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鳳凰台》第257章
第257章 臘八

 京城來的官員在年前之前到了晉地, 一行七八個辦案的, 後頭還跟著十二三個筆吏帳房,統共二十來人,既是來辦案的,全都在官衙住下。

 拿了上頭的手諭來, 官驛中供食宿水飯,秦昭派人去問候一回,送上些酒菜, 還婉轉請宴, 打頭的拒了:「案情震動百官, 臣等負皇命而來,不敢有片刻懈怠。」

 大理寺卿是師朗,這些官員中一半都是他的手下,打頭的就是當年審楊家案的大理寺正,倒是熟人,他們沒來的時候, 秦昭該辦能辦的事都全辦完了,客客氣氣把手上的帳冊交接過, 留下兵丁供他們驅使, 自個兒回去過一個樂樂和和的新年。

 這二十來人來的很不巧, 將要年關,查案的人一來,晉州城裡這些官兒怕是沒一個能過上好年,州府道上上下下哪一個不懸著心, 也只有晉王府裡張燈結綵,預備著過臘八節。

 官員的日子不好過,晉地的這些富戶卻是一樣過年,永壽寺的素齋菜極有名氣,初一十五各家來燒香的必要訂一桌子素齋菜。

 寺門口既有書場,便開了個素麵館子,二文錢一碗,裡頭擱上煮的麵筋香菇,窮人家來上香,到了門邊也能吃這一碗二文錢的素面。

 到了臘八除了廟會集市,永壽寺年年都要施臘八粥,叫作「分福」,這粥裡熬的各樣八寶便是從各家富戶官員那兒化來的福氣。

 把這些富戶們捐的米糧雜果在一鍋裡燉了,分給窮人,才叫作「分福」,各家還得比拚佈施了多少福氣出去,鍋裡燉什麼的都有,黃米小米菱角米,還有棗子花生桃仁松子,初時還說是八寶粥,後來乾脆起了名頭叫百寶賜福。

 晉城人不論貧富,家家戶戶到了臘八節這幾日,都要到永壽寺去,討一碗百寶粥吃,添一添來年的運氣福氣。

 如今晉州城中還有誰的福氣能大過得晉王晉王妃,永壽寺早早就派了人來,到王府求福,衛善問過曹夫人,知道這是年年捐贈的,往年最大手筆的是劉刺史,他一向摳門小氣,就只有臘八施米糧從不小氣。

 衛善挑了眉頭:「這倒古怪,我還當耗子藏糧是再不肯露白的。」

 曹夫人掩了口笑:「王妃哪裡知道呢,咱們這兒是舍你捨出去多少福氣,菩薩都會成倍的還回來,年年寺前會支上一個大口袋,就是貧家小戶也要到一碗米進去。」

 怪道劉刺史會這麼大方,永壽寺的方丈倒是個妙人,分明出家,倒比在家的還更通透,怪不得能和劉刺史一搭一唱,把《聖天菩薩下生經》傳得這麼廣。

 晉王府還沒捐,餘下的各家都不敢先捐,衛善把手一揮,比著去歲劉刺史家捐的,再加厚上兩成。在京城每到臘八節,前一日宮中便會支一口大鍋煮粥,到了正日子,由正元帝和皇后分賜百官群臣。

 衛善從小在宮里長大,便讓王府司膳也按宮裡的方子煮細粥,把各樣米豆反覆浸泡,吸足了水,再把紅棗核桃去皮去核磨碎,煮出來的粥湯似漿,再在細粥上擱上雜果紅綠絲妝點,擺出吉慶的圖案來,分賜到各家去。

 王府送出來的臘八粥,除了晉地官員,也給官驛中的京城來的官員送了一份,幾個人對著帳冊發愁,人人都知道其中牽扯甚廣,才剛出了京城,一路上塞條子的不知多少,接著臘八粥,狠狠喝上一碗,感嘆道:「只怕這晉地也只有晉王才安心吃粥了。」

 另一個捧了碗:「只怕晉王也沒心思喝粥。」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案子怎麼審,審什麼,報上去自己的烏紗保不保得住,那都是未可知的事。

 秦昭還真在府中安心喝粥,小鍋裡燉的細粥加了牛乳紅糖,甜絲絲的,他懷裡抱著女兒,用小銀勺子舀上一點粥湯喂到她嘴邊。

 太初哪裡嘗過這個,第一口怔怔嚥了,舌頭一嘗了甜味來,眼睛都瞪圓了,接著便眯著眼睛笑起來,手腳不住動著,衝著她爹張張小嘴,呀呀兩聲還想再吃。

 衛善挨在窗邊的羅漢床上,倚著窗戶看帳冊,手裡握著一把玉盤算,秦昭隔著桌子抱著女兒,一邊桌上擺著帳薄,一邊桌上擺著仙桃食碟,裡頭兩隻小碗,碗裡這點粥是才剛沉香送上來的點心,被秦昭用來討好女兒。

 他久不在家,太初便不太識得他,若是女兒大些,還能用旁的東西討好她,如今她這樣小,就只有用吃食哄她了,秦昭在家的幾日,一得閒便把女兒抱在懷裡,太初漸漸和他熟起來,

 衛善翻著帳本,聶家在臘八前把錢送上了門,衛善一看才知,原來水上的營生這樣賺錢,雖比不上常家走絲路,可聶三娘的投入也更少。

 秦昭眼看女兒舔勺子,又沾上一點粥湯逗她,滿面都是笑意:「原來也沒這許多,原來清江的生意聶家可插不上手。」

 既然有秦昭替聶家開路,聶家便省去了許多打點,聶三娘常夫人兩個,憑著衛善的關係搭上了線,絲路上有寶石銀器,清江有絲綢茶葉,各取所需。

 衛善這個中間人,坐在家裡等著收錢。常家的錢未結,置鋪已經周轉開來,衛善把算盤一撥,眼看著帳面上的錢多起來,心裡鬆口氣,明歲馬場要開,處處都是用錢的地方,原來還怕不足,這下卻是夠了。

 太初舒舒服服躺在秦昭的腿上,她嘗到第二口就知道只要張著嘴就有的吃,小嘴巴一抿一抿,秦昭若是慢上些,她就伸伸腿兒。

 衛善隔著桌笑倒在引枕上,就見太初腿兒一動,秦昭便立時喂她,一面笑一面道:「這個壞東西,這麼點小,就知道指使人了。」

 太初認得她的聲音,一聽見聲兒就扭頭找人,一面看一面還想著吃,腳尖一蹬一蹬的,衛善笑個不住:「可不能她吃了,這味兒太甜,她吃了這個,別的就不再吃了。」

 秦昭懷裡抱著一個,對面坐著一個,心知道衛善說的對,可看太初睜著烏溜溜的眼睛,粉嫩嫩的小臉上滿是期待,又捨不得叫她失望。

 太初頭一回嘗著甜味兒,眼睛裡滿是驚奇,把頭靠在秦昭的胳膊上,臉上的笑就不曾停過,這些東西乳母是不給她吃的,怕一嘗著味兒就再不肯吃別的,可跟王妃還能念叨,對著王爺一個字都不敢說。

 太初不停張嘴,秦昭便不住拿勺子刮粥上的米漿給她吃,父女兩個玩了許久,直到太初的眼睛都撐不開了,嘴邊一圈米糊糊,還咂吧著要吃。

 果然午覺的時候太初便不願意吃奶,吃上兩口就不肯再吃,乳母不敢怠慢,願也存著心思,若是這回哄好了,下回依舊給她吃這些。

 趕緊報到了正屋,衛善正給秦昭磨墨,鋪開撒金箋,預備寫呈送給正元帝的賀年表,她一聽便知道是剛剛秦昭給她吃多了,米漿全給她吃了,蹙蹙眉尖盯了他一眼,對乳母道:「既不肯吃,叫她餓一餓,下頓就吃了。」

 秦昭滿面不忍,提著筆半天沒落下一個字兒,可到底沒當面反駁衛善,等那乳母退下去了,才心疼女兒:「她才多大,哄著她吃就行了。」

 衛善瞧了他一眼,對沉香道:「賞她一枝金簪。」這才是當真精心照顧著太初,背地裡哄著,全隨著主子高興,可不折騰了孩子。

 沉香咬著嘴唇忍笑,應了一聲是,從匣子裡取了一枝素面圓頭金簪賞了下去,乳母原來也不會當真就餓郡主一頓,她也沒這個膽兒,一見沉香來,想替自己辯白兩句。

 沉香笑眯眯的把金簪賞給她:「這是王妃特意獎賞的,往後可得更精心照看郡主才是。」

 乳母連聲謝恩,這下知道王妃心如明鏡,賞罰分明,不是那等光知道寵愛孩子的母親,原來看她年輕,這個又是頭生女,生怕有個不好,惹她生氣,這回可算安了心。

 秦昭寫完了賀年表,往偏殿去看女兒,看太初睡在悠車裡,身上蓋著刻絲小被子,夢裡還在笑,伸手捏了捏她的小手。

 第二日他再吃粥的時候,太初躺在他懷裡不住伸腳,衛善捧了碗看著,就見秦昭滿面不忍,太初咿呀得著急了,他就低頭看一看。

 衛善從來沒見過秦昭這個模樣兒,又想笑又得忍著,一屋子的丫頭都退了出去,沉香落瓊兩個互相看看,差點兒就笑出聲來。

 太初咿呀發急,沒一會兒又累了,腿也不蹬了,秦昭這才低頭,跟她道:「你娘不讓。」

 太初也不知是不是聽明白了,竟應和了他一聲,衛善既是好氣又覺著好笑,作勢叉起腰來:「她才多大,你就這麼慣著,往後不懂道理可怎麼好?」

 秦昭抱了女兒:「原來我也這麼慣著你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