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鳳凰台》第210章
第210章 捐米

 衛善笑盈盈伸出手指頭比了個「一」, 沒有這個數, 那也不是誠心開粥棚了,打著皇后生辰薄辦壽宴,降惠於民的旗號, 捐得少了, 可不顯得小氣。

 衛敬容笑著點點她:「我還想著便不收妃嬪命婦們的壽禮了, 把這些都折成米糧,就當是作了功德。」這還是她跟徐淑妃兩個商量著來的, 她一說要開粥棚,徐淑妃立時湊趣兒:「這樣的好事兒, 娘娘也叫咱們沾沾光。」

 昨兒秦昭還說若開粥棚命婦富戶的捐糧必不會少, 如今宮妃也算在其中,那宮妃中有了官職的人家,譬如徐家和甄家楊家, 就都要進獻。

 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沒人敢越過皇后捐的一百石, 這一批米糧也不會少, 衛善等著小順子回稟, 心裡卻盤起帳來, 這些米該怎麼用,往何處施。

 小順子沒一會兒便過來回報:「京郊京縣落的冰珠比城裡大的多, 還聽說有碗口那麼大的一坨冰砸下來,傷了十來個人,養的豬牛也有砸傷砸死的, 光化門邊的房子倒了一片,總有百來戶。」

 那兒的房子是薄木板起的,連王府中都砸落了瓦片,更別說這些貧民的屋子,衛敬容心慈,一聽便蹙了眉頭:「濟民所裡又得忙亂一陣,除了米糧,我再捐些藥材。」

 事出緊急,宮裡高床軟枕的臥著,聽雪籽打窗還覺得別有意趣,聽了災報才知道外頭艱難,京郊都已經如此,各地受災只怕更重,得虧進言停辦千秋宴,若不然外頭百姓受了冰災,宮中卻還大宴賓客辦壽禮,落在言官口裡總不好聽,便此時看著正元帝的臉色不說,心裡也要記下一筆。

 除了光化門之外,還有永樂坊長安坊,那一片兒多住著翰林文官,五品以下的小官員,一樣受災,苦不堪言,翰林文官本就清貧,在京城裡是買不起房子的,只能租住,月俸一半兒付了月租錢,另一半兒還得賙濟一日三餐四季衣裳,受了災房東拿不出這許多錢來補屋,日子過得比百姓好些,卻也好不了多少。

 小順子跑一趟,小福子乾脆送了個條子來,衛善一看就知是秦昭寫來的,墨意未乾,上面一條條羅列分明,可報的數卻和小順子打聽來的不同。

 小順子撓撓著腦袋,他除了去值房,還跟採買太監們打聽了一圈,這些事知道仔細的還是採買上的人,晚菘正當時節,菜農受了災,莊戶上養的豬羊也交不出來,光祿寺正發愁千秋宴上的要用的菜肉,一聽說皇后簡辦宴會,恨不得唸佛。

 秦昭這個是從京兆尹那兒打聽來的,將要年節又有壽宴,瞞報了幾戶,數額差得不多,便是知道了,也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好辦事。

 衛善留下椿齡,衛敬容這兒挑了頌恩,這兩個原就在書房共事,這會兒把各殿的妃嬪捐多少糧都記下來,衛善自己往禮部值房去。

 各部都在前宮有一溜值房,除了床椅,還有兩張小榻,正元帝在紫宸殿中日日批折到深夜,不定什麼時候便要傳喚,各部每日都有人輪值。

 此處屋子低些,昨兒落冰珠,這會兒化成水,踩過去一腳泥,小福子一聽衛善要往值房去,趕緊攔住了:「那地兒髒亂人又多,王妃怎麼能往那兒邁。」各部除了大員也有小官員,小官員的妻子也有去送飯食的,可王妃是什麼身份,好要是真往那兒去了,王爺還不定怎麼罰他。

 衛善想一想道,卻也不方便,不比秦昭在麟德殿裡見面容易:「那你把王爺請出來,就在迴廊底下,我等著他。」

 小福子不敢不快,衛善今日出來時披了一件大紅羽紗金雲紋白孤裘,頭上戴了同色的觀音兜,抱了手爐子立在六部值房不遠處的廊下,來來往往的官員,匆匆一瞥便能瞧見她膚色勝雪,眉目瑩然有光。

 秦昭果然很快來了,連鬥蓬都來不及披,衛善看見了就皺眉頭,他一走近,立時把手爐擱到他手上:「小福子怎麼也不替你披件衣裳。」

 聽說她來了,就站在外頭,此間人來人往的,秦昭哪裡來趕得及穿衣:「我聽說小順子要問災情,可是母親在問?」

 衛善搖一搖頭,有些忐忑,可眼裡又有雀躍:「姑姑把開粥棚的事兒交給我了。」昨兒才得他誇獎,今日就要接下這樁事,這還是她頭一回,自己主導辦大事。

 他一看見衛善這模樣就笑起來,伸手拂一拂她鬢邊被風吹散的碎髮,手指頭摩挲她的發絲:「那就叫管事去辦,你自己也別累著了,先歇兩天,過兩天只有更忙的。」

 這兩日只是辦些粗事,過兩日就要有人情往來,這其中總有幾家是不能推的,又心疼她辛苦,說了這兩句,小福子已經抱著秦昭的斗蓬追上來,後頭還跟著兩個小太監,搬了一把椅子。

 衛善沒想要鬧這麼大的動靜,看見搬了椅子過來「撲哧」一聲笑了起來:「我來就是想問問,若是在永樂坊長安坊這兩個官員齊聚的地方開設粥棚,這些小官吏可會拉不下臉來。」

 秦昭一聽就明白她的意思:「這有什麼,換個說法就是了,年年都開粥棚,臘八那天四城裡的佛寺都要開粥舍米,這些官的日子也不好過,與其叫他們遮遮掩掩的去領米,倒不如說是專發給他們的。」

 衛善舔舔嘴唇,她這是想到了東宮學士,去歲這時候碧微給東宮學士發米糧加薪餉,多少人唸著她的好處,如今永樂坊長安坊裡受了災,皇后自然也可以國母的身份出面,都降惠於民了,也可施恩這些小官吏,他們還都是替大業盡心辦差的官員。

 皇后降慈恩,細節如何定還得再想得周全些。

 衛善腦子裡轉不完的主意,想把事辦好辦全,秦昭看著她便笑,人往風口處一站,抻開斗蓬,替她擋住大半的寒風,兩人還待說話,就聽見個熟悉的聲音叫秦昭的字:「逸之。」

 衛善側臉一瞧,是袁含之,他正皺了眉頭看過來,眼睛在衛善和秦昭兩個人身上來回劃拉,氣沖沖的走近了,這才滿面驚訝的看著衛善。

 衛善眨眨眼兒,衝他點點頭:「袁翰林。」

 袁含之一噎,他遠遠看見秦昭不知跟哪位女子形狀舉止親暱,眯著眼兒看不見容貌,急衝沖趕過來要管一管這斯文掃地的事,一見是衛善,一口氣都屏住了,立時把頭扭了過去,對秦昭道:「不知王妃在此處。」吱吱唔唔圓不回來,剛剛那怒氣衝衝的模樣,人人都看見了。

 秦昭眉心一動,低頭看看衛善,見她滿面不解,卻轉頭就忘,依舊惦記起撫孤院和濟民所的事,急著回去,著王府的肖管事把建粥棚要用的東西先辦起來。

 秦昭讓小福子送她,小順子便兩邊跑,頌恩把皇后的口諭傳給京兆尹,京兆尹面上帶笑,暗暗叫苦,這可怎麼好,原來的事都已經有了章程,便是今歲雪災重些,到底也有舊例,事兒都是辦熟了的。

 每年這會兒富戶總要納糧捐銀,少是少些,到底也算是底下人過年之前發的一筆小財,如今被皇后想出這一折來,還讓永安公主起頭,這一起頭,多少王公貴族得□□幾隻腳去,這筆小財不但發不了,還得勞心勞力。

 這些卻不在衛善操心的範圍之內,衛敬容那兒很快就撥了銀子送來,肖管事先用這些下去辦搭粥棚的木條,燒土灶的大鍋,每個坊市都是左進右出,兩邊開設粥棚倒不干涉,先把光化門廣義門前兩個開出來。

 衛善在書房鋪開紙,沉香往暖硯底下註上一碗熱水,上頭的墨硯磨開,墨汁不凝,屋裡點了松針香,衛善一筆字,早已經練得極像衛王書法,只又多一份圓融,落筆三個字「功德錄」。

 肖管事在書房外頭回話,他人生得白面黑鬚,滿眼精明神氣,一躬身問道:「王妃是想盡快辦下,還是能緩上一日。」

 自然要快,衛善問道:「盡快是怎麼個辦法?緩上一日又是怎麼個辦法?」

 肖管事常年在外頭跑,這些事見得多了:「緩上一日便是咱們自行去買鍋買米,還要搭灶買碗。這些零碎物半日買齊了,煮粥熬湯也得再花半日功夫。」跟著又頓一頓,小賣個關子:「若是盡快,那兩邊門往日此時必有富戶開棚施粥,盡可開口徵用,這個法子花費更少,功效更快。」

 衛善蹙了眉頭:「怎可強徵粥棚?」

 肖管事笑了:「能跟皇家沾一沾邊,那是修了八輩子的福氣,都不必我去開口,轉上一圈自有人獻上,到時把這家的名字錄在功德薄的最末,他還得請回去供在香案上呢。」

 衛善思量一回,確是如此,也無話可說,肖管事大可按著這個法子來辦,卻跟她細說,她點一點頭:「還得把銀子補上,米糧你仔細看著,我聽說多有用陳米黴米以次充好的,這是為了姑姑祈福,不容有失。」

 肖管事應聲而去,宮裡就送來了椿齡的小箋,徐淑妃捐了五十石,喬昭儀和符昭容兩個加起來也捐了五十石,比起送真金白銀的賀禮,送這些又得名聲,又增功德,倒無人不肯。

 晉王府和衛家也都要捐米,各府都出八十,衛善親自把宮妃的寫在紙上,空出一行再行晉王府,往下排是輔國公府,沉香往墨硯中添水,看見空出來的,一看就知是留給太子妃的,輕聲道:「要不要叫人給她送個信兒?」

 話音還未落,太子妃的娘家奉恩伯府送了帖子來,問晉王妃何時方便,奉恩伯夫人要過府一敘,衛善哪還有功夫同人扯皮,把手一揮:「預備厚些的還禮,著人問問奉恩伯家捐多少米糧,我先把糧記上,隔兩日辦起來了,再請諸位夫人一同見。」

 沉香應一聲是,才要出去回話,又被衛善叫了回來,衛善擱下筆:「罷了罷了,見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