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向中太平洋戰區派遣航母,哪怕只是四艘小型航母,在美國海軍眼裡,也是非同小可的大事。
此時,尼米茲已經回到珍珠港。
在與斯普魯恩斯商量之後,兩人都認為,中國海軍很有可能會在近期發動進攻,而且目標很有太平洋中部的某些比較重要的島嶼,比如圖瓦盧群島與薩摩亞群島,主要目的是切斷通往澳洲的海上航線。
當然,增派艦隊只是最明顯的跡象。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海軍與空軍已經大舉向中太平洋增派作戰飛機,即便大部分是海上巡邏機,也改變了中太平洋上的戰略平衡。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與空軍的戰術飛機有很高的通用性,比如海軍的“海鷹”就裝備了空軍,被命名為“雄鷹”,還是當時中國空軍性能最好的戰鬥機之一。此外,中國海軍岸基航空兵的戰術飛機都來自艦載航空兵,也就都能部署到航母上。
顯然,在中太平洋上,中國海軍缺的就是搭載航空兵的平台。
雖然四艘小型航母不算多,最多也就只能搭載一百多架艦載機,而且還無法搭載起飛重量較大的魚雷攻擊機,作戰能力遠不如艦隊航母,但是這四艘小型航母擁有的空中力量,足以幫助中**隊攻佔圖瓦盧群島與薩摩亞群島,掃清這些島嶼上並不多的美軍,控制至關重要的中太平洋航線。
十月十五日,四艘小型航母在四艘巡洋艦與八艘驅逐艦的陪同下,到達關島。
當時,中國海軍沒有為小型航母配備防空巡洋艦,也沒有這個必要。用商船改造的小型航母比防空巡洋艦廉價得多,而且中國海軍的防空巡洋艦都是為艦隊航母準備的,根本就沒有多余的用來保護小型航母。
這下,美軍更加坐不住了。
次日,尼米茲就讓斯普魯恩斯率領第71艦隊離開了珍珠港。
只是,尼米茲沒有讓斯普魯恩斯去找中國艦隊決戰。
原因很簡單,第71艦隊裡也只有四艘小型航母,戰鬥力與中國海軍的第三艦隊在同一水平上。
當時,第七艦隊已有八艘小型航母,只是從西南太平洋返回的六艘小型航母,都需要進行大修與維護。為了保持必要的艦隊實力,尼米茲只能安排這六艘小型航母輪番維護,從而始終保持有四艘小型航母在編。也就是說,當時有兩艘小型航母在船塢裡面,還有兩艘在為維護做準備。
事實上,這也是尼米茲反對在年內發起戰術反擊的主要原因。
六艘小型航母的維護工作將持續到年底,到時候八艘小型航母才能全部出動,而在此之前只有四艘小型航母可用。
尼米茲讓斯普魯恩斯率領艦隊出港,只是想給中國海軍傳達一個信息,然後再看中國海軍的反應。
顯然,顧祝同根本就沒有在乎美軍的行動。
說白了,就算斯普魯恩斯率領第71艦隊殺過來,顧祝同也沒有什麽可擔心的,部署在馬裡亞納群島上的岸基航空兵就能乾掉第71艦隊,而就算給斯普魯恩斯一個機會,他也不可能一舉打掉所有機場。
當然,顧祝同也沒有想過去找斯普魯恩斯的麻煩。
三天之後,剛成立的第31艦隊就離開了關島的阿拉普港,載著一百二十架戰鬥機前往馬紹爾群島,執行第一次運輸任務。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這四艘小型航母的主要任務就是向外圍島嶼運送戰術飛機。
當然,也執行了一些其他任務。比如在十一月初,四艘小型航母再次出動,掩護一支由十八艘快速貨輪組成的船隊前往馬朱羅環礁,為進駐該島的軍隊送去了近二十萬噸物資與設備。一個月之後,工程兵在馬朱羅環礁上建起了一座擁有二千四百米跑道、可以容納一百架戰術飛機的加固機堡、以及油庫、彈藥庫等基礎設施在內的大型野戰機場,使馬紹爾群島能夠容納的戰術飛機增加到了三百架。
可以說,這四艘小型航母在備戰階段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此外,在此期間,這四艘小型航母還在執行護航與運輸任務的時候,擊沉了七艘美國海軍的遠洋潛艇。
當然,到了十月底,美軍也明白過來了。
事實上,在此之前,美軍就應該知道,中國海軍暫時不會在中太平洋上發起進攻,因為在中太平洋戰區,根本就沒有可用的陸戰隊。當時,整個中太平洋戰區,陸戰隊的兵力還不到一個旅,而且都部署在馬裡亞納群島上,主要任務是守衛關島、塞班島等主要島嶼,根本不可能發起進攻。雖然在圖瓦盧群島、薩摩亞群島上,美軍的兵力也非常有限,幾座主要島嶼上的駐軍總量在一萬五千人左右,但是規模依然比中國海軍陸戰隊大得多,守住主要島嶼根本不成問題。
當然,主要還是中國海軍一直沒有采取行動。
十一月二日,斯普魯恩斯率領第71艦隊返回珍珠港,結束了長達十七天的部署行動。
僅僅兩天之後,尼米茲收到了一條十分糟糕的消息,中**隊已經攻佔了努美阿,控制了港口,美軍退縮到了島嶼腹地。
雖然新喀裡多尼亞的美軍沒有投降,但是在失去了唯一的港口後,殘存的美軍肯定無法長期抵抗下去。在佔領了努美阿、控制了港口之後,中**隊已經基本上打贏了這場至關重要的戰鬥。接下來要做的,除了圍剿負隅頑抗的美軍殘余部隊之外,就是盡快使努美阿港恢復通航。
在撤退之前,美軍幾乎破壞了努美阿港裡的所有基礎設施。
此外,十多艘困在努美阿港裡的美軍艦船全部在進出港口的主航道上自沉,幾乎堵塞了整個主航道。
雖然美軍的自毀行動,給中**隊製造了不少的麻煩。在佔領努美阿之後,中國海軍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到十二月底,才疏通了努美阿港的主航道。但是這並不能改變美軍的最終結局,即在努美阿被中**隊佔領之後,美軍已經喪失了守衛新喀裡多尼亞的能力。
接下來,中**隊就該攻打澳洲大陸了。
十一月七日,尼米茲啟程前往華盛頓。
在新喀裡多尼亞淪陷之後,美國當局必須得慎重考慮是否死守澳大利亞,而且得盡快做出決定。
要知道,當時澳洲大陸上差不多有一百六十萬美**人。
如果美國當局最終決定放棄澳大利亞,就得把這一百六十萬軍人撤回來,而這將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即便美國當局不打算放棄澳大利亞,也得盡快為這一百六十萬美軍送去足夠多的武器裝備與作戰物資,而這同樣是一個大麻煩。別的不說,撤走一百六十萬軍人,即便拋棄所有重裝備,也需要投入上千艘船隻。如果是向澳洲運送裝備物資,則需要動用更多的船隻。
事實上,在考慮是否死守澳洲的時候,美國當局主要考慮的就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尼米茲返回華盛頓,就是參加由羅斯福親自召開的軍事會議,商討是否有必要、或者說有能力守住澳大利亞。
當然,尼米茲並不是主要決策者。
在這次會議上,尼米茲隻負責提出建議,而且僅是海軍方面的建議,即守衛澳大利亞需要運送多少裝備物資,以及需要動用多少船隻,能夠在什麽時候完成,運輸過程中會遭受多大的損失等等。至於海軍的核心任務,即艦隊作戰,反而被丟到了一邊,連尼米茲自己都沒有提出來。
說白了,美國海軍已經沒有能力在西南太平洋上作戰了。
只是,這次會議得出的結論並不樂觀。
當時,羅斯福隻提到,如果有可能,駐澳美軍應該盡量堅持到一九四三年底,從而使美國海軍有希望在一九四四年之前守住夏威夷群島。也只有這樣,美國海軍才有望在一九四四年下半年扭轉戰局。
問題是,要達到這個目的,美軍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以當時的情況,即便能夠在澳洲本地征兆軍人,不需要繼續增兵,因為澳洲沒有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所以美國依然得向澳洲運送大批裝備物資,按照武裝五百萬軍人計算,僅裝備的總運輸量就在五百萬噸以上。如果按照羅斯福的要求堅守一年,那麽還需要運送大約五百萬噸作戰物資。也就是說,總運輸量為一千萬噸,而這必須得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最多三個月內完成。按照一艘貨輪的航行周期為三個月計算,而且經新西蘭中轉,總共也需要投入一千二百艘萬噸級貨輪。
美國不是沒有這麽多貨輪,只是在太平洋上沒有這麽多。
當時,在太平洋上航行的美國貨輪總共也不到一千艘,而且其中只有大約兩百艘的載重量在一萬噸以上。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畢竟美國可以從大西洋航線上抽調貨輪。
真正的問題是,美國國內根本就沒有這麽多的武器裝備與作戰物資,而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也生產不了這麽多。
也就是說,即便羅斯福決定堅守澳大利亞,美軍也守不了一年。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要中國陸軍舍得投入兵力,而且中國海軍依然把重點放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就有很大的把握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底之前攻佔澳洲東南部地區,結束西南太平洋戰爭。
那麽,就此放棄澳洲大陸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