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葬清》第348章
第08章 暖閣奏對(一)

  崇禎向禦案上望了一眼,禦案的右端堆放著許多軍情文書,都是在圍城以前送來的。他正在批閱文書,忽然得到稟報,知道李自成的人馬已經到了德勝門和西直門外,他大驚失色,投下朱筆,突然站起,在暖閣中不住仿徨,小聲叫道:“蒼天!蒼天!”

  現在他重新向未曾批閱的一堆文書上投了一眼,輕輕搖頭,又一次想著十七年的宵衣旰食都不能挽救國運,競然亡國,不禁一陣心酸,滾出熱淚,隨即在心中問道:

  “今日如何應付?如何應付啊?”

  一個太監進來,跪下說:“請皇帝用早膳!”

  崇禎正在想著今日李自成可能大舉攻城,可能城破,所以不但沒有聽見御前牌子請用早臘的話,甚至沒注意這個太監跪在他的面前。等太監第二次請他去用早膳,他才心中明白,搖頭說:

  “免了!”

  太監一驚,怕自己沒有聽清,正想再一次請皇上去正殿用膳,但見皇上心情極其煩躁地揮手說:

  “早膳免了,下去!”

  御前牌子不敢言語,叩頭退出。等候在乾清宮正殿門外的本宮掌事太監吳祥,知道皇上不肯用早膳,不覺在心中歎了口氣,正在沒有辦法。

  崇禎以前的幾代皇帝,很少臨朝聽政,甚至很少同群臣見面。崇禎登極以後,竭力矯正自明朝中葉以來導致“皇綱”不振的積弊,每日宵衣旰食,黎明即起,焚香拜天,然後上朝。像他這樣每日上朝的情形,歷朝少有,只是從李自成的大軍過了宣府以後,他為軍事緊急,許多問題需要他隨時處理,也需要隨時召見少數臣工密商,才將每日早朝的辦法停止,改為逢三六九日禦門聽政。今日不是三六九日,忽然決定上朝,前一日並未傳諭,群臣如何能夠趕來?

  當崇禎乘輦離開乾清宮不遠,到了建極殿時候,忽然想到自己錯了。他後悔自己的“方寸已亂”,在心中歎道:“難道這也是亡國之象?”

  但是午門上的鐘聲已經響過一陣,要取消上朝已經晚了。他轉念一想,在目前這樣時候,縱然在平臺只看見幾個臣工也是好的,也許會有人想出應急辦法,今天倘若吳三桂的救兵不到,“逆賊”破城,這就是他最後一次禦門聽政了。

  一陣傷心,使他幾乎痛哭。但是平臺的丹墀上靜鞭已響,他也在右後門的裡邊落輦了。

  平日常朝,雖然不設鹵簿,也不奏樂,但是在丹墀上有鴻臚寺官員和負責糾正朝儀的禦史,還有一大批錦衣力士在丹墀旁肅立侍候。至於十三道禦史和六科結事中,都是天子近臣:稱為“言官”,都必須提前來到。

  今天,崇禎突然決定臨朝,午門上的鐘聲雖然敲響一陣,但分散住在東西城和北城的官員們多數沒有聽見,少數聽見鐘聲的也不能趕到。錦衣衛衙門雖然較近,但錦衣衛使吳孟明藉口守東直門,正在王承恩的公館裡密商他們自己的今後“大事”,錦衣力士等都奉命分班在皇城各處巡邏。十七年來,崇禎每次常朝,從來沒有像這般朝儀失常,冷冷清清,只有少數太監侍候,而跪在平臺上接駕的只有二位大臣:一是都察院左鄰禦史李邦華,二是兵部情郎協理戎政大臣(又稱戎政侍郎)王家彥。

  李邦華今年七十一歲,白須如銀,飄在胸前,王家彥今年五十七歲。崇禎看見離禦案幾尺外只跪著兩個老臣,除這兩位老臣外,便只有十幾個從乾清宮隨駕來侍候的內臣,顯得宮院中空空蕩蕩,不覺落下眼淚。在往日,舉行大朝會的熱鬧和隆重場面不用提了,就以平時常朝來說,一般也有一兩百人,按部就班,在面前跪一大片。他不考慮今天是臨時鳴鐘上朝,所以沒有多的朝臣前來,他只想著同往日的常朝情況相比,在心中傷心地歎息說:

  “唉!亡國之象!”

  他沒法忍受這種不成體統的現象,突然吩咐“退朝”,使左右的太監們和跪在面前的兩位大臣吃了一驚。大家的思想上還沒有轉過彎兒,崇禎已經站起來向後走去。但是剛剛上輦,他就後悔不該突然退朝回宮,心思竟然如此慌亂!

  他想著王家彥是戎政(兵部)侍郎,職掌守城之責,如今趕來上朝,必有緊要事情陳奏。他應該在平臺上當面問明城上守禦情況,可是他因為不忍看見上朝時“亡國之象”,什麼話也不問就退朝了!他又想到須鬢如銀的李邦華是四朝老臣,平生有學問、有操守,剛正不阿,為舉朝臣僚所推重;接著想到本月初四日,李邦華同工部尚書兼東宮大學士范景文都建議護送太子去南京。

  這是個很好的建議,只因當時有言官反對,他一時拿不定主意,此計未被採納,可恨!可恨!另外的朝臣建議他自己遷往南京,也未採納,因循至今,後悔無及!這兩件爭議,如今像閃電般地出現在他的心頭。難道李邦華今日又有什麼新的建議不成?

  “傳諭李邦華、王家彥到乾清門等候召對!”崇禎向吳祥吩咐一句,聲音中帶著哽咽。

  崇禎回到乾清宮東暖閣坐下,等待著李邦華和王家彥來到。他在心裡恨恨地說:“往日,大小臣工,這個請求召對,那個請求召對,為何自從北京被圍以來,國家將亡,反而沒有人請求召對?往日,不但從各地每日送來許多文書,而且京城大小臣工,每日也有許多奏本,可是三天來竟無一封奏本,無人為救此危亡之局獻一策,建一議!可恨!可恨!”

  剛想到這裡,一個侍婢輕輕地掀簾進來,用永樂年間果園廠製造的雕漆龍鳳託盤捧來了一杯香茶。他跪到崇禎面前,說道:“請皇爺用茶!”

  崇禎正在等待李邦華和王家彥來到,同時又奇怪提督京營的心腹太監王承恩何以不見影兒,心緒紛亂如麻,突然向侍婢問道:“城上有什麼消息?”

  崇禎猛然清醒,才注意是跪在面前的只是一個侍婢。他命那人將茶杯放在御座旁邊的茶几上,又命她退去。

  這時他忽然看見禦案上放著一個四方漆盒,上有四個恭楷金字“東宮仿書”。他向身旁的人問道:

  “太子的仿書又送來了?”

  旁人回答說:“是的,皇爺,剛才鐘粹宮的一個宮人將太子近幾天的仿書送來了。奴婢告她說皇上怕沒有工夫為太子判仿,叫她帶回去,等局勢平定以後,再將仿書送來不遲。她說這是皇爺定的規矩,將傷書盒子交給奴婢就走了。”

  “唉,此是何時,尚講此不急之務!”

  崇禎的話剛剛落音,吳祥進來,躬身稟奏:“李邦華和王家彥已經來到乾清門,候旨召見。”

  崇禎說道:“叫他們趕快進來!”

  吳祥恭敬退出。侍婢們趕快跟著退出了。隨即在正殿的丹墀上有一個尖尖的聲音傳呼:

  “左都禦史李邦華與協理戎政侍郎王家彥速進東暖閣召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