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138.第138章 司空!您的事跡許都盡知!
  第138章 司空!您的事跡許都盡知!
  “他真這麽說!?”

  宛城衙署之內,曹操聽完了張韓和曹昂的稟報,眼中逐漸浮現出了笑意。

  “這賈文和,可謂博學多才,急智善謀,不過人心險惡,他的事跡不多,但許多大事的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相比於宛城將士,能得賈詡歸附我更為心喜,”曹操說到這,頓了頓,笑道:“可惜的是,賈詡其實心中最想去的應該是河北。”

  “那不一定,”張韓不了解賈詡,但他知道這樣的利己主義者,從來不會將自己的退路堵死。

  “賈詡要的是長久安寧之地,他肯定不會一開始就想去河北。”

  曹操狐疑的看向張韓,道:“那,伯常之見,他會想去何處?”

  “誰贏就去誰那,”張韓面色如常,提醒道:“不光是賈詡,天下許多家族、賢才、豪士都是如此,誰贏他們就會去何處。”

  曹操聽完此話暗暗點頭,張韓所言極有道理,而且他這些時日的話與思想,都越來越有道理。

  孩子不錯,依然還在快速成長,當初讓他在身邊為主簿一直教導,而不是只顧派遣他上戰場衝殺,如今看來竟是極好的決定。

  “伯常所言極是,那這賈詡就暫且放在你那裡,如何處置你自己決定。”

  曹操安然靠在了軟塌之後,臉色悠閑喜悅。

  張韓點頭應下,並且豪言壯語保證一定能看住賈詡,再逐漸籠絡其心,消磨其志,讓他徹底為曹氏出謀劃策,日後獲取功績。

  一番話之後,張韓話鋒一轉,道:“嶽父,小婿還有一件事,需要你為我主持公道。”

  “陛下賜我那把長槍……”

  曹操臉色頓時一黑,伸手往堂外院門一指。

  張韓雙眸登時一亮:“我可以直接去找張繡要了!?”

  “滾出去。”

  嘖,曹賊。

  張韓內心狠狠地譴責了一下,然後輕聲道:“宛城戰事的軍報,小婿已經著飛騎送回許都,陛下的封賞應該快準備了,而且書信告知文若、祭酒兩位先生領百官出迎許都十裡……”

  “到時候,嶽父您在宛城的英勇事跡——”

  “呵呵,”曹操冷笑了一聲,眼中帶有厲色瞥向張韓。

  宛城這件事,曹公很滿意,但伱方才說話的態度,曹公不喜歡。

  張韓嘴角一抽,連忙改口:“此將計就計之舉,堪稱一絕,後義釋張繡,又能傳為一段佳話,或許此後,那些當初從長安奔逃的西涼殘部,都會因此事想要歸於嶽父麾下。”

  “嗯,”曹操收回了目光,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去吧,你和張繡的恩怨,我不摻和。”

  “哎,好嘞。”

  張韓立即和典韋、曹昂拱手而去,直奔張繡所在的府邸。

  他在宛城內城還有一宅,現在衙署是已經讓了出來,在外的兵馬也完成了換防,張濟的舊部兵馬會在數日之內相繼前往汝南。

  張繡隨叔父張濟一路劫掠而來,積攢了不少錢財。

  張韓和典韋去了一趟,很快就歡天喜地的從張繡宅院裡出來,並帶走了一杆亮銀長槍和大量的財物細軟。

  晚上張繡狀告到曹操處,曹操說他還很年輕,日後立功有的是榮華富貴,而張韓貪財,品行必不能及也日後再難有擢升了,張繡受用離去。

  他後面一想覺得不對勁了,張韓屯騎校尉、青亭侯、曹氏恩人、女婿,曹昂的兄弟義友,甚至還是良師。

  確實難以再擢升了,再升不就是四征、車騎、驃騎、大將軍了嗎?

  這話沒毛病,但張繡感覺被誆騙得不輕,於是回到家徒四壁的宅邸氣得嗷嗷叫。

  卻並沒有什麽用處。

  ……

  駐留七日,曹軍班師回許都,留下兩萬余兵馬駐守宛城、樊城,繼而進一步踏入南陽郡。

  而曹操飛騎探報告知,天子詔書已在路上,會以漢廷名義鎮掃南陽賊寇,不令此地荒廢頹唐,重回人丁興旺的大郡光景。

  得天子詔書在此,想必劉表這幾年之內都不敢有太大動作。

  宛城局勢,算是穩固了下來。

  而張濟的舊部,盡數歸於曹操所有,去往汝南,由曹休、李典、許定等人操訓,再挑選精銳演練戰陣,日後為一支兵馬。

  又十日班師,大軍回到了許都外十裡,荀彧領百官來迎,吹號擂鼓相慶,以恭賀曹操班師。

  剛見面,荀彧將曹操迎下馬車來,原本嚴肅的面龐上浮現笑容。

  而且還很欣賞、敬佩,他一到曹操面前當即拱手,朗聲道:“司空威震宛城,功成南陽!令彧敬佩不已!隻身入城收服張繡,聽得荀彧目眩神迷!”

  “司空之膽略、才情,當世無人能及,漢室於司空之功,定能複興!”

  荀彧是發自內心的高興,宛城一下,兵駐汝南,便是向朝廷傳得一個訊息,長安舊部當歸屬於曹氏,威德加以海內。

  而那些公卿大臣,更是無話可說,聽聞大勝且收服所有宛城的張濟舊部之後,他們在朝堂上的人也都逐漸沉寂了下去。

  每日上朝也只能啟奏日常政務,相安無事了十日,整個公卿層的大臣,均無任何異樣之言,盡是誇讚司空之能。

  天子劉協,驚喜不已,每日歡心雀躍,肉眼可見其臉上笑意發自內心。

  能有這等光景,均是宛城揚名之功。

  但是,荀彧發現說完之後曹操的臉色不太好,原本他還微笑,但聽完了自己誇讚後,卻古怪的板起了臉。

  然後沉聲道:“文若,區區宛城而已,不必如此大費周章的迎接,況且,你以往並非是阿諛奉承之人,這些話日後不必再說了。”

  這不是荀文若能說出來的話!

  荀彧愣住了,眉頭緊皺,沒明白曹操這些話的意思,但他卻也沒有再多問。

  只是,心裡很奇怪別扭。

  我這是發自內心的誇讚,洞悉張繡其奸,隻身赴計重而破,的確是瀟灑豪邁之姿,令人仰慕也是正常。

  怎麽主公不喜誇讚嗎?以往我見奉孝、志才他們所誇,都是極為受用,並且面露得意之色,喜形於色的啊……

  他不喜我誇?
  主公還是喜歡我嚴肅認真的品性,荀彧心想道。

  到入朝堂,接受了天子的表彰之後,曹操再得功績在身,又點名誇讚了張韓、郭嘉、典韋等人在此行之中的文治武功,彼此都得一番賞賜皆大歡喜。

  散朝時滿朝文武的誇讚,曹操都是一概不想聽,面色嚴肅的向下疾走,一副寵辱不驚的模樣。

  身後百官望著他的背影更是百感交集,各有心思。

  董承、楊彪等人走得緩慢,一層層向下,嘖嘖稱奇:“司空明明是打了勝仗,卻跟敗了一樣,從未見過這樣的人。”

  楊彪輕撫胡須,附和點頭:“的確是奇人也,這等人正是因為大勝,才以嚴肅鞭策己身,不可驕傲自滿,正是行事豪邁不羈,實則內心謹小慎微,曹孟德……欲勝之難矣。”

  “董國舅,彪有一言,不得不說……”

  “司空,勝董卓百倍也。”

  董承聽完此話,默不作聲,腮幫微微鼓起,拂袖先行而去。

  楊彪在後樂呵的笑了笑,又和左右一同慢行。

  他知道就是自己評價對了所以董承才會反應這般大,曹操勝董卓不說百倍,十倍怎麽都有了。
    曹操對朝堂的這一套,可令上下皆無話可說,陛下又親近讚賞曹操,下面百姓隻聞其威名仁義,廣播功德。

  而他本人,對陛下更是噓寒問暖,暗中教導,從未試圖如董卓一樣去強行把控朝堂時局。

  自己想要的建議也都是徐徐圖之,這一次宛城大功,收回了張濟三萬兵馬在汝南操訓,陛下恐怕還以為是他能調動的兵。

  “唉……”

  楊彪敏銳的察覺到,可能並非如此,張繡肯從宛城挪步調防,說明已經是完全歸順曹操了,這三萬人,一定都是歸心於他,而不是降漢。

  此消彼長,他們又少去數萬助力,原本以天子詔招降,就是要讓張濟舊部感念當年長安時的天子恩德,繼而成為在外鉗製曹操的一股力量。

  眼下看來,曹操不光化解了這等局勢,甚至還一口吃下了這些兵馬,又再壯大一分。

  滿朝公卿的期待又輸一陣,而曹操變得更加可怕,楊彪仔細思索了許久,此時覺得大勢在曹,難以逆也,家族也不能吊死在漢,或許應當早做準備。

  司空府不知還缺何職,可讓修兒去見一次曹公……

  ……

  許都春耕後十日,頗為安穩,許都越發的繁華。

  而且傳出了許多青年才俊之名,其中以楊修最為出眾,名門望族子弟,才學兼優,少有盛名。

  據說其人有過目不忘、口若懸河之能,又是年輕才俊,儒雅名門,當即被曹操征辟去了司空府,做主簿。

  曹操的主簿,不簡單。

  坊間傳聞,張伯常、郭奉孝兩位,都是從主簿做起,最終能得大名。

  換句話說,能做曹操主簿的人,無一不是當世真正的才俊。

  這個職位,是來刷聲望的,楊彪送子征辟去司空府,又代表了很多態度轉變。

  這或許,是弘農楊氏已經認可曹氏的信號,由此整個許都公卿蟄伏得更加隱秘,不敢再冒頭。

  這段時日,可謂真正的一派祥和。

  ……

  張半城府。

  郭嘉已經缺席了宴席半月有余,今日終於到來,剛來就說出了一個令人驚歎的消息。

  “趁此機會,當起用校事府,以監察百官,重設大理寺,命鍾繇任寺卿。”

  郭嘉眉飛色舞的說著,這段時日忙碌之事,便全在此節上。

  訴訟廷獄之度,可彰顯法治,由此來鉗製許都各層,“許都府尹則是推薦滿寵,滿府君一向公正,鐵面無私,且忠誠不二。”

  “而校事府,伯常覺得何人最為適合?”

  郭嘉在席上放下酒觥,離張韓極近,這一道法度的推行、各級官署的開治,對接下來的出征討伐意義都極為重大。

  而且,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機會了,他一直心念的校事府監察一旦開設,便可令皇城之內的情報權益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同時,去年陛下回歸許都之後所讓出去的各大內官、衛戍皇城的武職,都可以因此一點點的拿回來。

  真正完成“以退為進、內外掌控”的戰略,這是冬日圍爐時眾謀商討而出的方案。

  所以在校事府府君的選人上,必須是慎之又慎,精挑細選。

  校事府的府君,必須是曹操最為親近的人,好處自然是無數,不必多言。

  但壞處,同樣也很明顯。

  這位府君是為曹操監察百官,收集情報,甚至抓人私審、必要時用私刑。

  可以說,郭嘉等人主張設立的校事府,將會成為曹操的鷹犬爪牙,為他暗中做很多見不得人的事。

  身居此機構的首領,豈能是心智純良的人,必須是忠心耿耿,並且才智絕頂的謀者。

  最重要的是,這機構針對的是天下名族,確切的說乃是在天子周圍的名族。

  日後若是情勢翻轉,此人勢必要聲名盡毀於史書之中,這是必然之事。

  一聽見這個話題,本來就縮在角落裡的賈詡,很自然的往後挪了挪,盡可能的將自己的身影隱藏在暗處……

  他已最先感覺到了危險,看到此位的不利之處,這是個風口浪尖的鷹犬之位,功勞巨大但不能名揚於世,還要背負歷史的罵名,最後來為主君清洗汙名頂罪。

  這是妥妥的犧牲位置,何等情懷才肯欣然赴任?

  張韓笑道:“不知道何人適合任,但知道誰人不適合。”

  “昂弟不適合、公仁不適合、文若兄長不適合、我不合適……”

  他侃侃而談,悠然轉向而言,說完後不經意間看到了典韋,慌忙道:“哦哦,還有典韋,典韋也不合適。”

  典韋:“???”

  “俺為何不合適,為何你說這些人都不合適?說個理由?”

  “我大舅子是曹氏嫡子,萬不可行監察百官之責;董公仁深得士族所喜,各處通達,浪費;文若兄長行得端,坐得正,一生奉公守紀,不會做此官職。”

  “至於我,我不行,我為人正派、知書達理,實在乾不來這等事……”

  “那我呢?”典韋非常期待的眨了眨眼,盯著張韓看。

  “你沒什麽文化,動輒打殺,容易引起朝堂公卿不滿。”

  典韋臉色一變,“呸”了一聲垂下臉去。

  此時郭嘉一隻腳立起,仰脖飲酒,盡顯豪態,飲罷後,在燈火瑩光之下,光影交錯於其側臉。

  郭嘉咧嘴笑道:“此位,舍我其誰?”

  今日,戲志才也不在這裡,郭嘉先行向司空進言,遣戲忠去忙碌於淮南情報,並且設計請天子詔書再予袁術壓力。

  這是宛城安定之後第一大事,戲志才絕對不會怠慢,夜以繼日奮力謀劃。

  所以郭嘉來了。

  此時堂上為之一靜,片刻後張韓道:“所以,你今日來,是為了——”

  “不錯,”郭嘉轉過身來,拱手道:“便是請諸位,一同為我進言,讓我坐上校事府府君之位。”

  張韓、董昭、孫乾乃至曹昂等人,全都相互對視,眼中精彩萬千。

  末了,張韓面色一松,眉開眼笑的直接向曹昂、典韋伸出手:“來來來,輸我五十金,立刻兌現。”

  典韋罵罵咧咧的掏了一塊金子在桌上,憤恨道:“就這麽多!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郭嘉左看右看,面色錯愕不已,方才豐神不羈之相蕩然無存。

  “什麽意思,你們什麽意思?”

  “什麽五十金!?”

  “張伯常,你把話說清楚,到底在說些什麽!”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