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安樂堂》第46章
十三 (3)

  由於這天逛御花園受了寒,孫太后一回寢宮,便即寒熱大作,病勢日重一日。皇帝很孝順,祈天禱神,乞延陽壽,又恭上徽號為「聖烈慈壽皇太后」,算是「沖喜」。但這一切都毫無效驗,太后自己亦知道危在旦夕,特命皇帝至病榻前,有所叮囑。

  「你記不記得老娘娘駕崩之前的故事?」

  皇帝想了一下明白了,老娘娘指仁宗誠孝皇后,在宣宗賓天,當今皇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正統七年十月大漸時,雖然皇帝已經十六歲,親裁大政亦已多時,太皇太后仍舊召楊士奇、楊溥,命太監傳問:「國家還有甚麼大事未辦?」

  楊士奇、楊溥回奏,尚有三件大事未辦:第一件是建文帝雖廢為庶人,仍舊應當修實錄,以補國史之不足。第二件是成祖有詔,凡有收藏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人遺書者死,這條禁令,請予撤銷。二楊說一件,太監轉奏一件,太皇太后都點頭同意。第三件事未及詢問,太皇太后便嚥氣了。

  「娘娘是說當年老娘娘特召楊士奇、楊溥來問未辦的大事?」

  「是的。我也想問一問一班老臣,當時第三件大事是甚麼?我快要跟老娘娘見面了,娘娘如果問到我,好有個交代。」

  「這也不必費事,兒子去問李賢好了。」

  「不!我另外還有話要說。」

  於是皇帝宣召李賢及吏部尚書王翺至仁壽宮,因為王翺是四朝老臣,年已八十,怕慈壽太后如果問到永樂年間的往事,只有他能回答。

  「當年太皇太后召楊士奇、楊溥,垂詢國家可還有未辦的大事,第三件來不及問,太皇太后就崩逝了。」皇帝看著李賢問,「你知道不知道,那第三件是甚麼事?」

  「臣彼時年資尚淺,未有所聞。」

  「王先生呢?你跟楊士奇很熟,總聽他說過吧?」

  「是。這件大事,皇上已經秉承懿旨辦過了。」王翺答說,「那就是釋放『建庶人』文圭。」

  「喔,原來是這件事。」皇帝很欣慰地,親自入寢殿告訴了慈壽太后,接著又問,「娘娘還有甚麼話要問他們?」

  其時后妃都在寢殿中伺候湯藥,太后示意迴避,只留皇帝在病榻前,然後說道:「皇后沒有兒子,將來你百年以後,我怕有人會欺侮她。」

  這所謂「有人」,自然是指太子的生母周貴妃。皇帝立即答說:「娘娘請放心,兒子不會虧待她的。」

  「我本來想交代李賢,將來要保護皇后。既然你說不會虧待她,那麼,你自己去交代他們。」

  「是。」

  答應是答應了,皇帝不免困惑。不知道周貴妃將來會如何欺侮未生子的皇后,因而先找了裴當來問。

  「老奴不敢瞎說。」裴當非常謹慎,「怕生是非。」

  「不要緊,你儘管告訴我,我放在心裏就是。」

  「萬歲爺不會生氣,老奴才敢說。」

  「我不生氣,決不生氣。」

  有這麼堅決的表示,裴當才敢透露,但仍舊是有保留的:「有人私下在說:萬歲爺萬年以後,那時的太后,應該只有一位。」

  「誰說這話?」

  裴當不答,只是磕頭。皇帝明白了,他不肯說,就是怕生是非。心想已經許了他甚麼事「放在心裏」以及「不生氣」,那就不必追問了。只是在想,「母以子貴」,所謂「那時的太后,應該只有一位」,自然是周貴妃。這也就是說,太子即位後,不認嫡母。此為必無之事,即令嗣君有此悖逆之行,群臣亦會力爭,無足為憂。但此外呢?

  皇帝思索了好一會,認為只有一件事可慮,宜乎預先交代,當即召喚在廊上待命的李賢與王翺入殿。

  「皇后賢德,外臣不會明瞭,大家只知道皇后為我哭瞎了眼睛;風寒入骨,壞了一條腿。你們不知道皇后謙德過人,我幾次要封皇后之父,她都不肯。皇后兩兄,都在土木堡殉了難,幸而錢鍾有個遺腹子。」

  皇后之父,照例封伯爵,后父錢貴,官至中軍都督同知,何以未封,外臣都不解其故,如今聽皇帝所說,才知道是皇后不願。子是李賢、王翺齊聲稱頌皇后賢德。

  「可惜皇后無子,然而亦並不減我對皇后敬重之心。我跟皇后可以說是患難夫妻,我在沙漠的時候,皇后罄中宮所有,賞賜也先,為的是希望我能早早回京。復位以後,我叫人開珍寶庫,要皇后自己選擇飾物以為補償,皇后一無所取。」皇帝說到這裏,正色喊一聲,「李賢!」

  「臣在。」

  「我有一段話,你回內閣要記檔!」

  「是。」李賢側身屏息,仔細聽著。

  「如果皇后走在我前面,那不用說,我自會處置。倘或皇后後我而崩,千秋萬世,與我同穴。」

  原來皇帝想到,周貴妃將來可能會欺侮皇后之一事,便是不許皇后合葬,因而特意作此叮囑。李賢莊容答奏:「臣謹遵旨,退而書之於冊,以後有閣臣新入,當格外交代,以免日久遺忘。」

  「好!這樣處置很妥當。」

  「臣尚有一言陳奏,東宮已行冠禮,宜乎早擇賢配。」

  「說得是!太后亦早有這話,派人私下探訪,已訪到幾個人,我的意思是想多問幾家,擇賢而定。」皇帝又說,「東宮婚禮,不妨先由禮部預備起來。」

  為東宮擇配,原是慈壽太后心目中的一件大事,如今由於李賢的陳奏,越發加緊進行。仁壽宮及周貴妃宮中管事的太監牛玉、夏時,加上裴當,一齊出動。半個月的忙碌,選定了十二家的淑女,由慈壽太后親自挑選,中選的三家,姓王、姓柏、姓吳,年齡恰好都是十四歲。一經選中,即不再回母家,養在別宮待年。

  「娘娘看,」皇帝私下叩問太后,「這三個女孩子,哪一個最好?」

  「王家的女孩子穩重。」

  「是!兒子看,也是如此。」皇帝作了決定,王氏是未來的中宮,柏氏、吳氏為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