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229章 這戰事,還停不下來了?!
   第229章 這戰事,還停不下來了?!
  劉表慌亂的心震動了許久,終究是一方梟雄,很快就鎮定了下來,派出使者去前線問詢。

  一連派了三撥人,星夜疾馳前去南郡,欲趕在大戰時和曹昂說明狀況。

  不多時,蒯越、蔡瑁到來,想來也是聽聞了戰事突發,來問詢情況。

  他們在聽見消息的第一時間,不敢有絲毫停留,立刻來見劉表,想知曉情況,若是曹操仍然要大戰的話,族人就必須早做準備,需有抉擇,方可免除災禍。

  兩人剛到,劉表自然明白他們的意圖,開門見山的笑道:“二位不必擔心,只是張韓與我罷兵講和,消除誤會之事,還沒有傳到曹昂耳中罷了。”

  “我早知道他和曹昂是親如兄弟,感情極好,張韓都不再動兵了,曹昂又怎會與我交惡呢?他可是曹氏仁君呀。”

  曹昂從傳出名聲,入江南各儒之耳開始,都是以仁義著稱,行政治理,則是親力親為。

  這些都足以說明其人之品行,不管這親力親為的品質是真的還是假的,至少他能裝出來,並且為人所知。

  這樣的人,當然不會背一個背後偷襲的小人聲名,這對他日後接管許多地界,也有不少隱患。

  劉表很有信心,曹昂一定是不知道現在他和張韓已經和解,需要盡快派遣使者去告知實情。

  “原來是這樣,那主公可是已經派遣了哨騎前去?”

  “自然是派去了,”劉表應聲點頭,示意兩人都安心等待。

  但不知為何,蒯越和蔡瑁此刻就是無法安下心來。

  總覺得這其中隱情不是劉表猜測的這樣,故而未必是個好結果。

  但事已至此,又還能怎麽辦呢?兩人又與劉表商議了一番,為日後有可能的隱患。

  “張韓現在的確沒有動兵,但是不代表曹丞相已經原諒了我們。”

  “這話說得不對,”蒯越看了蔡瑁一眼,神情略有不解,因為他這話說起來就好像是已經明目張膽的屈身投曹了一樣。

  “本就沒有高低之分,和談原諒一次,曹操名為漢相,但實則天子也需聽他之言,許都之中的權勢早已被他掃得差不多了。”

  “我們要防范的話,還是得重兵駐防向北,提防南陽。”

  “張韓等取徐州時,計策與現在又有何不同?”

  劉表聽得來了興趣,忙向蒯越問道:“有何相同,蒯君且說。”

  蒯越冷笑一聲:“哼,當初他獻計取徐州,便是以下邳闕宣稱天子為名,討逆入城,奪下下邳之後,又歸還下邳,隻取小沛。”

  “而後治理了整個沛國一年之久,屯兵買馬,待戰事一開,又得內應陳圭、陳登父子開城而獻,故此複奪下邳,兩次丟失城池,百姓自然不會再對徐州將士有何期待,於是民心向曹。”

  “民心何其重也!?這一倒便是宛如山傾,很難覆築。”

  “荊州此刻,不就是這樣的情況嗎?”

  大堂之上陷入了長足的沉默。

  劉表良久之後歎道:“那就先看看局勢再說吧。”

  他從蒯越和蔡瑁希冀的目光,以及毫無怒氣的分析之中已經感受到太多了。

  他們可以接受荊州易主,只是不好在自己面前明說而已。

  但,這些以往追隨的文武還算是給足了自己面子,至少還肯聽令。

  ……

  一夜過去,飛騎到達了南郡邊境,被臨時派駐來的黃祖帶他們前去出使曹軍,與之商議。

  使者去後,說明了情況,於是曹昂命人立刻去許都、南陽問詢,確認此事。

  這一來一去,至少要耽誤三日時間,剛好此時曹操進軍的消息傳到了江東。

  剛取下豫章的孫策大喜過望,知道曹劉之間仍然還在大戰,於是立刻馬不停蹄帶著先頭部隊,沿途發號施令,命各部帶領兵馬返回江夏,自南部取道,準備攻取南郡的南方十縣。

  他料定劉表一定無法分兵來守,此時不取更待何時,這等良機可謂是千載難逢。

  於是孫策的江東兵馬很快進駐了江夏,此前孫策所取之地,乃是鹹寧、嘉魚一帶,靠近州陵,而且在沙羨大敗了黃祖兵馬,名震南方,雖說有配合曹軍的嫌疑,但卻因此意外的震懾了境內本身欲要作亂的那些士族。

  到達了嘉魚之後,孫策將兵馬全數用於突破州陵,三日便取下了此地,可謂大獲全勝,緊接著佔據所有通往竟陵的水道渡口,封鎖了水上的道路,切斷此地與荊州之聯系,在巢湖建立了水軍駐守。

  如此,南至下雋、通城而建造關卡防備長沙郡,北上鄂縣打探曹軍現如今的狀況。

  孫策到達州陵之後,親自坐鎮,已經打退了三波荊州來的援軍,暫且穩固了局勢。

  此時,州陵城門之上,孫策獨自尋山打獵,從山林大霧之中撞出,肩上扛著一隻小麂子,馬背上還有兔子一類的獵物,在道路口,有一支宿衛兵馬,與一位將軍正在迎接。

  孫策下馬之後,把長弓從背上取下,徑直走向那將領所在。

  “子義!你總算來了,”孫策顯然很是高興,這段時日以來,雖說勝多,但此刻的局勢乃是最好的,這有望直接攻破荊州腹地,為父報仇,揚眉吐氣!

  這些年,被荊州劉表欺負得可一點也不少!

  這機會,還是曹氏送到嘴邊來的。

  “伯符召喚,我怎會不來?”

  太史慈本屬揚州刺史劉瑤,在曲阿時候大戰,兩人站得難分難舍,都被彼此的英雄氣概所吸引,於是太史慈義至孫策麾下,被看做兄弟一般。

  現在得勝,乃是一掃當初在合肥吃下大虧的陰霾,眼看利益無數,日後將會有更多收成,如何不令人心中舒適,春風得意也。

  “帶來了多少兵馬?”

  “取豫章舊部八千余人,當年劉公舊部一萬余人,以及數萬石軍糧,八百余匹良駒戰馬。”

  “好!”

  孫策目光大放光芒,胸膛起伏劇烈,隻感覺心中舒暢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將近兩萬人,雖說有不少是散兵、淪為流寇之人,但只需加以操訓,在數月之後就會凝成一股頗為強悍的戰力,而且八百匹良駒是何等概念?

  當年還是平盛之世的時候,過了荊州,再往南方,戰馬是一個地界番一個價格,到江東每一匹戰馬都是價值不菲,太史慈憑借自己當初的人脈,還可振臂一呼得到如此多人追隨,得到這些金銀、糧草資助,以及馬商跟從,何等的英雄氣概。

  太史慈英目微凜,嘴邊的胡須聳動了一下,笑道:“伯符此話過謙了,這並非是我的名聲在外,也非是什麽人脈通達,其實是依靠孫氏的大名,方才好招攬。”
    “一切是伯符之能,是孫氏數代之人經營之故。”

  “這話由衷否?”孫策開玩笑的說著,繼而嘴角微微上揚,心中其實更是歡欣,畢竟太史慈乃是他認可的英豪,能得他真心誇讚,自然是令人開懷。

  “自然是由衷,”孫策輕松一笑,“當地之人,在豫章陷落、廬江又遙遠的處境下,除了伯符又還能去投奔誰呢?”

  “與其等待平盛安寧之世到來,倒不如先行資助伯符舉事創業,日後還能換取功績,這幾個月的戰事,已經讓他們看到了孫氏兒郎的勇猛。”

  “或許在伯符身上能夠看到希望。”

  “希望?”孫策嘴角一揚,面色略微得意,“什麽希望呢?”

  “或許什麽希望都有吧?”太史慈平靜的看向了遠方,兩人攜手一同回了獵山外的小築,叫人準備酒菜,商議戰事。

  很快,酒過三巡,兩人均是聊得興起,彼此吐露了心聲。

  “張韓此次擾亂南疆局勢,大江兩岸,均為之風雲變幻,卻給了我們不少機會,真正的英豪便該在此時,取利也。”

  “張韓之利,他或許已經取走,眼下,我們是要取我江東之利。”

  太史慈目有異色神采,目光灼灼的盯著孫策,催問道:“伯符快說,此話何意,何為取江東之利?便是拿下這南郡之地嗎?”

  “是,但其實不是子義所想的這麽簡單,”孫策英朗面容上滿是冷靜的笑容,“我們要取南郡,也要取江夏,但不是從曹軍手中奪食,而是從劉表手中。”

  “何意?”太史慈下意識的問道,但在問出來後,馬上就眉頭緊皺,似有感悟,恍然道:“伯符的意思是說,這戰事有詐?”

  孫策點頭,沉聲道:“不錯,曹軍忽然大舉進攻南郡,實際上是誘我一同來取利,而後曹軍再抽身撤軍,把大半個江夏都讓與我等。”

  “而後,我們和荊州就會彼此爭奪,與劉表也必須對峙割據,數年之內無法再北顧,”孫策說到這,頓了一下,歎道:“曹操麾下果然高人無數,也或者是他本人真有神通廣大之能,我原本打算趁他與袁紹交戰時,偷襲其許都後方。”

  “現在卻不能再如此計略了,他丟了這一塊肥肉給我,我怎能不吃!?”

  太史慈陷入了沉默,因為他發現並沒有什麽好勸說的。

  抉擇之下,南郡、江夏這種富庶之地,當然要取,此乃是江東跨出到荊州的第一步。

  對日後大計尤為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也。

  孫策喟然歎曰:“我即便知道這是曹軍設下的局,讓我為他們纏擾荊州,同時也讓荊州來纏擾我江東,我還是不得不往裡跳,但這左右至少都還是公平的,誰人能得利,其實看的是彼此的本事。”

  “現在咱們的目光已經不能放在許都了,”孫策笑容逐漸燦爛,“就該是荊州,這是承蒙曹操、張韓,給我等搭的台子,這戲必須得好好唱。”

  “伯符真是智慧過人,有勇有謀,戰可得勝也謀能定疆。”

  孫策一臉驕傲,但也沒驕傲多久,馬上爽朗的笑了幾聲:“不不,其實並不是我的計略,此乃是公瑾看出來的。”

  “周公瑾……”太史慈眉目一清,卻並不意外,“原來如此,若說是公瑾看出來的,倒是也並不意外。”

  “哼哼,”孫策自見到太史慈之後,笑容就多次浮現在面上,此時終於能吐出一句心裡話,他拍打著太史慈的肩膀,順勢將他攬到身旁來,大笑著道:“子義啊!你看在我身旁,有你這等勇猛超群之人,還有公瑾那樣深諳兵法、能派兵遣將,洞察局勢之帥。”

  “內有虞氏、張昭等能人為我謀算治理,心藏江東幾十縣的水陸來往、糧食收成、銀錢所藏,我孫策怎麽可能淪為平庸無能之輩!”

  “伯符說得好!!”太史慈與他四目相對,均是激動不已。

  ……

  六日之後,曹軍逐漸撤出了南郡邊境地帶,將兵馬收縮回到了廬江、九江一帶的防線之內。

  黃祖終於放心了些許。

  派人回去告知了劉表,讓他迅速派遣大軍來駐防接手,荊州從此可以再回安寧至少三年以上。

  因為他料定,北方已不可再割據對峙,可能數月之後定會開戰。

  如今只等秋收便好。

  但是當天夜裡,黃祖就收到了孫策大軍又自州陵殺出,一路進了江夏境地,幾乎毫無阻礙的又佔據了此前曹軍所在的關隘。

  然後一路暢通無阻,接手了江夏足足十二個縣。

  當然,縣中人口已經不多,大多隨曹昂去了廬江,只有家底在此,實在不能遠行的留下。

  曹昂走之時,也沒有強求,所以並未帶走所有的人丁。

  郡內的財物,城中的糧食、農具、木鐵等材,也自然是一並拿走了。

  孫策並不意外,當即命人回去調運此前郡中所藏,決議硬撐在江夏。

  這局勢,一下就又變了,戰局變化太快,劉表在家裡還等著秋收,準備屯糧來治理各處受戰亂之地,結果戰事沒有結束!?
  對手從曹軍變成了孫策!?
  而且孫策在短短十日左右,就拿下了近乎十座城,再這樣下去,孫策將會勢不可擋。

  於是劉表根本沒有時間為了遭難的百姓而悲傷,立刻調遣大軍去南郡駐守,準備和孫策大戰。

  北方兩大霸主的鏖戰還在暗潮湧動,沒想到大江之戰事居然先行開打了。

  ……

  南陽、宛城。

  張韓故地重遊,張繡設宴款待。

  今夜請來的是宛城最好的庖廚,用的最好的食材,挖出了窖藏多年的美酒。

  張繡在宛城多年,自然是作為東道主招待。

  許久未曾深聊,兩人見面寒暄了一會兒,等喝得差不多了,話就多了起來。

  “繡兒,”張韓忽然語重心長的喚了一聲。

  正在與典韋推杯換盞的張繡後背一麻,肩膀微微僵硬,轉過身來面帶微笑的道:“君侯,可是有事吩咐?”

  他最怕的就是,張韓忽然正色,用這種語重心長的語氣喚他,因為準沒好事。

  就算是沒事,也肯定是要講他的歪理,聽完這些歪理,一般都會被氣得嗷嗷叫。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