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問誰想來一碗的結果是,所有人都來了一碗。
民以食為天,僧人悲天憫人,篤信佛教,卻沒有超脫人的行列,豆花的滑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舀酸湯的勺子在豆花面上壓一下,柔軟卻有彈性的白麵顫巍巍地凹陷,等勺子移開,又緩緩恢復原狀。
僧眾尚且不知什麼叫做Q彈,豆花的模樣卻已讓他們想到了諸如此類的形容詞,再加上豆香濃郁,憑想像,他們的口水就要滴下來啦!
現場沒有足夠的陶碗,想要喝豆花,和尚們必須自備碗筷。磨坊與僧寮不遠,端莊的和尚們原本還踱步行走,回去拿缽,見他人走的飛快腳下生風,也急了,生怕到晚就沒有豆花喝,於是一個個加快腳步,硬生生走出了競走的速度。
莫文遠同慧空和尚站在鍋邊,舀豆花,慧空和尚不僅年輕英俊,善於雕刻,在數字上怕也有點天賦,他大勺一掂,就知分量幾何,每位僧人分到的豆花都大差不差,待院內僧人都領完之後,鍋見底,連白花花的邊沿部分都被舀乾淨了。
農曆九月,天還沒開始轉涼,最近又有秋老虎作祟,一碗熱騰騰的豆花喝下去,僧人光滑的腦袋上都在冒汗。莫文遠把被汗水粘成一搓的頭髮往旁邊撥撥,高興道:“成了。”
慧空和尚對一小碗豆花很珍惜,他小口小口吸,胖和尚都開始舔碗底了還沒喝完,他道:“這就是菽乳?”
莫文遠道:“還不是,菽乳還需要將其重物壓一刻,這是比較薄的菽乳。”
慧空和尚哦了一聲道:“為何叫豆花?”他還記得剛才莫文遠的話。
莫文遠鎮定道:“豆漿與酸湯相容時,飄在湯麵上的,可不像是一朵一朵花?”
慧空和尚回憶當時的畫面道:“善。”確實很像。
他們站在一旁聊天,其他僧人卻還在回味豆花的味道,特別是不了和尚,表情夢幻:“我從不知豆花竟如此美味。”
旁人笑道:“你以前根本不知豆花是何物!”
不了毛遂自薦道:“莫小郎君,可還要做菽乳不?我可以幫忙搭把手。”他們在莫文遠附近,剛才慧空與他的對話都被幾人收入耳中,他們心說豆花如此美味,菽乳該是怎樣的珍饈啊!
但莫文遠卻拒絕道:“今日不做了,我要想想法子提高擠壓豆漿的速度,人工擠壓終歸不是個事兒,耗人力太多。”他腦中不斷盤算,定要做個簡易儀器出來。
……
在興善寺內做了一次豆花後,院內僧人都知道很有慧根的莫小郎君復原出了淮南王的菽乳,甚至還對其加以改進,創造出了豆花。
但問起圍觀僧人,菽乳如何做得?他們卻只能複製到磨豆漿後人工擠壓漿汁的步驟。
“莫小郎君點豆花用的湯汁是自帶的,誰也不知那湯原料為何。”
“哎!做菽乳的關鍵怕就在湯裏!”
大興善寺內的和尚還算厚道,特別是他們已經占了雕版印刷術的便宜,便不好意思再打菽乳的主意,就算是磨豆漿後的步驟,也沒讓其他人知道。
慧遠甚至還提醒莫小郎君:“萬不可在他人面前做菽乳。”“保管好法子,別給其他人騙去了。”“你且同李施主說,讓她拿個章程。”
莫文遠聽後,有點感動于慧遠和尚的提醒,但更多卻是哭笑不得。
他看上去真像是不經事的小孩兒,什麼事都往外說?
酸湯的配料他沒讓和尚們知道,他與大興善寺的和尚要好,卻沒有直接開誠佈公,將方子拱手送人的道理。
他之前先與李三娘說過,但阿娘實在不知,也想像不出菽乳為何物,更不知莫文遠是否能成功復原菽乳,便讓他攢著酸湯方子,等自家磨盤搭好再說。
幾日後,莫文遠家磨盤搭好,他就迫不及待做了一次豆花並豆腐。
此次依舊是人為壓制豆漿,莫小狗本就喜歡喝豆漿,對傳說中的菽乳也很嚮往,幹活時充滿幹勁。
豆花才成型,家中三人就一人撈一碗,莫文遠準備充分,還用生薑並丁點兒飴糖熬了甜漿汁,放入陶甕中。
想要喝甜豆花的加薑汁,想要喝鹹豆花的加醬清,充分滿足鹹甜兩黨的口味。
李三娘多厲害的人,手藝好又有商業頭腦,她連喝三碗豆花,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豆花定能開遍長安。”
她挺有詩才,此豆花與一般花朵不同,卻也用開字。
莫文遠道:“上回我在大興善寺做過,可有妨礙?”
李三娘道:“有甚妨礙,菽乳的方子本就從藏經閣書中得知,豆花誕生有我兒一份卻也有興善寺一份。”
她明事理又知恩圖報,深知這筆生意不可獨佔鰲頭,與興善寺捆綁掙錢才是長久之策。
她感歎道:“看來我又要往興善寺走一趟了。”
……
在莫文遠琢磨壓豆漿器械時,興善寺又出了一件大事。
慧空雕刻的金剛經板,終於完成了!
寺院內眾僧欣喜若狂,趕緊派人告訴莫文遠,並邀請他一同去觀歷史上第一本用雕版印刷術印出來的《金剛經》。
李三娘與莫小狗也知道此事,後者因不喜讀書,對此並不關心,只知道聰明的堂弟又做了一件大事,對莫文遠肅然起敬一小會兒後,又做事去了。
而李三娘受到專業領域限制,只能模糊感到雕版印刷的作用,實在無法與寺院眾人感同身受。
慧遠對她不斷誇獎莫文遠,將他身上的不凡之處無限放大:“令郎慧根深重,不肖幾年定能成就一番事業。”這都是謙虛了誇,以慧遠的想法,莫文遠現在就很了不得了。
李三娘早就知道兒子聰明,每一論及此,她就如同老君八卦爐中鍛煉過的孫大聖,大世面見得多了,自有閑雲野鶴的淡定氣。
她對莫文遠道:“你就去看看吧,記得回來吃飯。”
莫文遠哦了一聲,懶洋洋趴在驢背上。
說實話,他對雕版印刷興趣一般,但最開始好歹是自己提出來的,就算有始有終,都要去看看。
而且,那可是第一本雕版印刷作品《金剛經》啊!想到這,他還是產生了一絲絲見證歷史的新奇感。
到了寺內,他被和尚迎著前往正殿,僧人皆聚集于此。
慧空和尚身為雕版的完成者,被眾僧團團圍住,解答他們的疑慮,但他一看莫文遠來了,立刻撥開人群,獻寶似的將木板還有經文呈現到他面前。
慧空道:“最後用的還是經折本的裝訂法,我技藝不佳,在一張大板上刻字更容易。”
刻完後在平整的白紙上印下經文,正反折疊,再貼上封面,《金剛經》應運而生。
莫文遠將經書拿在手中前後翻看,末了感歎道:“真厲害啊。”
說的是寺院眾僧,他提出含糊的概念竟然能被完善至此,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
他們的智慧與現代人相同,欠缺的只是歷史積澱的靈光一現,一旦莫文遠打開了思路,勤勞勇敢的僧人們就能突破舊的桎梏,完成創新。
在與慧空就經折本聊天時,一名乾枯如柴的老僧出現在莫文遠身後,言明:“住持邀見小施主。”
莫文遠點頭道:“就來。”
……
興善寺住持年事已高,平日裏多在禪房內參悟佛經,莫文遠出入寺廟多次,都沒見過住持。
他心知住持找他定是為了雕版印刷術之事,在路上便打了好幾遍腹稿。
慧空一同跟著來了,他似乎能看出小孩兒心中的緊張,安撫道:“無事,住持定不會為難與你。”
莫文遠呵呵一笑,表情僵硬。
他真的有點小緊張呢!
待到禪房門口,慧空退至一邊,莫文遠只得自己進門,他心中好比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跳得飛快。
住持身披袈裟坐在蒲團上,他身形瘦削,面容蒼老,眼角堆滿皺紋,裸露出來的手背上有老人斑,坐在那裏悄無聲息。看他外表,最少也有七八十歲。
莫文遠才拘謹坐下,就看見老住持睜開眼睛,對他笑了一下。
眉眼中很有慈祥老頭的味道。
然後慈祥老住持伸出手,手臂懸停在莫文遠面前。他手掌緩緩張開,露出一塊糖。
慧能大師道:“吃糖。”
莫文遠:“……”
“謝過大師。”
慧能大師趁他吃糖時冷不丁殺入正題:“雕版印刷術與幾種裝訂方法,你待如何?”
莫文遠差點被糖嗆到,問題太突然,差點不知如何回答。
好在他早有答案,將糖壓在舌頭底下,莫文遠道:“我欲獻給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