兩半,一半吃了,另一半也反覆研究了一番。

  「好吃!阿兄這個好好吃!還有點甜。」六娘盯著宋菽手上剩下的一點饅頭,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看你這饞樣,阿兄還沒吃呢。」宋三娘道。

  宋菽倒不介意,六娘正在長身體,平時又沒什麼吃的,食慾旺盛一點很正常,便把剩下的一點也給了她。

  六娘拿了,卻也不吃,反倒跑了出去。

  「譚力!我阿兄的饅頭做好了!」宋六娘喊著,跑到一個十多歲的男孩跟前,「你嘗嘗,看我騙沒騙你?」

  關於饅頭的事,六娘就數跟譚力吹得最多。譚力可不像宋六娘,大大咧咧的,他對宋菽所謂的白饅頭抱著一定的懷疑。

  所謂酵母,即使是從海外而來,難道就真的能做出比酸漿發面更好的吃食?

  譚力接過那一小塊饅頭,周圍的目光全都聚集了過來,有平時的玩伴催促他,快點吃吃看。

  饅頭一拿到手,譚力就發現,它比曾經嘗過的蒸餅更為鬆軟。

  他咬了一口,面的香氣盈滿齒間,它不像酸漿酵發的蒸餅,沒了肉餡的中和會發酸,嚼多了反而有絲絲甜意。

  到了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認:「好吃。」

  「真的好吃?」

  「我們能嘗嘗嗎?」

  「饞什麼?這海外的酵母多金貴,你說嘗就嘗?」

  「六娘,一口,就一口。」

  在場的大人小孩你一言我一語,不待六娘發話,宋家的柴門又開了,宋阿南一手捧一個蒸籠,竟是把剛才蒸好的饅頭都帶了出來。

  一時間,面香裊裊,勾得在場幾人都食指大動。

  宋菽曾說過要讓大家都嘗嘗鮮,他果然沒食言,每家都送了一整個大饅頭。

  這年頭糧食稀缺,拿到饅頭的人家都喜出望外,也有不好意思收的,宋菽便說這些日子受大家諸多照顧,一點小心意還請收下。

  大家聽了,都誇宋寡婦教得好,宋家的孩子懂得感恩,高高興興地捧著饅頭回去了。

  宋寡婦走後這段日子,雖也有些小矛盾,但這些同村鄰里並無壞心,對他們也算關照,除了來宋家圍觀的這些人,宋菽又和三娘在村裡走了一圈,給剩下幾戶人家也送去了白饅頭。

  如此一來,這天相河村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出現了宋家出品的白饅頭。

  回到家,三娘問宋菽,剩下的麵團是否也蒸了。

  宋菽搖頭,讓阿南去找了個小點的瓦罐,將剩下的麵團放進去,上面鋪上厚厚一層乾粉,又用木板和磚壓住罐口。

  「這是做什麼?」六娘好奇道。

  「這是老麵團,明日再做饅頭的時候直接把它加進去,就不需要酵母了。」宋菽道。

  六娘點頭,她知道饅頭的具體做法是秘密,也不再多問,有人跟她打聽只當不知道。

  宋三娘則立刻明白過來:「也就是說,以後我們都不用酵母了?」

  「是啊。」宋菽點頭。

  「難怪,你說能掙錢。」

  剛才他們做饅頭的時候把酵母都用完了,原本她還擔心,他們把饅頭都送出去了,日後還咋賺錢?況且這遠渡重洋而來的酵母肯定不便宜,這麼珍貴的東西,平頭百姓買不起,買賣必然難做。

  此刻宋菽把面肥的關竅跟她一講,立刻豁然開朗。

  這吃食口感好,用料便宜,關鍵還新奇,沒準真的能像四郎所說的,可以掙到錢帛。

  只是村中的人大都沒錢,若是去縣城,蒸好的饅頭必然已經涼了,這如何吸引縣城的人花錢來買?

  宋三娘想到這裡,卻是沒了主意。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發面的方法,作者去知網查了下,中國的麵團發酵技術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文中提到的酸漿酵發面法約公元6世紀前後開始流行,跟本文所參考的唐朝時間上基本吻合,屬於第二個階段,而第三階段酵面發面法(就是咱們現在用的)公元十二世紀前後才流行,所以這裡面的古代人就不知道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