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84.第84章 威名傳於境,豪傑相影從
  第84章 威名傳於境,豪傑相影從

  “嗯,就照伯常的思路,諸位可自行商議,擬布告傳告各郡縣,伯常可請孫乾、糜竺來見,直接與我商議此事,”曹操深深地看了張韓一眼,心中也是哭笑不得。

  孫乾、糜竺可以賺取名望,帶頭髮糧,以此來帶動境內豪族,至於那些從來看不上自己的士族,他們就算是不圖利,也會圖名,所以絕不會袖手旁觀。

  如此一來,自兗州運來的糧草可以少卻至少一半,省下的這一半用作軍資,定然能夠度過今年的冬日,而且這借糧之法,比起直接贈予糧食給百姓,的確要婉轉得多。

  散議之後,有人先行離去,曹操留下了張韓、陳登,還有一些心腹文武,繼續深談此事,因為他們拿不準此法是否能給百姓帶來鼓勵,足以令他們安心耕種,來償還此債。

  若是,百姓更喜歡直接開倉放糧呢?

  “當地百姓剛剛經歷戰亂,本身心性已然到崩潰邊緣,大部分人都深陷流離失所的困頓之中,與當初兗州之內的流民無二,此時,開倉放糧固然好,但當初那一句‘令其心固安’,也同樣重要,”張韓面對許多細小的問題,真正捫心自問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不知道這是否是對的,但將心比心,他自己當初做流民的時候,總覺得開倉放糧就是一時的,但若是給一片土地,讓我慢慢耕種得糧,然後期間能供吃供住讓我活下去,我心裡會更安定。

  同時有一種“還完之後就自由”的想法,當然,在亂世非常難有安定之所,因為每天都有可能突然發生襲擊,所以當時張韓是一點不喜這世道。

  現在,百姓應該也會有同樣的想法,開倉放糧只是暫時的,因為哪個諸侯肯一直無限量的供養數量如此之多的百姓,但若是借糧就不一樣了。

  你要我還,首先你得供我不死,再讓我有田土可種,至少要給一頭耕牛,然後我付出我的精力、時間,乃至是生命來償還,如此大家都能各取所需,豈不雙贏?!

  這話,讓戲志才也陷入了沉思,但很久之後,他還是搖了搖頭,輕聲道:“伯常,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人心難以揣測,往日也未曾有過這等政令,一旦施行不知是民怨還是民望。”

  “嗯……”張韓微微低頭,篤定的道:“縱觀前史,於民的規律,都是不斷嘗試出來的,我們推行了此政,就應當奮力去取得成績功效。”

  “既如此說,卻也……”

  戲志才還在思索,但陳登卻率先站了出來,對曹操拱手道:“主公,在下附議。”

  於禁同樣附議。

  戲志才想了想後,也拱手附議。

  曹操和鮑信對視了一眼,彼此暗暗點頭。

  “好,就此行施,途中若有民怨,則再行商議,”曹操說完,又補充道:“此政,不亞於征戰,乃是安定徐州的首要大政,當以度過此冬為重。”

  “諸位,各司其職,每三日一會,時常掌握各地百姓之見,至於村、亭、縣的各級糧官,由陳元龍負責,伱本就是徐州典農中郎將,深諳屯田水利之道,希望你能與伯常,精誠合作,共立此功。”

  “唯。”

  陳登拱手而下,輕聲應下。

  散議之後,張韓和陳登一同隨級而下,緩慢步行,同樣還是在聊此政。

  “糧庫、財庫空虛時,以此政可等同於向民間商販、當地豪族求助,但是又不必去相求,以庶人巨富支持為本,再以此來威脅士族之聲名,”陳登複述到此,自己都在嘖嘖稱奇,他感覺張韓對徐州的態勢當真是了如指掌,明白庶人之中的有志之士很多,想要在權勢上取代士族的大有人在。

  那麽此策對於士族來說,就是一道不折不扣的陽謀了,因為若是士族視若無睹,那麽日後百姓的怒火就會轉移到他們身上,這對曹操來說當然樂得見到此景。

  他目光一凜,深深地盯著張韓:“伯常,此策,你是早已和孫公祐等人商議過,是也不是?”

  張韓目光空洞,道:“不是啊,我就是剛才想起……”

  “不用隱瞞,到底如何我自能看出來。”

  “你說是就是吧……”張韓苦笑著,我就是想刷個功績。

  立功之後,可以繼續浪的同時,又能真正緩解當下百姓無糧之難。

  “既是如此,我陳氏也不會落於其後,明日,待商議完各職後,我會幫你奔走下邳、郯城、彭城和東平的幾個士族,遊說此策,”陳登頗為清秀俊朗的面龐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張韓腳步一頓,甚至還有些感動,居然願意為了我奔波到這等地步嗎?這真的是我剛才突發奇想,然後隨便扔出來做策略的……不是我和庶人派:“你……”

  “不必多言,”陳登負手而立,走出半個身位之後,微微回頭看向張韓,嘴角上揚浮現一抹自信的微笑,沉聲道:“伯常,我陳氏亦可成友,同樣也能成為你背後的資助,自明日起,你便會明白,百年積攢的家族,和孫公祐、糜氏之流的差距。”

  “孫、糜家能給的,我陳氏也能給。”

  “我不是那種人……你想多了,他們沒有給我什麽,而且我這一生光明磊落,不會做這些蠅營狗苟之事……”張韓覺得還是解釋一下,好家夥你自己腦補成什麽樣了,這就是世家鬥爭出來的後遺症麽,竟然能如此敏感。

  “伯常,”陳登眸子清澈,回頭冷靜的看著他,長舒一口氣道:“我意已決,且,此決定我父也定會支持。”

  你一分都不能少拿!!!

  “好的,為了你,我就破例一次……”張韓臉色一松,搖頭苦笑,心道真拿你沒辦法。

  兩人分別後,他直接沒忍住和典韋相視而笑,笑得上身後仰,表情從精彩到放肆。

  “陳氏若如此直接入局,這功績還不是手到擒來?”

  典韋都看得出來,有他們相助,想要拉動境內士族有多簡單。

  “那是,”張韓傲然笑道:“若是陳氏不動聲色,其他家族要不要和我們一起救濟災民,其實還得看陳圭的臉色,但現在就不一樣了,陳氏都斥巨資換成糧食來借給百姓,其他家族不來,那可就是不仁了。”

  “為富不仁者,良民共怨之。”

  “說得好!!”典韋拍手叫好,他還是充錢那個嫉惡如仇的少年,沒有一絲絲改鞭,張韓的這句話說到了他的心裡,此謀好久好在,不必逼迫曹操去威逼、或者請求境內士人,同樣也能讓他們不得不入局,共享這安民的名聲。

  高招。

  “先生,既然如此高興,那俺們去把酒言歡吧?”

  “唉,走吧,”張韓率先而行,腳步輕快。

  ……

  衙署大堂內,曹操和鮑信兩位大佬依舊還在沉吟方才張韓的那一計。

  都是安然坐立,靜靜思索,臉上無悲無喜,不見喜怒,思索一陣,鮑信率先咧嘴一笑,看向曹操問道:“孟德覺得,伯常此策如何?”
    曹操“哼”了一聲,“總比直接送糧食好。”

  “仁義,乃是一條艱難重重的道路,若要走需得付出更多。”

  “不錯,”鮑信慨然,而後說道:“你說到付出……我其實還有一個消息,應當告知為好。”

  “但說無妨。”

  鮑信笑道:“我昨夜,收到了一些徐州舊識的消息,你可知道浮屠教?”

  “浮屠?”曹操面露疑惑,旋即搖了搖頭,而今天災人禍不斷,戰事讓人心崩塌流離,是以類似佛教、道派,或者一些神鬼之類的玄說一直大行其風。

  他不知道浮屠教,但是卻知道如此妖言惑眾之事,在哪裡都有,並不是什麽異聞。

  鮑信呵呵一笑,輕輕的撫動下巴飄飛如狼毫筆尖的胡須,但雙眸卻有一絲銳利,“浮屠教,應該是源於佛,我聽聞徐州官吏笮融崇佛,此人當初率眾奔投陶謙,被委以重任,曾任下邳相,督運彭城、下邳、廣陵三地的糧食運輸。”

  曹操面色凜然點頭,“聽說過。”

  鮑信接著啞然失笑,道:“這笮信佛,信奉浮屠教,所以用三郡賦大起浮屠寺,築造重樓,堂閣深廣,可容三千余人。佛以黃金塗像,錦采為衣。每浴佛,多設齋飯,布席於路,方四五裡,前往就食觀禮者多達萬人。”

  “當然,那是今年初春時的景象,現在這些禮佛之人已經在叫苦不迭,大罵佛不渡民了。”

  曹操聽完陷入了深深地的迷茫,他有時候想不明白,為何人不信人,卻要信神佛?

  觀禮者萬人,還有金縷佛衣、黃金塗像,他們若都去拜了佛,豈不是對王權的蔑視,若佛讓他們遁入空門不去耕種,受盡苦難而後歸西……曹操想著想著笑了,接著心裡又問道:難道還真的去死?
  “我明白了,”曹操拍了一下案牘,“將借糧之政,和滅佛一同施行,砸毀境內所有佛寺,拆除所謂浮屠教廟宇,追查笮融之責,將他盡快正法,用於禮佛的錢財用度,至少也可資萬民生存。”

  “告訴子民,命,在自己的手裡,肯乾自能出頭,何須問那些裝神弄鬼之人。”

  “喏,”鮑信深深點頭,雙眸讚許的和曹操對視,必須要在徐州滅佛。

  自第二日起,曹操下令境內滅佛,拆除廟宇,並且將所得全部用於民生之政,為百姓搭建簡易的民房,且與商賈換糧食,責令各地官吏施粥。

  而後士族與庶人之中的當地豪族聯合號召百姓,發放借券,以布匹為紋路,蓋有官印為證。

  陳登、陳圭,這兩人在境內非常有民望,一經動員,境內百姓很快就明白了告示上所言的借券是何物,長達半個多月的施政歷程,算是在彭城、下邳、郯城三地,已順利推行起來。

  於是家中缺糧者,爭相前去領取,家中有糧者也同去。

  到達各縣時,又被告知,需要遣人到家中去看,若是有余糧則會全數沒收,並且施與真正無糧之人。

  如此一來,來要糧食的人已少了小半,而後又說出需要簽署契約,登上預備屯民的名冊,若是還不起會被征入屯民,為曹氏的兵馬來耕種糧食。

  然後又少了一批人,到最後,最先來領取借券,並且當做珍寶一般揣在懷中回去的,都是已經走投無路的真正流民,他們領到了借券之後,大多不會立即使用,而是等家裡徹底沒有了糧食,再去地方衙署換糧。

  能熬多久,就先熬著,只要這借券不用,就不用去歸還。

  而且糧食害怕被搶,借券相對來說更好藏。

  可真正掀起徐州百姓熱潮的,還是曹操砸廟宇、滅佛教的命令,他摧毀了一些人的利益和信仰,這的確讓曹操一開始遭到了謾罵和怨怒,但更多的人感覺大快人心。

  因為亂世前後,境內由各類大教滋生出來的教派很多,都效法當年太平道用符水來治人病痛,信任此法之人多如牛毛,不光是這類符水,還有人會用錢財資助教觀,甚至當街跪拜仙師。

  這砸了之後,將所得錢財全部拿來換成糧食,分發於民,讓三郡之地的人得到了溫飽,可謂大功一件,而且在有心人引導下,將滅佛所得的錢財用以救民,說成了“佛最後一次顯靈,為你們換成了錢財”,然後讓信徒也感激涕零,不再鬧事,怨言逐漸小了下去。

  但這一來,曹操主張“人力圖存,不必信神”這一理念傳開之後,迅速如同潮水一般,向各地推廣而及,成為了南北各地,奔走逃亡的人所口傳的談資。

  再加上攻下徐州後,他又再徐州廣發求賢令,如此聲名,又加上白丁、寒門可以在曹操這裡出頭,而除此一家,去任何諸侯麾下謀生,都需要一個“名士”的身份,或者這樣階層的人推薦,兩相比較,誰都願意來徐州投曹。

  竟然不知不覺間,在短短兩個月內,形成一股求官問路,一展才學的熱鬧景象,山隱之人無不是奔著徐州來投曹,偏遠豪族也有變賣家資,買馬招人而來,隻為歸順曹氏,謀取功名。

  是以曹操整日都忙碌於接見豪士、結交豪傑之中,所得人馬與日俱增,麾下結交商賈攜貨資滾滾而來,再加上陳氏於借券一事之中奔波遊走,整個徐州竟然重現了熱鬧景象,沒人再擔心饑民成災。

  這種強度的忙碌下,他哪裡還有空去管張韓。

  於是張某人在這兩個月內,偶爾回一趟小沛宅邸,一去就是七八日,或者回來時候就與戲志才等人把酒言歡,把小日子過得像是盛世一樣。

  盡管已經被罰了一年的俸,但他吟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複來”的絕妙佳句,讓戲志才瘋狂吹捧了好幾日。

  可惜的是,徐州的舞姬、歌姬質量都一般,但是歌舞之後的活兒卻很好,張韓和典韋清晨時都會額外打賞,戲志才則是會借錢打賞。

  在這等態勢下,有一日來了一小支莽漢騎士,一進城就要見曹操。

  當然,他們身份不明,自然是見不到曹操,卻見到了在衙署門口蹲著發呆無所事事的張韓。

  他抬起眼皮,看那宿衛和來人彼此推搡,口中喊得像是“我要見王總”一般,於是站起身來提了提褲子往前走去,輕聲道:“各位是何方人士,因何事要見我主公?”

  “這位先生!”那壯漢當即甩開了宿衛放在胸前的手,當即抱拳道:“請帶我見曹公!在下聽聞曹公急公好義,深得人心,兵強馬壯而且名震山東、淮汝!”

  “特來求救!”

  張韓正審視疑惑時,他旁邊那宿衛當即就沉怒道:“你不通報姓名,如何能見?若派遣你來的人不過是遇到了仇家發難,難道我們也要出兵去幫你解決?”

  “哎,不必這般針鋒相對,”張韓伸出手攔住了宿衛,這年輕人說話就不行,這要是紀伯驍在此,一句話就讓這莽漢直接動手,負氣而走。

  那人憋紅了臉,思索許久,就好像難以啟齒似的,道:“我大兄,是汝南許褚,他與其兄長許定,在汝南聚家族壯丁,武裝子民以抵抗黃巾余賊,最近聽聞曹公威名,特來相投。”

  “還請曹公,相助除賊,方可追隨左右!”

  他之前不說,是因為非要見到曹操不可,自家大兄只是在家鄉一代有名氣,在外未必能有人知曉,曹公若是真的豪傑,他肯定會去相助,但他麾下這些小鬼就不一定。

  好在,眼前這個英俊儒雅的年輕人,應當是心性良善之輩,他肯定能懂得其中艱難,肯帶我去見曹公。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