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十一章 進士
殿試等待結果的時間並不久,三日後,讀卷官便將討論商議後的前十名的名錄和考卷呈獻給了元盛帝,按例由元盛帝確定名次,並召見這十人。
元盛帝的目光在名錄上掃過,修長的眉毛慢慢的蹙起:“十位中,無一人是金人?”
王捷躬身回道:“回皇上,此次殿試中金人貢士僅有5名,其文章微臣等都細看了,尚不能列入前茅。”
大金國以馬上得天下,提倡騎射武功是金人之本,應以弓馬嫻熟,以武建功,不提倡金人走科舉之路。加上大金國皇帝有意籠絡漢人士子,提出“金人不佔鼎甲”的說法。所謂鼎甲指“殿試的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即唯有漢人才可以點鼎甲,唯一故少有金人走科舉之路,按理說,十人中無金人,實乃常事,不知元盛帝為何如此提問。王捷心中詫異。
“有位叫琨寧的金人,朕在殿試時,見他行文流利、引經據典、文思敏捷、楷法中程,不知眾愛卿將其文章列在幾等?”元盛帝不緊不慢問道。
“皇上稍候,容微臣查詢。”王捷心中一凜,後退至後方副總裁錢霖身旁,其手中正持有所有貢士的排名。二人尋覓了一番,立即將結果奏上。
“回皇上,琨寧之文經讀卷官評議,列於三甲第二十八名。”王捷回稟道。
“哦,為何取其中下?”元盛帝依舊慢聲問道。
“啟稟皇上,微臣等認為琨寧之卷書法流暢、文彩斐然,然囿於閱歷,論據虛空有餘,用筆略顯稚嫩,故列於三甲。然此子年方十八,有此才學,已屬不易。”王捷組織了下語言,據實以告。
“嗯,金人中難得有如此子般博學漢文者,況且其未及弱冠,後勢不可小覷,若假以時日潛心栽培,必有大造化,”元盛帝略一停頓,“如列為三甲,未免可惜了些,不如列在二甲末,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元盛帝此言一出,王捷與錢霖等目光在空中交接了一番。二甲是進士出身,三甲是同進士出身。二者在用人上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朝考取翰林上,三甲之人按往例難入翰林,看來皇上是有意栽培這個叫琨寧的金人,欲擢其為翰林。好在此子在三甲中排名靠前,稍往上提,不算太勉強。說來皇上畢竟是殿試的主考官,這權柄終究在他的手上。
王捷思量片刻回稟道:“微臣等謹遵聖意,只是依照皇上原旨,二甲取中131名,三甲取中136名,如此,不如改為二甲132名,三甲135名。”元盛帝提拔個別人自然可以,但王捷亦不願意有人因此落入三甲,終覺有失公允。
元盛帝明白王捷之意,向錢霖伸出手,“將名錄給朕通閱。”
“是。”錢霖即刻呈貢而上。
因前十名(一甲三名、二甲前七名)須待皇上欽定,名錄上從二甲第八名開始排列。元盛帝將目光鎖定在二甲名錄上,漸漸發現了幾個印象中的名字,不由點了點頭。王捷作為正總裁,行事端正,不偏不倚,不枉他對其信賴有加。
“王愛卿愛才惜才之心可鑑,”元盛帝肯定道,“就依王愛卿之意點定。”
“謝皇上體恤人才!”王捷聞言欣喜,再次將前十名文章呈上,“恭請皇上欽定一甲三名。”
元盛帝“嗯”的一聲,接過文章,仔細的看起來。
半個時辰後,名次已定。在偏殿等候已久的前十名進士終進得殿來,接受皇上的召見,這便是所謂的“小傳臚”。若形容端正、大方得體、未出紕漏,這十人中的前三名,便是鐵板釘釘的“鼎甲”,其餘七人亦將得到朝廷重視,前途一片光明。
……
吳勉未接到召見的通知,不在“小傳臚”之列,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能在考取舉人後,連著考取進士,稱為“聯捷”,已屬於幸事,足以欣慰。若還有奢望,便是能進入二甲,如此進翰林院便多一分希望。
二十五日所有的殿試名次揭曉,大大的金榜貼在長安街宮牆上。“快看,大傳臚!”
金榜前依舊是人山人海,除了貢士之外,圍觀的百姓重重。誰都想知道新科狀元、榜眼、探花是誰,到時騎馬簪花遊行,也可對著名字看看年少不年少、英俊不英俊、風流不風流。
青山和馬戈一回生二回熟的護著吳勉擠到了榜前。
“姑爺,這回從前面找起!”,青山信心滿滿。
“好吧。”吳勉笑應道,從二甲開始尋找自己的名字。青山亦是熱切的望向金榜,這次可是真正的官身啊!
“……二甲五十七名吳勉……”吳勉這次無比順利的找到自己的名字。
“青山,馬戈,我中了!二甲五十七名,進士出身!”吳勉雙手緊緊兜住二人的肩膀,狂喜地聲音發顫。
近了,目標更近了。
“嗷,我家姑爺二甲,我家姑爺二甲!”青山和馬戈原地跳起,振臂高呼。
陣陣歡呼聲驚起飛鳥,快速的掠過空中。
若真有青鳥便好了,吳勉想著,可以飛越千山萬水去告訴她:“蘭娘,終未辜負你。”
……
二十六日,禮部設恩榮宴款待新科進士。讀卷大臣、鑾儀衛使、禮部尚書、侍郎,以及受卷、彌封、收掌、監試、護軍參領、填榜、印卷、供給、鳴贊各官與新科進士一體赴宴。皇上欽命賀蘭博泰為主席陪宴,狀元一席,榜眼、探花一席,其餘進士四人一席。每位進士得宮花一枝,小絹牌一面,上有恩榮宴三字。用銀盤盛滿果品,各色菜餚四十餘品,皆奇珍異味,出自御廚之手。御賜酒,三鼎甲用金碗,其他進士用銀碗,酒不限量,源源而來,直到盡醉為止。
“遙望龍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這一日,或許是這些進士們的人生巔峰,皇恩浩蕩、花色酒香、人生得意,舉世無雙!
吳勉赤紅著臉,從眾官員手中接飲過一碗碗的瓊漿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