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126章 有我在,保你無事!
  第126章 有我在,保你無事!

  “那倒不一定,”張韓笑臉而對,並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他隻覺得輕松。

  眼下眭固已殺,事態已經無可挽回,接下來張楊定會從野王率軍趕來。

  之前與董昭的計策謀劃,便是將他騙出野王,好讓楊醜的兵馬下手。

  那一夜,張韓忽然才想起來,原來的歷史上,其實就是楊醜殺了張楊,而楊醜此人更是一心向曹,只是半途之中被眭固又殺死。

  而眭固,最終投向了袁紹。

  所以,董昭的猜測基本沒錯,眭固的確是已經得到了袁紹拉攏,現在欲勸說張楊歸袁。

  如此,看似是風平浪靜,其實已經多方拉攏河內,佔據這戰略要地。

  所以,此時局勢難就難在,時間緊迫,還好使團來得及時,仍然有讓張楊選擇的余地。

  故而,眭固也會著急,或許暗中已經加快了勸說張楊的速度。

  董昭的謀劃裡,唯一缺的就是一個引子,把張楊引出城來。

  張韓一聽就再清晰不過了,他奔襲眭固,殺之除害,定可引張楊出來。

  此計把董昭、楊醜嚇得夠嗆,他們害怕張韓衝動行事,始終反對。

  但是,張韓麾下將士,卻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身邊近臣典韋、高順,乃至那位曹氏的謙謙公子,都是淡然點頭。

  仿佛早已習慣了一般。

  於是真的就這麽幹了,直到這一刻,楊醜在旁依然感覺無比瘋狂。

  奔襲眭固自然可以輕松取勝,因為眭固從始至終就沒想過張韓敢動手。

  張韓從進入野王,到離開的這是幾日,幾乎都是平靜處事,從來沒到處去招惹摩擦。

  就仿佛一個人畜無害的白面小生,見誰也自是面含春風,根本不會和誰起衝突。

  若說他要奔襲射犬大營,可以說是毫無任何征兆。

  “君侯為何有此自信呢?曹氏的大軍真的會如約到來嗎?”

  楊醜還是有些不信,此去許都少說三五日,來回便是六、七日了,這還是單騎走,若是大軍行軍,需要多久?
  那些輜重怎能輕松運送過來呢?

  不過,幾個時辰之後,楊醜的顧慮就全數打消。

  曹洪的騎兵先鋒先到,突襲了射犬城後方翁城,天還沒亮時,大軍一到便將整個射犬城圍了起來。

  而黎明時,張韓命楊醜射進去一封書信,闡明當下狀況,勸城內將士歸降,不必負隅頑抗,否則城破之時將會一個不留。

  眭固已死,那些死忠於他的將士固然憎恨張韓,但是城內卻是群龍無首,沒有人敢於下決斷。

  只是由多名副將各自收束住將士而已,現在這一封招降書送至,心懷鬼胎之人,神色自都有些不對。

  於是沒有堅持到正午,就已歸降,開城門之後,曹洪取城中之財,許諾犒賞軍中將士。

  後令跟上的曹軍再駐守城池,在城上守備,不久後張楊率軍到來,但為時已晚。

  在城下抬頭相望,讓曹洪出來說話,片刻後城門大開,數騎而來一同談話,張楊明顯是怒氣中燒,死死地盯著張韓,不知該說些什麽。

  “張君侯,你今日之事,是何意?”

  “將軍,”張韓輕蔑一笑,“在射犬城中,搜出了一些河北的書信,現在河南河北態勢嚴峻,袁紹奉詔卻不來朝拜,恐有篡逆之心。”

  “將軍難道也是意圖不軌,假意奉詔,其實暗通袁紹了?”

  張楊語塞,心中雖怒但是不好反駁,既然能搜出書信,那自然就落人話柄,最重要的是張韓脫離了使團,鍾繇可能也知道此事。

  他為使者,頗受雒陽、長安舊將的尊重,若是他也認定此事,那就真的百口莫辯了。

  沉默許久,而後道:“伯常,你又是如何得知?你敢說不是因為私仇?”

  張韓坦然一笑,“我能有什麽私仇,若是因為仇怨,在野王第一眼見到他時,就該立刻發怒,伱可曾見過我有怒氣?!”

  張楊陷入了沉默之中。

  “你的確藏得很好,”過了許久,張楊才給出了評價。

  甚至連他也忽略了這些,隻以為張韓要的是名聲,“其實你第一天夜裡張韓不納美人,不取財物,就應該看出你的心志。”

  那不是,不納美人確實是,但不取財物純粹是因為毛毛雨,無所吊謂,張韓心道。

  “張伯常,你心胸狹隘,不尊大義,終究不會有好結果。”

  張楊沉聲而言,神情頗有怨恨,冷冷地盯著張韓。

  “那就無須將軍擔憂了,”張韓冷笑了一聲。

  “白兔何在,還請諸位給我幾分薄面,將他交還於我。”

  雖說張韓留手的幾率不大,但終究還是要試探性的問一問。

  “死了。”

  張韓沉聲道。

  果然。

  張楊臉色一沉,心中又有怒起,張韓此舉,無異於將我逼向別處。

  張韓這等不尊大義,睚眥必報的性格,可見曹操是何等人,若是我歸附曹操,與之結盟,只怕日後馬革裹屍,拋於亂墳。

  張楊曾接納過呂布,二人的關系頗為要好,只可惜無法一同共事,但要取兗州時,他曾經也是相助過的……如此,和曹操也有仇怨,這份仇怨恐怕很難消除。

  “這位將軍是何人?”張楊看向張韓身旁的將軍,若是看位置,其實身為君侯的張韓還在側位。

  說明這位雄武威嚴的將軍反而是主帥。

  “曹子廉,”曹洪頗為傲氣的看向張楊,眼神倨傲且有不屑,甚至一個字都不想多說。

  張楊大為震動,之後緩緩點頭,慘笑起來,“明白了,明白了,爾等這是早有預謀。”

  “射犬有叔父鎮守,將軍數日之內很難攻下,”張韓輕松而笑,坦言道:“不如回野王看看。”

  張楊眼神一變,他非常明白張韓這話的意思,恐怕是野王也有問題!

  “張伯常,山水有相逢!”

  張楊咬牙切齒的看了他一眼,勒住韁繩轉頭,再帶千余騎兵,數千將士而回。

  他走之後,曹洪回頭來看向張韓,問道:“他方才說的是何意?”

  “什麽私仇……你第一次來河內,怎麽就和人有私仇了?”

  張韓將斬殺眭固之事告知了曹洪,並且明言這眭白兔是當年黑山軍的哪一支。

  曹洪聽完登時面色一凜,沉聲歎氣道:“是該殺,殺了就殺了,回去之後叔父來保你。”

  “有我在,主公不可能責怪你,我和你一同回許都。”

  “那就多謝叔父了。”張韓抱拳而笑。

  “哈哈哈,不說了,進城進城,等功曹再點一點錢糧所得。”

  “那眭白兔當真不是人,劫掠得財如此之多!”

  張楊回軍到野王,發現大軍已經叛變,董昭率眾奪取了兵權,和楊醜的部眾一同掌控了此城,同時再奉勸了張楊歸曹。

  遭到了唾罵拒絕。

  是以,董昭狠心堅守不出,將張楊驅趕而回。
    “楊醜竟叛我!”

  張楊怒極攻心,無處可去,只能在河內各處奔逃,身邊親衛一千余騎,只能逃亡山間。

  最終被大軍驅趕,部下離散而敗亡,死前還是董昭來見他,聲稱會保其家人,同時由衷的感慨,若是張楊沒有這般優柔寡斷,早做決斷,一心歸附曹公,絕不會有這等下場。

  而現在,事已至此,就算曹公還有心接納,也不敢不防了。

  “董公仁,我待你不薄,你為何如此待我?”

  “將軍,在下深感厚恩,然還恩之道,非是只有用命相抵一條,在下願贍養將軍父母,撫育將軍子女,善待將軍遺孀,由此可還數世恩情。”

  “呵呵,你的理,不差,”張楊面色慘白,靠在一棵巨樹旁,冷淡的盯著他:“但我就是恨你。”

  董昭愣了愣。

  “將軍恨得對。”

  兩人一番相視,最後張楊不由得感慨,歎道:“我在下面等你,等你來的時候告訴我,歸曹是否是對的。”

  “好,將軍走好。”

  董昭回身到了軍陣之內,人影擋住了他的視線,但聽見了數十道繃弦的聲音。

  他知道張楊已死。

  接下來持其兵符劍印,到各處收取殘兵,就可以控制各郡縣,再請曹公派遣兵馬來駐守。

  如此,就能功成身退了。

  此次在外為政,為曹公取長安諸公信任,得諸將支持,又謀取河內要地,堪稱居功至偉。

  從中斡旋許久,得謀定之功,實在是隱藏得當、如魚得水。

  “昭,不負一身才學也。”

  董昭到了軍中,與上前查探張楊死狀的兵士背道而馳,仿佛逆流而行。

  ……

  十日後,張韓搬師回許都。

  曹洪果然如約陪同一起,同時攜帶了在射犬所搜出來的那些書信,以證明眭固暗通袁紹。

  路途之中,在前哨等張韓的鍾繇和護衛騎軍匯合,邀請張韓上了馬車。

  兩人擠在馬車內,一方案幾的兩端,重新聊起了這一趟的所有事。

  “鍾中丞知曉董昭之計?”

  “知道,”鍾繇毫不掩藏的點了點頭,他以為張韓是要問他為何不提前告知,“伯常,此事在長安時有發生,我已無力阻止。”

  “長安眾將,大多是沒有定力恆心者,擔憂時局變化,自身不保,所以多謀多慮,叛亂不斷,張楊如此倒是也十分正常。”

  “河內分三派人士,主降漢、降袁、降曹,如此可以看出,軍閥兵馬的確已經不再尊奉大漢。”

  鍾繇不得不承認,漢室名存實亡了,即便是曹公奉漢帝為尊,定都許昌,也改變不了結局。

  “浪潮之中,誰又能不從大流呢,即便是萬仞高山也擋不住奔流的大河,只能屹立不倒讓它繞行罷了。”

  “這麽說,鍾中丞自己也已經有答案了?”

  “有了,”鍾繇輕撫胡須而笑,面色坦蕩,“伯常若是沒有取下河內,還有周旋的余地,但現在我明白曹公的恩德威勢。”

  言下之意就是,看清了曹操的底蘊了,只能說手底下能人輩出。

  “嗯,”張韓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算是對鍾繇的回應。

  這時候,鍾繇問起了張韓的想法,“伯常,為何你會選擇如此冒險的方式?要知道,如果你殺了眭固之後,楊醜、董昭行事失敗,會是什麽結果?”

  “我率領的是騎兵,直接走不就好了嗎?”

  “那,這麽說來,你的目的其實一開始,就只是斬殺眭固。”

  “答對了,”張韓咧嘴笑道,河內之爭是次要的,因為那是董昭等人的謀劃,他只是順勢而為。

  鍾繇長歎了一聲,不知該是搖頭還是稱讚張韓。

  因為一名為了小義而舍棄大義的人,在眾多儒生的眼中,將會遭到輕視,不會有人認為他日後能有大出息、大志向。

  大義在手,方才能成大事。

  但是義薄雲天的人,深得人心,他身邊的所有部眾,都會對張韓更加尊崇敬佩。

  沒有人會拒絕這樣有情有義的長官。

  鍾繇想看輕張韓,但他實在看輕不了半點,因為張伯常要大義在身做什麽?他的定位擺的真好,光憑這一節,回到許都之後他非但不會受罰,還能得到許多暗中讚賞。

  “伯常君侯,當真是智勇過人,”鍾繇最終還是給出了一句誇讚,一時間兩人也都打開了話匣,聊得暢快了許多。

  ……

  車駕回到了許都,曹洪陪同張韓一齊去見了曹操。

  剛到達司空府,馬上遭到了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曹洪來的時候拍著胸脯打包票,絕對不會有事,即便是被罵也會幫張韓頂住壓力。

  結果一到正堂,挨罵的時候慫了,一句話說不出來,正確的找到了從小到大一直以來的感覺。

  感受到了大兄的威嚴和愛。

  縮著腦袋一直偷看張韓,那眼神就好像在說:“別愣著啊,幫我說幾句好話啊!”

  “堂堂一軍之將領!曹氏宗親將軍,應當是我最為心腹之人,你還是長輩,為何不等軍令!!”

  “取得了河內,難道就想不奉軍令嗎!你翅膀硬了是吧?”

  “沒有,兄長,我——”曹洪剛想說話,又被更大更威嚴的聲音壓了下去,“你什麽!?還說不是嗎!!”

  “功過不可相抵!我早已在軍中說過,並且立為軍令了!!你將玉泉山駐軍調走,我可以直接定你謀逆大罪!你想滿門皆斬嗎?啊!?”

  “我……”

  曹洪戰場上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此時是瑟瑟發抖,不敢回嘴。

  張韓在旁邊看得暗暗搖頭,這種血脈壓製基本上是來源於從小養成的陰影。

  這時候張韓弱弱的道:“主公,在下覺得,不如讓子廉將軍領河內太守,治理、駐守河內,若是數年內有所功績,也算不虛此行。”

  “你閉嘴!!”曹操回頭來就指著張韓唾罵。

  還好堂上面並沒有其他謀臣所在,曹操可以盡情怒罵。

  也不怕落了誰面子。

  “你就是害群之馬!匹夫之勇!非要殺那眭固!你且假意逢迎,與其稱兄道弟都行!等回到長安,天子自會以詔書下令讓他到許都來。”

  “到時候再殺,難道忍不了嗎?!就一定要奔襲營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難道你不懂嗎?!”

  “你、昂兒、典韋、高順,都是我軍中棟梁,行此等危險之事,隻為怒殺一人!蠢夫!愚笨!目光短淺!!”

  張韓抬頭道:“但是,鍾中丞說,我這一殺,他已下定決心相助主公。”

  曹操聞言一滯,而後所有表情瞬間一收,眨了眨眼道:“哦,那這樣的話,那就不算壞事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