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鳳凰台》第84章
第84章 動念

 她一直記得芙蓉池裡那百來盞蓮花燈, 隔得夜霧看過去,燈影茫茫,水色茫茫, 是她長到這麼大頭一次見到。除了她, 在座的都沒見過那個場景,這才覺得晉王只有五六分意動。

 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兩人那番情態, 縱是衛善心中別無它想, 晉王也並不是他自己所想的那樣,只是拿衛善當妹妹看待的。

 碧微含笑看了秦顯一眼, 這還是他入殿以來第一眼, 她嘴角一翹,秦顯也就跟著笑起來, 衛敬容把這兩個打量一回, 若不是身份上相差了些, 倒也能算一對佳偶。

 正元帝還在青州的時候, 就一直跟姜遠書信相通, 兩人還曾一同發兵打過李從儀, 削弱李從儀的兵力,那會兒正元帝倒也有過戲言,若是一直如此,倒能跟姜家結個兒女親家。

 他當時想的是幾處割據,天下五分各自為王, 周師良李從儀江寧王和姜隱德和他都各佔一地,等到勢力漸漸壯大,有實名的兵力拿下京城,結親的話就再不曾提過。

 衛敬容打量碧微,倒是個很知道審時度勢的姑娘,只怕心思太重想的太多,她此時年紀還小,又剛經過離亂,心思重些也沒甚麼,等日子長了再慢慢矯過來就是。

 衛敬容自然是希望秦顯的妻妾能和睦共處的,可自己經過了才知道立身正,寬厚大氣都無用,端看各人心裡想的是什麼。這才更要仔細挑選那些采女,挑那些坐得住的,性情好的,遇事少怒的。

 衛敬容自己也經過小女兒情竇初開的時候,這兩個人雖隔得遠遠的坐著,可秦顯的一雙眼睛緊緊勾在姜碧微的身上,一個看過來,一個卻不敢看回去。

 紫雲殿裡開了兩扇大門,殿外兩棵茂盛豐盈的紫丁香樹,正是花季,飄進來零零落落的細花,微微一點香過,就逍得殿中滿是花香,衛敬容抬手笑一笑:「我乏了,你們倆都去罷。」

 秦顯立時笑起來,碧微抬都不敢抬,粉面微紅,應了一聲是,立起來沖衛敬容行禮,她步子小而緩,不敢並肩跟著秦顯出門雲,到出了大殿見廊廡上已經空了,又抬頭搜尋起那個身影來,見拐角處太陽打下來一道影子,抿唇笑了起來。

 秦顯就在轉角處等她,宮人們遠遠跟在後頭,正午日頭正好,秦顯像山一樣站在她身邊,把陽光擋得密密實實,一點兒也曬不到她身上。

 他伸伸胳膊想握一握她的手,被她縮了回去,耳廓泛紅,兩個人大日頭底下走著,倒似閒庭信步,後頭跟著的飲冰炊雪彼此互看一眼,相互笑了一笑。

 宮人們隔開幾步就只能聽見太子的聲音,他問的都是些尋常事,吃了什麼喝了什麼,侍候的人好不好,又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

 秦顯問得兩句,碧微嘴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既無人看見,便露出幾分來,兩隻手從無措到握在手前,低了聲兒:「你日日都問一回,哪還有不好的。」

 秦顯聽她這一管聲音,更沒一處不熨貼的,只知道對她笑,還是碧微先開口了,聲音又輕又低,可秦顯每一個字都沒放過:「我每日清晨要給太后娘娘預備牛乳粥,皇后娘娘要飲蜜茶,你每日都吃什麼?我也給你預備著。」

 秦顯哪裡愛喝茶吃粥,愛吃酒倒是真的,打小跟在母親身邊,這上頭卻半點沒學著,可他一口就應下來:「祖母母親吃什麼,我就吃什麼。」碧微抿唇抬眉,看他一眼先笑起來。

 兩人從紫雲樓一直走到了九曲迴廊,廊上有亭有蓋,廊邊有橋有榭有湖,秦顯隔得遠遠看著有個人影在迴廊中,看一眼便忍不住笑起來,秦昭竟還坐在那兒。

 走得近了才看見他端坐著正在看湖裡養得一片蓮花,和蓮花底下不時探頭冒出的紅尾巴錦鯉,因著宮中貴眷要來,原來的九龍湖只清乾淨了浮萍亂草,這會兒都拿大缸在淺處養了蓮花,又放百來條鯉魚去,供宮妃們賞玩。

 秦昭坐在此處許久,四面風隔著九龍湖吹過來,坐得久了,倒把亂紛紛的心事放下,把秦顯說的話反覆思量,原來不敢想不去想的,此時想了,竟覺得句句都說到心上。

 他是十三歲去的軍中,善兒哭得團成一團,一剎時家裡的夥伴都走了,她怎麼能不哭,母親把她抱在懷裡拍哄,告訴她說小哥哥還在家裡,能陪她玩。

 可她依舊在哭,伸出手,誰也不拉,只扯住他的袖子,扒在他脖子嗚哩嗚哩哭個不住,沖衛敬容哭,讓她把二哥留給下來,把二哥留給她。

 軍隊南征,一打就是三年多,各地輾轉,再回去時衛善已經八歲了,穿著裙衫規規矩矩坐著,也不再纏著要吃玫瑰糖,也不圍著紫藤樹打轉,幾個哥哥她都一樣行禮分茶,子厚他們說善兒這是長大了,秦昭倒寧可她不長大。

 秦昭很感激衛敬容,別人呆在家中一樣樁樁件件都是應得的,只有他,自到了軍中,大大小小的功勞一件一件的累積起來,別人看他才是秦昭,跟著秦顯封太子,他封了晉王,誰也不能說他這位子是沾光得來的。

 善兒越長大越是懂事,跟在母親身邊學各樣東西,便是軍隊回朝,也難見她幾回,女孩兒有女孩兒要學的要會的,小時候那些喊得再真終歸忘記了,要是能像大哥似的罵她一句小沒良心就好了,可他不能。

 直到她又扯住他的袖子,央求他要他打斷楊思召的腿。秦昭表面沉靜,心裡又回想過去,她要爬樹要翻牆,丁點兒大就知道求誰最有用,但凡這些事總是來求他,袖子被她扯住,拒絕的話也就說不出口了。

 秦顯說的句句都對,除開那一句「再有後來人」,秦昭自己都笑起來,真娶了善兒,又怎麼會有後來人,哪怕只是樹上鳴蟬池中浮萍,耳聽眼見也一樣心煩。

 若真有那個時候,太子登基,藩王就藩,到了藩地也一樣隨她的心願,想幹什麼就干什麼,無人逆了她的意,她要是喜歡,一樣在王府裡搭紫藤架,架子底下扎個鞦韆,再往後就該有兒孫了……

 秦昭一時剎住,不敢細想,風撲面而來,正端坐著,身後被拍一下,回身一看就見秦顯咧著嘴笑話他,秦昭見姜家女跟在身後,立起來點點頭,大步回延英殿去,在延英殿窗中一步一步丈量青磚,日頭漸漸落下去,這才坐到窗前,鋪開紙筆,給衛善寫回信。

 心底無私時什麼想到什麼就寫上什麼,畫兩筆畫,寫幾個字,夾些花葉果子都能當信,此時心底有私,反規矩考究起來,用詞合不合適,寫的話她看了會不會笑,好容易寫成了,又重鋪一張謄寫一遍。

 秦昭本來手腳都涼,這個毛病多年不好,衛敬容還曾讓太醫替他摸過脈,才知天生如此,或許是血比旁人要涼一些,衛善小時候每到夏日就愛握著他的手,把他當作一塊涼玉,一隻手捂熱了,就換另一隻貼著。

 此時一封信寫得他手心出汗,這封信寫就了,再想往裡塞些什麼,卻覺得哪個都不合適,乾脆就封起來,著人送出去。送出去了倒又後悔起來,總該給她寄點什麼,回回都有,只這一回沒有,她看了會不會不高興。

 衛善接到回信時,船已經過了宿城,停在青州港口,說是青州港,實則離青州還要坐一段車馬,衛善坐在車上看見了青牛峰,此地竟還像模像樣的立了一塊石碑,刻了袁相寫的那首詩。

 石碑就立在官道邊,離青牛峰倒還有些距離,衛善讓車隊緩行,特意繞到了石碑前,下車看了那石碑一回,底下記著年月,才剛立起來沒多少時候,這塊碑的壽命也只有這二三年,等到袁相倒了,這塊碑自然也就被推平了,說不準還要磨掉字,拿去補橋鋪路。

 石碑前刻著袁相寫的那首詩,碑後刻了小記,把青牛峰的來歷都刻在石碑上,袁相如何騎著青牛尋到了明主。大夏道教昌盛,青牛白鹿的傳說不知凡幾,袁相這個算是別出心裁,別人都是遇仙,他是遇到正元帝。

 衛善在那碑前站了一刻,這會兒才明白,原來袁禮賢一記拍了兩重馬屁,正元帝既是名主,又隱指他是神仙,只用一頭青牛便把這個投奔的故事襯得高雅起來。

 衛善盯著碑文看過一回,轉身上車,沉香還當她累了,這才下去走動走動,笑一聲道:「再沒幾步路就要到了,那邊的官衙也該收拾好了,公主到了也能好好歇一歇。」

 衛善重又登車,心裡算著日子,不知王七何時能有消息傳回來。王七到青州港口前就已經先下了船,楊家是從宿城投奔到青州的,他到宿城之前就告訴衛善不必等他,有了消息他自會找回去的。

 青州落腳的地方就是曾經正元帝在青州的舊居,正元帝雖未回來過,卻是行宮,平日裡大門緊閉,知道公主要來,趕緊理了出來,又問過舊人,把衛善曾經住過的屋子重又清了一回。

 青州刺史出城來迎,一路進了行宮,走在前院她還似這塊地方從未來過,行到後院,一進去便是一紫藤,此葉過了花季,葉子鮮靈靈的盤到了底下的紅漆鞦韆架上。

 衛善依稀記起小時候就是在這鞦韆架上玩的,推著她的總是秦昭,眸若燦光抿唇一笑。進到屋中不及洗漱歇息就先拆開秦昭的信,抖落了半日,什麼也沒掉出來,既無花也無葉,蹙了眉頭,把笑收了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