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215.第215章 示弱於荊州,暗流湧動
  第215章 示弱於荊州,暗流湧動
  “咱當了一年的本分人,老實訓練,恪守軍規、嚴格律己,還要被人欺負到頭上來,以往都是咱去佔別人便宜,這次呢?這次不光被佔了便宜,還損了不少兄弟的性命。”

  張韓的話宛如冷冽的風,他表情也是頗為陰沉,這些話都是在路途之中說過很多次了的。

  “所以到了宛城,需拿出些態度,否則日後還要被人嘲笑。”

  “想都能想到,”典韋撓了撓頭,朗聲道:“此來本就是找面子的,若是還毫無建樹,被人所阻,那可就要被荊州的文武笑死了。”

  張韓看了他一眼,道:“所以,諸位不能懈怠,此次到了宛城,應當立足宛城、穰城兩地,坐收新野才是。”

  “三日之內,派遣甲騎散出去,而後聯合現有的情報,先查探地形,再商議計策。”

  “公祐來過荊州,也結交過些許當地高士,可行外交之政,向劉表表明我意,先示弱為主,就說……我來宛城並無惡意,乃是因為此前戰馬已資助荊州,所以欲借此時機與襄陽親和,治理南陽一帶,靠這裡換取一些功績而翻身。”

  “好,在下明白,這就著人去聯系。”孫乾拱手而下,整個人也是十分鄭重,畢竟如今這境地乃是他所造就。

  張韓扛了太多虧損,如今有將功補過的機會,他當然也不會錯過,力求補救耳。

  眾人散去後,賈詡典韋留了下來,而趙雲和高順去領兵安置,駐守各關口要道,佔據水源,同時派出騎兵前去打探各地地形。

  賈詡上前來道:“君侯,我們兵力稀少,雖精但不可耗損於此,不宜與荊州大肆開戰。”

  “如此,前以示弱,而後暗中查探要害,便是上策,不過,戰法不止是勝負,牽製也極為重要,再下認為不光是宛城威脅荊州之西北,最重要的是以全線壓製,切斷荊州北往之路途。”

  “譙郡可求得大公子相助,廣陵則是文遠,徐州自然是鮑相,應當先與他們共進共退。”

  “你有何計策?”張韓笑著看向賈詡,他知道賈老一向不愛說話,一旦開口便是深思熟慮之後。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賈詡這個老寶貝一肚子壞水,定已有了計策。

  “老夫有一計。”

  “我也有一計!”張韓眼睛一亮,嘴角頓時上揚。

  兩人對視之時,心照不宣的笑了起來,張韓豪邁爽朗的笑道:“不如這樣,你我寫在手心,一同視之如何?”

  典韋左看右看,眨了眨眼,愣道:“你們還真能有這種默契?”

  這場景玄乎,頗有高深莫測之感,典韋萬般不信,興趣盎然起來。

  賈詡輕撫胡須的開懷而笑,道:“君侯還能有如此興致,說明心中並無亂意,如此老夫自也寬慰,來,寫下一試,看伱我計策是否相同!”

  “走!”

  兩人各自到一方案牘前拿起筆,把計策都寫到了自己的手心之中,接著轉頭來走到近前。

  賈詡心裡輕松欣慰,君侯現在也喜文士之間的這些小把戲,雖說無用,但卻是能讓彼此之間的關系拉近。

  至於是何計策,倒是不必多想,君侯這般聰慧,肯定知道自己心中所想。

  兩人湊到一起,張開手掌,露出了掌心的字。

  之間賈詡手心寫著“引虎”二字,而張韓的手心裡則是“還在想”三個字,賈詡一看人就麻了。

  心裡一大口槽不吐不快,頓時就皺著眉頭怎舌道:“沒想好你在這,這還,同時寫下,看你我默契,簡直毫無默契可言……”

  什麽時候了,還有心思來逗老夫,君侯你到底什麽心態,搞得我熱血沸騰的!我還以為要來一次歷史層次的默契妙計,此可傳為佳話流傳於世呢。

  “文和你先說說,引虎是何計?”

  張韓一笑,拉著賈詡坐了下來,好奇的聞訊他的計策。

  引虎,這兩個字很有意思,而且張韓也的確在看到二字之後,心中產生了不少絕妙的想法,或許能成為計策,這也就算是逐漸猜到了賈詡所想。

  賈詡笑道:“江東孫策,意在西進,或者北圖,此兩處他定要有一處能有所建樹,方才能在自己境內站穩腳跟,獲得根據,得到士人的支持。”

  “否則,他雖勇猛,卻並無稱霸之威,文武不懼,心自無慮,自然也不會認為他孫策能夠奪得大業,建立廣脈遼闊之地盤,此正不信,逆無懼之局,是人主最不喜也。”

  “而今,廣陵、廬江之南部邊境,均是重兵駐守,其實若要引虎而來最是簡單,只需將此地駐防的兵力收縮些許就可。”

  張韓低頭沉思,腦海中迅速的出現了這一帶的片段式地圖,他的記憶中仍然還留存有江南的大部分輿圖,甚至是廬江、皖城等地的細化防線。

  很快,心中就得出了結論,此法的確可行。

  讓道與孫策,他若是想明白了之後,一定會引兵渡河,沿著長江進入黃祖所在,直逼江夏之地,待到他的兵馬通行之後,自己再將駐防推至邊境渡口,佔據河道,這樣孫策不可能再原路返回。

  如此,也就不可能出現“唇亡齒寒”的故事,假道伐虢不可能出現在南疆身上,孫策的兵馬可以從豫章而走,順勢佔據豫章有所建樹。

  此計唯一的不好就是,雖然的確是耗損了兩家的兵馬,但是卻給了孫策一些成果。

  果然,賈詡接下來的話,和張韓心中所想不差,說道最後,賈詡道:“是以,我們只需在示弱之後,不斷威脅荊州的主道,襲擾當地商賈,破壞新野之田土,積蓄兵力,等待時機,待尋得時機,可一舉攻破新野,就能讓整個襄陽陷入到威脅之中。”

  “一旦襄陽陷入危機,劉表便不得不兩邊派駐兵力,一旦分兵,境內人心必亂,又如何能有以往的安寧?”賈詡臉上帶著自信滿滿的笑容,甚至還冷哼了一聲。

  這類計策,他最是擅長,無需考量這荊州軍民之心,只需計策得成,禍亂其荊州安寧之土,讓劉景升之政難以穩固,屆時,一旦有了缺口,就能不斷入侵其中,散布留言,拉攏文武,方才是真正所得之時。

  “好,依先生之計,”張韓背著手點了點頭,根本不去思考過多,亂世之戰便是如此,如何仁愛待民,其實那是盛平之世該考慮的,而亂世應是霸兵所至,先固根本才對。

  “給子脩、文遠、我鮑叔送去書信。”

  靠你了,我的鮑義父。
    ……

  十日過去,張韓在宛城駐守時一直十分安份,除卻每日練兵之外,從未見客,也不到處走動,只是在軍營、衙署來回奔走。

  而孫乾曾經結交之人,也搭上了劉先的人脈線,又在襄陽之外約到了劉先來相見,同時此來也是因有劉表示意,想讓劉始宗來打探一番張韓的用意。

  按常理來說,張韓遭受損失之後,忽然進駐到荊州附近來,當然是心存不軌。

  但,張韓的氣此刻到底有多大,卻還需要探知,這對劉表接下來的態度也很重要。

  結果剛見面商議,未有幾句時孫乾就笑臉迎接劉先,力請他再喚那韓嵩來,一同結伴到穰城去做客,張韓會傾意招待。

  劉先決議不下。

  “荊州人士,對君侯此來之意都頗覺不善,故而大多數人都持排斥之意,欲上書朝堂,讓君侯調離,此乃是一州官吏之言,即便是天子應當也需有所考量。”

  “先生,”孫乾馬上拱手,依舊還是滿臉笑意,恭恭敬敬不敢有任何忤逆一般,“我家君侯已深知此前之事乃得罪你主,但當初有言在先,那五百匹戰馬,算做是我資助荊州,可還記得?”

  孫乾言下之意,就是既然屬於資助,那就有結交之意,雙方完全不必如此劍拔弩張。

  而且,劉先的親侄兒,還是張韓的弟子,這是一層較為特殊的關系,日後應當是會結成脈絡根基的。

  劉先點了點頭後,孫乾又接著道:“既是有這一層關系,我家君侯的品性足下並非不知,他本好交友不好結仇,平生好解鬥絕不好鬥,此來自然是借此時機,與荊州結交才是。”

  “否則,於我君侯而言,這五百匹戰馬的價值便低了一分,他當然不願意如此。”

  劉先心中頗為讚許這話,張君侯的確是一個喜好將利益擴大之人,而且他也善於此道,那五百匹戰馬倒是極有可能用來結交荊州之主。

  “好,我回去稟報一番,將公祐今日這番話,告知我主。”

  “善。”

  孫乾松了口氣,躬身行禮,但這一次沒有給劉先任何禮金寶物,怕的是他回去之後被查。

  果然,劉先回到襄陽之後,劉表馬上派人暗中詢問了同行之人,知道在當時見面之後,劉先沒有收下任何見禮,算是清廉公正。

  而在此之後,劉表在思索不到半日,就與文武商議得出結果,派遣劉先前去拜訪張韓,準備重禮與他,也算是禮尚往來。

  蔡氏之中,以蔡瑁的地位最高,他的妹妹是劉表現在新娶的夫人,之前在劉表面前抨擊韓嵩、劉先的便是他與其弟蔡中。

  而這一次,卻又破天荒的幫張韓說話,在劉表決意不定的時候,又是蔡瑁連夜來見,說張韓有功於大漢,乃是天子信賴的將軍、能臣,不能失禮於他。

  此前之事無論如何,都是彼此過招而已,那現在既然張韓禮遇示於荊州,荊州也應該回禮之。

  劉表深為讚同,當即下命令讓劉先前去和張韓相見。

  劉先去後,第二日返程,期間耗費了七日時間,回來之後立刻得到了劉表的深夜而談。

  之後明了張韓乃是的確為了求和而來,讓劉表高興不已。

  “張伯常,哈哈哈!!”

  “不過如此,以往其功績並非是其勇猛無雙,智計才華,恐怕實在是曹操為了提拔,方才重任予他,其人雖有能,亦拿我荊州無計可施。”

  期間,有人在堂上大放厥詞,絲毫不把張韓放在眼裡,當然,這話也是說給劉表聽,為了捧他心緒,劉表身為一州之主,當然是說不出這等話的。

  當天夜裡,劉表為表彰劉先的功績,在家中設下了宴席,請文武而來,款待時又商議張韓之請。

  他只是想要相安無事而已,並且給荊州各位文武送來了各種禮物,求和之心已溢於言表。

  深夜之後,劉表留下了劉先、韓嵩、蔡瑁、蔡和、蒯越等人,深聊其事。

  “宴席之後,諸位應當稍微冷靜,不可覺得張韓乃是一無能之人,他本身一定有才能在身,絕不是什麽庸碌之輩,”劉表掃視眾人面色無比凝重,至少比在宴席上的時候要鄭重了許多。

  他能成為雄主,自然有自己的過人之處,雖然荊州並不是一條心,而是各地士族捧於其後,跟隨行事。

  實際上真要是有什麽大事的話,是大家一起商議,劉表一個人的話肯定是不做數的。

  此刻,蒯越馬上露出了笑容,圓臉兩側胡須垂下,淡笑道:“至少無憂,張韓雖然精於操練兵士,作戰勇猛,或有謀略,但實際上,他此次來的兵馬太少了。”

  “這些兵馬不足以佔據我荊州一城,而且主公別忘了,他全是騎兵,並非是步卒大軍,是以反倒不算是太過危險。”

  “在下認為,要防備曹軍他處才是,譬如廣陵、廬江一帶,在那裡放才是曹軍的陳兵之地,在下認為,張韓此次來求和,恐怕只是幌子。”

  蒯越的話,引起了其余人的注視,眾人都將目光都看了過來,若有所思,覺得他所言似乎頗有見地。

  劉表做出“請”的手勢,輕聲道:“蒯君請說下去,你有何猜想?”

  蒯越笑了笑道:“曹操用兵,深諳虛實之道,其兵鋒向來非常難以猜測,是以越是明處我們越要防備,而曹操真正的目的所在,很可能反而是在他處。”

  “便是那些意想不到的地方。”

  “不錯!!”眾人頓時眼睛一亮,這一番話直接點明了眾人的思緒。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